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古籍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

古籍1W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1

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 宋朝 舒亶

畫船捶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去住若爲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譯文

畫船上的船伕捶着鼓催促着你啓程,在高樓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是去還是留,真叫人難以抉擇,此時西江的潮水將要平息。

江潮時常有,只是我倆從此便南北相隔。今天這酒杯空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與你同飲!

《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註釋

畫船:裝飾華美的遊船。

捶鼓:擂鼓,擊鼓。

把酒:端着酒

若爲情:何以爲情,難爲情。

樽:酒杯。

《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賞析

上片寫送別時的情景。臨別依依,行者與送行者,相互留戀,卻終於分離。“畫船捶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送別者爲行人設宴餞行,兩人別離依依,千言萬語說也說不盡,一直拖到最後一刻。捶鼓,猶言敲鼓,是開船的信號。船家已擊鼓催行,而這一邊卻樓上把盞勸酒。“催”,見時間之難以再延。“高樓把酒留君住”,船家已經“催人”了,而這邊還在把酒“留”人。爲人餞行,按說應該先寫“高樓把酒留君住”,之所以倒裝,正是爲了強調分離時的緊迫感。一”催“一“留”將“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來了,並且帶動全篇。“去住若爲情,西江潮欲平。”行者欲去不忍,欲住不能,正左右爲難之時,江水就快平潮了,“西江潮欲平”一語包含了無數未盡之言。這兩句妙就妙在不直接說是去是留,而是透過江潮漲平的景象來說明答案。江潮漲滿之時正是船家趁潮水開航的時候。

下片寫別後的懷念。“知君何日同”,表現出難言的相思之情。“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這兩句承上片“江潮”而來,說潮水有信,定時起落,而人一旦離去,兩人便遙遙相隔再難相見。“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今日樽空而潮載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復送君歸來。這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結合。詞中以迴環往復的語言節奏,用來表現依依不捨、綿長深厚的“思致”。將送別之人心中的不捨之情和盤托出,尤爲動人。

這是一首惜別詞。作者詞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勸住對方的眼淚,這種抒寫傷離恨別心緒的表現手法,與宋詞中寫離別時常見的纏綿悱惻、肝腸痛斷、難捨難分的情狀有所不同。

《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創作背景

宋英宗1065年,舒亶考中進士,舒亶在中進士後初任臨海縣尉,因擅殺不孝部屬而辭官回鄉,復起後調任審官院主簿。不久,他接受了一個任務,即出使西夏,劃分宋夏疆界。這首詞便是他在出使西夏之期所做。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2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爲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朦朧的月色下花兒是那麼嬌豔,在這迷人的夜晚我要與你祕密相見。我光着襪子一步步邁上香階,手裏還輕輕地提着那雙金縷鞋。在畫堂的南畔我終於見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懷裏,我內心仍不停的發顫。你可知道我出來見你一次是多麼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讓你盡情地把我愛憐。

註釋

⑴暗,一作“黯”。籠輕霧:籠罩着薄薄的晨霧。籠,一作“飛”;一作“水”。

⑵今朝:今夜,一作“今宵”。郎邊:一作“儂邊”。

⑶剗(chǎn):《全唐詩》及《南唐書》中均作“衩”。剗,只,僅,猶言“光着”。剗襪,只穿着襪子着地。唐《醉公子》詞中有:“剗襪下香階,冤家今夜醉。”步:這裏作動詞用,意爲走過。香階:臺階的美稱,即飄散香氣的臺階。

⑷手提:一作“手攜”。金縷鞋:指鞋面用金線繡成的鞋。縷,線。

⑸畫堂:古代宮中繪飾華麗的殿堂,這裏也泛指華麗的堂屋。南畔:南邊。

⑹一向:一作“一晌。”一向,同一晌,即一時,剎時間。偎:緊緊地貼着,緊挨着。一作“畏”。顫:由於心情激動而身體發抖。

⑺奴:一作“好”。奴,古代婦女自稱的謙詞,也作奴家。出來:一作“去來”。

⑻教君:讓君,讓你。一作“教郎”;一作“從君”。恣(zì)意:任意,放縱。恣,放縱,無拘束。憐:愛憐,疼愛。

參考資料:

1、詹幼馨.南唐二主詞研究:武漢出版社,1992:29-35

2、楊敏如.南唐二主詞新釋集評:中國書局,20xx:36-41

3、唐圭璋.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43-144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豔情詞素以狎暱真切著稱。

“花明月黯籠輕霧”,繁花盛開,鮮明穠豔,香霧空濛,渲染了柔和、美麗、朦朧的氛圍;“今宵好向郎邊去”,一個“好”字點明這是幽會的最佳時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剗”音“產”,“剗襪”,以襪貼地。少女的輕盈步履,顧盼神情,躍然紙上。

下闋將少女的熾烈戀情推向高潮:在一番擔驚受怕之後,美好的願望終於實現,像迂迴曲折的流泉,遇到開闊處,如瀑布般傾瀉出來,“見”、“顫”、“難”、“恣意憐”,幾個字將所有的感觸直截了當地顯現出來,情真景真,毫無僞飾。

李煜的這首詞,極俚,極真,也極動人,用淺顯的語言呈現出深遠的意境,雖無意於感人,而能動人情思,達到了王國維所說“專作情語而絕妙”的境地。

《傳史》記載:李煜與小周後在成婚前,就把這首詞製成樂府,“豔其事”,任其外傳;成婚之夜,韓熙載、許鉉等寫詩嘲諷他,有“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等句,他也滿不在乎,“不之譴”。可見李煜對這次幽會是十分眷戀、無心掩飾的,坦率到了極點。而李煜和小周後婚後兩情十分歡恰,情意深重,以至於李煜在汴梁城被宋太宗毒死之後,小周後竟殉情而死。

對於李煜其人其詞,明代詩人陳繼儒曾經發出過這樣的感嘆:“天何不使後主現文士身,而必委以天子,位不配才,殊爲恨恨。”而李煜自然而率真的詞風,確實似文士而有其感人之處,不同於一般帝王的矯飾之作。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水精簾裏頗黎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

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翠翹金縷雙鸂鶒,水文細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紅滿枝。

繡衫遮笑靨,菸草黏飛蝶。青瑣對芳菲,玉關音信稀。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嫋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

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

畫樓相望久,闌外垂絲柳。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牡丹花謝鶯聲歇,綠楊滿院中庭月。相憶夢難成,背窗燈半明。

翠鈿金壓臉,寂寞香閨掩。人遠淚闌干,燕飛春又殘。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

寶函鈿雀金鸂鶒,沈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

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時節慾黃昏,無憀獨倚門。

夜來皓月才當午,重簾悄悄無人語。深處麝煙長,臥時留薄妝。

當年還自惜,往事那堪憶。花露月明殘,錦衾知曉寒。

雨晴夜合玲瓏日,萬枝香嫋紅絲拂。閒夢憶金堂,滿庭萱草長。

繡簾垂籙簌,眉黛遠山綠。春水渡溪橋,憑闌魂欲消。

竹風輕動庭除冷,珠簾月上玲瓏影。山枕隱濃妝,綠檀金鳳凰。

兩蛾愁黛淺,故國吳宮遠。春恨正關情,畫樓殘點聲。

玉纖彈處真珠落,流多暗溼鉛華薄。春露浥朝花,秋波浸晚霞。

風流心上物,本爲風流出。看取薄情人,羅衣無此痕。

譯文

眉妝漫染,額上的額黃半明半暗的閃耀着,鬢邊髮絲散漫將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頰。懶懶地無心去描彎彎的眉,遲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妝。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剛穿上的嶄新綾羅短衣,上邊繡貼着一雙雙的金鷓鴣。

註釋

小山:眉妝的名目,指小山眉,彎彎的眉毛。另外一種理解爲:小山是指屏風上的圖案,由於屏風是摺疊的,所以說小山重疊。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明滅:隱現明滅的樣子。金明滅:形容陽光照在屏風上金光閃閃的樣子。一說描寫女子頭上插戴的飾金小梳子重疊閃爍的情形,或指女子額上塗成梅花圖案的額黃有所脫落而或明或暗。

鬢雲:像雲朵似的鬢髮。形容髮髻蓬鬆如雲。度:覆蓋,過掩,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逐漸輕淡,像雲影輕度。欲度:將掩未掩的樣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頰。

蛾眉:女子的眉毛細長彎曲像蠶蛾的觸鬚,故稱蛾眉。一說指元和以後叫濃闊的時新眉式“蛾翅眉”。

弄妝:梳妝打扮,修飾儀容。

羅襦:絲綢短襖。

鷓鴣:貼繡上去的鷓鴣圖,這說的是當時的衣飾,就是用金線繡好花樣,再繡貼在衣服上,謂之“貼金”。

賞析:

此詞約作於大中(唐宣宗年號,847—860年)後期,具體時間不詳。據《唐才子傳》和《北夢瑣言》記載,唐宣宗喜歡曲詞《菩薩蠻》,相國令狐綯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據此可知《菩薩蠻》諸詞乃溫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公元850年(大中四年)十月至公元859年(十三年)十月之間,《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編爲大中六年(852)前後,正值溫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4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

數間茅屋閒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裏。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橋。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古詩簡介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是北宋詩人王安石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闋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環境與身份,及對花事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下闋作者自問自答,顯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塵拔俗的耿直人格。這首旨在一“閒”字,表現了作者遠離仕宦喧囂的閒情逸趣。作者用前人的詩句創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爲自己表情達意服務,並透過自己的精心組合安排,使之渾然無跡,如同己作。

翻譯/譯文

幾間茅草屋悠閒地面臨着水面,我穿着窄小的衣衫戴着短小的帽子徜徉在那垂楊的樹叢裏邊。要說花朵還是去年開得最鮮紅,那可是一夜之間春風把它吹開了,它怎能不紅豔豔。

可是今夜的新月在那樹梢上仰臥着,我中午喝酒一喝也就醉倒了,直到醒來便是這夜晚。什麼東西最關係到人的感情,想去想來還是那深藏在那樹叢裏面的黃鸝鳥叫喚的兩三聲。

註釋

1.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爲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雲烘日”等。雙調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

2.閒:悠閒,閒適。

3.窄袖短帽:指便裝衣帽。

4.梢梢:樹梢。

5.新月:農曆月初形狀如鉤的月亮。

6.偃(yǎn):息臥。

7.關情:使人動情;關,牽動,動心。

創作背景

宋黃庭堅《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小序記曰:“王荊公新築草堂於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壘石作橋,爲集句雲。”按黃庭堅與王安石同時而年輩稍晚,所記當有據,可信。由此可知該詞作於詞人晚年罷相後隱居江寧(今南京)鐘山半山園時。

賞析/鑑賞

該詞是一首集句詞,即全用前人詩句雜綴成詞。作者用前人的詩句創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爲自己表情達意服務,並透過自己的精心組合安排,使之渾然無跡,如同己作。

上闋“數間茅屋閒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裏”開首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環境與身份。往昔重樓飛檐、雕欄畫棟的官宦居處換成了築籬爲牆,結草作舍的水邊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閒人裝束取代了過去的冠帶蟒服。作者從九重宸闕的丹墀前來到了水邊橋畔的垂楊裏。對於這種遭際的變化,王安石採取一種安然自適的態度。一個“閒”字渲染出淡泊寧靜的生活環境。也點出了作者擺脫宦海遠離風塵的村野情趣。兩句閒雅從容,雖然是從前人詩句中摘錄而成,但指事類情,貼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接着兩句是寫景:“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一夕春風來,吹開萬紫千紅,風光正似去年。但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參照唐人的原句“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不難覺得作者也包含着與前人相同的感慨。但是,作爲一個曾經勵志改革的政治家,他對花事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僅僅是時光流逝、老之將至的嘆息,更包含着他壯志末酬的憂愁。

下闋“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作者醉灑晝寢,再不必隨班上朝參預政事,生活是如此閒逸,但是,酒醒夢迴,陪伴他的並不是清風明月,而是風吹雲走、月翳半規的昏沉夜色。如果將“新月偃”這一富於象徵的景象聯繫當時新法廢除,新派落職,宋哲宗年幼不能理事,太皇人後高氏聽政起用舊黨的政治局而,認爲作者用比興的手法寓示對國家政局的關懷,恐怕也不是郢書燕說。但是,自己下野的身份,茅舍卜居的環境畢竟是遠離了政治中心,他此時的所志所適,也惟有閒逸而已,因此最後二句自然地歸結到閒情上:“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作者自問自答,寫得含蓄而餘韻悠長。王安石寄情黃鸝,不僅要表現在鳥語花香中的閒情逸趣,更是顯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塵拔俗的耿直人格。

但是,這首詞最值得稱道的是集詩句爲詞這一藝術形式。這是王安石的發明。唐人豐富的詩歌遺產,成了王安石現成的詞句,除了第三句取自唐人殷益的《看牡丹》外,其餘亦多出自唐詩,第一句用的是劉禹錫《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第五句的出處是韓愈的《南溪始泛》:“點點暮雨飄,梢梢新月偃。”第六句來自方械的詩(失題):“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如此信手拈來,隨意驅策,使之協律人樂,變詩爲詞,確實體現了作者學富才高的創作功力。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5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絃,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譯文

她撥響音色哀怨的箏,彈奏了如此悽美的一曲,一聲聲愁緒,仿如碧波盪漾的湘水。她的纖纖玉指,劃過十三根箏弦,細膩地傳達出內心濃稠的怨恨。

面對宴間賓客,她清澈的目光緩緩流動,箏柱斜列着,彷彿斜行的大雁的行列。當曲調彈響到最哀傷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兩道黛眉,就這樣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註釋

弄:演奏樂曲。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相傳舜帝南巡蒼梧,二妃追至南方,聞舜卒,投江而死。後人以此爲題材寫成樂曲。

十三絃:漢史游《急就篇》之三顏師古注:“箏,亦小瑟類也,本十二絃,今則十三。”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慢:形容眼神凝注。

玉柱斜飛雁:古箏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稱雁柱。

春山:喻美人的眉峯。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畫眉,故稱眉爲眉黛,黛,青黑色的顏料。

賞析

這是一首寫歌女彈箏的詞,或有所寄託,或純寫眼中所見之人,耳中所聞之曲,不必深究。

開篇先點出樂曲的格調,首先,用的是箏,而箏聲向來蒼涼柔婉,適合表現哀怨、哀愁的情緒,而歌女所彈奏的也正是類似湘江故事的哀傷曲調。樂曲本是要靠耳聽,而無法目見的,但詞人卻突然從聽覺轉向視覺,說“聲聲寫盡湘波綠”。這種修辭手法叫作“通感”,也稱“移覺”,即將不同感官所感受到的諸如聽覺、視覺、觸覺、嗅覺等感觸溝通起來。因爲文字最方便描寫的是視覺,而對於聽覺則相對難以描摹,所以用視覺來比擬聽覺——澄碧的湘流。從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說,確實易使人產生哀愁的情感.於是便以通感的手法來比喻箏曲。

上闋後兩句點明瞭通感所表述的含義,並點出彈箏人的身份——女子,在以箏彈奏“幽恨”之曲。

下闋開篇也是視覺,重點從箏曲轉換到彈箏之人,在宴會席間,沉靜地彈箏,“秋水”也即澄澈的目光緩緩流轉,表明彈箏的女子完全把整個身心都融合到所彈奏的箏曲中去了。而賞其彈奏者眼中所見既有澄澈目光,也有斜行的箏柱,也將箏和人合爲一體,彷彿這樂聲不是從箏上彈出,而是從彈箏女子心中涌出一般。正因如此,才能在箏聲彈奏到最悽婉斷腸的那一刻,女子緩緩垂下雙眉,表情與樂聲渾然一體,吐盡了胸中的哀傷和怨恨。

全詞語辭清美婉麗,情感真摯悽哀,風格含蓄深沉,令人可觀可嘆。

創作背景

晏幾道自幼潛心六藝,旁及百家,尤喜樂府,文才出衆,深得其父同僚之喜愛。他不受世俗約束,生性高傲,不慕勢利,從不利用父勢或藉助其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有利條件,謀取功名。此詞借寫一個歌妓彈箏來表現當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實則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和愁緒。

晏幾道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憶郎還上層樓曲。

樓前芳草年年綠。

綠似去時袍。

回頭風袖飄。

郎袍應已舊。

顏色非長久。

惜恐鏡中春。

不如花草新。

譯文

心中思念情郎,於是登上高樓遠望。樓前句芳草,郎年郎綠,如今又是春天來到。這青翠句綠色彷彿情郎離去時所着衣袍句顏色。分別時,他不忍離去,回首凝望,衣袖隨風飄動。

郎別數年,他嶄新句衣袍恐怕已經變舊了吧。新綠句顏色也已經暗淡無光了吧。其實韶華易逝,就連鏡中句容顏也郎年郎年地逐漸減色,不像芳草那樣歲歲依舊。

註釋

菩薩蠻:原爲唐教坊曲名,後用爲詞牌名。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

樓前芳草年年綠:此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隱士》賦“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鏡中春:指鏡中女子句容顏如春光般姣好。

賞析:

這是一首以感春懷人爲內容的閨怨詞。它在運思、謀篇方面自出機杼,別具一格,推陳出新。全詞以顏色貫穿全篇,並用以巧妙運思、穿針引線。詞之上片着眼於顏色的綠與綠之相同,使空間隔絕的近處芳草與遠方行人相連結,使時間隔絕的今日所見與夕日所見相溝通,從而使樓前景與心中情融會爲一,合爲詞境。下片着眼於顏色的新舊差異,使回憶中的昔時之袍與想像中的今日之袍相對照,使身上衣與境中人相類比,使容顏之老與花草之新形成反比。起首“憶郎還上層樓曲”一句透過閨中少婦登樓望遠的視線,把她的一顆愁心送到遠方遊子的身邊。登樓望遠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多從空間落想,悵望行人此去之遠。第二句“樓前芳草年年綠”,則從時間落想,因見芳草“年年綠”而悵念行人遠行之久。這句詞取意於淮南小山《招隱士》賦“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及王維《山中送別》詩“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暗含既怨遊子不歸又盼遊子早歸的複雜意味。

上片末兩句,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個“綠”字爲橋樑,從“芳草年年綠”到“綠似去時袍”,由望景過渡到懷人,感今過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從芳草之綠生髮聯想,勾起回憶,想起郎君去時所着衣袍的顏色,並進而追憶其人臨去依依、回首相望時,衣袖隨風飄動的情景。這一細節深深印在她的記憶之中,時時都會重現在眼前,如今,因望見芳草綠、想到“去時袍”,當初的一幕幕又分明似在眼前了。從這兩句詞,即可以想見詞中人當年別郎時的留戀,也可以想見其今日“憶郎”時的惆悵。牛希濟《生查子》詞中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可與這兩句詞參讀,不同的是:張先詞就居者立言;牛詞則擬居者口吻以囑咐行者。

過片兩句,緊承上片的三、四兩句。詞筆不離衣袍,而又翻出新意。同樣是寫那件綠色的衣袍,但上兩句是回憶去時的袍色,這兩句是想象別後的袍色。

前者把一片相思在時間上拉回到過去,後者則把萬縷柔情在空間上載送到遠方。同時,這兩句又與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兩字遙相呼應,也是從時間落想,暗示別離之長久。正因別離已久,纔會產生衣袍已舊、怕那去時耀眼的綠色已經暗淡無光的推測。又從袍之舊、色之褪,觸發青春難駐、朱顏易改之感。

於是,自然引出下面“惜恐鏡中春,不如花草新”兩句,把詞意再推進一步。詞中人之所惋惜、恐懼的是一個意義更深廣、帶有永恆性的人生悲劇,而不僅僅是一次別離的痛苦。離別固然折磨人,但行人終有歸來之日,日後相逢之樂還可以補償今日相思之苦;至於人生短促、歲月無情,而居者與行者都會在分離中老去,這卻是無可挽回、無可補償的,正所謂“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王國維《蝶戀花》)。這兩句詞,則對照眼前“芳草年年綠”之景,怨嘆人之不如花草。花落了,明年還會開;草枯了,明年還會綠;而人的青春卻一去不復返了。鏡中的春容只會年年減色,不會歲歲更新。劉希夷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白頭吟》)說的也是這樣的意思。

此詞在謀篇方面句句相承、環環相扣。上片因“憶郎”而“上層樓”,因“上層樓”而見“樓前芳草”,因芳草之“綠”而回憶郎袍之“綠”,再因去時之“袍”而想到風飄之“袖”。首句與次句的兩個“樓”字,緊相扣合;次句與第三句的兩個“綠”字,上下鉤連;第四句的“袖”字固與第三句的“袍”字相應,句中的“回頭”兩字也暗與第三句的“去時”兩字相承,針線綿密,過渡無痕。下片雖另起新意,卻與上片藕斷絲連。因三、四兩句回憶起去時之袍,過片兩句就進一步想象今日之袍;在過片兩句的上、下句間,則是因衣袍之“舊”而致慨於“顏色非長久”。接下來的兩句,更因袍色之不長久而想到“鏡中春”也不長久,再回溯上片“芳草年年綠”句,而有感於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脈絡井然,層次分明。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7

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薰風殿閣櫻桃節,碧紗窗下沈檀爇。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註釋

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沈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兩種著名的薰香料。

爇:燒。

老圃:有經驗的菜農。

註釋

薰風:和暖的風。指初夏時的東南風。

沈(shěn)檀: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兩種著名的薰香料。爇(ruò):燒。

老圃:有經驗的菜農。

鑑賞

詞作於丁酉,道光十七年(1837年)五月五日端午,太清三十九歲。

這是一首詠花詞。菊在秋季開放,但這裏所詠的盆中菊在端午開放,詞人在初夏欣賞到了秋季的花卉,自然格外欣喜。上片首先渲染盆中所菊所開放的夏日氣候,“薰風殿閣櫻桃節”,說溫暖的南風吹滿殿閣,櫻桃也成熟了。“碧紗窗下沈檀爇”,屋內燃着驅暑的薰香。再以“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凸寫菊花開放時節。下片以“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寫出因花開而洋溢欣喜之情。她在欣喜之餘,唯有讚歎栽培它的花匠:“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全詞最後才說出這一“菊”字,而驚歎、欣喜之情靈動地展現在其中。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8

菩薩蠻

子規啼破城樓月,畫船曉載笙歌發。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佳人相對泣,淚下羅衣溼。從此信音稀,嶺南無雁飛。

譯文

在夢中被子規鳥的啼叫喚醒,擡頭向窗外望去,城樓上掛着一彎殘月,彷彿被子規鳥啼破了似的。我乘着華麗的船就要出發,江水清澈,兩岸的荔枝,嬌紅欲滴;濛濛的細雨,籠罩萬家。

在別離之時,佳人與我相對而泣,熱淚滾滾,打溼了錦衣。此去一別,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嶺南偏遠,鴻雁難以飛到,想必書信稀少。

註釋

⑴羅衣: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

⑵嶺南:在五嶺以南的廣大地區,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

賞析

此詞作於詞人嶺南卸任之時。全詞景色清麗,感情深摯,意境深遠。詞爲“題別”而作,通篇圍繞一個“別”字做文章。

上片起句寫臨別前情景。詞人將要離開廣西了,黎明之前子規鳥就不住地啼嗚,把他從夢中喚醒。他舉頭看看窗外,一彎殘月高掛西天,好像是被子規啼破了似的。這一句寫出了早起之景、臨別之時第、歸去之思和離別之情。乍看上去,出語自然;細細吟味,含意無窮。第二句寫詞人乘着華麗的官船將要出發,雖爲寫實,但實中帶虛,所謂“曉載笙歌”者,乃是以“笙歌”兼指吹奏笙歌的樂妓,用語甚美,耐人尋味。三、四兩句尤爲入妙。畫船在清澈的江中從容而行,只見兩岸荔枝,嬌紅欲滴;濛濛煙雨,籠罩萬家。這完全是畫境,同時也是詩境,讀之令人陶醉。

過片二句寫別情。佳人,謂畫船中樂妓。這裏不僅補足“笙歌”一詞之意,而且進一步發抒離思。一位清正的地方官將要離任了,佳人也無法挽留,與詞人相對而泣,滾滾熱淚,溼透羅衣。這裏讓佳人把惜別的淚水傾瀉出來,雖不夠含蓄,但熱烈真誠。

結尾二句,系預想別後情景,對不可能繼續通信表示耽心。“嶺南無雁飛”,據陸佃《埤雅》雲,雁飛不過衡陽,因南地極燠。廣西嶺南,故鴻雁更難飛到。此處運用鴻雁傳書的典故,符合當地特點,顯得十分妥貼。

此詞妙選詞煉字、首句“子規啼破城樓月”中的“破”字便是範例。子規、城樓、月,本是三個互不相干的概念,然着一“破”字,遂連成一體,形成渾一的境界。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9

困花壓蕊絲絲雨,不堪只共愁人語。斗帳抱春寒,夢中何處山。

捲簾風意惡,淚與殘紅落。羨煞是楊花,輸它先到家。

註釋

斗帳:小帳。形如覆鬥,故稱。

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氣候。

捲簾:捲起或掀起簾子。

殘紅:凋殘的花,落花。

註釋

斗帳:小帳。形如覆鬥,故稱。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氣候。

捲簾:捲起或掀起簾子。

殘紅:凋殘的花,落花。

鑑賞

這是一首閨怨詞。人在愁緒中,雨是藉以訴請的最佳友伴。首句“困花壓蕊絲絲雨”,真切地寫出春雨的綿長輕潤。但這絲雨“困”花“壓”蕊,原來也像是瞭解了閨中女子的愁腸,一任默默地飄灑相伴。“斗帳抱春寒”,夜深了人在紅羅繡帳裏卻不能成寐,便更覺得春夜的清寒。“抱”,寫出閨中人之孤單無助,惟有抱“春寒”而已。“夢中何處山”,獨自尋夢,夢裏山重水遠,並不能遇見自己所思念的人。下片,“捲簾風意惡”,因心事悽迷,便覺得連吹捲起珠簾的風也欺悔人。這是以“我”之眼觀物的寫法,此語看似極無理,實則極含情。惟究詞人心緒何以如此之壞,“淚與殘紅落”拖出了並不難猜的謎底:原來是看流水逝花,嘆歲月流轉,恐年華不再,故而淚與殘紅落。結句乃把一段心事,付與自由飄舞的楊花,盼着遠人也如楊花般早日回家。全詞格調清新秀雅,雖寫一般閨情,而不一味抑鬱不歡,能於詞中獨賦一種綿渺深情,令人味之而意愈長。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更短亭 一作:連短亭)

賞析

這首詞上下兩片採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於客觀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觀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觀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觀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又融成一片。

“平林漠漠煙如織”,是寫遊子眼中之景物。“平林”,不是“平地的樹林”;而是山丘上的樹林。林木依山而生,高低錯落,本不會“平”,而着一“平”字,不僅準確地寫出了遊子自高樓下視所見之遠景,而且表現了闊大而高遠的意境。“如織”二字,一言煙霧密度之大,一是襯托遊人離愁之濃。如果說這一句僅僅是情景交融的話,那麼下一句詞人便把自己的主觀色彩盡情地塗抹於景物之上,似乎已把大自然人格化了。這裏的“傷心碧”,語義雙關,一是極言寒山之碧,一是說寒山似乎因傷心而碧透。山猶如此,人何以堪。秋天,本是文人墨客傷感的季節,又加上寒山日暮,煙鎖霧封,所以遊子的思歸之情已達極致。因此,接下二句“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中的“愁”字的逼出,自是水到渠成。“暝色”,即暮色。暝色本不會動,而曰“入高樓”,不僅十分形象地寫出了夜色漸近的過程,而且似乎暗示隨着夜幕的降臨愁意也闖入了遊子的心頭。以上是上片,主要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先寫自然之景,後寫人工建築,最後寫樓中之人,由遠及近,極有次第。

這首詞透過描寫平林、寒山的深秋景色,和想象家人盼歸的形象,抒發了遊子思婦的兩地相思之情。此詞層次清晰,跌宕有序。移情於景,情景相生。既有鮮明的形象描寫,又有細緻的心理刻畫。句子簡約而不晦澀,文字質樸而不平板,可爲唐代文人詞中上乘之作。

下片立足於主觀的感受上。在暮靄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階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畫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結果。主觀情緒並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鳥歸飛急”。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飛的宿鳥與久立之人形成強烈的對照。一方面,南宿鳥急歸反襯出人的落拓無依;另一方面,宿鳥急歸無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內心騷動更加劇烈。於是,整個情緒波動起來。如果說上片的“愁”字還只是處於一種泛泛的心理感受狀態,那麼,現在那種朦朧泛泛的意識逐漸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鳥急歸導發的。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處是歸程?”主人公此刻也急於尋求自己的歸宿,來掙脫無限的愁緒。可是歸程在何處呢?只不過是“長亭連短亭”,並沒有一個實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連綿不斷的落拓、惆悵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長亭短亭之間。征途上無數長亭短亭,不但說明歸程遙遠,同時也說明歸期無望,以與過片“空佇立”之“空”字相應。如此日日空候,思婦的離愁也就永無窮盡了。結句不怨行人忘返,卻愁道路幾千,歸程迢遞,不露哀怨,語甚醞藉。韓元吉《念奴嬌》詞雲,“尊前誰唱新詞,平林真有恨,寒煙如織。”短短的一首詞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煙靄、寒山、暝色、高樓、宿鳥、長亭、短亭,藉此移情、寓情、傳情,手法極爲嫺熟,展現了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活動,反映了詞人在客觀現實中找不到人生歸宿的無限落拓惆悵的愁緒。

歷來解說此詞,雖然有不少論者認爲它是眺遠懷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卻說它是羈旅行役者的思歸之辭。後一種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瑩《湘山野錄》所云“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一語的影響。以爲既然題於驛樓,自然是旅人在抒思歸之情。其實,古代的驛站郵亭等公共場所以及廟宇名勝的牆壁上,有些詩詞不一定是即景題詠,也不一定是寫者自己的作品。

細玩這首詞,也不是第一稱謂,而是第三稱謂。有如電影,從“平林”、“寒山”的遠鏡頭,拉到“高樓”的近景,復以“暝色”做特寫鏡頭造成氣氛,最終突出“有人樓上愁”的半身鏡頭。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場景變換。下片的歇拍兩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擬出畫中人的心境。而且詞中的“高樓”、“玉階”,也不是驛舍應有之景。驛舍郵亭,是不大會有高樓的,它的階除也決不會“雕欄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畫棟雕樑”形容一樣。同時,長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蒼茫中視野所能及。何況“長亭更短亭”,不知凡幾,當然只能意想於心頭,不能呈現於樓頭人的眼底。

譯文

遠處舒展的樹林之上暮煙籠罩一片迷濛,仍是一派惹人傷感的翠綠蒼碧。夜色瀰漫進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

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急急飛翔。哪裏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長亭連着短亭。

註釋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杜陽雜編》說:“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爲菩薩蠻,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 詞。”後來,《菩薩蠻》便成了詞人用以填詞的詞牌。但據《教坊記》 載開元年間已有此曲名。到底孰是,今不可考。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漠漠:迷濛貌。煙如織:暮煙濃密。

傷心:極甚之辭。愁苦、歡快均可言傷心。此處極言暮山之青。

暝色:夜色。

玉階:玉砌的臺階。這裏泛指華美潔淨的臺階。

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着等候。

歸:一作“回”。

長亭更短亭:古代設在路邊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賦》雲:“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說明當時每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亭,《釋名》卷五:亭,停也,人所停集也。“更”一作“連”。

創作背景

本首詞的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據宋僧文瑩《湘山野錄》捲上說:“此詞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復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見而愛之。後至長沙,得古集於子宣(曾布)內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原文:

菩薩蠻·七夕

[宋代]蘇軾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黑夜即將過去,太陽即將出現。五更天時銀河斜轉月落大地。牛郎織女從夢魂中驚醒過來,淚涕縱橫,天上落下了細小的雨點。

牛郎和織女雖然是短暫相逢,但卻永遠和天一同存在。他們始終不羨慕人間的生活,因爲人間煩惱太多了,日子難過。

註釋

菩薩蠻:詞牌名,正體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仙馭:指風伯、雲師駕車而來,意即風起雲涌,天氣發生了變化。

雲開扇:作爲扇翣掩障太陽的雲移開了。

更闌:更殘,五更天。闌,所剩無幾。

星河轉:謂銀河斜轉,表示夜深。

驚:驚醒,醒過來。

草草:匆忙。

長共天難老:永遠和天一同存在,不會老死。

人間日似年:人世間的日子難過,這是說明上句牛郎、織女“不羨人間”的理由。

賞析:

這首詞寫的時令爲“更闌月墮星河轉”的拂曉時刻。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捨之綿綿深情;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後的傷離恨別的心態。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捨之綿綿深情。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墮星河轉。”渲染了牛郎織女此時趨人散的時空氣氛:旋風吹,仙車奔,扇雲開,面臨蒼涼環境;時過五更,月落大地,星河轉移,逼近分手時光。

“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細膩描繪了牛郎織女如夢初醒、夢魂驚歎、淚涕縱橫的神態。“夢”、“曉”二字貫穿上片,頗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宋代秦觀《鵲橋仙》)的難言倜儻。

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後的傷離恨別的心態。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承上一轉,妙筆生靈。縱然一夕相逢,來去匆匆,相會短暫,但是共天久長的仙界的牛郎也好,織女也好,兩情久長,豈在朝朝暮暮。生命是永恆的,青春是不衰的。這正是天界令人神往的地方。

“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東坡用了一個頂真手法,透過一層,道出了“天難老”的妙諦和東坡內心難言的餘悸:牛郎織女雖然一年只有一次相會時間,但終究比人間美好,人間不值得羨慕,因爲人間煩惱太多了,度過一天好像熬過一年那樣長久,艱難。最後兩句,文彩似乎不濃,卻道出了人生的深奧哲理,令人回味。

自古以來,多少文學家,多少文學作品大寫特寫諸如七夕仙女思凡、下凡,甚至與凡人結爲伉儷,生兒育女,白頭偕老。東坡一反古今陳說,把天界寫得“長共天難老”那麼美好,把人間寫得“度日如度年”那麼艱難。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12

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沈醉

朝代:唐代

作者:韋莊

原文:

勸君今夜須沈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翻譯:

今天晚上勸您務必要喝個一醉方休,酒桌前千萬不要談論明天的事情。就珍重現在熱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爲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誼也是深的。我憂愁的是像今晚這般歡飲的春夜太短暫了,我不再推辭說您又將我的酒杯斟得太滿。既然有酒可喝再怎麼樣也得打起精神來,人生能有多長呢?

註釋⑴沈:同“沉”。⑵尊前:酒席前。尊:同“樽(zūn)”,古代盛酒器具。《淮南子》:“聖人之道,猶中衢而設樽耶,過者斟酌,各得其宜。” ⑶“須愁”句:應愁時光短促。漏:刻漏,指代時間。⑷莫訴:不要推辭。⑸呵呵(huōhuō):笑聲。這裏是指“得過且過”,勉強作樂。

賞析:

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教授的研究,韋莊的《菩薩蠻》五首詞中的“江南”,都是確指的江南之地,並非指蜀地。這組詞的寫作時間是在韋莊離開江南之後,當是韋莊晚年的追憶之作,而寫作地點則很可能是其晚年羈身之蜀地。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13

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醉 唐朝

韋莊

勸君今夜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醉》譯文

今天晚上勸您務必要喝個一醉方休,酒席上不要談論明天的事情。感謝主人的深情厚意,酒喝多了,表現出的友情也是深厚的。

應愁時光短促,不要再推辭斟滿杯的美酒。人生能有多長呢?不如多喝點酒,勉強作樂一番。

《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醉》註釋

尊前:酒席前。尊:同“樽(zūn)”,古代盛酒器具。《淮南子》:“聖人之道,猶中衢而設樽耶,過者斟酌,各得其宜。”

“須愁”句:應愁時光短促。漏:刻漏,指代時間。

莫訴:不要推辭。

呵呵(huōhuō):笑聲。這裏是指“得過且過”,勉強作樂。

《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醉》鑑賞

這首詞頭兩句說“勸君今夜須沈(沉)醉,尊前莫話明朝事”,下半首又說“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四句之中竟有兩個“須”字,兩個“莫”字,口吻的重疊成爲這首詞的特色所在,也是佳處所在,下面寫“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又表現得冷漠空泛。有的選本因爲這重疊和空泛而刪去了這首詞,葉嘉瑩教授認爲這實際上等於割裂了一個完整的生命進程,都是未能體會出這首詞真正好處的緣故。

“勸君今夜須沈醉,尊前莫話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勸客之語,一個“今夜”,一個“明朝”具有沉痛的含義。這兩句是說: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說起明天的事情。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來希望的寄託,可是他現在用了一個“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千萬別提起。“莫話明朝事”,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訴說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這裏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這是主人勸客之詞,如果聯想到他的“紅樓別夜”的美人勸他早歸家,則當時他的希望原當在未來,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見到他“綠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現在主人勸他“尊前莫話明朝事”,是明天絕無回去的希望了。“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意思是說:縱然是對紅樓別夜的美人還是這般的鍾情和懷念,但是沒有再見的希望,我就珍重現在熱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爲主人敬給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對我的情誼也是深的。李白有首詩是這樣寫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大意是:蘭陵的美酒散發着鬱金花的香氣,白玉碗中的酒漿閃泛着琥珀般的光澤,只要主人能使我沉醉,我就忘記了什麼地方是他鄉。一般人只知道欣賞李白詩瀟灑飛揚的一面,其實李白詩也有非常沉痛的一面,李白寫飲酒的詩最多,而且多與“悲愁”聯繫在一起,像“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都屬此類。在韋莊這二句寫的主人勸酒之情中,也隱含了深重的悲哀。

下半闋的“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葉嘉瑩認爲此處乃是客人自勸之詞:我憂愁的是像今晚這般歡飲的春夜非常短暫,而不會以你把酒杯斟得太滿作爲推託之辭。“遇酒且呵呵”,“呵呵”是笑聲,如果讀者認爲是真的歡笑就錯了。因爲“呵呵”兩個字只是空洞的笑的聲音,沒有真正歡笑的感情,韋莊所寫的正是強做歡笑的酸辛。他說: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陰,今天的歡笑,今天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會再存在了。唐朝滅亡,當時的韋莊已經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說“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醉》創作背景

根據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教授的研究,韋莊的《菩薩蠻》五首詞中的“江南”,都是確指的江南之地,並非指蜀地。這組詞的寫作時間是在韋莊離開江南之後,當是韋莊晚年的追憶之作,而寫作地點則很可能是其晚年羈身之蜀地,具體創作時將不詳。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14

菩薩蠻·蟲聲泣露驚秋枕

蟲聲泣露驚秋枕,羅幃淚溼鴛鴦錦。獨臥玉肌涼,殘更與恨長。

陰風翻翠幔,雨澀燈花暗。畢竟不成眠,鴉啼金井寒。

翻譯

深秋的蟲聲好似哭泣聲,驚醒睡夢中的女子,帷帳裏的她不由得哭了起來。每夜獨自一人冷冷落落,殘更與夢一樣長。

寒風呼嘯,用力吹着綠簾子,雨卻是綿綿地下着。畢竟已經睡不下去,只聽叫寒冷的井外,傳來了一聲鴉啼。

註釋

菩薩蠻:詞牌名,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溪碧》,雙調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

羅幃:帷帳。

鴛鴦錦:繡有鴛鴦圖案的錦被。

玉肌:指女性瑩潔溫潤如玉的肌膚。

陰風:冬風,此指寒風、冷風。

翠幔:翠綠色的紗帳。

雨澀:細雨纏綿不爽,有滯澀之感。

燈花:燈心餘燼結成的花形。

金井:施有雕欄的井。

創作背景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元祐舊黨被打壓,秦觀一貶再貶,多次流放,漂泊各地,他在這個時期所寫的女性大多獨守空房,淒涼悲苦。這首詞即是秦觀這一時期的作品,其具體創作年代不得而知,或認爲這首詞是秦觀早期作品,可備一說。

賞析

這首詞描寫的是閨中孤寂情懷。詞一開始即濃墨重彩渲染一種秋夜孤寂的氛圍:寒蛩低吟似訴,寒露晶瑩如淚珠,已是清冷淒涼之境,緊接着即下一“驚”字,將閨中人那種敏感而脆弱的情絲撥動,繼而寫她受秋夜清景之驚後的動作神態。羅幃、鴛鴦錦等閨中陳設,爲我們展示出這位閨中人物質生活方面的富裕,着以“淚溼”二字,則又與這種富麗的陳設形成對照,襯出其內心的孤獨、空虛、失落。接下來兩句,將淚溼的原因作了交待:心上人兒離她遠去,她只能獨守閨房,那羅幃、那繡着象徵愛情雙棲雙宿的鴛鴦錦被裏,只有她一個徹夜難眠的苦心人兒。夜冷兼心涼的她,置身於錦被之中,卻沒有一絲的暖意,反而只覺玉肌生涼。這裏,詞人不動聲色地從環境過渡到了心境,刻畫出這位閨中思婦因夜寒生涼到因“獨”處而心涼的心理狀態。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心情,讓她心“驚”,引起她一腔幽怨。“殘更與恨長”一句,語短情長,既寫出此女長夜難眠,將那個“驚”字寫滿寫足,同時也把難以名狀的“恨”寫得十分直觀可感,動人心旌。

下片寫閨房外之夜景。陰風時時襲來,翻動她閨房的翠幃,使她本已冰涼的心情更顯淒涼不堪,也因那搖動的翠幔,繪出她心旌搖盪的內心世界,孤燈殘照之時,室外雨聲又時時襲來。本來,銀燈結花,是吉祥喜慶的徵兆,但對這位秋夜孤枕中的女子而言,她這種美好的夢幻顯然早已破滅,所以她只是覺得那重重的燈花,使燈光更顯昏暗而已。詞人用“澀”字形容夜雨帶來溼潤的空氣侵染燈花,使之灰暗不明,頗具匠心。從整首詞看,無論是閨房裏還是閨房外,一切景物皆着有閨中人的感情色彩,是爲閨中人所設,隨其心境的波動而動。所以,這裏的澀,不是指雨,而是女主人公那幽咽難通的思維情結的外化,雨澀燈暗,全是她彼時心境暗淡愁苦的象徵。“畢竟”二字,透出怨恨之意,緊扣上片結尾的“恨”字而發,使詞情顯得絲絲人扣,針腳細密。收煞一句,又回到“蟲聲泣露”的環境之中,用室外金井寒來回應開頭的“蟲聲泣露”。李白有《長相思》詩,其中兩句雲:“絡緯秋啼金井欄,微霜悽悽簟色寒。”雖說不能說爲此句所本,但李詩秦詞所描寫的環境,所渲染的氣氛,卻是十分一致的。彼此相參,當更能體會秦觀此詞所描繪之景象。

寫作手法上分析,詞人先從室外寫到室內,在突出刻畫獨處閨房的女主人的神態心緒之後,又回筆寫到室外。以蟲聲起,以鴉啼結,中間點出“殘更”、“不成眠”等語,將一位情絲不斷,徹夜難眠的思婦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同時也使得整首詞在佈局上輕重得宜,且有首尾銜接,詞情婉曲連綿不盡之妙。另外,雖然詞中有“驚”、“恨”等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彙,但是作者卻並沒有正面描繪這種驚態、恨意,而是側鋒用筆,透過環境描寫來烘托氣氛,盡情地渲染以達到以景傳情的目的。難怪後人看後不得不歎賞其“語少情多”了。

另外,這首詞的上下兩片還可以從另一角度欣賞,即將詞的上片理解成閨中人念遠,而把下片理解成行人憶內的感情。這樣理解,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從詞的上下兩片所描繪的景象來看,似乎並不完全是一地之景,“蟲聲泣露”是清夜之景,而下片所寫“陰風”、“雨澀”則又是雨夜之景了。而且如此詮釋詞情,兩相對照,兩地相思,顯得更加刻骨銘心和耐人尋味。

菩薩蠻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

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

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譯文

杏花含着晶瑩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團。在我們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傷心的離別。孤燈搖曳在殘月朦朧中,夢醒時聞曉鶯啼鳴。

翠帳還需玉鉤掛起,隔宿的淡妝黛色已輕。夢中情景惹引情思種種,凝眸,鏡中的蟬鬢薄又輕。

註釋

菩薩蠻:詞牌名。

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

朧明:形容月色朦朧。

玉鉤:掛窗簾的玉製之鉤。搴(qiān):揭起。

舊眉薄:舊眉指昨日所畫的黛眉,因隔夜而顏色變淺,故稱“薄”。

蟬鬢:古代婦女的一種髮式,兩鬢薄如蟬翼,故稱。輕:即薄。

賞析:

此首抒懷人之情。起點杏花、綠楊,是芳春景色。此際景色雖美,然人多離別,亦黯然也。"燈在"兩句,拍到己之因別而憶,因憶而夢;一夢覺來,廉內之殘燈尚在,廉外之殘月尚在,而又聞驍鶯惱人,其境既迷離倘恍,而其情尤可哀。換頭兩句,言曉來妝淺眉薄,百無聊賴,亦懶起畫眉弄妝也。「春夢」兩句倒裝,言偶一臨鏡,忽思及宵來好夢,又不禁自憐憔悴,空負此良辰美景矣。張皋文雲"飛卿之詞,深美閎約。“觀此詞可信。末兩句,十字皆陽聲字,可見溫詞聲韻之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