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菩薩蠻》的意思及全詞翻譯賞析

古籍5.67K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的意思:遠處舒展的樹林煙霧漾瀠,好像紡織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帶,觸目傷心的碧綠。暮色進了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這幾句寫秋日思婦思念征夫——暮色之中思婦登上高樓,憑高遠望征夫所在的方向,平林密佈,煙霧籠罩,重疊如織,寒山似帶,秋夕心傷,引起一片思夫的悲愁。景色昏暗,人心傷悲,景爲情使,景情交融,情辭俱婉。

《菩薩蠻》的意思及全詞翻譯賞析

出自李白《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註釋

這是一首懷人詞,寫思婦久候遠方行人,盼而不歸的心情。

①平林:遠望樹林,平平整整。

②漠漠:密佈貌。

③煙如織:煙霧瀰漫,重重疊疊,如同織成。 ④寒山:深秋時的山林。

⑤一帶:如帶狀。

⑥傷心碧:指思婦懷念征夫,見到青碧的山色,感到淒涼,觸發傷情。

⑦暝色:暮色。

玉階:玉砌的臺階。這裏泛指華美潔淨的臺階。

譯文

遠處舒展的樹林煙霧漾瀠,好像紡織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帶,觸目傷心的碧綠。暮色進了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

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裏是我返回的路程?過了長亭接着短亭。

賞析

此詞寫的是深秋暮色之景,全詞都浸染在一種愁情離緒之中。其結構呈網狀,情景交織,句與句之間緊密相扣,各句間含義也相互交織,創造了一個渾然天成的意境。

這首詞上下兩片採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於客觀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觀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觀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觀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又融成一片。

這首詞選擇的時間是一個暮色蒼茫、煙雲暖曖的黃昏,季節是秋冬之交。開頭兩句爲遠景,“平林漠漠煙如織”便傳達出一種空寞惆悵的情緒,它起到籠罩全篇的作用。如煙如織,扯也扯不開,割也割不斷。就連那遠處碧綠的山色也使人着惱,叫人傷感。這似乎是靜態的寫生,是一種冷色的畫面,但靜態之中又夾雜着主觀的感受,給人一種潛在的騷動感,撩人意緒。接着,這種騷動感由潛在到表面化了。“暝色”句爲近景,用一“入”字由遠而近,從全景式的平林遠山拉到樓頭思婦的特寫鏡頭,突出了“有人樓上愁”的人物主體,層次井然,一個“入”字使整個畫面波動起來,由遠及近、由潛在到表面化。看起來是客觀景物感染了其人,實際上是此人內心感受在不斷深化。至“有人樓上愁”句,這個由客觀到主觀、由物到人的過渡完成了。這個“愁”字把整個上片惆悵空寞的情緒全部綰結在一起,同時又自然地過渡到下片。承上啓下,臻於絕妙。

下片立足於主觀的感受上。在暮靄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階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畫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結果。主觀情緒並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鳥歸飛急”。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飛的宿鳥與久立之人形成強烈的.對照。一方面,南宿鳥急歸反襯出人的落拓無依;另一方面,宿鳥急歸無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內心騷動更加劇烈。於是,整個情緒波動起來。如果說上片的“愁”字還只是處於一種泛泛的心理感受狀態,那麼,現在那種朦朧泛泛的意識逐漸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鳥急歸導發的。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處是歸程?”主人公此刻也急於尋求自己的歸宿,來掙脫無限的愁緒。可是歸程在何處呢?只不過是“長亭連短亭”,並沒有一個實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連綿不斷的落拓、惆悵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之間。征途上無數長亭短亭,不但說明歸程遙遠,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以與過片“空佇立”之“空”字相應。如此日日空候,思婦的離愁也就永無窮盡了。結句不怨行人忘返,卻愁道路幾千,歸程迢遞,不露哀怨,語甚醞藉。韓元吉《念奴嬌》詞雲,“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短短的一首詞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煙靄、寒山、暝色、高樓、宿鳥、長亭、短亭,藉此移情、寓情、傳情,手法極爲嫺熟,展現了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活動,反映了詞人在客觀現實中找不到人生歸宿的無限落拓惆悵的愁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