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明史·曾魯傳》原文及翻譯

古籍9.7K

明史

原文

曾魯,字得之,新淦人。年七歲,能闇誦《五經》,一字不遺。稍長,博通古今。凡數千年國體、人才、制度沿革,無不能言者。以文學聞於時。元至正中,魯帥裏中豪,集少壯保鄉曲。數具牛酒,爲開陳順逆。衆皆遵約束,無敢爲非議者。人號其裏曰君子鄉。

洪武初,修《元史》,召魯爲總裁官。史成,賜金帛,以魯居首。乞還山,會編類禮書,復留之。時議禮者蜂起。魯衆中揚言曰:“某禮宜據某說則是,從某說則非。”有辨詰者,必歷舉傳記以告。尋授禮部主事。開平王常遇春薨,高麗遣使來祭。魯索其文視之,外襲金龍黃帕,文不署洪武年號。魯讓曰:“襲帕誤耳,納貢稱藩而不奉正朔,於義何居?”使者謝過,即令易去。安南陳叔明篡立,懼討,遣使入貢以覘朝廷意。主客曹已受其表,魯取副封視之,白尚書詰使者曰:“前王日熞,今何驟更名?”使者不敢諱,具言其實。帝曰:“島夷乃狡獪如此耶!”卻其貢。由是器重魯。

五年二月,帝問丞相:“魯何官?”對曰:“主事耳。”即日超六階,拜中順大夫、禮部侍郎。魯以“順”字犯其父諱辭,就朝請下階。吏部持典制,不之許。戍將捕獲倭人,帝命歸之。儒臣草詔,上閱魯稿大悅曰:“頃陶凱文已起人意,魯復如此,文運其昌乎!”未幾,命主京畿鄉試。甘露降鐘山,羣臣以詩賦獻,帝獨褒魯。是年十二月,引疾歸,道卒。

淳安徐尊生嘗曰:“南京有博學士二人,以筆爲舌者宋景濂,以舌爲筆者曾得之也。”魯屬文不留稿,其徒間有所輯錄,亦未成書雲。(選自《明史·列傳第二十四》)

譯文

曾魯,字得之,新淦人。七歲時,能默誦《五經》,一個字不漏。年歲稍長,博通古今。凡幾千年國家體制、人才,制度沿革,沒有不能夠道出的。依憑文章才學聞名於當時。元朝至正年間,曾魯率鄉里豪傑,召集少壯男子保衛家鄉。他多次準備好酒肉,給鄉里人講述順逆的道理。大家都遵守他的規約,沒有人敢做不義的`事情。人們稱他們鄉爲君子鄉。

洪武初年,撰修《元史》,召曾魯爲總裁官。《元史》修成,賞賜金銀玉帛,以曾魯居首功。曾魯請求歸鄉,適逢編修歸類禮書,又留用了他。當時議論禮的人蜂起。曾魯在衆人中揚言道:“某禮應依據某說則對,依從某說則不對。”有與他爭辯詰問的,他一定一一舉傳記來告知。不久曾魯被授予禮部主事。開平王常遇春去世,高麗派遣使者來拜祭。曾魯索取高麗文書一看,文書外邊裹襲金龍黃帕,文書不署洪武年號。曾魯責備道:“用襲帕是錯誤的,納貢稱藩卻不奉正朔,有何居心?”使者爲過錯道了歉,馬上命令換去。安南陳述明篡位自立,害怕被討伐,派使者入朝進貢以觀測朝廷的意圖。主客曹已經接受了安南的進表,曾魯取其副本審視,告訴尚書,尚書詰問使者道:“安南以前的王名日熞,如今爲什麼突然改名?”安南使者不敢隱諱,完全道出了其中的事實。皇帝道:“島夷竟狡獪到如此程度啊!”退回了安南的進貢。從此器重曾魯。

洪武五年二月,皇帝問丞相:“曾魯是什麼官?”丞相答道:“主事罷了。”皇帝當日便破格提升六個品級,拜曾魯爲中順大夫、禮部侍郎。曾魯因“順”字冒犯自己父親的名諱,上朝奏請降一個品級。吏部堅持典章制度,不同意他的請求。戍邊將領捕獲倭人,皇帝命令放歸他們。儒臣草擬詔書,皇上看了曾魯的稿子後大喜道:“不久前陶凱爲文已能引起人的感嘆,曾魯又能如此,文運大概昌盛了吧!”不久,被命令主持京畿鄉試。甘露降臨鐘山,羣臣用詩賦敬獻給皇帝,皇帝只褒獎了曾魯。這年十二月,曾魯稱病告歸,於路途中去世。淳安徐尊生曾說:“南京有博學之士二人,用筆爲舌的是宋景濂,用舌爲筆的是曾得之。”曾魯作文不留稿子,他的門徒偶有輯錄,也沒有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