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

報告2.1W

在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產業發展現狀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

xx縣位於xx省東南部,地處xx腹地。爲南北天然過渡帶,山巒疊障,溝壑縱橫,溪流密佈,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生物的多樣性,素有“xx山地無閒草、百樣蒿藤百味藥”之稱。縣委、縣政府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順應民心,擬將中藥材作爲繼黃姜之後的又一項主導產業來發展。於今年3月安排部署了全縣中藥材產業調查工作,旨在全面摸清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聽取羣衆對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縣科技局抽調精幹力量,派出三路調查組,進駐22鎮,在鎮黨委和政府的支援配合下,深入村、組,到農戶,到地頭,瞭解中藥材種植情況、管理情況、初加工情況、銷售情況、病蟲害防治情況,和農民朋友計算效益帳等,全面地、系統地瞭解掌握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爲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一)種植情況

調查顯示全縣22鎮,259個村(社區)種植中藥材,佔村(社區)總數的81%。種植的中藥材品種51個,總面積71830多畝,其中黃姜種植面積60640畝,其它50個藥材品種種植面積11190多畝,種植藥材品種最多的鎮爲白柳鎮,26個品種,面積4100多畝;黃姜種植面積最大的鎮是關口鎮,8080多畝;其次是構元鎮5638畝,再次是段家河鎮5334畝;白芨種植分佈在10個鎮,合計424畝,其中100畝以上鎮爲白柳鎮和麻坪鎮,分別爲130畝和107畝;柴胡種植分佈在15個鎮538.5畝,其中面積最大的爲構元鎮,142畝,其次是白柳鎮90多畝;白朮種植分佈在6個鎮,共計227畝,面積最大的爲小河鎮210多畝,其次是桐木鎮10畝;杜仲分佈在13個鎮,種植面積2855.7畝,面積最大的是紅軍鎮2040畝,其次是赤巖鎮199畝,第三位是甘溪鎮101畝;金銀花種植分佈在11個鎮870多畝,面積最大的爲構元鎮413畝;其次是小河鎮249畝,排在第三位的是段家河鎮89.5畝;白芍分佈在4個鎮212畝,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棕溪鎮,70多畝,其次是紅軍鎮60多畝;板藍根分佈在4個鎮,種植面積211畝,其中面積最大的爲金寨鎮168畝,其次是紅軍鎮38畝;丹蔘種植分佈在6個鎮,合計面積1228畝,其中面積最大的鎮爲金寨鎮592畝,其次爲赤巖鎮538畝;木瓜分佈在6個鎮,種植面積1160畝,其中面積最大的爲關口鎮320多畝,其次是棕溪鎮290多畝;牡丹分佈在3個鎮1310畝,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爲呂河鎮760多畝,其次是城關鎮300多畝,再次是白柳鎮245畝;射干分佈在3個鎮180多畝,其中面積最大的爲銅錢關鎮120多畝,其次是石門鎮30多畝;豬苓分佈在5個鎮總面積163畝,其中面積最大的爲小河鎮108畝,其次是雙河鎮40多畝;香椽種植分佈在3個鎮合計面積180畝,其中種植面積最大的是段家河鎮,89畝;其次是白柳鎮85畝;烏竽種植在趙灣鎮和赤巖鎮,分別爲150畝和1.5畝;玄蔘種植在銅錢關、石門、神河三鎮,面積最大爲銅錢關鎮124畝,其餘二鎮分別爲30畝和26畝。種植面積100畝以下的'中藥材還有百合、黃精、五味子、天麻、三七、元胡、當歸等30多個品種。

(二)市場及收益情況

在調查期間,瞭解到了部分常用中藥材的價格,和農民朋友一起算了效益帳。在調查時段,黃姜鮮姜價格每市斤2元,近二年來,黃姜鮮姜價格高到每市斤2.5元,低到每市斤1.5元,就按每市斤2元計算,二年生黃姜畝產鮮姜平均按4000市斤計,產值8000元,投入每畝二年約2000元,年畝純收入3000元左右。問題:草荒嚴重,採挖太費工,畝需25個工左右(與土質有關);白芨鮮貨每市斤60多元高價位,近二年一直保持50-60元,就按每市斤55元計算,3年一採挖,每畝產鮮貨平均按3000市斤計算,畝產值165000元,畝投入約30000元,年畝純收入45000多元。問題:投入較大,收入較高,風險較大。柴胡乾貨每市斤26元高價位,近二年保持在每市斤18-26元,就按每市斤22元計算,二年一採挖,每畝地產乾貨平均按150斤,產值3300元,畝投入140元左右,年純收入1580元,投入小,勞動強度小,不費功;蒼朮乾貨每市斤20元,近二年保持在16-20元,按每市斤18元計算,三年一採挖,畝產量平均按1800市斤計算,產值32400元,畝投入5000多元,年畝純收入9000多元;杜仲皮(乾貨),板皮4-5元/市斤,枝皮2-3元/市斤,價格太低,不夠剝皮的功夫錢;金銀花乾貨每市斤20元,近二年保持在10-20元/市斤,按每市斤15元計,每畝乾貨平均產量按150市斤算,年純收入2250元左右,初年一次投入,多年受益,勞動強度小;白芍乾貨價格9元/市斤,近二年保持在每市斤5-9元,按每市斤乾貨7元計,四年一採挖,每畝產乾貨平均1600市斤左右,產值11200元,畝投入約2000元,年畝純收入2300元左右,問題:生長週期長,見效慢;木瓜乾貨每市斤1.8元,盛產期畝產木瓜乾貨平均在800市斤,年畝產值1080元,一次建園,多年受益;牡丹(藥用)乾貨每市斤7.5元,五年一採挖,畝產乾貨平均200多市斤,年畝產值300元左右,問題:生長週期長,見效慢,效益低;射干乾貨每市斤23元,三年一採挖,畝產乾貨平均300多市斤,畝產值6900元,畝投入1000多元,年畝純收入1960多元;豬苓乾貨每市斤150多元,每平方米產乾貨平均10市斤,產值1500元,純收入1300元。問題:投入大,技術含量高,價格高,風險大。天麻乾貨(混等)每市斤50多元,每平方米產幹天麻平均6市斤,產值300元,純收入200元,問題:投入較大,技術含量高,有較大風險;玄蔘每市斤乾貨4.5元,近二年價格保持在4-5元,按每市斤4.5元計算,年畝產乾貨平均在600市斤,產值2700元,年畝純收入2400元左右,投入小,技術簡單易學,效益較穩定;黃精幹貨每市斤24元,近二年價格較穩定,四年一採挖,畝產乾貨1600多市斤,產值38400多元,畝投入5000元左右,畝年純收入8300多元,問題:生長週期較長,見效慢。(注:中藥材純收入計算只剔除購種、購肥料及農藥等成本,地租、勞務等費用一律未計入成本)。

(三)中藥材種植項目的選擇和產品銷售

全縣種植中藥材3萬餘戶,定點收購商133戶,2013年收購藥材總量(乾貨)8100多噸(其中黃姜7920多噸)。農戶種植中藥材品種的選擇,主要依據:近2-3年來,市場價格較穩定,經濟效益較好,生產技術易掌握的品種;也有一少部分農戶是透過自己對中藥材市場的分析判斷,認爲一種或幾種中藥材未來會走俏,市場價格高或價格會提高,而作出選擇;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少數農戶聽別人說某種藥材將來市場前景很好,而種植了該品種;也還有農戶從報紙、書刊、廣告等媒體宣傳渠道得來資訊,選擇項目等等。種子來源路徑較多,有親朋好友贈送的,也有在本縣境內購買的,有從省內的佛坪、寧陝等地購買種子的,也有從山東、河南、湖北等外省購買種子的。近二年,還出現了上門包種的現象,主要是栽培天麻、豬苓等技術含量較高的項目,承種方(自

帶種子、菌種等),按面積收費,收費較高,像栽培一畝地天麻收費4-5萬元,先支付60%,餘40%回收產品時結算,此種合作方式方便簡捷,但也存在一定風險。中藥材產品出售,小河、關口建立了合作社模式,各有一合作社與農戶簽訂種植協議,合同收購,小河的合作社主要收購產品爲金銀花,只輻射本鎮及周邊部分農戶,關口的合作社收購的藥材品種較多,輻射多個鎮,帶動農戶較多;麻坪有3家藥農,直接與漢中一藥廠簽訂合作協議,由廠方供種並指導栽培,保護價回收。除此之外,大部分中藥材產品售給上門的流動商販,銷售的價格時高時低,有的年份低的離譜,也會遇上有的藥材幾年都不收的時候,藥材放久了都變質了。

1、從資源情況和市場效益看,發展天麻、豬苓大有作爲,當年可見效。栽培天麻每年每平方米池子可收入200多元,種豬苓每平方米可收入1300多元,效益相當高,即使發展起來,供求關係變化,價格下降,仍有較大利潤空間。再說,我縣樺櫟樹資源豐富,供給充足,可考慮有計劃採伐利用。科學利用我縣廣闊的山地,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很多中藥材品種就是林下種植的好項目。

2、從藥材品種的適應性看,金銀花、柴胡、玄蔘、丹蔘、白芨、水百合、牡丹、板藍根、黃姜、菊花、薏米、蒼朮等大宗藥材在我縣大部分地區均適應。可考慮選擇其中的品種擴大種植。但是,本着優生優質高產的原則,必須考慮個體差異,科學規劃,合理佈局。一般認爲,大部分中藥材喜陰怕強光,喜溼怕乾旱,喜涼怕高溫,如調查結果顯示,水百合、玄蔘等品種在海拔700米以上區域種植,生長旺盛,產量高,品質優,因此認爲發展中藥材(不是所有品種)應考慮在海拔600米以上區域佈局。

3、從農村勞動力資源看,可多發展金銀花、柴胡等品種,對土質要求不高,管理簡單,勞動強度較小,老年人及兒童可管理,市場價格相對穩定,長年有收購,長期有收購。

(一)中藥材市場波動大,這是影響中藥材產業發展壯大的頭等問題。與糧油、菸草、蠶繭、肉蛋等農副產品相比較,中藥材市場價格非常不穩定,一是價格變化快,有的是一年一個價,有的是半年一個價,還有的是一月一個價,也有的是一天之內價不同;二是價格落差大,同一種藥材有時候收購價格高到百元,有時候價格跌到十多元,甚至是幾元錢;三是有少數中藥材曾經價格很高,老百姓種植積極性也很高,而且發展到了一定規模,可是發展起來後,在一段時間,甚至長達十多年無人問津。如:杜仲、天麻,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每市斤售價在100多元,200多元,可在後來的10多年都沒有人收,當然並不是外面沒有市場,而是供大於求,本地的貨沒有人來收。中藥材市場價格變化快,落差大,讓老百姓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對中藥材市場價格規律難把握,捉摸不透。

(二)中藥材栽培技術水平低。種植業增產豐收的根本保證是良種良法。從中藥材種子(苗)的來源看,有本縣的,有本省的,有外省的,大多數來源於中藥材種植戶或種植基地,不是專門育種,品種質量無保證。從種植方面看,經營管理粗放,有的直接種在收穫後的麥田、煙地和玉米地裏,有的雖然翻了地,但未細土,大糊砌塊壓苗,不起壟不開溝浸水,不間苗,不摸芽打頂,不施底肥,不追肥等等,沒有采取必要的科學管理措施。有的藥材怕曬而未採取遮陰措施,有的藤蔓作物需搭架而未搭架。從中藥材長勢以及藥材樣品的品相觀察和與藥農交談了解的情況,綜合分析認爲,中藥材栽培技術水平不高,產品產量質量普遍偏低。

(三)發展中藥材盲目性大,風險性高。對想要發展的中藥材和所種植的中藥材品種的生活習性、適生條件、投入情況、市場需求等不瞭解或一知半解,只是道聽途說,或是在網上,在小報雜刊上看的,資訊來源不可靠,就盲目選擇,盲目跟風,不加分析,倉促發展,結果導致中藥材品種不適應,產量低,品質差,效益低,甚至出現產品無人收。如前些年,我縣有農戶栽培冬蟲夏草、靈芝等,這些貴重藥材被譽爲“藥用黃金”,利潤空間誘人,但不是哪裏都能種,誰都能種成。發展產業必須尊重客觀規律,依靠科技興藥材。

(四)種植品種多而雜,面積小且分散。調查結果表明,全縣種植中藥材品種51個,最多的白柳鎮種植26個品種,有的鎮一個村就有7、8個品種,也有一戶人家種3-4個品種的。種植戶分散,地塊分散,面積小,有種1分多的,有種3分多的,也有種1畝、2畝的,種植5畝以上面積的很少,星星點點,小打小鬧,不成規模。大多數種植戶是一種“放牛拾地軟,捎代子”的想法,沒有把中藥材種植當作主業來抓,根本談不上上規模、上效益。

xx發展中藥材產業客觀條件優越,山水相連,土地廣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中藥材生長的理想之地。xx種植中藥材歷史悠久,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人們有種植中藥材、應用中藥材防疫治病的習慣和經驗。但是,要把中藥材作爲一項產業做大做強,僅靠以上條件遠遠不夠。誰來幫助羣衆遴選中藥材項目?誰來爲中藥材種植提供技術指導?誰來幫助銷售中藥材?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技術保障和相應的措施保障。我個人認爲要把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首先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組建“xx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建議由縣委分管領導擔任組長,政府分管領導、政協相關領導任副組長,科技、農業、林業、衛生、藥監、

質監、發改、財政、經貿、水利等單位負責同志爲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與縣科技局合署辦公,科技局負責同志任辦公室主任。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組織領導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對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主持制定“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並指導其實施等;辦公室負責開展中藥材產業發展日常工作,協調統籌科技資源,貫徹落實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計劃等。領導小組應考慮將中藥材產業發展工作納入縣對部門和部門領導、對鎮和鎮領導考覈,給一定分值,佔較大比重,以考覈促產業發展。中藥材產業發展必須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進行,方可做大做強,否則,只能是小打小鬧,起落不定,賺賺賠賠。甚至陷入盲目,招致損失。

(二)建成中藥材產品交易平臺,徹底解決農民賣藥材難的問題。像丹蔘、板蘭根、玄蔘、金銀花等都是當年種當年採收的短期項目。因此,在上規模發展之前,首先要考慮好銷售的問題,要事先規劃、建成中藥材交易平臺,解決農民種藥材無處賣,無人買的後顧之憂。一是政府要建成中藥材資訊發佈平臺,瞭解掌握國內外中藥材產業資訊,重點掌握髮展趨勢、先進技術、產品供求關係、市場價格等,借鑑宣傳推廣,尋找銷售渠道。同時,大力宣傳推介我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及時發佈中藥材產品、產量、質量、儲量等資訊,讓xx的特色中藥材衝入亞洲,走向世界。二是儘快規劃、建成xx縣中藥材交易市場,可考慮在呂河工業園區或白柳工業園區建成xx縣較大規模的中藥材交易市場(規模由種植面積和輻射範圍而定,應立足xx,面向全國)。在其它二條河分別建成經濟實用夠用的小藥材交易市場,以保證藥農的藥材有處賣、就近賣、賣得出。三是鼓勵支援有條件的藥材收購商,註冊合作社,辦公司,加大投入,擴大經營,提高收購能力,同時也可以扶持他們辦藥材初加工廠,發展倉儲業,擴大收購。四是依靠龍頭企業帶動種植基地發展壯大。走出去,引進來,內引外聯,透過與省內外藥企合作,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由藥企提供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爲藥企建設藥源基地,產品由藥企收購,實行訂單農業,協議價格,合同收購。也可以考慮透過招商引資,引人、引資、引技,建設“xx縣中藥廠”,這是穩定的收購商,長期的收購商,若能建成中藥廠,xx農民賣藥難的問題將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三)搞好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由xx縣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主持,在全面分析縣情和摸清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吸收借鑑外來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xx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依據規劃再分解細化,制定“xx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年度計劃”,確定發展目標,夯實發展任務,明確工作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強化工作措施,確保中藥材產業有序發展、健康發展、科學發展。

(四)建立健全中藥材產業科技服務體系。要按照“哪裏有藥材哪裏就有技術、哪裏就有機構、哪裏就有服務”的總要求,建成縣、鎮、村縱向到底,相關業務部門橫向聯姻的科技服務聯動機制和網絡體系,實現所有藥材村全覆蓋。大力宣傳推廣中藥材栽培新技術、初加工技術等,從地塊選擇—品種選擇—田間管理—採收—初加工—銷售,全程跟蹤指導,提供全面周到服務。建設中藥材科研示範基地,開展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探索總結中藥材栽培新技術,研製專用肥料,開展中藥材發病機理和蟲害防治研究等,將所取得的成果及時轉化應用和推廣,提升中藥材產業發展質量。

(五)中藥材種植必須走規範化之路。中藥材種植,即藥源基地建設,國家出臺有嚴格的技術規範,想怎麼種就怎麼種,不按技術規範種,產品質量無保證,國內正規藥企不會收,也不符合WTO,只能賣給小商小販,中藥材產業不可能做大,更不可能做強。因此,我縣發展中藥材必須高起點、高標準,嚴格按照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英文縮寫GAP)科學建園、科學管理,確保產品質量達國標,與國際接軌,這是做大做強中藥材產業的根本出路。

標籤:調研 產業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