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市設施農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報告1.78W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使用成爲日常生活的常態,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市設施農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市設施農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設施農業作爲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項目農業建設的有效載體,是促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的有效途徑,對於提高農業競爭能力、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市設施農業經過近幾年的強力推進,目前在數量、產量、效益上都取得了明顯突破。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城鄉一體化”總體目標,按照“繼續做大做強農畜產品加工業”的產業定位和建立“綠色特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功能定位,重點開展以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土地流轉與規模化經營爲重點的現代農牧業建設,努力把我市建設成爲“呼包鄂經濟圈”食品加工業的優質原料基地、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和休閒度假的綠色生態旅遊區,建設成爲中國西部地區規模大、產品層次高、知名品牌多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推進“塞外糧倉”到“西部廚房”的現代農牧業轉型。

截至xxxx年底,全市設施農業面積達到8.1萬畝,其中日光溫室4.7萬畝,塑料大棚3.4萬畝。全市100畝左右的設施農業園區已發展到63個,200――400畝的有33個,500畝左右的有9個,1000畝左右的有15個。全市參與設施農業建設的企業共32家,企業建設設施農業面積共1.56萬畝,其中溫室1.46萬畝。

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面積627.8萬畝,佔到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5%,其中農業部認定的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216萬畝。綠色食品生產企業45家,獲得綠色食品標誌認證的產品116個;有機食品生產企業8家,獲得有機食品標誌認證的產品47個。“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等特色產品獲得了農業部“地理標誌產品”登記保護。河套牌雪花粉、河套白酒、維信羊絨製品、金川牌保健啤酒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二、存在問題

(一)資金短缺制約設施農業發展。一是設施農業的投入非常大,目前我市建一畝磚鋼結構溫室投入14萬元左右,建一畝土鋼結構溫室投入9萬元左右,對收入相對較少的農民來講,還沒有能力完全承擔建設資金;二是設施農業貸款門檻較高,貸款期限短,額度小,加上不能抵押,農民聯戶擔保能力弱,信貸風險大,因而銀信部門放貸積極性不高;三是設施農業科技推廣經費投入不足,工作經費短缺,許多成熟生產技術不能推廣應用,影響了設施農業效益的提高。

(二)農民對設施農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影響了設施農業的發展。設施農業生產需要一年四季勞作,農民發展設施農業有嫌麻煩的思想。部分農民對設施農業缺乏正確認識,參與意識不強,顧慮較多,政府推動與農民自願差距較大,制約了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

(三)技術力量薄弱。我市設施發展迅速,生產基地點多面廣,技術指導服務任務繁重,缺乏設施農牧業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科技帶頭人,現有技術力量相對薄弱,難以滿足設施農牧業發展需求。

(四)市場體系不健全。各旗縣尚未形成大型農產品物流園,無市場帶動能力,組織化程度較低,蔬菜銷售相對困難,設施蔬菜生產基地規模化種植程度不高,產業鏈條不完整,因而未能形成完善的市場流通服務體系。

按照全市“十二五”規劃目標,到“十二五”末,全市設施農業面積發展到30萬畝以上,設施農產品總量達到60億斤,總產值達到50億元,農民人均來自設施農業的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吸納農村勞動力20萬人。積極穩妥推進土地草牧場承包經營權流轉,推動土地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集中,加快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化經營。到“十二五”末,全市土地流轉累計達到500萬畝。就目前的發展狀況實現上述目標還有一定難度,爲此提出如下建議。

三、建議

一是政策扶持--抓投入。針對發展設施農牧業資金匱乏的實際,透過財政資金的引導,吸引更多的信貸資金、企業投資、社會融資和農民籌資,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投入機制,切實加大對設施農牧業的投入力度,確保建設資金及時到位。積極協調銀信部門想方設法解決貸款資金,特別是對於建設規模大的農戶,酌情放低貸款門檻,增加貸款額度。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有關發展設施農業項目。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宣傳補貼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宣傳及輿論環境。依託區位、交通、資源優勢,精心組織、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大企業,到我市投資設施農業建設,從而輻射帶動周邊發展。

二是拓寬渠道--抓市場。抓生產,必須抓流通,沒有市場流通,設施農牧業難以做大做強。應堅持兩手抓,生產與流通要同步進行,各鄉鎮要轉變政府職能,主動出擊抓銷售。一是率先培育銷售經紀人隊伍,培養營銷大戶,拓展外銷市場。二是依法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民統一管理、經營,提高設施農業組織化程度。三是抓好批發市場建設,創造良好的農產品交易流通平臺,保證農產品貨暢其流。積極發展龍頭企業,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新型產業化組織體系,使設施農業建設、生產、流通融爲一體,以拉動全市設施農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三是品牌經營--抓質量。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生產者的.質量意識,堅持品牌戰略,打造無公害蔬菜品牌。加快新品種的引進,重點培植一批農產品品牌和商標,抓好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積極做好無公害蔬菜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擴大蔬菜生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知名品牌。引導有實力的合作社和企業建溫室、建保鮮庫,培養和發動一批經紀人積極參與生產、收儲、保鮮、調運和銷售,提高設施農業組織化水平。

四是依靠科技--抓服務。一是要進一步加強科技人員配備,充實設施農業技術力量,儘快培養一批能進棚實踐指導的專業技術人員,並要整合全市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實行跟蹤負責,做好技術指導服務工作。二是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籌措專項經費,聘請外地有經驗、懂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實地指導,增強技術支援。三是加強對現有科技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知識更新,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和服務水平。四是要加強對農民的科技培訓。設施農牧業是一項資金、技術、勞力密集型產業,而農民又是設施農牧業的主體,必須抓好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儘快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五是集中力量建設先進的試驗示範基地,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五是科學經營--抓管理。高度重視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建設,真正實現生產環節和市場的對接及連通。加強資訊網絡建設,搞好市場資訊服務,組織專門人員長年在周邊城市和地區進行資訊採集、分析和研究,與國內各大蔬菜批發市場實現資訊聯網,建立以資訊和市場指導蔬菜生產的服務機制,提高對市場資訊的快速反應能力。透過供需見面、產品洽談等方式,促進設施農業生產基地與銷售商簽訂購銷意向協議,使蔬菜生產、銷售更具有穩定性,減少產品產銷的盲目性。積極研究供求關係和消費路徑,爲農超對接提供相關服務。重視行業協會建設,提升行業自我管理、自我保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時要做好防疫監督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完善市、旗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和檢測站,重點開展農藥、化肥、添加劑、有毒有害物質和藥物殘留監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