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禮儀常識

現代殯葬禮儀

在中國,也許你不是第一次聽這個詞語了,喪葬禮儀作爲人生的四大禮儀之一,在古代就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現代殯葬禮儀相關內容吧,歡迎閱讀參考!

現代殯葬禮儀

一、殯葬文化

1.殯葬文化。殯葬俗指白事,在民間因地域和民族其獨特的風俗。所謂殯葬,“殯”就是祭奠和悼念死者,即喪禮;“葬”則是安葬遺體的行爲。

殯葬一方面是在安葬死者,另一方面又是在安排招待那些前來治喪、弔喪的人羣。喪葬習俗是處理死者遺體及相關的悼念方式,是構成了人生儀禮的最後一環。

死亡意味着人生旅途的終結,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就又開始與結束。人有生死就有生死的文化。殯葬文化是圍繞死亡事件和死亡活動而形成的思想文化體系,並且受社會經濟、政治、意識形態、民俗民風,人情世故的影響和制約。

2.中華民族殯葬習俗和殯葬文化源遠流長,數萬年前就有了一定的喪葬形式。由於人們對圖騰的崇拜,受封建思想的影響,發展到對死人的畏懼,沿着這條線發展到“厚葬薄養”的習俗。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唯心主義”佔上風的一個習俗文化領域。迷信的封建的殯葬活動,在民間仍然流行並嚴重的存在。根據中國人傳統倫理觀念,當親人臨終時,親屬要給她穿好衣服,帶上渡河錢、買路錢,如同給出遠門的親人整理行裝一樣。

安葬之後每逢節日、誕辰,親屬要上墳掃墓,焚紙送物,不僅帶有點心、水果、還有巧克力、啤酒、甚至還要爲死人點燃一支香菸,如此體貼周到的服務孝子與親友間的人情關係表現得淋漓盡致。

3.殯葬習俗和殯葬文化是社會習俗和文化的一部分。是生者爲死者而建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習俗和文化。也是社會禮儀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它反映並長期受制於社會傳統。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走向文明,爲滿足社會心理的需求。出現了殯葬服飾文化、公墓文化、殯儀館建築文化、殯葬設備和技術等等,內容非常豐富,這些新的學科分支形成殯葬文化的學科羣。

原始人對棄屍已經看不下去,心中不忍於是產生了殯葬。殯葬是人類自我意識達到高度清晰的產物,到文明社會喪禮發展起來,後來變得越來越煩瑣。比如一位老人忙了一輩子,死後若不給一個像樣的喪禮,不受到鄭重的對待,人們總會覺得對不起死者,會認爲後人不孝、死者一輩子不值等。即使是現代如果喪事太草率,人們仍會覺得人生不完整。

同時,重要人物的喪禮要格外隆重,如爲帝王築陵墓。如果將大人物的喪事辦得和小人物無差別,人們也會覺得太不應該。殯葬活動是生者籌辦的,辦給生者看的。告訴別人,這樣不會有始無終。心理需求也是人性的需求。就像吃飯、睡覺一類物質需求一樣。只要不妨礙社會,就應當予以滿足。

4.全部殯葬活動是按照生者的生活模式而設計的,如生者的房屋稱“陽宅”,墓地則稱“陰宅”。生者愛受人尊敬,因而人們也就百般地“尊敬”死者,給他們叩頭、上香。生者要吃飯,因而也要給死者上祭品等。因而殯葬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生存文化。

二、購墓的一般程序

1、墓地選擇:他人介紹、網上查詢等。

2、預約參觀:透過電詢、親自到訪查詢、網上諮詢等多種方式瞭解墓園的基本情況。

3、選擇墓穴:選擇墓穴時須謹慎、選擇墓型一經確定,一般不予退換。根據家庭經濟狀況選擇不同檔次的墓型(包括佔地面積大小和墓碑型式,有的也可以自行設計墓型,由墓園代爲加工製作)。墓穴位置一般由墓園按順序銷售,但一些墓園也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打亂順序挑選銷售。

4、認購墓穴:填寫認購墓穴登記表,提供碑文內容,並預定下葬時間。繳納墓穴費和管理費。憑申請認購墓穴登記表、交款收據及購墓人有效證件領取安葬證。

5、骨灰安葬:憑安葬證即可下葬,夫妻合葬二次下葬一般須提前辦理下葬手續,繳納二次下葬費?(建材費、工時費、刻字費等)

三、辦理喪事一般程序

1、開據死亡證明

正常死亡的一體憑醫療衛生部門所出據的“居民醫學死亡證明書”,五保戶或故於家中的老人可憑居委會、村委會出據的死亡證明,到就近的醫院換取醫療機構出據的死亡證明。

非正常死亡者或無名屍,憑區縣公安、司法部門出據的死亡證明辦理火化手續。

2、聯繫喪事業務

家屬去人或打電話與殯儀服務中心聯繫(有很多壽衣店代理此項業務),確定辦喪事的'時間,選定殯儀館,預定殯儀車,告別室等事宜。

3、接送遺體

辦理喪事當天,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時間、地點等候殯儀車,同時攜帶好死亡證明。

4、殯儀館

舉行告別儀式,火化遺體後,挑選骨灰盒,繳納喪葬費用,等待骨灰,寄存骨灰。

5、存放親人骨灰

包括:骨灰堂、壁式安裝、骨灰深葬、骨灰林、墓地、骨灰撒海等。

6、祭奠事項

每年清明節前後是傳統的祭奠節。其他時間如春節、盂盆節(七月十五俗稱鬼節)以及寒食節(十月初一)或死者生日、逝世週年等等都可以祭奠。現在殯葬部門開始實施網上祭奠,更方便祭奠親人。

7、做七

按照古代喪俗,靈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據說是希望死者還能復生。三天還不能復活希望就徹底破滅了。實際上停柩的時間長,是由於當時喪禮繁縟複雜,尤其是過去的天子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隨葬品,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近代以後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事實上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佛教認爲除罪大惡極的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昇天,靈魂一般並不能馬上轉生。

沒有轉生的亡靈不是鬼,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中的一種身體,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所以,人死後七個七中,孝屬或親友如果能請僧人爲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處。所以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在七七中。如果過了七七之後,亡靈託生的類別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託生的類別了。

如果一個人生前作惡很多,註定來生要託生畜類,當他死後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屬親友爲他大做佛事,使他聽到出家人誦經,當下懺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動物而重生爲人了。而道家也認爲超度亡靈最好在他“七魄”沒有散盡之前。

民間習俗“做七”期間具體禮儀繁多。人死後的第一個七天、第三個七天和第七個七天,叫做大七。因爲人們認爲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仍然和人一樣有情感,過去守孝三年,現代做七比起傳統的做法要簡單,燒點紙祭奠一下,至此了結。

標籤:殯葬 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