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歌

淺談詩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詩歌2.72W

淺談詩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詩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摘 要:初中地理課程主要講述了中國的地形地貌以及氣候等,地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如何讓學生迅速地掌握好這一門學科至關重要。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如何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主動地去學習並且願意去學習一直是教師探索的重點。從詩歌入手講述詩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詩歌教學;地理知識;興趣激發;氣候變化

詩歌是內容涵蓋最爲豐富的語言,詩歌一般朗朗上口,並且涵蓋有大量的資訊,以詩歌的形式去講述地理知識,學生容易理解,而且能夠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本文就初中地理知識爲例,重點講述運用詩歌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

一、詩歌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學習可以判斷學習效果的好與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大大提升,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知識涉及的方面有地形、地勢、氣候、地貌等,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現階梯狀的分佈特點。如何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來感知,可以引用“滾滾長江東逝水”“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大江東去浪淘盡”等詩句,將這些詩句作爲引子,從而得知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很多河流是向東流入大海的。使用詩句進行知識的引導,可以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混合學科知識的講解,學生會感到十分的新奇,根據詩句的引導,學生對於知識的記憶也會比較牢固,詩歌引用的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的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兩者結合可以極大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效果。

二、詩歌教學可以將地理知識化難爲易

地理知識有很多抽象的部分,學生只看書本不容易理解,老師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概念知識講述給學生理解,需要老師下一番工夫。地球的形狀以及公轉與自轉等,也就是地球的.形狀以及運動的性質,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概念讓學生理解,可以引用詩句“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這一詩句講述地球的自轉,即自轉週期是24小時,公轉爲一年。我國的地形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如何將他們有效地區分開,需要對其進行重點分析與講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該句詩歌講述了山頂與平原之間地形的差異以及氣候的不同,選用詩歌對該知識點進行講解,學生就可以明白山上與山下不是一個景象,自然明白氣候的變化與地勢的關係。中國地理《西北地區》有關本地區植被特徵的描述是這樣的:在賀蘭山以西的內蒙古西部、新疆兩大盆地,由於降水越來越少,草原上的牧草也越來越矮小、稀疏,逐漸成爲荒漠。爲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我引用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來說明祁連山和河西走廊西部氣候乾旱,是楊柳都無法生長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形與氣候密切相關,詩歌可以將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老師引用詩歌對其進行講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識與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記憶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三、詩歌教學可以深化地理知識

很多詩歌中蘊含地理知識,將這些詩歌巧妙地運用到地理知識的教學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和“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楊柳未掛絲。”雖然都是描寫二月,但景象卻大相徑庭:江南已是草木青翠、百鳥鳴唱的世界,堤岸上的楊柳正陶醉在春風博物之中,若隱若現,似仙子嫋嫋起舞,把人帶入“春光無限好”的天堂畫境;相反處於北國的五原縣卻春風未度依然空寂蕭條。透過詩句的對比使學生掌握我國南北氣候的差異,氣候的分辨必須使用詩歌才能產生預想的效果,這是其他任何語言無法比擬的。詩歌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還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淨化學生們的心靈,讓學生心無旁騖地進行學習。“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登上突兀高峻的泰山之巔,俯瞰羣山偉貌,一覽無餘,作爲21世紀的青少年學生應該有此氣魄,努力學習永攀高峯,領略科學知識的無限風光。很多的地理知識貼近生活,在日常實際中用到得比較多,學習地理知識可以提升學生日常生活常識,增加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的濃厚興趣。

詩歌朗朗上口,老師透過引用詩歌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掌握地形地勢、氣候與地勢的關係等,這種方式可以將複雜抽象的地理知識變得更加簡易,可以擴大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詩歌作爲學習地理知識的輔助工具,可以使地理知識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學生學習起來更容易也更感興趣,既掌握地理知識,又領略了博大的中華文化知識。

參考文獻:

[2]鄢志蘭.淺議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A].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2009.

[3]胡迪.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新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