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讀後感2.12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1

當捧起常生龍《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時心中不禁感慨,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修行”二字把讀書的境界提高了,把讀書的目標確定了。讀書是必要的,是長期的,是讓人思考的。從目錄上可以看出本書分爲五個體系——“教學即創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閱讀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感受作者的厚重,領略閱讀的魅力,汲取教育的智慧。

書中讓我頗有感觸的是第67—74頁的兩個板塊:(閱讀,是爲了活着),(名師成長之路)。書中提到:“成長無捷徑,讀書很重要。”一個教師之所以稱得上名師是因爲他始終能大量地、廣泛地、堅持不懈地閱讀並在閱讀中不斷地反思、實踐。作爲一名剛任職的語文教師經常會覺得工作很忙,抽不出時間來閱讀。其實都不過是把讀書當做是一種負擔的由頭罷了。就連薛瑞萍老師都說過:“戀愛的人總有時間擁抱,想讀書的人永遠都有時間。”在我的身上一直缺少的都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堅持。這讓我不禁反思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能僅僅依賴教材、教參等去“教”學生,而更應該抽出時間“多讀書”以積澱自己的文化功底,讓讀書如同吃飯一樣成爲自己的生活方式。

是啊!讀書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我經常會羨慕我的同事如少晶姐、燕萍姐和樂梅姐的文采。她們的腦容量似乎很大,無論你問到哪方面的知識她們都能張口就來,並且來有所依。之所以“羨慕”的原因無非就是就算我提前打好草稿再說出來也不及她們的一半好。這其實就是因爲她們在平日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書本上的知識永遠處於一種較“飢餓”狀態,時不時去汲取一些營養和精華更好的去沉澱自己。這也正是她們在公開課上能遊刃有餘並且自信大方的原因吧。由此可見,閱讀的重要性怎樣提及都不爲過,單從部編版一年級新增的“和大人一起讀”親子閱讀欄目就可以看出閱讀的重要了,從孩子都開始抓起了,更何況一位教書育人的教師呢!

作爲語文老師,按理說應該是讀書人。但總是由於這樣那樣的藉口將閱讀拋諸腦後。寒假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一看標題,還以爲是寫讀書對教師成長的重要性的書,讀完才知道完全不是的。這本書其實是作者的一些讀後感。都說讀一本書容易,讀一批書難,讀萬卷書更難。而在常生龍先生這裏已經把讀書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讀再多的書已經不是難事而是樂事了。他將閱讀當作一日三餐,天長日久,終會內化在自己的精神樣貌裏,從而讓自己心靈成長。

這本書有一個標題最讓我銘記於心,就是第75—78頁的《教師要挺直腰板兒》。是啊,教師只有挺直腰板兒,做一個真正的人,才能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可是能挺直腰板並非易事,這需要我們有淵博的知識,需要我們去日積月累去沉澱做好終身學習的準備——閱讀。其次需要的是“愛”,只有真正的用心去愛學生的人,學生纔會去愛你。發自內心做好良心教育才能夠讓自己真正強大。最後就是要有一套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讓自己的教學充滿藝術型。讓孩子不僅喜歡上課更愛老師這個人。讓自己在課堂上更是挺直腰板兒熠熠生輝,也只有這樣堅持做自己才能在這個人云亦云的複雜社會中脫穎而出。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其實閱讀的過程,就是要將所思所感付諸文字,堅持不懈,讓自己變成有思考力的讀者。作爲一名剛步入教育行業的年輕人,更是要堅持閱讀,並在書中進行圈點勾畫,及時將所思所悟表達出來,做一名上進的好青年!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老師要多一點書卷氣,少一點菸酒味。多一點書香氣,少一點胭脂氣。”所以,書還是一定要讀的,並且要有計劃的堅持不懈的讀下去。只有這樣,纔會不斷成長,不斷進步!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也應該是教師成長的唯一路徑和最好的路徑!所以,好好閱讀,堅持閱讀,享受閱讀吧!新的學年,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2

閒暇時閱讀了《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開啟浸着墨香的書,發現這些似曾相識而今又經推敲修訂過的文字,被作者精心架構的五個小專輯,分別是“教學即創造”、“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變革即未來”,足見作者的用心。

這是一本教師閱讀圖譜,師離不開閱讀,讀什麼書很重要。回憶自己的閱讀經歷,說不上走彎路,但確實存在某個階段閱讀內容缺失現象。《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涵蓋了教師需要閱讀的不同類別的好書。作者提煉出“自己先變成孩子”的學生觀、“遵循教育規律”的教學觀、“要時刻以身示範”的爲師觀,沒有說教,道理自然深入人心。

在這個書籍浩如煙海的時代,讀一些根本書籍是捷徑也是正道。如果有心,認真閱讀每一輯的書目,猶如一張閱讀圖譜,若能按圖索驥讀上幾本,圍繞對應主題,思考相關問題,相信一定收穫多多。

這是一本閱讀方法指南。看書,人人都行,但是閱讀,並不是人人都會。當然,這裏除卻休閒式的隨性閱讀。教師閱讀專業類書籍,有時因爲獲取資訊比較觀點,只需瀏覽,但更多時候是需要細心閱讀的。

有人說:“每個人總是閱讀中找回自己。”能靜心每週認真閱讀一本紙質書,這本身就是最好的方法指導。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自有自己的獨特感悟。很幸運地與《讀書是最好的修行》一書相遇,如在茫茫書海中,看見了一盞溫暖的航標燈,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讓我們都捧起書來,汲取越來越多的知識營養,獲取越來越多的精神財富;閱讀經典,豐富人生,讓生命在閱讀中更加精彩。熱愛讀書的人,知識不會老化,善於讀書的人,才思不會枯竭。

留一點時間給閱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閱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閱讀,開啓我們因機械工作而遮掩了的心扉。

作爲一名教師,就是要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3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收錄了作者對50本經典書籍閱讀後闡發的感受。作者10年來堅持每週閱讀一本書,並寫一篇讀後感,十年如一日。書中有很多文章我在報刊上曾經閱讀過,但開啟浸着墨香的新書,發現這些似曾相識,而今,又經推敲修訂過的文字,被作者精心架構在了五個小專輯裏,足見作者的用心。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文集,而是內在有着嚴密邏輯的教師閱讀圖譜。書中作者列舉的書,我也曾跟着買了不少,但認真閱讀,能夠引發自己新的思考的書,不多。但閱讀《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時,偶爾還會翻出對應的書籍,愈發感受到常生龍先生閱讀的思考之深及論述之廣。

常生龍先生的這本《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涵蓋了教師需要閱讀的不同類別的好書。每個專輯裏的選書,都是作者精心挑選的,比如在“教學即創造”中,作者選取了名家於永正的《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我的爲師之道》。於老師是大家公認的當代教育家,他的課堂如行雲流水,與學生互動親切自然,於自然、樸實中顯功夫,他的課堂學生學得開心,也學得紮實。作者從於老師書中提煉出“自己先變成孩子”的學生觀、“遵循教育規律”的教學觀、“要時刻以身示範”的爲師觀。沒有乾巴巴的說教,但道理卻深入人心。

再看其它專輯,同樣可見作者多層面架構的心願。所選著作涉及面廣,作者有中外名家,也有一線教學精英、新秀。所列內容有方法介紹類,有前沿、理性的觀念引領類,也有傳統經典名著導讀類。作者把這些內容有序列地搭配、組合在一起,呼應着每一輯的標題主旨。

在這個書籍浩如煙海的時代,讀一些經典書籍是捷徑也是正道。教師如果有心,認真閱讀每一輯的書目,猶如一張教師閱讀圖譜,若能按圖索驥,閒暇時多讀上幾本,再圍繞對應主題,思考相關問題,相信一定會收穫多多。

看書,人人都行,但是閱讀,並不是人人都會。當然,這裏除卻休閒式的隨性閱讀。教師閱讀專業類書籍,有時因爲獲取的資訊比較直觀,只需瀏覽即可,但更多時候是需要細心閱讀的。常生龍先生的閱讀態度是嚴謹的,我作爲他的粉絲,曾讀過他幾百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感悟,使我受益匪淺。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4

開啟常生龍編寫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第一輯"教學即創造",就被書中介紹的名人教育理念所吸引。這一輯一共介紹十位中外教育界的名人,他們無論在教育理念還是教學方法上,都有自己的創造。教學工作是最有創造性的工作,是我讀完這一輯後最深的感悟。

在教學工作上,最容易做的是照本宣科。堂上,按部就班地按照本上,不會有錯,但如何把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讓孩子們喜歡上你的,卻需要老師的創造性。

學生爲何喜歡多才多藝的老師?因多才多藝的老師的堂是豐富的,是靈動的,老師自身的知識的博大和自身素養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欣賞博學多才的老師,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記得讀師範時,"選與寫作"是比較枯燥的,而那位老師,每節都是很快講完本上的知識,就會給我們講他心中的《紅樓夢》,講細節,講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就是因老師的講解,才讓我用心去讀這部經典鉅作,注重書中的細節部分,甚至跑到圖書室尋找關於解讀《紅樓夢》的一些刊物和。看評論,會讓我讀得更深一些。寫作成了我的最愛,我喜歡老師的博學,期待他能給我們介紹更多的名著經典。

如果僅僅是照本宣科,那些沒有多少吸引力。這位老師把選上得豐富多彩,激發了我們去讀經典名著的熱情。也是從那時起,我才深深地愛上閱讀與寫作。

第一輯中寫到夏昆老師,他不甘於每天對字詞句篇的分析,想在常態化的教學之外,提供一些更有利於學生人素養提升的程內容。於是他開始了語、詩歌鑑賞、音樂鑑賞、電影鑑賞等四門程的教學探索。在高中繁重的學科學習任務之中,給學生們送上了一份份心靈雞湯。看似夏老師在不務正業,其實如果學生學會了鑑賞,從電影中,從歌曲中,從詩歌中體悟到不同的美感,提高了自身的人素養,學生們的語素養自然提升,我相信語成績也會自然提高的。

特別是語教學工作,如果僅僅抱着本在教,那孩子們不會走得高遠,也不過是做題的機器而已。如果從多方面入手,逐步培養孩子們的讀寫習慣,看似老師在做與教學無用的事,甚至是多受累的事,但走到一定階段,你就會發現,所有的"無用"變得那麼"有用",甚至讓孩子的語素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教學工作的創造性至關重要,它會讓孩子們看到不一樣的天空。在一堂看似平淡的堂上,老師的引領和發散思維,會讓孩子們看到更廣袤的世界。我喜歡多彩的堂,喜歡看似天馬行空,實則老師把手中的線收放自如,讓孩子們在蔚藍的天空上翱翔的堂。堂雖小,但我們的思維不能狹隘。老師在堂上的創造性就尤爲重要了。

在剛剛接觸孤獨症譜系的孩子後,我有一段時間很是迷茫,後因閱讀了一些理論專著,我突然領悟到,他們更需要靈動的堂。雖然是個訓,他們也需要豐富一些的語言訓練。本身孩子們就有刻板行爲,如果僅僅運用ABA訓練方式,孩子們更是呆板。但運用VB進行語言訓練,就靈動了許多。每一節的個訓,我都設定了多方面的訓練形式,即便是接受性指令這一個環節,我也要設定多方面的訓練內容,既有身體部位識別,也有繪畫和粗大動作訓練。特別是手指謠,邊做動作邊填詞,孩子們很是喜歡。有時會根據孩子的情緒,調整程,只有讓孩子喜歡上我的個訓,我才能給予最佳的康復。

我們的教育是充滿愛的'教育。史沃普這位童書作家,僅僅是輔導孩子十天的寫作後,就愛上了孩子們,堅持爲孩子輔導寫作,陪伴小學畢業。他用滿腔的熱情對待所教的孩子,做出了與衆不同的成就。僅僅有愛是不夠的,愛,是前提,重要的是要有智慧,也就是要有創造性。麥考特、雷夫、鍾傑就是這樣的老師。麥考特能讓最調皮搗蛋的孩子認可是最好的老師,雷夫能讓6號教室裏的每個孩子愛上閱讀,並在教室裏建立起世界上最小的經濟體,讓每個孩子學會遠足前做好準備。雷夫的6號教室充滿了魔力,我很早就買過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從中獲得了許多的啓發,佩服雷夫的創造性教學模式。(fsir)鍾傑在轉化問題生上有自己獨創的方法,僅僅靠愛是不夠的,關鍵是老師的智慧,有了教育智慧,纔會讓愛變得有價值,有意義。

吉諾特所說的這句話,對老師而言是一定要牢記心中的:"語言既能使人明,也能詩人野蠻;既能使人受傷,也能使人得救。"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常言說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最爲老師,說話的方式尤爲重要,罵人和訓話是語言暴力常見的表現方式,侵犯隱私是語言暴力的一種體現,但質問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原我們教聾孩子,因手語的限制,可能老師的話語不能完全傳遞給學生,即便是有語言暴力,學生僅從表情和動作上也感受不那麼真切。而如今我們學校已經轉型,面對新的羣體,我們真的要在說話藝術上下點功夫,如何把話說好,讓孩子們接納,讓家長們接受,這是需要下功夫的。孩子們需要我們鼓勵,家長們需要我們去傾聽。鼓勵,讓孩子們更加自信;傾聽,讓我們理解家長們的內心痛苦。理解、包容,接納,慢慢地我們會發現,他們也是一羣可愛的孩子們。

"當教育不是發自內心的時候,當教育的語言不帶着爲善的情感的時候,教師那僞善的眼神和牽強的微笑就會很快被學生感受到。"這句話是不是在提醒我們,老師的語言至關重要?

老師的認可,是一縷陽光,會讓孩子感到溫暖,會催孩子們上進。我們都從孩童走過,回想過去的時光,能讓我們深記心中的老師,往往是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關愛的老師。特別是那真誠的善意的話語,讓人牢記一生。

特殊教育的教學工作是更需要有創造性的工作,一堂,不再是單一的程,需要多方面訓練融合在一起,語中融合着動作康復,體育中也滲透着語言康復。孩子們千差萬別,對孩子的要求也變得有梯度,需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成長需要,設計程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給孩子最適合的康復教育。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5

假期裏閱讀了常生龍先生的《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這本書收錄了常龍生對50本書閱讀後闡發的感受。讀後收穫很多。李鎮西老師說,讀書的祕訣無非就是聯想和思考。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在聯想,在思考,在反思。

書中“教學始於技巧”一文,給我的印象很深。這篇文章是常生龍先生讀了美國非凡學校集團領導者道格萊莫夫撰寫的《教無不勝:卓越教師的49個祕訣》之後自己的感受。文中提到了萊莫夫總結的五種比較重要的教學技巧之一:杜絕退出。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課堂。

我們在聽課的時候會發現,有些班級學生回答問題特別活躍。而有些班級課堂很沉悶,回答問題的孩子寥寥無幾。我們有時會覺得這一個班孩子都不喜歡錶現。讀常生龍先生寫的“教學始於技巧”,我反思了我們的課堂,發現了問題所在。我們在課堂提問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不願作答的孩子,尤其是高年級,”我不知道“是這些孩子的口頭禪。因爲課堂時間有限,趕進度等原因,我們往往不再追問,而是另選一個孩子來回答,從而讓那些想躲避老師提問的孩子找到了躲避的空間。而”杜絕退讓“這一原則就是要把”我不知道“這句話驅逐出課堂,讓每個孩子始終保持注意力,無法逃避提問。

具體做法是,如果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說”我不知道“或者默不作聲,我們就去提問另一個孩子,在他人給出問題的答案之後,一定要讓這個孩子再次回答該問題,必要的時候還要給出引申問題要求他繼續作答。當學生髮現身處必須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課堂文化場中時,他就會對自己的行爲動機進行評估,並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長此以往,我們的課堂就不會有那種企圖逃避回答問題的學生存在,每個孩子都會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發言。我想這也是那些課堂氣氛活躍的班級老師的祕訣。

感謝杜組長推薦的這本好書。新的旅途即將啓程,我會繼續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並帶着我的孩子們一起共沐書香!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後感6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一書由常生龍所著,對於每一位教師來說,讀書不僅豐富了精神生活,也讓自己的專業能力得到加強,這是一段漫長的修行,但是在這條路上,我們不會寂寞。下面是我讀完此書之後的一些感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作爲教育者,需要不斷的跟着時代成長。如何成長?

在閱讀了《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後,我覺得最好的成長,就是豐富自我的閱歷。書中精選了好多作者的研究,有關於課堂教學和學生成長的書有關於籍,教育和生活的,還有提到學校即社會,理論即支點和變革即未來等五大方面。每一篇文章都從作者不同的視角去闡述了其中的利弊,有着啓迪和喚醒作用,需要細細品味。不管是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還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些話都有它提出的理由和時代背景,準確的說,經濟和條件允許,行萬里和讀萬卷書,都是當今時代必須去嘗試,去體驗,去努力成長。其中讀萬卷書,是成長過程中最經濟實用的辦法。

書中還提到教書是爲了無須教。我是挺想實現這以目標的,但是如何做到無須教?目前我在課堂上的做法就是佈置好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希望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自己透過閱讀課本找到我預設的問題,並在學習過程把自己的疑問提出來,我在預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段留意學生的情況,如果有學生有疑問,就進行一對一的解答,如果有大多數學生問到了同一個問題,則需要在全班同學的面前講述這個問題,如果學生都會的問題,就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自己說出自己自主學習的情況。這個對於預留課堂時間自主學習是做到了,可是在學生展示方面還是比較欠缺,這種操作也在根據學習內容在不斷的調整着,具體教學效果也是比較擔心的事?想改變課堂上始終充滿着教師聲嘶力竭的叫喊聲,實現教是爲了無須教,但是對於效果,我還是不能胸有成竹。

希望我能夠透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實現書中所說:教是爲看實現不需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