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大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報告2.29W

爲了解企業發展,不少單位盡心了調研,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企業發展調研報告,供大家閱讀參考。

大企業發展調研報告

  大企業發展調研報告1

工業化是“工業立市”的支撐,民營企業發展是“工業立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三大推進”的不斷深入,其在經濟發展中所佔份額的比重將會迅速擴張。根據市委、市政協及區委要求,區政協在近期對我區民營企業的發展現狀、企業存在的困難、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做好服務的方面爲主要內容進行專題調研,調研緊緊圍繞“工業立市”、“全民創業”和“三大推進”戰略,區政協領導對此項活動十分重視,及時召開了主席會議,研究成立了由區委副書記、政協主席郝敬勉、副主席肖竹森牽頭,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專題調研小組,制定了調研計劃。爲了使調研更具針對性,政協領導在調研前組織調研組成員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援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XX市《關於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政策》、《關於加快XX區工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和有關領導講話,分析了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區位優勢。調研組先後對安徽聖大集團、東方商城、金鐘紙業、瑤海鋼構、長源液壓件等企業進行實地調研,開展座談調研和問卷調查等活動,先後走訪了市工商聯和兄弟城區,學習其民營經濟發展經驗,組織召開了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勝華電纜、銀舜房地產、潤安運輸公司等知名企業代表參加的調研座談會,對我區民營企業的發展進行了分析探討,現將我區民營企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相關建議和對策報告如下:

一、現狀及特點:

(一)、數量迅速增加。“十五”以來,我區民營企業發展迅猛,到目前爲止全區民營企業戶數2392戶,個體工商戶12219戶。民營經濟佔全區經濟總量 46%,入庫稅金佔工商稅收52%,就業人員佔全區就業總數63%。從以上數字看,我區民營企業所佔的比重相當大,基本上形成了“全民創業”的良好局面。

(二)、規模日益擴大。XX區一批民營企業摒棄“小打小鬧”的傳統思維,堅持市場導向,實施規模經營,開始走上規模化、集團化發展道路,到目前爲止全區民營企業實有資產上億元的有6家,其中實有資產在2個億以上的3家。金鐘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實行民營化改制後,企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不但企業規模日益擴大,而且企業數量明顯增加,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上繳各種稅金900多萬元,利稅合計1550萬元,預計20xx年完成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突破 xxx6萬元。金鐘目前生產能力爲100噸,爭取在“十一五”期間發展成爲年產30萬噸的造紙生產基地。金鐘未來的發展思路是透過做大做強,使金鐘紙業發展成爲資產總額10億元,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以造紙業爲龍頭的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金鐘現象目前在XX區民營企業中普遍存在,透過改制,企業自主創業積極性大提高,有力地帶動了我區其它民營企業的發展,在我區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管理逐步升級。XX區民營企業在發展中逐步意識到企業內部實行依法管理和科學管理的重要性,不少企業在注重經營者和員工素質培養與提高的同時,已經初步實現了由傳統的“家族式” 管理向現代“公司制”管理的轉變。不少公司積極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嚴格按“公司法” 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會之間的有效制衡機制,聘用進階管理人才,實行內部管理電子化和通訊程序化,大大提高了生產經營的管理水平和綜合經濟效益。

(四)、領域不斷拓展。XX區民營經濟發展之初僅限於“作坊式”小本經營,隨着資本的不斷積累,不少業主已不滿足“店鋪式”的經營,而是面向市場,求機發展,把目光轉向工業生產,透過興辦實業進一步擴張實力,向股份制、集團化方向發展。據統計,到目前爲止全區54家規模民營企業中,股份有限公司7家,有限責任公司36家,股份合作制企業3家,其它形式8家,發展領域已涉及到鋼鐵、機械、電器、化工、輕工、紡織、服裝、建材、造紙、食品加工等領域。

(五)、創新日漸增強。XX區民營企業在實現資本擴張的同時,開始注重產品創新和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有些企業不僅有產銷對路的好產品,而且產品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有的產品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深受國內外客戶青睞。長源液壓件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機械工業協會定點製造液壓元件的重點企業、安徽高新技術企業,由於產品科技含量高、質量好,已成爲國內外的搶手貨。近年來,我區民營企業的科技進步意識更加濃厚,在科技資源配置上市場機制作用更加突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形成良好態勢,科技企業發展日益成熟,對社會貢獻令人矚目,爲響應“工業立市”戰略立下汗馬功勞。

二、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區民營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發展,爲本地經濟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然而從民營企業發展的規模、速度和效益來看,與本市其他幾個區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區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展環境不優。“經濟發展環境也是生產力”,已成爲黨和政府及廣大幹羣的普遍共識。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對優化我區的經濟發展環境不遺餘力,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作爲重要任務來抓,要求全區人民樹立“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事事關係發展大局”觀念,努力打造“開明、開放、寬鬆、寬容,奮力崛起、勇當先鋒” 的良好氛圍,但在經濟發展中“四亂”現象仍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對經濟發展有着很大的負面影響,使投資及經營者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同時也敗壞了黨委政府在羣衆中的威信。其次,省、市、區制定的發展民營經濟的有關政策要落實到實處,往往難度較大,一些部門、街道在執行政策時“親商”不夠,全局意識淡薄,部門、官僚意識濃厚,幫助、關懷、理解的少,索取的多,導致一些政策一執行起來就走樣。

(二)、融資渠道不暢。融資難對民營經濟發展形成瓶頸制約。一是現行金融體制滯後,銀行體系主要服務於國有企業和大工程大項目,部分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抵押和擔保條件要求比較苛刻,對民營企業的“惜貸”現象明顯;二是金融機構缺乏,對民營企業支援力度不足;三是一些中小民營企業自身管理不夠規範,財務不甚透明,難以搭建良好的銀企互信關係,影響了融資。

(三)、人員素質不高。人才缺乏、職工素質不高也是影響企業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有的企業規模上去了,但面臨着一方面人才引不進來,專業人才不願意到民營企業甚至大學生不願來;另一方面現有人才留不住(易被其他企業挖走)的局面仍然存在,致使企業工作效率提高不上去,工作質量差,競爭力低。

(四)、電力設備不足。電力設施滿足不了企業發展需求,如東方商城、聖大集團等業主反映企業因出現電力嚴重不足和供電難的原因,導致企業生產受到影響甚至無法經營。

(五)、政策“重外輕內”。政策上的“重外輕內”現象導致相當部分有實力的內資企業流出外地。在調研中不少業主反映,目前政府對外地投資企業出臺了很多的優惠政策,而內地的投資企業得不到相應待遇,因而不得不將資金投向外地,在外省市謀求發展。

(六)、發展用地受限。發展用地緊張,使企業發展受限,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張 ,企業即使有好的項目由於土地手續辦不下來,形成無地可供的尷尬局面,不得不放棄,招商引資難以落戶。

幾點建議:

1、利用盤活閒置資產或政府適當補貼租賃經營解決企業用地問題,在目前形式下,想靠徵用土地項目,上規模難度較大,而透過盤活閒置土地,廠房或租賃土地(除耕地)則是解決用地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同時要適量減少辦公場所,提高土地利用率,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

2、建立健全信用擔保體系,支援民營企業經濟設立商業性或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建立中心企業信用擔保資金和區域性信用擔保機構。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的行業准入,風險控制和補償機制,加強對信用擔保機構的監管,建立健全擔保業自律性組織。

3、支援開展企業經營者和員工培訓,根據民營企業的不同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整合社會資源,創新培訓方式,形成政府引導,社會支援和企業自主相結合的培訓機制,依託大專院校,各類培訓機構企業,開展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經營管理、職業技能和技術應用等方面培訓,政府給予適當補助,企業要定期對職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安全知識培訓。另外可制定一些對人才優惠政策,用優厚的待遇或良好的工作環境留住一批適用人才。

4、進一步整治發展環境。一是進一步整治“三亂”增加收費項目的透明度,教育各級幹部做“親商富商穩商”的表率;二是進一步規範政府審批程序;三是進一步改善政策發展環境,出臺優惠政策,對改制企業、合資合作企業、新辦企業進行引導和保護;四是用足用活稅收政策,對稅收標準就低不就高,該減免的減免,改返還的返還,做到放水養魚,增強企業反展後勁;四是督促協調配合供電部門建立健全供電設施和對線路逐步改造,確保企業供電。

5、認真解決民營企業生產和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一是及時爲企業傳遞政策資訊,讓企業及時瞭解和掌握國家的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等,及時爲企業提供市場營銷資訊,使政策成爲企業的耳目和助手;二是建立民營企業溝通機制,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注重與民營企業進行聯繫與交流,認真聽取他們反映和呼聲,可聘請民營企業中的優秀代表作爲政府經濟顧問,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定期組織企民營企業進行廣泛的橫向交流,相互溝通,取長補短,並引導企業主加強同員工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支援幫助企業建立科學的、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三是出臺與省、市相配套的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使區內高新企業能享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企業的同等待遇。

6、政府在看重外資投資企業的同時,不能輕視內資企業。出臺使內資企業能享受與外資企業的同等優惠的政策,創造“外資引進來,內資不外出”的良好局面。

7、注重培育特色形成品牌。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絕不是簡單的量的擴張,應該把產品上檔次作爲自己不懈的追求目標,要在重視創新和質量、服務和信譽的市場觀念引導下,力推名牌,力創精品,自始至終注意培育特色產品,形成特色產業、構築特色羣體。區劃調整後,XX區域廣闊,區位優勢資源豐富,勞動成本低廉,具有做大做強民營企業的許多優越條件。一是要鞏固和發展現有的民營企業,幫助他們努力培育特色,儘快形成品牌,積極扶持市場;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和引進新的民營骨幹企業。二是大力發展以磨店鄉東北部綜合旅遊開發爲支撐的特色民營企業,緊緊抓住李鴻章、王亞樵的名人效應,以文化旅遊爲主線,打好旅遊品牌。

發展對策:

民營經濟在我區經濟發展中所起作用越來越大,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工業立市”、“全民創業”號召,爲加快我區民營企業的發展,必須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相關對策,扶持民營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一是努力擴大民營企業發展空間,爲企業上規模經營提供條件。

二是透過政府引導,在全區逐步形成創業光榮和扶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三是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爲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

四是提高民營企業的發展地位。一手抓發展中小民營企業,一手抓優勢企業,上規模重點企業。

五是爲民營企業做好創業服務,政府爲企業積極營造創業條件優、創業成本低的環境,用優惠政策、優質的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民營企業。

六是制定相關激勵機制,提高企業主創業積極性,市、區可搞“工業立市”貢獻獎和“全民創業”排頭兵等榮譽稱號,並給予相關的物質和精神獎勵。

七是政府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領導,透過專門機構或工商聯組織與企業多聯繫、多溝通、多引導,讓民營企業在發展中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大企業發展調研報告2

爲進一步促進我縣工業企業穩步向前發展,搶抓蘭白都市經濟圈建設的機遇,壯大我縣工業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使工業企業在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9月13日至14日,縣政協組織部分委員,並特邀縣政府常務副縣長臺宗仁及縣商務(經濟)局、縣鄉鎮局的負責人,在縣政協領導的帶領下,先後深入到金杞福源生物製品有限公司、靖遠豐源麪粉有限公司、甘肅長河食品公司、白銀虎豹化工有限公司、靖遠新力水泥公司、白銀嘉瑞陶瓷公司、靖遠金達化工公司等企業進行調研。透過實地察看、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委員們就我縣工業企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發展的思路,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工業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工業企業經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搶抓蘭白都市經濟圈建設的歷史性機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援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圍繞“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總體工作要求,迎難而上,紮實工作,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興縣”戰略,工業經濟總體發展態勢良好,逐步形成以輕工、煤炭、建材、化工、焦炭爲骨架的工業體系。進入xxx5年第四季度,全縣工業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面對嚴峻的形勢,全縣工業企業在危機中求生機,爭投資、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有力地遏制了工業經濟下行趨勢,xxx5年後半年逐步呈現出企穩回暖的好勢頭,xxx5年企業發展信心進一步提升,工業經濟整體持續向好發展。截止今年8月底,全縣中小企業個數達到492戶,從業人員23950人,銷售收入217800萬元,同比增長15.16%,實現利潤8600萬元,上繳稅金3020萬元,勞動者報酬24000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達27戶,完成工業增加值13483萬元,增長68.23%,完成年下達任務的47.2%。非公經濟健康發展,全縣非公經濟實體達到33250戶,銷售收入完成37xxx5萬元,同比增長15.59%;完成增加值150800萬元,同比增長15.84%。

(一)工業生產總量穩步提升。全縣工業總產值由xxx5年的12.99億元增長到xxx5年8月的17.56億元,保持了年均18.0%左右的增幅,總量增長了4.57億元。主要產品發展已具規模,具有了原煤120萬噸、水泥25萬噸、焦炭10萬噸、電石21萬噸、磷肥40萬噸、脫水菜xxx5噸、機磚機瓦50000萬塊的年生產能力。

(二)規模以上工業發展勢頭良好。規模以上工業年均以雙位數的速度增長。工業總產值由xxx5年的4.23億元增長到xxx5年8月的5.98億元,年均增速爲29.6%。全縣工業總產值比重、企業戶數逐年加大,比重、戶數分別由xxx5年的39%和20戶提升到目前的45%和27戶,其中年產值過千萬元企業14戶,年產值過億元企業3戶。

(三)重點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逐步增加。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輻射帶動力強的重點工業項目陸續建成投產,發展勢頭強勁。xxx5年,項目總數8項,完成投資9600萬元。其中德炘園食品有限公司餅乾生產線和甘肅天辰脫水食品有限公司年產1500噸脫水菜生產線等項目當年投入生產;xxx5年,項目總數9項,完成投資11880萬元。其中暉澤化工公司1臺25000KVA電石爐生產線、甘肅長河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新建的膨化食品生產線項目和萬家興集中供熱三期工程等項目當年投入生產;xxx5年,項目總數16項,完成投資15500萬元。其中嘉瑞陶瓷公司西式瓦生產線、金杞福源、宏達礦業生產線等項目當年投入生產。xxx5年,項目總數13項,截止8月底完成投資7087萬元。三年來,全縣重點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共46項,完成投資44067萬元。

(四)企業抗波動能力得到增強。面對國際金融風暴對我縣工業各行業不同程度的侵襲,企業正確認識當前面臨的形勢,千方百計尋求金融危機期發展機遇。xxx5年第四季度,工業整體執行態勢逐漸呈現出企穩回升態勢,但回升基礎不穩固、不平衡,內在動力很不足,在這當務之際,企業堅定信心,注重調整結構、着力轉變發展方式,xxx5年,回升基礎進一步得到鞏固,執行態勢逐步向好發展,企業抗波動能力有所增強。

(五)產業結構和空間佈局逐步升級優化。透過技術創新等手段,傳統工業逐漸向高新技術靠近,產業結構逐漸向新型工業邁進。支柱行業中,以電石和焦炭爲主的冶金化工業、農產品加工爲主的輕工業、原煤採掘爲主的煤炭業、水泥和磚瓦爲主的建材業競相發展,xxx5年分別完成工業增加值27750萬元、19216萬元、9018萬元、8552萬元,分別佔全縣工業增加值的43%、30%、14%、13%。園區建設深入推進,劉川工業區已完成總體規劃文字,9月底進行論證,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079.4萬元,重點企業開始向劉川工業集中區聚集,目前入園企業已達4戶,總投資2.1億元,完成投資1.1億元,產業聚集進程正逐步推進。園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劉川工業區與蘭州高新區正式簽定了共建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白銀劉川工業園合作協議,將按照“一區多園”管理模式進行規劃建設,從而搭上了中心城市和國家級開發區的快車道。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已組建擔保公司2家,執行情況良好。縣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有限公司累計爲110多戶企業擔保貸款1.3億多元。

(六)節能降耗工作進展順利。一是健全節能工作領導機制,逐級分解節能目標,與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農業等重點用能領域主管部門及縣屬7戶年耗能xxx5噸標煤以上的企業,層層簽訂了節能目標管理責任書。二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堅持科學規劃,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十一五”以來,全縣已依法關停或取締小煤礦3座(靖安王家山煤礦、東昇鄉紅灣村煤礦二號井、五合鄉白塔村煤礦)、造紙企業4戶(北灣農場造紙廠、啓芸造紙廠、金龍紙業製造廠、華夏紙品公司)、澱粉企業1戶(東昇衆源澱粉加工廠),淘汰中天化工公司1萬噸氟化鋁生產線1條、新力水泥公司4萬噸水泥生產線1條,淘汰城區低效燃煤小鍋爐199臺。9月底計劃淘汰博翔電石公司6300KVA電石生產線2條。三是圍繞國家倡導的“十大節能工程項目”,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援,以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工業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十一五”以來,已實施和正在實施節能項目8項,總投資3.86億元,爭取國家財政節能專項獎勵資金及省上配套資金1928萬元。項目完成後,年可節能23.9萬噸標煤。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縣工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已成爲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繁榮經濟、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的困難和問題。

(一)工業發展平臺建設滯後。一是部分工業基礎設施投入滯後,道路、電力、供水等網絡不完善,制約了大項目、好項目的入駐落戶。二是電石、焦炭等產品產業鏈的延伸缺乏發展平臺,經濟效益很難大幅度提高。三是全縣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存在着“散、小、弱”的現狀,生產技術工藝水平檔次較低,龍頭企業帶動薄弱,支撐作用不強。

(二)企業融資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企業中長期貸款不足,企業貸款規模和比重仍然過低。一是商業銀行融資渠道不暢,且門檻高,程序繁瑣。二是政策性對高耗能產業限貸。部分重點企業被封堵在外,加上擔保體系不健全,銀企融資資訊不對稱,企業風險控制不透明等因素,影響了企業正常的融資,嚴重製約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三是資本市場發育程度不高,直接融資渠道還需進一步拓寬。

(三)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困難較大。一是在當前資源和環境約束明顯,經濟全球化加速,新興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的形勢下,我縣工業產業佈局結構不合理,集中度偏低,企業佈局分散,企業結構優勢不明顯,主要集中在化工、採掘、建材和小型輕工業,高耗能高排放、資源消耗爲主的特徵明顯,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落後、結構不合理、資源利用率低、污染環境和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較爲突出,不利於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形成,也不利於統一服務和“三廢”的統一治理,導致企業生產經營的社會成本偏高。二是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不足,企業現代化管理機制不建全,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偏低。企業產品結構處於低端。產品技術含量低,主要工業產品是以原料或低附加值產品進入市場,大多數以能源、原材料等初級低端產品爲主,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風毛麟角,致使企業自主調整能力不足,產品和產業調整優化升級難度大。三是企業總體規模偏小,產業層次較低。中小企業普遍實力不足,規模較小,大部分企業仍集中於傳統產業,設備陳舊,工藝落後,產品雷同,難以形成規模優勢,產業化經營模式不成熟,產銷環節聯接不緊密,沒有進行延伸配套精深加工的企業,不能形成合理的產業鏈條,精深加工轉化率低,經濟效益不高。我縣工業企業基本上處於家族式管理,管理方式相對落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企業戰略意識模糊,發展目標,市場分析,產品定位,資源規劃等方面不清晰,整體素質偏低,專業人才匱乏,基本上無力開展產品、工藝、設備的技術創新。

(四)工業園區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我縣工業園區建區時間短,還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銀三角開發區進入的項目還存在產業層次相對較低、投資規模較小、技術含量不高、產業鏈條不長、牽動性不強等問題。劉川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還跟不上工業園區的發展,招商引資力度不夠,入園企業大項目少,實力不強,與周邊市縣相比,無明顯優勢,未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還不十分明顯。

(五)社會化服務體系還不完善。企業創業輔導、管理諮詢、法律援助、技術推廣以及企業融資、資訊、培訓等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公益性服務不足。一些服務機構服務功能提供企業生產經營所必需服務的中介組織,服務意識較差,行爲不規範,收費較高。政府對企業的扶持尚需進一步加強,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總體偏小,資金使用較爲分散,支援領域有限,對小企業支援不足。政府對企業的公共服務仍需改善和加強,特別是中小企業統計監測工作比較薄弱,相關制度還不健全。企業社會負擔較重,“三亂”現象仍然存在。

三、對我縣工業企業發展的建議

透過調研,委員們認爲,推進我縣工業企業穩步發展,要立足於靖遠資源優勢,根據傳統特色和區位條件,進一步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我縣工業企業主導產業進一步多元化,促進全縣工業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營造工業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要牢固樹立工業強縣的思想,把抓工業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提高認識,更新觀念,理清發展思路,建議縣上成立實施工業強縣戰略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制定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發展綱要和全縣工業企業發展的協調指導。二是各級黨政領導切實落實工業企業發展重點項目責任制,要把全縣工業經濟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主管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強化措施,優化生產要素配置,認真搞好指導協調工作,相關部門及有關鄉鎮全力以赴,靠實責任,積極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法保障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新聞宣傳部門要加大對工業企業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加快工業發展的社會輿論氛圍,全縣上下形成齊心協力抓工業發展的強大合力。三是要建立工業企業發展的激勵機制和考覈評估機制,健全完善目標責任制,促進責任落實,嚴格獎罰制度,特別要對爲全縣工業企業發展作出貢獻的企業家和有功人員進行表彰獎勵。

(二)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大企業的扶持力度。一是全面落實支援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重點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和貸款抵質押方式,積極發展民間金融機構,擴大對企業的貸款規模和比重。二是加快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融資租賃企業,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大財政支援力度,綜合運用資本注入、風險補償和獎勵補助等多種方式,提高擔保機構對企業的融資擔保能力。改進對擔保機構抵質押登記服務,推進銀保平等互利合作。三是推動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制度建設和企業信用資訊徵集機制和評價體系。

(三)推進結構調整,增強工業企業的發展後勁。一要繼續堅持把項

目作爲加快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核心之舉,搶抓國務院辦公廳進一步支援甘肅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機遇,圍繞國家產業政策、稅收政策、財政政策,引導企業爭取節能降耗、技術創新、國債資金等項目、資金,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興支柱產業。二要加快煤炭、電石、磷肥、焦炭、水泥等重點行業、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重點完成萬家興集中供熱節能工程換熱站建設、王家山煤礦採煤工藝技術改造、金達化工電石爐改造等項目,提升新建完工項目的工業增加值,增強工業發展後勁。三要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強強聯手,淘汰落後生產能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抓好恆達焦化70萬噸煤化工循環經濟項目、新力水泥50萬噸粉磨站項目、博翔電石2×6300KVA電石爐淘汰及電石爐窯爐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加大替代和淘汰力度,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企業發展後勁。

(四)創新經營理念,大力推進企業的優化升級。一是認真分析國際、國內工業發展走勢,引導企業開足馬力,加大生產,着力從提高產品質量、開拓銷售市場、拓寬銷售渠道入手,促進農副產品加工、電石、焦化等行業良好運營。二是支援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聯合和資源整合,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擴大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資金規模,支援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技術改造。按照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綜合運用金融、環保、土地、產業政策等手段,推進企業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實現節約生產和清潔生產。三是積極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路子,與省內外大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協作配套關係。按照佈局合理、特色鮮明、用地集約、生態環保、資源共享的原則,引導企業集聚發展。四是引導企業強化管理,及時調整生產策略,練好內功,挖掘潛力,千方百計增收節支,靠管理求效益。幫助企業建立健全市場發展戰略,提高企業競爭優勢,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五是以科技創新爲動力,鼓勵企業吸納科技人才,建立完善優秀人才評選任用制度,廣泛宣傳報道企業優秀人才的創業經驗,形成全社會尊重人才的氛圍,並給予適當的社會榮譽和享受相應的政治待遇;建立科技人員的利益分配激勵機制,採取持股、技術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靈活的政策引進和留住人才;立足企業自身,加強與高校(院所)和職業技術學校的合作,培養企業自己的管理和生產技術人才;借用外腦,高薪外聘人才,儘快走出“家族式”的封閉管理,實施科學決策,實行現代管理,爲我縣民營企業經濟加快轉型創造條件。

(五)加強工業園區建設,力求工業發展實現新的突破。一是縣委、縣政府要高度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認真研究制定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採取有效措施,加強調研督查,及時解決工業園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發揮好工業園區在我縣工業的主體地位。二是要加快劉川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特別要加快配套設施建設,加大改善投資建設環境的力度,爲園區的招商引資、企業落戶創作良好的人文環境,創業幹事的發展環境。三是工業園區建設要適應省市經濟發展,帶動我縣工業企業的快速發展,充分考慮工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和工業、交通、商貿不斷髮展的動態要求,要與區域經濟規劃有機結合,合理確定工業園區的佈局、功能、規模,要完善工業園區規劃編制,細化功能區分。四是工業園區要科學設計總體思路,以市場爲導向,以優勢企業爲龍頭,以名牌產品爲核心,發揮產業集羣吸附效應,以配套產業集羣吸納龍頭項目的落戶,不斷延伸夯實產業鏈,逐步完善產業的整體功能。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積極扶持有條件的企業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斷拓展品牌效應,提高產品競爭力,使工業園區成爲規模企業更密集、產業競爭力更強的經濟板塊。

(六)強化服務意識,健全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工業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援,面對當前我縣企業發展的現狀,各級政府要給予關心和支援,主管部門要爲企業建立一套規範的系統的支援和服務體系。加強規劃指導,健全投入機制,形成層次合理、分工明確的企業社會化服務體制。按照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發展方向,建立和完善財政分級補助機制,引導和支援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拓展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能力,開展資訊、培訓、技術、創業、投融資、質量檢驗、企業管理等服務。透過引導社會投資、財政資金支援等多種形式,重點支援帶動能力強、具有共性服務功能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健全企業統計監測制度,加強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監測和分析。落實和完善對中小企業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規範執收行爲,嚴肅查處對企業亂收費、亂罰款、各種攤派及侵權行爲,切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標籤:調研 企業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