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範文2000字

讀後感1.7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範文2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2000字1

教育改革,千頭萬緒,但重中之重是教師,教師是改變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爲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我的收穫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是爲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室的陣地是課堂,教學,是爲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我們要讓課堂確確實實成爲提升學生能力的場,而不是讓學生,僅僅做我們的觀衆;我們要把回答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正確的答案;我們要歡迎學生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而不是自顧自講自己的課;我們要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回答學員問題,而不是隻關注舉手的少數學生。

二、設定高的學習期望

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不願作答的學生,“我不知道”是這些學生的口頭禪,一些教師由於趕進度等原因,往往不再繼續追問,而是選擇另一個願意配合自己的學生來回答。當一個學生髮現他在課堂上回答“我不知道”比回答具體問題來得方便,更好應付老師的話,他就會選擇不回答;當一個學生髮現自己趴在桌上睡覺,而老師不管的話,他就會經常趴着,學生不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很多時候是爲了逃避責任。如果教師沒有及時發現這種傾向,讓其在課堂上一次次“得逞”,最終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從而導致課堂死氣沉沉。

該怎樣處理這種問題,文中提出“杜絕退出”的技巧,即從學生不能回答的問題開始,直到他能給出正確答案,或能重複正確答案爲止。這樣就保證了學生時時處在課堂文化場中,無從躲避,無法偷懶。

讀着這樣的文字,我終於明白,原來我們課堂上偶爾的疏忽和懈怠,都會讓學生有機可乘,帶來不良後果。只有制定高遠的目標,嚴格要求學生,纔會產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就是讓學生養成習慣

教任何功課最終的目的都在於達到不需要教,好比牽着孩子的手,教他學走路,卻隨時準備放手,不教不是因爲知識學完了,而是因爲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並且學一輩子,如何做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當然先要從培養學生的習慣入手。一個人培養的好習慣越多,這個人的能力就越強。這要求我們教師要從最細微最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以身示範,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其次,我們還要清醒地明白,教師並不能真正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知識只有自己去求,別人的知識只能由別人去應用。讀到這裏,我心裏不停的犯嘀咕:這麼多年,是不是自己一直教的都是假語文?文中還這樣寫道,知識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教給別人的,生活經驗不是隨便談談隨便聽聽就可以取得的。只有將外界一切融入我們的生命,將教材內容與孩子們的實際相整合,給學生提供充分探索、感悟、體驗的時空,才能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最終實現不需要教。

原來,教育教學這條路,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樣簡單,那樣平坦,讓我們永遠懷着一顆敬畏之心去工作吧。

四、活在當下

當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十分忙碌和勞累的時候,最容易堆積負能量,負面情緒一旦引爆,對人對己都有害處。活在當下是給予自己正能量的最好方法。

曾經在樊登老師的讀書會聽到一本書《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作者一行禪師的悟性非一般人能比,樊登老師的講解更是明白有趣,我喜歡這種充滿正能量的內容。怎麼樣才能活在當下?首先我們最應該做好的一件事,就是有覺察力的安於當下。並時時用正念提醒自己,以全部身心專注於當下的每一件事,比如吃飯、穿衣,比如工作、休息……其次,要完全接納自我,對工作中的不良情緒,用慈悲之心對待她,照顧她,溫暖她,做自我情緒的主人公。

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專注地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走好腳下的路,那麼每一步都是通向成功的路,即使路途再遙遠,我們也終能抵達。

五、教師要挺直腰板

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蹲下身子,就像一堵牆,爲學生遮風擋雨;教師彎下腰來,就像一座橋,引領學生走向智慧的彼岸;教師挺直腰板,就像一把梯子,引領學生攀登科學高峯。

我們要擔負起教師的使命和責任,就要做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人,而不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就要做一個情感健全的人,而不是僅僅把學生當作分數的機器,讓學生淪爲學習的奴隸;就要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而不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如果沒有分數,那麼我們的教育就無法面對今天;如果只有分數,那麼我們的教育就沒有明天,沒有未來。教育何去何從,迷霧重重,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

費爾巴哈曾經說過:“你的第一責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一個使自己幸福的人,也就能使別人幸福。”閱讀之美,美在感悟;閱讀之美,美在積累;閱讀之美,美在常讀常新。閱讀能夠促使教師的自身成長,豐富教師的教育智慧,使教師享受教育成功帶來的幸福。

掩卷沉思,再次感謝作者,他爲我們開啟了一扇又一扇的窗,讓我們看到教育天地的無限風光和萬千風景。衷心希望能夠每一位教師都能熱愛讀書,讓我們一路修行讀起來,一路修行寫起來!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2000字2

《禮記·學記》有云: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新時期的教育行業對教師專業知識和行業知識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困與不足隨着時間的推移也愈發明顯,且恐有積而不散之勢。怎麼能自反、自強?怕不是純粹主觀上的一次振作就能實現的,我們應該有一座與教育相接的橋樑,那就是學習,向行業中的優秀者工作者學習。

我認爲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的一個難得之處,就在於作者的閱讀與感悟並非散射式的,而是經過精心彙集的階梯式的思考——從第一輯的教學即創造,到最後一輯的變革即未來,呈現了一種着眼當下,又把目光推及至未來的教育觀。我想自己在爲其中一篇篇微言大義的讀後感打動之餘,更是被作者這種閱讀的分類分層思索的做法所吸引——與其說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向我們紹介了一本本好書,分享了作者一次次的感悟,不如說其重要價值體現在引導教育同行們對閱讀過的教育著作進行分類整理,也能形成一條清晰的閱讀脈絡,以助今後在遇到相關問題時,可以較爲方便地找到對應書籍而再次得到指導。所以,我便尋着這種做法,對自己之前讀過的部分書籍進行了整理,分出師德素養、教學專業化,這兩個版塊,雖顯粗淺稚嫩,卻也是對照本書內容與做法而得的一點感悟——這可以說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一些收穫。

第一,應努力完善師德素養。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我以爲,恪守作爲教師的一份本真善良,心懷學生,是成就學生、成就教育的重要基礎。這種善良並不單指做一個好人,對於教師而言,這既要化爲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工作的豐沛熱情與精進鑽研的精神,努力把教師從一種普通的職業定位上升到事業奉獻的高度;又要化爲對於學生在做人上與學習上的關愛指導,使其真切地感受到如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評價蔡元培校長時所說的那種春風化雨的人格魅力——這一切說來是容易的,在日常工作中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甚至會有很多難題擺在我們面前,但是,我們不能只是個應付者而應該是一個有正確理念的實踐者。相信作爲教師的我們應努力提升了師德素養,使教育有了愛,無論是教學還是平日生活,都會帶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感動與激勵。

第二,應加強教學專業化的研究。

衆所周知,除了教育教學的一些共性之外,事實上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特殊性,故而要進行專業化的研究,才能使教學有鮮明特色,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比方說,數學物理,由於教師授課的內容相對而言具有同一性和固定性,所以教什麼這個問題就不足爲懼,重點即是研究怎麼教了;而語文學科則有其特殊性:即不具有教學具體內容上的同一性和固定性,一切是相對寬泛和模糊的,所以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什麼,如果無法確定適合且有用的教學內容,那麼即使在怎麼教上如何如何地大做文章,結果也可能並不樂觀。王榮生博士在《語文教學內容重構》的序言《語文教學的內容與目標的完成》一文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這種情況的存在:對着新標準,苦想教什麼;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麼;舉着新理念,還教老一套;搬些新方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麼。這些現象,在語文新課程的實施中,恐怕大家都有耳聞或者目睹,對此我們應該老實地承認並嚴肅地面對。讀到這番話語,作爲語文教師的我心中有些誠惶誠恐,但幸好從這本書中得來了一些專業化的指引,使我大抵能夠有針對性地確定教學內容,是一種寶貴收穫。

以上兩點就是我讀完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後的一點感悟,也是我在教學之路上逐漸清晰的自我要求。在後記中,常生龍寫道:就這樣,十年下來,我閱讀了500多本書,爲每一本書都寫下了讀後感,這些讀書隨想累積起來已超過200萬字。與其相比,我真是讀之甚少,也知之甚少,不免愧怍。課時,我知道自己的教學之路還長,今後定會加倍精進,像他一樣用心去閱讀,且有收穫。誠如《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一文中所言,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我想,自己定會捧書爲生,而實現自反、自強——捧起書本,再當一回渴望求知的學生;捧起書本,爲了更好地指引我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