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2018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2018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2018農業發展調研報告

2018農業發展調研報告(1)

休閒農業是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牧漁生產經營、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爲人們提供休閒娛樂,體驗三農的新型農業經營形態。發展休閒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手段,有利於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業增收、農民富裕和農村進步。近些年來我縣加大了對休閒農業投入開發、社會宣傳、民間資本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等力度,使全縣休閒農業有手長足的發展,促進了三農建設的步伐。

一、我縣休閒農業發展中存在不少差距和問題

由於我縣休閒農業的發展雖已初具規模,但仍處於起步階段,起點低、基礎差,還存在不少差距和問題。

一是規劃佈局不優。現階段我縣休閒農業在開發建設上缺乏科學的論證和合理的規劃佈局,存在着一定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有些休閒項目沒有認真分析本地的資源優勢和客源市場,沒有突出自己的特色,設計雷同,佈局不盡合理,功能不配套,簡單低效,粗放經營,市場定位不明。

二是規模小。大部分休閒農業項目只有50—200畝地,一般是幾十畝水稻,幾十畝果(菜)園和一家飯店,普通存在鬆散性、隨意性,各自爲戰等不規模的現象。

三是結構單一,檔次低。大部分休閒農業以農家樂爲主,摘摘果(菜)、釣釣魚、(2018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劃劃船、吃吃飯、打打牌等,經營水平低,管理不夠規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科技含量少,內容不夠豐富,社會影響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一般只滿足於低層次的享受樂趣,缺乏現代精神生活品味,缺乏生命力、吸引力。有少部分爲觀光農業。

四是扶持力度不大。休閒農業的發展涉及到一、二、三產業等多個領域,管理也涉及農、林、畜、旅以及工商、衛生、環保等衆多政府部門。目前我縣在休閒農業發展方面相關政府引導工作不夠,政策和制度構建滯後,缺乏專門的政策體系和扶持手段。加上投資者自身缺乏發展規劃能力,導致投資決策缺乏通盤規劃和全局考慮,不利於休閒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宣傳力度不夠,發展休閒農業的社會認知度不高,全社會關心、支援、參與休閒農業的氛圍不濃。

二、我縣發展休閒農業具有的優勢

發展休閒農業是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是發展休閒農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是田園特色。營造好的湘水、津工、九塘江、東泉水、長塘水串聯交多湖、塘、池、井、渠、泉組成的城市綠脈,建設好的龍王廟溼地公園、掘政公園、濂溪公園、烈士公園、雲頭公園等十座城市公園組成城市綠肺,完善好的道路綠蔭,休閒綠道組成的城市綠網,構建一座會呼吸的城市。二是溫泉特色。建設好的一批溫泉度假酒店、溫泉休閒農莊,使**成爲了名副其實的溫泉之城,湖南省首個掛牌中國溫泉之鄉縣。三是文化底蘊豐厚。古祠堂、古民居等文物古蹟得到有效保護開發和修復,精心打造好的金山、土橋、外沙、石泉、先鋒、沙洲等歷史文化名村正在做大、做響、做亮。四是政策資源豐富,上級支援力度大。我縣已列爲國家羅霄片區扶貧開發縣和蘇區縣,中央對農業扶持政策含金量高、項目多。五是農業特色鮮明。**是農業大縣,有全縣綠色食品(朝天椒)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東崗嶺萬畝生態有機茶園,田莊5000畝綠色蔬菜基地,土橋20xx畝湘米優化工程基地,龍峯米粉、旱塘硒山茶、東崗嶺板栗、烏春山金銀花等特色農業資源,爲發展休閒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能有效提高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把農業的生態效益和民俗文化等無形產品轉化爲合理的經濟收入,從而提高農業產品的附加值和農業的經濟效益。六是自然資源豐富,發展條件好。我縣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夏無酷暑,冬少嚴寒,無霜期長,境內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無大型工業污染,是發展休閒農業的風水寶地。

三、搶抓機遇,發揮優勢,促進我縣休閒農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提高認識,切實增強發展我縣休閒農業的緊迫感

對發展我縣休閒農業的認識,要從新一輪農村改革發展的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具體講應從五個有利於來充分提高認識。

1、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縮小城鄉差別

休閒農業對農業生產和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掌握農業科技的工程技術人員,更需要高層次、複合型的管理人才。透過這些高素質人才的傳播、帶動及與都市遊客的交流、學習,可以提高勞動者素質,造就一代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同時,透過其示範和推廣作用,能夠帶動整個縣域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別。

2、有利於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

我縣農業目前仍然以種植業爲主,農業結構不合理,農村第三產業比例太小,農業經濟效益低下。休閒農業打破了一、二、三產業的界限,不僅直接對第三產業中的商業、飲食服務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帶動一、二產業的發展,有助於形成供產銷、旅工農、科工貿產業化生產體系,從而帶動整個地區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3、有利於實現農業生產的高附加值

休閒農業是農業和旅遊業、生產和消費、流通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交叉產業,是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透過對農業資源的旅遊開發爲旅遊者提供了觀賞、品嚐、購買、習作、娛樂、療養、度假等系列服務,可獲得高額經濟收入。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高附加值。傳統農業是一種弱質產業,其比較利益相對偏低。我縣農業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時期,旅遊觀光農業爲這種轉變提供了一種有效途徑。它不僅能提高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而且能把農業的生態效益和民俗文化等無形產品轉化爲合理的經濟收入,從而大大提高農業生產的附加值和農業的經濟效益。

4、有利於吸納、接收和傳播科學技術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以農業爲基礎,以旅遊爲媒介紹來八方賓朋不僅爲本縣帶來大量服務收入,而且會帶來經濟科技資訊的交流與合作機會,有利於科學技術的傳播和接收。現代農業是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現代化的高科技農業不斷應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使生產要素的配置日益得到改善。在現代農業中,技術變革已成爲生產要素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技術變革所產生的新的生產要素已成爲農業增產增收的主要源泉。休閒觀光農業廣泛地採用各種高新技術,可以大規模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大幅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5、有利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休閒農業的興起展示了生態革命的一個方面,其產品除一般的有形產品外,還包括無形產品即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休閒農業中的生態農業是我縣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建設現代農業的方向。它既彌補了傳統農業生產目標單一、生產技術落後以及投入少、產出低的自然經濟型農業的不足,又避免了以高投入追求高產出、高經濟效益所帶來的生態破壞和農業環境惡化等弊病,有利於實現我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抓住關鍵,努力提升我縣休閒農業的發展水平

我縣休閒農業要實現健康快速發展,必須把握關鍵,做到四個堅持。

1、堅持以科學規劃爲先導。發展休閒農業受文化和地理因素的影響比較大,而且與農業區域佈局緊密相關。要按照點線面相結合、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則,做到相對集中,規模經營,有序發展。絕不能一哄而上,無序開發。要我縣休閒農業要健康快速發展,首要的工作是要科學制定發展規劃,並與全縣土地利用、農業發展、城鎮發展規劃、城市旅遊等規劃相銜接,確保規劃的整體性、前瞻性和延續性。休閒農業園區和建設點單體設計起點要高,特色要鮮明,功能定位要準確,要充分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等資源,開發生態功能和社會功能,將現代農業、科普教育、環保、農事體驗等進行有機融合。同時,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將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理念貫穿於規劃始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堅持以特色產業爲依託。休閒農業的生命力在於其特色,一定要圍繞特色農業資源做文章。我縣休閒農業項目的確定,要根據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綜合考慮地理特點、人文景觀等因素,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羣,開發個性化的休閒旅遊項目,打造我縣的休閒農業品牌。

3、堅持以創新機制爲動力。一要創新投入機制。要着力構建休閒農業發展的動力機制,積極探索,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爲主企業爲主體、市場化動作的發展機制。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鼓勵和引導廣大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透過股份合作方式,參與休閒農業的發展。要高度重視農業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工商企業、旅遊企業等投資開發休閒農業項目,發展一批主題突出、科技含量高、功能配套的品牌休閒農業項目和配套產業。二要創新投融資機制。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透過股權轉讓、冠名權出讓、經營權拍賣等方式,廣泛向社會各界籌集資金,帶動我縣休閒農業向集約型、規模化方向發展。

4、堅持以優質服務爲保障。發展休閒農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我縣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一定要形成工作合力,自覺爲休閒農業的'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縣、鄉兩級都要成立專門的休閒農業開發領導機構,負責休閒農業發展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圍繞政策、資金、項目、資訊等方面開展協調和服務工作。農業、鄉鎮企業、旅遊等部門要明確各自職責,建立緊密型的工作聯動機制,共同承擔組織推動、工作指導、服務協調、政策研究、標準制定、典型推廣等工作,確保政府的引導和扶持政策落實到位。要十分重視休閒農業和經營人才的培養,有關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要根據社會需要開設休閒農業專業,培養專門人才。相關部門要透過成人教育、綠色證書培訓、科技示範等多種形式,培養一批休閒農業管理和服務專業人才,扶持休閒農業發展。此外,要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營造整潔的村容村貌,良好的文明風尚,舒適、安全的旅遊環境。

總之,我們需要突破思維,去更廣的理解休閒農業的發展,應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休閒農業。休閒農業的發展不光是解決城市居民精神追求和享受的最好途徑,更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手段,休閒農業的經濟、政治、社會價值將遠超現在。休閒農業的發展最關鍵在於政府部門的引導宣傳、推動和支援,更要羣衆的主動,企業的帶動,幹部的發動,更多的縣有實力的企業投身休閒農業的平臺上,因爲土地與自然資源屬於不可再生資源,應該限定無發展潛力的投入,提升整個行業的規格和品質,逐漸將休閒農業往創意、文化、科技、產業、低碳、生態的道路推進。

2018農業發展調研報告(2)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品牌。發展品牌農業已成爲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如何打造優質名牌,實現我縣農業生產由重量向重質、重效的轉變,推進農產品上檔次、上水平,推進農民增收,這是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我縣品牌農業建設現狀

近年來,我縣以三品一標爲抓手,主要爲提升優勢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美譽度,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引導和培育有一定規模和發展潛力的生產主體,效益逐步顯現,促進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截止到目前,我縣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的生產主體有30家,三品一標產品總數93個,有效認證面積40。79萬畝,其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主體22家,產品80個,面積22。1萬畝,綠色食品生產主體5家,產品10個,面積1。54萬畝,地標產品3個,認證面積17。43萬畝。上述獲證產品中,蔬菜類47個、糧食類19個、果品類21個、玫瑰產品3個、魚類2個、禽蛋1個。

目前,我縣一些歷史悠遠、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業品牌產品被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所熟知和了解,民樂享大白菜、天源玫瑰乾花蕾、九州玫瑰乾花蕾3個產品被評爲山東省名牌農(林)產品,民樂享馬鈴薯、大白菜先後榮獲濟南市十大農產品品牌,騰龍山雞腿菇被評爲濟南市市民最喜愛的十大品牌農產品。我縣玫瑰製品、食用菌、綠色蔬菜等品牌農產品的影響正逐步擴大。

二、我縣品牌農業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品牌農業覆蓋面小。我縣三品一標新認證數量每年穩步增長,但認證產品大部分都是初級產品,加工產品少,而精深加工產品則更少。

(二)企業品牌意識淡薄。由於目前實施市場準入制度進展緩慢,很多市場農產品優質不優價,無論認證與否產品都可以進入市場,導致企業參與三品認證的積極性不高,品牌意識淡薄,求精求高意識不強,不少獲證農副產品尚停留在出售原成品或初加工產品階段,加工精度和開發深度不夠,科技含量不高,品牌產品包裝設計檔次不高。

(三)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品牌農業實施主體需要大量生產資金進行基地建設、配套相關設施,品牌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使我縣現有三品一標品牌較爲混雜,存在小、散、弱現象,管理難度大,品牌作用難以發揮。

(四)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三品一標生產仍以農民分散種養爲主,組織化程度低,生產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基地農戶的產品質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聯結機制還不緊密、不完善,農業標準化技術、質量安全可追溯化記錄難以真正落實到農戶、到產品。部分農產品仍存在質量安全隱患,違規、違法、超範圍用標現象仍然存在。

三、發展我縣品牌農業的建議

(一)強化行政推動,加強品牌認證宣傳。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年度認證計劃,把三品一標認證爲重點的品牌農業創建任務分解到鎮街,嚴格考覈,加快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和科技下鄉、諮詢、發放明白紙、示範培訓等形式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宣傳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農業三品一標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提高農產品生產主體的申報積極性。

(二)扶持龍頭企業,培育品牌主體。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行業協會、種養大戶、家庭農場是打造農業品牌的主體,培育品牌必須抓住主體中的龍頭。大力支援具有知名品牌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着力擴大品牌農產品的生產規模,依託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資訊、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優勢,制定實施企業品牌發展規劃,建立品牌農業基地,開發品牌產品。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向龍頭企業傾斜,鼓勵開展以品牌爲紐帶的資產重組,透過聯合、兼併、股份合作等方式進一步做強做大。

(三)嚴格認證監管,提高產品質量。在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工作中,嚴把認證環節各個關口,落實各項監管制度並實行全程監控,嚴格執行審查標準,規範工作程序,嚴格審查申請主體質量監管體系,確保產品質量,認定一個產地,帶動一片標準化生產,發展一個產品,保障一方產品安全。按照全程質量控制措施的要求,對全縣有品牌的生產單位的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記錄、生產操作規程落實、基地標牌、檔案管理、產品抽檢等,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認真清理、打擊獲證三品一標企業不用標、不規範用標以及沒有認證的企業亂用標的違法違規行爲,強化獲證單位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確保品牌農產品質量。

(四)完善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提升品牌農業競爭能力。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監管要求,以現有農產品質檢機構爲基礎,結合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以特色主導產業爲重點,建設佈局合理、職能明確、專業齊全、執行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優化整合檢測資源,配備現代化檢測儀器設備,加強檢測機構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支援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購置檢測設備,加強生產環節質量監控,爲品牌農業創建提供保障。

(五)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針對農產品標準質量不統一,造成市場混亂,降低市場競爭力的問題,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創建一種區域公用品牌,打造一個能夠展現xxxx農業特色,爲市場和消費者廣泛認可的公用品牌,提升xxxx境內名優特農產品的形象和效益。例如章丘市,在區域內就打造了百脈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升了章丘農產品的美譽度。

標籤:報告 調研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