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3篇

讀後感1.31W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由源創圖書策劃,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余文森著。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3篇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1

今年寒假拿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時,我就迫不及待地研讀起來。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爲什麼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形成的機制和路徑是什麼?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了系統迴應。

餘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繫,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餘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麼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學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有好的教師,纔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麼,才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啓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學科老師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條件,要從知識教學走向素養教學,教師必須從知識型教師轉變成素養型教師。這樣,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就要重建,餘教授認爲: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

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教學改革首先必須確立以素養爲導向的教學觀念。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來教人,這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首先必須確立的教學觀念。基於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就教學內容而言,課程意識本質上就是課程觀,教師的課程意識就是教師對課程的理解、看法、觀點和態度。課程觀決定教學觀,教師怎麼理解課程會從根本上決定怎麼理解教學。也就是說,教師不能就教學論教學,就教學談教學,而一定要有課程的高度、課程的視野,即課程的意識,否則,教學就會陷入就事論事的弊病。從學科教學的角度講,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科表層”(現象),而應進入“學科深層”(本質)。惟其如此,學科教學纔能有效地促成學科素養的形成。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學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教學的中心、重心在學而不在教,教學應該圍繞學來組織、設計、展開。基於學生學習的教學不僅是教學本質的.體現,也是學生形成學科素養的必然要求。我收穫最大並認爲最有價值的是本書提出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六項基本策略一一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際的路徑和方法。有了正確的教學觀念,還得進一步把觀念轉化成操作的策略。以上策略不是簡單的對應關係,而是複雜的多向關係。可以說,任何一項好的策略都同時體現了若干理念,而任何一條好的理念也同時需要多項策略去落實。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於我們去實踐和研究。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並付諸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學習。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2

今年的暑假,我們爲期五天的集中培訓深入瞭解當下火熱的話題,核心素養。當我看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熟悉感,第一時間得到了這本書。靜心開始閱讀,透過閱讀,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不斷的提升我的思考。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資訊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爲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分爲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爲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爲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作爲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纔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爲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迴應了這些問題,並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粗淺瞭解了本書,下面就要細細研讀。因爲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爲了學而教的,是爲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爲了不教”。爲了發展學生爲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後感3

記得本世紀初第一輪新課程改革的時候,各種培訓和講座向一線的老師們紛至沓來,如一個表面聽話的孩子,老師們學了多少、思了多少就很難說了。而走進課堂,教師怎樣面對手捧的“新教材”,纔是反映每個人是否真的走進“新課程”。在第一輪十年課改中,筆者覺得更多的一線教師是被課改的潮流推着往前走,效仿的多,創新的少,實踐的多,思考的少,以至於很多的課堂或“穿新鞋走老路”,或一味求新、偏離了課堂和課程的軌道。當然,在這種搖擺和彷徨中大多數老師們也漸漸尋到了新課程的根本,找到了自己課堂的定位。

捧起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並覺自己必定能走出“概念不清、理論不明”的混沌。“核心素養”一詞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充斥在各種教育文字和各種培訓講堂中,但多爲“擦邊球”,何爲“核心素養”,爲什麼要講“核心素養”,怎樣培養“核心素養”等等,聽者仍是一鍋粥、脈絡不清。作爲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餘教授可能已感到需要給“核心素養”“正聲”、“正名”、“正位”,爲新世紀第三次的課程改革“正本”。如文中所說“既然本次課程改革是從研製、提煉核心素養開始的,那麼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從素養到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閱讀中,我也理清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什麼”、“爲什麼”、“怎樣做”。當然,文字的閱讀主要還是告訴我們核心素養“是什麼”、新課程改革爲什麼聚焦“核心素養”,而具體的策略只是原則而非模本,面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環境,具有各自特質的教師恐怕還應遵循原則而“因材施教”。

衆所周知,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如前文所述,第一輪的課改中,老師們爲什麼被動跟隨,爲什麼沒有準備好。可能是太久的思維定式讓大家習慣於熟套。“教師擁有什麼,才能夠給予學生什麼”。“唯有智慧才能啓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養素養”。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教師應有怎樣的素養,聚焦核心素養的新課程,教師的核心素養準備好了嗎?因爲在乎素養,在乎自己教師的核心素養,所以很希望問道於這類“素養”類專著。也許過分相信教師的素養或在乎學生素養的培養,餘教授在本書中也只輕輕帶過“教師的核心素養”。“深刻”、“獨到”、“廣博”是餘教授到來的新課程改革的承擔者的學科素養的期望,三個精煉的詞語覺得也是筆者期望自己課堂中學生所應有的素養。從學生到教師,可以說是每個從教者的成長經歷,他們在怎樣的環境中、或應怎樣做才能具有這樣的素養,文中並未告訴我們。對於教師的教育素養,筆者同樣覺得是自己對教學效果期待和最佳期望。

歸結以上,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師與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互爲因果。在師、生、教材碰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因素更爲能動,或者說教師促使學生更爲能動,纔是素養形成的課堂,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纔是改革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