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老師你在聽嗎》的教師讀後感

讀後感1.69W

我閱讀了《老師,你在聽嗎?——幼兒教育活動中的師幼對話》一書,這一著作要求教師仔細思考與審視日常教育中的對話是否有效,是否對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產生了真正的影響。我們知道當兒童進入幼兒園後,教師就成爲幼兒主要的交往對象,是兒童可以獲得依賴、信任、支援和幫助的重要源泉。教師的傾聽與支援有助於兒童獲得積極地自我價值感與情緒情感。書中向我們介紹了傾聽兒童,與兒童進行言語互動所需的一系列知識技能,包括科學的兒童觀和兒童學習觀,把握對話時機,創設對話環境的策略以及促進、收集、解讀和應用對話的技能與技巧。

《老師你在聽嗎》的教師讀後感

書中第三章《爲對話創設正確的環境》的第二小節《一日對話活動安排》中談到孩子的自發型對話,自發型對話可以在任何時間發生,只要你給孩子時間去談話。1、來園和離園:(如星期一早上來園時孩子會很開心地告訴同伴星期天爸媽帶他到動物園玩,還會告訴同伴看到老虎、獅子等等動物,還有的會告訴老師和同伴爸爸給自己買了一輛遙控汽車等等)。孩子講的有趣,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的興趣和圖示。2、在兒童的一日生活中,點心時間和進餐時間都屬於最重要的學習時機。爲了促進兒童的自發型對話,教師需要爲這兩項活動安排足夠的時間。當你爲兒童安排了足夠的時間去吃飯,而不是匆忙的十分鐘,你就給他們和同伴聊天的機會進餐時間和點心時間變成了一日活動中蘊含豐富學習的時機。3、不受干擾的遊戲和探索時間孩子要參與到互相對話中,他們就需要時間和他人在一起,教師要重視孩子互相談話的.時間,重視孩子和成人談話的時間。孩子會從自發型談話中成長,這些對話發生在積木遊戲或角色表演時,發生在將不同顏色的珠子分類時,發生在共同閱讀時,發生在畫畫時……教師要讓孩子有時間去進入以上這些情景,爲孩子提供更長的不受干擾的時間,孩子需要時間去互相談論他們的遊戲和探索,因爲他們談論的是對他們來說有意義的東西,爲了在學習環境中爲孩子創設一種對話文化,教師必須努力地去提供這個時間,要在這個時間被無意識縮短時能夠注意到這點。

在第三章中還講到促動型對話的時間,促動型對話透過爲對話開啓話題,爲我們提供去更深入地探究兒童的想法的機會。促動型對話可以是全班對話、小組對話、一對一對話。如午餐後、小組閱讀時都可以和孩子進行小組對話,一羣孩子圍坐在你的旁邊,與他們一起談論午餐的飯菜、分享閱讀經驗。

揭示兒童的思維

在《老師你在聽嗎?》這本書的第二章中提到的“記錄和解讀對話,以揭示兒童的思維”的方法給了我很多啓示。

記錄對話意味着持之以恆地傾聽、收集對話。錄音、錄像或者文字記錄都是記錄對話的方式。當對話被記錄下來,它們就變得更爲重要。當兒童的話被寫下來,它們就不是暫時性的,而是變成可以被反覆再現的話語。這讓兒童的學習變得更可見了,因爲透過每一次對對話的再讀和回顧,成人會有更多的發現。

這四個環節如同自然界中的一條食物鏈,在循環中不斷追求一種平衡發展的規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最大的幸運就是能傾聽到幼兒的100種語言,感受幼兒不同的認識、思考、發現、幻想和表達,體驗幼兒心靈深處的驛動。我們的日常活動組織中,經常要進行觀察記錄,我們常常忙於一次次與兒童交談,忙於記錄兒童的語言或認真地傾聽他們,但這些卻不能讓我們真正理解兒童語言中所包含的深層內容。兒童的語言是不同的,但成人常常會做出相同的解釋或聯繫,我們總以一個教師的思維方式與習慣來處理。而當記錄下兒童的對話後,我們能一次次重複閱讀這些內容,而每次的閱讀會讓我們有新的發現或新的方式解讀兒童的語言。

書中以具體的事例描述瞭如何促進對話、收集對話、解讀對話,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作爲一線的老師,在日常的組織幼兒活動時,經常會碰到實際的情況。如大班區域“風”的探索活動。教師爲幼兒提供了彩色羽毛、葉子、紙張、小風扇、扇子等材料,並提供了記錄卡。孩子們很快對彩色羽毛和電動小風扇產生了興趣,他們拋羽毛、吹羽毛,並把羽毛放在同伴的身上嬉鬧着。還有一個孩子把小風扇靠近臉頰,開開關關。這時,老師來了。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啊?”孩子們一下安靜了下來,對視着無人答話。師:“哦,還沒發現是嗎?不要緊,你們可以把自己發現的用記錄卡記下來,待會告訴老師。”孩子們怯怯的拿起筆和記錄卡,師指着記錄卡說:“這是記錄你選的工具,這是記錄你是怎樣讓它產生風的。”說完,老師就離開了。孩子們又玩起了羽毛,並爭搶起小風扇。

在這一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的指導語對幼兒的活動沒有起到推進的作用。原因在哪呢?顯然是教師對幼兒的實際活動情況不瞭解,以預期的教育目標爲指向所提出的問題無法得到孩子們的有效迴應。

觀察孩子的活動,記錄孩子們的對話,或許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幼甲:看(邊說邊把羽毛扔起來)

幼乙:我會這樣做(用嘴吹羽毛)

幼甲跟着模仿,但失敗了

幼丙:這個好玩(把小風扇拿到同伴臉邊)

幼甲:(放下手上的東西)給我看看

幼丙:不行,我也要玩

幼甲用手擋住扇葉,風扇不轉了。幼丙生氣了:“你不要亂動嘛”……

透過傾聽幼兒的對話,教師瞭解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點,把握了幼兒活動中的矛盾,並從幼兒現有矛盾入手,提出問題:“咦,風扇怎麼沒有風了呢?……”,推進幼兒活動向預定目標進展。

學會傾聽 學會感悟

傾聽從字面上理解狹義是指憑助聽覺器官接受言語資訊,進而透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理解的全過程;廣義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我們用語言交流思想,抒發情感,表述心聲,這就是傾聽。其主體是聽者,而傾訴的主體者是訴說者。

傾聽是一種交流,是一種親和的態度,是我們瞭解彼此心靈的悠悠路徑。傾聽屬於有效溝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傾聽是一種溝通,是一種必須的技能,是我們老師洞悉孩子內心、瞭解他們心靈的有效途徑;傾聽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學習的前提,是幼兒汲取知識的必經之路。幼兒園主要是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階段,特別是傾聽的習慣,對幼兒今後的人生都會有很大地影響。讀《老師,你在聽嗎?》,透過生動簡要的實例,讓我進一步明確了傾聽的重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多種方式支援兒童與兒童之間、兒童與教師之間的對話;我們必須爲兒童創造一個支援早期學習的環境;我們應該在一日活動中爲兒童提供對話的機會,提供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去談論,讓他們擁有積極的、真實的對話經歷;我們鼓勵幼兒進行對話,相信他們、認真傾聽他們,對他們的想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瞭解他們的情況,發展幼兒的學習潛質和學習技能。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傾聽是理解的基礎,傾聽是學習的方式,是一個好的開始。幼兒學會傾聽,能吸收更多的知識;幼兒學會傾聽,能學到更多的本領。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利於幼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