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縣農機機電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報告2.54W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什麼樣的報告纔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縣農機機電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縣農機機電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xx縣是我省唯一的“省農機產業基地”,農機機電產業納入了婁底市“xx”重點培育的十大產業集羣、全市6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並享受全省“xx”重點發展的50個產業集羣的政策支援。全縣現有各類農機生產、經營企業(門店)500家,其中農機機電生產企業138家,,農機機電產業年產值達10.5億元,年出口額達500萬美元。現就有關情況簡要彙報如下:

一、我縣農機機電產業優勢明顯

(一)基礎條件較好。全縣有138家農機機電生產企業,具備了產業集羣基礎,經開區規劃了1600畝的農機機電產業園區,目前已有10多家企業入駐園區。湘中農機機電大市場連續五年被評爲“全國十大農機專業市場”,是中南地區重要的農機機電產品集散中心,市場輻射湘、鄂、川、雲、黔、豫、贛、浙、粵、桂等20多個省(區)及緬甸、老撾、越南等國家,年交易額達10多億元。由於園區和市場的輻射和集聚效應,還吸納了一些配套的軸承、電機、三角膠帶及標準件廠家進駐,興辦了一批鑄造廠、冷作件廠、塑件廠等零部件配套企業,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營銷網絡,擁有一支萬餘人的農機營銷隊伍常年活躍在全國各地以及越南、老撾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基本實現了產業與市場的有效對接,能夠對市場變化作出快速反應。

(二)產品門類全。主要產品有微型組合米機、三輪車、拖拉機、水田耕整機、水稻聯合收割機、粉碎機、磨漿機、壓面機、水泵、電機、噴霧器、玉米脫粒機、半軸等60多個品種,300多種型號,其中大部分產品是全省的拳頭產品,已有27個產品納入國家和省支援推廣的農機產品目錄,16個產品納入國家和省購機補貼目錄,獲得國家專利產品近200項。去年,我們又與大學、農業大學、日本東星技研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科研合作關係,聯合在我縣設立了農業機械研究開發基地,着力開發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適用範圍廣的新型農機具。

(三)品牌效應好。農機聲名遠播,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較大影響。其中微型組合米機佔全國絕大部分米機市場,被譽爲“全國米機之鄉”,擁有4個“名牌”、2個“省著名商標”、38個省農博會金獎,1個產品正在申報國家免檢產品。特別是自以來我縣連續成功舉辦6次全國性的農機會展,農機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四)市場前景廣闊。隨着購機補貼等政策的連續出臺,給我縣農機機電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國外市場前景也十分看好,據我們瞭解,包括印尼、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國家農機化水平還相當低,農機產品的需求量相當大,8月,越南、泰國、老撾、柬埔寨、孟加拉國的農業部官員和農機專家對我縣農機生產企業及農機機電大市場進行了認真考察,他們對我縣生產的耕整機、家用組合米機、小型水稻收割機、噴霧器等小型農機產品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非常歡迎我縣的農機產品進入東南亞市場。

二、近年來我縣發展農機產業的主要做法

(一)加強引導規範,強化行業自律。一是加強政策引導。針對國家不同時期的產業政策和我縣農機產業的發展實際,我們適時出臺了相應政策,以規範產業的發展方向。,出臺了《關於做大做強農機機電產業若干問題的意見》;,確定了“龍頭企業+產業園區+農機大市場+農機會展+自主創新”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明確走標準化、規模化、集團化、系列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產業發展之路;,制訂了《縣農機機電產業“xx”發展規劃》,明確了“xx”期間農機產業的發展方向、發展目標、扶持重點及相配套的扶持政策。經過連續這幾年的引導、規範以及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實,我縣農機機電產業步入良性互動的集聚發展軌道。二是強化行業監管。,成立了縣農機機電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縣農機機電產業管理辦公室,積極開展了引導企業加強行業自律的工作,並組建了“縣農機機電產業協會”,制訂了《協會章程》和《競爭公約》;,針對行業內部分工越來越細,又先後組織成立了農機產業協會鑄造分會、組合米機分會、電機分會和運輸機械分會,並透過了分會章程,選舉了分會組織機構,簽署了行業公約,繳納了履約保證金,較好地解決了行業內部惡性競爭的問題,營造了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二)提高創新能力,增強發展後勁。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每年從全縣推進工業化基金、農機機電產業發展基金和科技三項經費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於產品研發投入。選擇1-2個科技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科技攻關;對自主開發或引進的新技術、新產品投產後每年生產經濟效益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農機企業,政府一次性獎勵3-5萬元。二是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爲企業牽線搭橋,進行校企聯姻,加快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縮短產品的研發週期,降低產品的研發成本。9月,我們與大學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大學在我縣設立第一個縣級研發基地;11月,與婁底職業技術學院就農機產業的從業人員培訓達成了長期合作意向;12月,我縣的農友機械公司、湘源科技集團等企業與農業大學工學院建立長期合作關係;3月,湘圓技術有限公司與婁底職業技術學院聯合組建了“農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月,省農友機械有限公司與日本東星技研所達成聯合開發協議。三是推進標準化生產。,縣農機機電產業辦與農業大學、省農機鑑定站及我縣的部分農機生產企業聯合制訂了組合米機的省地方標準;,主導制訂的省組合米機地方標準透過技術監督部門的審查,成功上升爲國家行業標準,同時對電機、三角皮帶、篩片等主要農機配套產品實行了市場準入制度,對質量未達標準的不準進入市場,不得進入企業配套,從源頭上確保了農機產品質量的提高。四是實行嚴格的生產許可證制度。加大了對無證企業的查處力度,堅決制止未取得生產許可證企業從事納入生產許可證管理的農機機電產品生產,確保產品質量。

(三)打造集約平臺,促進聚集發展。一是建設專業園區。率先在縣經濟開發區設立了全省首個農機機電產業園區,規劃佔地1600畝,並出臺了入園的相關稅費、土地等優惠政策,積極引導農機龍頭企業進駐農機機電產業園區。目前,農友,湘源、金峯、韶峯等10多家農機生產企業相繼入駐農機產業園區,產業園區已初具規模。二是組建農機機電產業集團,搭建出口公共服務平臺。充分運用國家農機購機補貼政策的槓桿作用,積極引導企業兼併重組和優化整合,力爭透過3年的努力,組建成一家上市股份制公司,並擇機整體上市。目前,行業整合和集團組建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9月,我們成功將五豐、金三角、五金、正興等運輸機械企業按股份制組建了運輸機械集團五豐機械廠,11月,農友、永旺、白碧、遠達、恆昌、興鑫、良華等七家企業組建成省農友機械集團,今年以來又陸續把14家組合米機企業、2家耕作機械企業和2家鑄造企業進行整合,組建了興華、南方、勁鬆、金峯等有限公司,目前產業整合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三是實行專業化生產。嚴格控制整機生產企業數量,着力發展配套產品生產企業,實現專業化生產。目前整機生產企業從最高峯時期的138家降到現在的65家,配套企業從原來的63家發展到現在的.125家,初步形成了以三塘鋪鎮、青樹坪鎮爲主的鑄件生產基地,以印塘鄉爲主的冷作件生產基地,以縣經開區、永豐鎮爲主的終端產品生產基地,基本實現了專業化、集約化生產。

(四)突出本地優勢,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建好專業市場。1997年,我縣建成了湘中農機機電大市場,,透過招商引資,投資5000多萬元,進行了市場的異地新建,其建築面積達到5萬多平方米,現有商戶200多家,市場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其規模、銷售收入都比新建前的翻了一番,現已發展成爲省有名的農機專業市場,中南地區重要的農機產品集散中心,並連續五年被評爲“全國十大農機專業市場”。二是打造農機品牌。從起,連續6年成功舉辦了全國區域性的農機會展,每年參展客商1000多家,累計成交金額近40億元。去年,首次以我縣的名義舉辦了農機機電產品展覽會,逐步形成了政府支援、協會承辦、市場運作的會展舉辦模式,產生了會展效應,打造了農機品牌。三是提高知名度。積極組織本地農機企業走出去參加全國、全省農機產品訂貨會及越南國際貿易展覽會、東盟博覽會等各類專業會展,進一步提升農機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五)促進農機產業出口,推動國際經濟合作。近三年來,我縣先後有湘源、白碧、永旺、金峯、神手等5家企業已辦理好自營進出口權手續,擴大了農機機電出口實體,進一步加大了我縣農機產品走出國門的步伐,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國內外產品大型展會,大力提高產品知名度。我們先後組織企業參加了第三、四屆越南(胡志明市)國際貿易博覽會,第三屆東盟博覽會和第八屆中國農機論壇暨第六屆亞洲農機峯會等國際性會展,均取得了很好的收效。今年5月28日-31日,我們組織農友、永旺等農機企業參加了在越南河內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部分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國際展覽會,展會期間共接待越南、老撾等國家經銷商及客戶達200多人次,簽訂合同30多份,預訂組合米機臺,耕整機1000臺,成交額達70多萬美元。我縣農友機械集團公司還與越南港越合力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聯手共同開發東南亞市場,目前已經在越南的河內、海陽、胡志明市等地建立長期銷售網點和維修服務部10多個,計劃今年下半年起赴老撾、泰國、緬甸、孟加拉國等國家設立4個以上的分公司,建立20多個銷售網點,產品出口額屆時將達到1000萬美元以上,大大提升產品在越南及其周邊東南亞國家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同時,我們還將積極引導金峯、神手等已有自營出口權的農機企業走出去,到境外開拓國際市場,把產品儘快推向國際市場,爲今後一段時期“走出去”的高速發展增添了新的平臺和有效支撐,目前這兩家企業均已與國外客戶取得聯繫,並初步達成合作意向,不久即可實現自營出口實績。

三、我縣農機機電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規模普遍偏小,管理水平落後。骨幹企業和龍頭企業數量不多,帶動能力不強,絕大多數農機生產企業沿用家庭作坊式生產,家族式管理模式,可以說到目前爲止,還沒有一家企業建立和完善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二)資本存量不多,發展後勁不足。前段,我縣農機機電產業依靠低資源消耗、低勞動力成本、低原材料價格,走“低價佔領市場”之路,隨着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產品成本增加,利潤空間大幅減少,企業生產經營日益困難。同時,企業融資能力普遍較差,很難在銀信部門貸款,“滾雪球”的發展模式,嚴重製約了農機產業的發展後勁。

(三)技術含量偏低,創新能力不強。農機機電產業的從業人員,雖然一部分是原有集體企業改制下崗再就業的熟練產業工人,但他們大部分沒有經過系統專業技術培訓,知識更新和技能培訓欠缺,高素質的產品研發人員和市場營銷人員引不進、更留不住。由於人才缺乏,企業自主創新開發產品的能力較弱,工藝裝備水平低,產品科技含量低。

(四)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嚴重滯後,物流成本高。我縣的湘中農機機電大市場尚沒有配套的貨運配送中心和農機會展中心,並沒有統一的檢測中心、培訓中心、創業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物流時間長、成本較高。

(五)外貿人才缺乏。我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嚴重缺乏外語和外貿實務人才,特別缺乏既懂外語和國際貿易知識又熟悉生產的複合型人才。

(六)口岸聯檢機構不全,通關不便捷。由於婁底尚還沒有海關和商檢的辦事處,聯繫與業務辦理都十分不便。加上現在出關都要換海關監管車,既費時,又增加了企業的運輸成本。

(七)出口退稅不到位。受國家稅收政策調整等方面的影響,造成企業退稅不能及時到位,一定程度影響企業出口創匯的積極性。

四、下一步工作重點

(一)繼續加大行業整合和分工協作力度,走集團化經營、專業化生產的發展道路。

(二)下大力氣引進農機產業戰略投資者,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省農機產業基地”。

(三)繼續加大自主創新和技術產品升級力度,進一步優化我縣農機產品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