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家》有感(15篇)

讀後感1.78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家》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家》有感1

終於把巴金的《家》看完了......

很久沒有試過真正的把一本小說看完,更是很久沒有試過看完書之後寫讀後感了!

《家》的描寫背景是關於在一個封建社會的家庭裏我們新一代的青年代表“覺慧”如何爭取自己的戀愛自由,如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的前途,但是卻面對着種種的困境,無可抗力的權威,一次次的把他們打敗,又一次次的激勵他們一定不可以屈服,一次次站起來,他和這個家對比起來就是黑暗中的一點光!

但是,無論他對新生活有多麼的滿腔熱情,對舊社會有多麼的仇恨,他還是很無奈,眼睜睜的看着自己愛的丫頭被爺爺這個舊勢力的代表逼嫁給一個足可以做她爺爺的有錢人,最後逼於無奈投湖自盡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們的這一代,須然背景不同,但是我們的遭遇都一樣,有多少情侶都是在一個錢字面前認輸了?曾經你左手或者右手邊的她、他是否真的能和你一起面對現實的問題?是否他們也會遵循父母的安排,最後還是和條件比你好的一起呢?

讀《家》有感2

《文學家卷》這本書寫的是一個真實,感人肺腑飛故事,我一口氣讀完了它,從中受到了許多的教益。

這本書記敘了日本著名的小說家川端康成一生的故事。在川端康成出生的時候,父親就患肺結核去世了,母親也因爲服侍父親不小心染上了肺病,丟下了川端康成撒手而去。這是一個多麼悽慘的童年啊,我忍不住小聲的說道。

後來他在祖父母的關愛下逐漸長大了。不久祖母去世,祖父也因過度勞累與傷心,眼睛失明瞭,沒過幾年也去世了。後來,川端康成刻苦學習,最後成了著名的小說家。

看完這本書後,我深刻的認識到:一個人只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奮鬥的目標,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川端康成如果沒有及時的樹立遠大理想的話,我想這本書裏肯定沒有他的影子了。

他說:人應該如何對待人生,人生的價值何在?我覺得川端康成給我做出了一個圓滿的答案,他的生活道路纔是我們應該走的。

讀《家》有感3

從快遞手中接過《家有小事兒》,迫不及待的一睹爲快。

這是收到 喆媽公益閱讀的又一本育兒試讀書籍。這是一本講述親子關係的漫畫書。作者以漫畫的形式,用生動有趣的故事表現親子關係中家長如何與孩子鬥智鬥勇、和諧相處的快樂故事。故事涉及面廣,包括孩子打針、搶玩具、不愛吃飯、姐弟如何相處等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典型話題。這些話題我想是所有爸爸媽媽都可能遇到的問題,特別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儘管我兒子已經6歲了,但看完這本書,彷彿孩子身上發生的這些事就在眼前。彷彿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天底下最偉大的職業就是母親,如今,很多父母把育兒當成聖神職業,當成生命中最重要事業。大家不再相信以前的順其自然的育兒狀態,而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閱讀各種經典育兒,虛心向各位有經驗的父母請教,結合自己寶寶的具體情況,選取一套適合自己寶寶的成長路線,文中作者事兒媽就是這樣一位80後時尚美女辣媽。同爲80後媽媽,在讀這本書時,從事兒媽很多育兒經驗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因爲,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職業——母親;因爲我們都是如此的愛着自己的孩子。

事兒媽媽用這種漫畫加配文形式,簡單明瞭、詼諧幽默、忍俊不禁。看着書中的漫畫及配文,心情非常的愉悅、輕鬆。看完這本書,一個頑皮、淘氣、可愛的小事兒寶貝;一個和孩子鬥智鬥勇、不斷反思的媽媽躍然紙上。就如作者所說,沒有哪一種育兒理念可以活生生的搬至孩子身上,孩子們的個性特徵決定了,媽媽們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也得不斷學習進步。文中傳達出濃濃的育兒正能量:如要想改變孩子,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總會有更好的辦法,就看你願不願意去找……有作者的育兒總結,更有育兒反思。時而我們不得不感嘆,在育兒過程中,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我也是一位喜歡記錄孩子成長的媽媽,只是不同於事兒媽媽的漫畫形式,我喜歡用文字的方式。這麼多年來,堅持每週更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都原生態的記錄在博客裏,那裏有孩子的成長,有我這個媽媽的反思……雖然我們記錄孩子成長的方式不一樣,但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希望在育兒路上不斷總結反思,希望可以和寶寶坦誠交流,希望和寶寶建立融洽的親子關係,希望培養一個活潑開朗、陽光聰慧的寶寶。

讀《家》有感4

家,一直都是通向溫暖的彼岸。

而巴金寫的《家》,帶給我的不僅有溫暖有感動,還有痛恨有悲傷。

感觸最深的就是鳴鳳投湖自殺臨死前的那一段心裏掙扎。那是一個年輕的生命對命運對社會不甘心的掙扎,那是一段美好的感情對黑暗對壓迫無奈的掙扎。

這樣的徘徊掙扎終究還是躲不過就社會的黑暗勢力。

當鳴鳳知道自己要被嫁給做小姨太的時候,她痛苦的哀求着,用相信的力量哀求着。但是好像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了,所有的淚水也都開始起程了。

當鳴鳳獨自一個人面對這些社會的黑暗不公的時候,她知道她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等待,她曾經也試着選擇相信未來,也期待過覺慧來拯救她,拯救他們美麗的愛情,於是她抱着最後的一絲希望去找覺慧。可是,她終究還是心灰意冷的明白,她和覺慧之間永遠都只能是兩條平行線,在那個社會他們之間的距離隔着一道“永恆”。他們的愛情,再怎麼刻骨銘心,卻也無法拯救整個社會的黑暗。

她唯一的選擇只有放手,因爲她不想成爲她的包袱。他們的愛情,只是時間差造成的美麗的錯誤。

於是,她終於還是下定了決心。她只能把這份美好的感情隨着她一起埋葬在湖底的深處。湖面隨着他的跳躍不再平靜,湖水也在哭泣,而我的心也是波瀾壯闊,久久無法平靜。

鳴鳳的死,傳成了一種古典的愛情方式。默默的去愛,默默的去等待。也許只有這樣,把愛深深埋藏在心裏,纔是最安全最完美,也是最美麗的。

讀《家》有感5

在我上初一時,記得有一次我們學了關於巴金的課文,書上極爲推崇巴金的《家》這一作品。我嗜書如命,總想一品《家》的滋味。我的語文老師陳老師,她深知我喜歡讀書,於是她多次透露出她藏有《家》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向陳老師借閱,她很爽快的答應了。於是第2天下課時陳老師就把書借給了我,借之前還讓我細細地閱讀,卻沒有提什麼時候還給她。我特別感謝陳老師無私的借閱,以及她對我的關懷。

雖然現在《家》已經還給了陳老師,但我仍記得當時我看到書時的激動。那本書飽含了陳老師對我的期望啊!可惜的是,我現在已經有點淡忘了《家》的內容,但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陳老師的借書之情。讀了這篇文章,我發現老師都是一樣的:他們都一樣地愛學生,給學生以博大的愛,卻從不居功自傲,而是內心謙遜;在學生失落時給學生以精神的鼓勵,在學生快樂時也和學生一起快樂;既用知識豐富了學生的心靈,也用人格照亮了學生的心靈……

老師!多麼無私,多麼寬容!我的老師們雖然很嚴厲,對我的要求也很高,但從來沒有對我們發過火;雖然也準備了戒尺,但從未打過我們一次。他們就像壽鏡吾先生,不苟言笑,也經常說要懲罰魯迅先生,卻總是“不了了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老師犧牲了自己的青春,用心栽培我們,除了父母,誰還會像老師一樣無私地關愛和教育我們?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看到爲我們鞠躬盡瘁的老師,我們怎能不爲之感動呢?作爲學生,我們不但要感動,還要學會感恩。我們沒有貴重的禮物感謝老師,但我們會好好學習,規範行爲,培養良好的品格。當老師看到我們的前途無比光明,祖國的棟樑正茁壯成長時,一定會綻放出欣慰的笑顏!

讀《家》有感6

范仲淹的《漁家傲》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首詩,每次讀到它,悲痛的情緒就鋪天蓋地而來:宋代戰火紛飛,戰士們在荒漠打仗,久戍邊睡的將士心情沉重,邊喝酒解悶,邊思念遙遠的家鄉,可是敵人還沒打敗,不能歸去,在夜晚,將士們都不能人睡,將軍因戰事勞苦而白髮滿頭,戰士們因懷念家鄉而流淚。

戰爭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災難,給人們生活帶來了麻煩,無論遠古還是現代。遠古的秦皇掃六合中,就給人民、軍人帶來災難,只要被秦王捉到的人,無論老少,都會被活埋,就這樣老百姓死傷無數。到了現代,美伊之戰,這是一場剛剛結束不久的戰爭,美國在這次戰爭中出動了先進武器,把伊拉克整個國家都踏平了,使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一聽到報警聲,人們就馬上跑,軍人奮戰在前線,可武器沒有美國先進,死亡的軍人不計其數。

讀着,讀着,我想戰爭爲什麼會發生呢?如果沒有戰爭,人民不是就不會這樣了嗎?讀着,讀着,我彷彿看到了戰士們,看到了戰士們在哭泣,哭喊着“我們要回家”,並告訴我要阻止戰爭發生,這樣人民纔會生活得更幸福,祖國纔會建設得更好。

這首詩就如同警鐘一般,告訴我們要盡一切力量去追求和平,因爲戰爭一旦爆發,就會有無數軍人的`血肉之軀灰飛煙滅,就會有無數親人爲奮戰在前線的官兵日夜擔優。祖國建設會在戰爭中遭受到嚴重破壞,人民的安定生活也會成昨日的美夢。

讀《家》有感7

我很喜歡巴金,看了他的《激流三部曲》。他寫《家春秋》的時候還不到30歲,這讓我很佩服她。最近剛看完這部作品,心理一直起伏不定。書中的許多故事情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語言描述出奇的平淡。在日常生活對話中,巴金作品中人物的語言得到了很好的規範,這與人物的身份和性格是一致的。而衝突中的語言刻畫卻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絕影與淑華的可恨對話,絕民與柯安的對峙,讓讀者爲正面人物的命運擔憂,厭惡負面人物的語言,活寫。但我認爲對於覺民的心理活動,語言描寫,尤其是普通敘事中的語言描寫,多少有些理想化,缺乏生活的積澱,不是微笑就是冷笑,與生活略有分離。和覺慧相比,差別不大。看完《秋》,覺慧幾乎會忘記,覺民會迷茫,語言描述不夠清晰。

字跡很乾淨。看《家》,雖然我只看了幾頁,但是一種簡單、活潑、大氣的筆法已經脫穎而出。對風景的描述和對月光的詮釋讓我覺得一切都是新鮮的。父母身上沒有短敘事,卻有大家族的眼光,挺精緻的。當然,老舍的“俗”也不差。

中心人物的描述打動了我的眼睛。你可能不喜歡覺新,但你不能忽視覺新。巴金給覺新投了很多錢。無論是處理事務還是感情生活,覺新的身影總是縈繞在讀者的眼前,有時會讓讀者覺得悶在胸口。關心一個他不喜歡的人簡直是一種折磨。巴金的《覺新》自然成爲文學人物中的經典形象。後來孫道林表演成功。我有一個幼稚的想法。陳燦明道扮演?王怎麼樣?

風景描述。有一件事,只要提一千遍,人們肯定會記住。高的大花園,每一天,每一個月,每一年,從不疲倦。人都是懷舊的,巴金的筆和景物描寫都沒有脫離這個多愁善感的地方。似乎我們現在“回憶童年”,不同的人寫的不一樣,巴金年輕的眼睛,哪裏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月光的描寫,想起老舍的《月牙》,不斷指着月光,每次都不一樣。

讀《家》有感8

這是一本前蘇聯時期有趣的兒童故事集。作家的親切的口吻敘述了當年少先隊員們在學校、在家裏、在夏令營裏的豐富多彩的學習和生活,非常值得回味,另人久久難忘。

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寫出了孩子們大膽的幻想,讚揚了他們愛勞動、愛集體、愛科學、誠實、勇敢、善良的優秀品質,同時也寫出了一些孩子的缺點、調皮及惡作劇,並肯定了他們敢與承認和改正錯誤的勇敢精神。

其中的《幻想家》、《巴夏種蘿蔔》、《丟失的提箱和小狗》、《神祕的聲音》等篇章都寫的極富兒童情趣,生活色彩濃厚,故事情節生動,令人忍俊不禁,確實是一本讓我們陶醉並能幫助我們健康成長的優秀兒童讀物。

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一定要愛勞動、愛集體、愛科學、誠實、勇敢、善良,不幹不壞事,多做好事。要像書中的小男孩巴夏那樣,幫助家人幹家務活,做飯、燒水、打掃衛生。巴夏的媽媽生病了,他能幫媽媽種菜、做飯等家務活他都幫媽媽幹。在幫媽媽幹好自家活外,還幫米什卡家幹活,贏得了大家的誇獎。年前,我奶奶下冰溜子的時候,走路的時候,滑倒將胳膊摔裂縫,不要說做飯、幹活了,生活也有很大問題,還要經營商店,我爺爺工作比較忙,還脫不開身,在這個時候,我怎能袖手旁觀?我要像巴夏那樣,主動幫爺爺奶奶幹好家務,做我力盡能幹的事。

我們還要像鮑勃卡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自己學補褲子,他先是把手扎痛了,他不會開始學,最終自己學會了補衣服,他補了拆,拆了補,反覆了好幾次,終於把褲子補好了。他這種不怕苦敢學敢幹的精神是我值得學習的,我已經八九歲的人了,我好多事都不會幹,不能生活自理,今後,我要自己的事自己幹,不要別人代替,別人能幹的事,我也要幹,不會的學着幹,做一個勤勞、勇敢、善良的好孩子。

讀《家》有感9

奧莉芙與羅莎兩個不同世界得人,上帝卻偏偏選擇了羅莎,把她帶到奧莉芙的身邊,幫她找出真相,告訴世上那個弒母殺妹的人並不是奧莉芙。

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發生,卻又不可避免的發生了。世人的眼光總是那麼膚淺,當案件漏洞百出,他們也妹發現,他們的眼睛被矇蔽了。只因爲他們看到奧莉芙滿身是血的站在案發現場;他們看到一個身高178公分,體重超過165公斤的肥胖女人;他們看到她那醜陋的面龐。世人就認定她一定是兇手,很可笑的理由,也是很現實的理由。

人們總是用外貌的美醜來決定心地的好壞。有的人極端的認爲,外貌美的,就心地善良;外貌醜的,就心地歹毒。而這也是大多數人的潛在意識。

而可憐的奧莉芙以爲這起事件是她父親所爲的,因爲感到歉疚,覺得這是她的錯,所以,爲她父親頂罪;她那可憐的父親,也因心懷愧疚,則一直住在那座“鬼屋”來贖罪。如果他們見上一面,結局或許,不,肯定會改變的。奧莉芙不必白白做了4年牢,她的父親也不會心懷愧疚而死。

那個可恨的克拉克,害怕身敗名裂又貪圖享樂,和奧莉芙的父親發生性關係,又和奧莉芙育有一子。不過,這個孩子在還未來到這個世界時,便已離去。

人們如果能夠回頭看一下,事情也就簡單的多。記得有一段佛法說:佛在前面走,小和尚在後面跟着。突然說,‘佛祖,你能不能停一下?’佛祖回頭,看着小和尚說,‘我經常停下來,是你一直在走,沒有注意到我。’是啊,如果我們時不時停下來看看,看看我們是不是遺忘了什麼,放棄了什麼,錯過了什麼。趕路到達目的地時我們的目標,固然重要,而途中的風景也同樣,畢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會在哪一站停下,會在哪一站找到心中的幸福。

讀《家》有感10

今天我閱讀了范仲淹的《漁家傲》,我的心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打動着,使我感到十分悲痛:宋代戰火紛飛,戰士們在荒漠打仗,邊喝酒解悶,邊思念遙遠的家鄉,可是敵人還沒打敗,不能歸去,在夜晚,將士們都不能入睡,將軍因戰事勞苦而白髮滿頭,戰士們因懷念家鄉而流淚。戰爭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災難,給人們生活帶來了麻煩。無論遠古還是現代。古代的秦始皇統一中國戰爭,就給人民、軍人帶來了災難,只要被秦王捉到的人,無論老少,都會被活埋,就這樣人死傷無數,到了現代,美伊之戰,這是一場剛剛結束不久的戰爭,美國在這次戰爭中動用了先進武器,把伊拉克整個城市都炸平了,使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之中,事後到報警聲,就馬上跑,伊拉克的軍人奮戰在前線,可武器不如美國先進,造成死傷無數。

雖然現在戰爭少了,呆我聽一位老爺爺說他以前在越南戰爭前線,他說我們打仗時吃的是壓縮餅乾,到了晚上聽到鳥叫聲和水流聲他就倍感思念家鄉,可是有家不能歸,因爲戰爭還未結束,每當他想到這兒,淚水就會奪眶而出。

讀着,讀着,我想戰爭爲什麼發生呢?如果沒有戰爭,人民不是就不會這樣了嗎?讀着,讀着,我彷彿看到了戰士們,看到了戰士們在哭泣,哭喊着“我們要回家”並告訴我要阻止戰爭發生,這樣人民纔會生活得更幸福,祖國的建設纔會更好。

《漁家傲》一文,像豐碑,像明燈:告訴我們要阻止戰爭的爆發,戰爭一旦爆發,奮戰在前線的軍人會思念親人,人民生活會提心吊膽,祖國建設會遭到嚴重破壞。所以,我們發後一定保衛和平,不要再有戰爭了!

讀《家》有感11

繁業傍身,吾心實感累乏。偶得《紅色家書》一冊,原欲草草飛翻,奈何此書底蘊濃郁綿長,不由令吾深陷其造之氛,以致反覆瀏閱。覽盡此書,時或疾首蹙額,痛叱死賊,時或涕泗橫流,傷哀烈士離親,時或正色端容,銘刻革命言誓。衆學友見之,皆笑吾癡醉。然今借回腸蕩氣未弭之際,吾屬此文,聊表心衷,抒引胸臆。

初讀,吾多重書之所載,爾後得三感。

一感先烈視死之凜然。奸敵理智之喪落,良善之埋湮,慾火之炙烤,驅其暴刀凌空鍘斬,卻冷對紹南君“刀放頭上不膽寒”。槍聲絕情四作,雅聲君自白“飲彈從容向天嘯,長留浩氣在人間”。慘遭割舌,競西君殊無降意;身懷骨肉,雲霄君或有柔情。獄中《帶鐐行》,“鐐聲何鏗鏘”“我心自安詳”。赴死《紅旗歌》,耳膜震顫,情懷激盪。諸士之慷慨就義,吾後生誠敬之佩之。

二感先烈含情之深蘊。誰人不爲兒女,誰人不爲父母。然國之有難,衰頹凋敝,亟需扶危以重煥華輝。縱萬般無奈,惟舍小家顧大家此一舉。任“雙親堂上悲,兒女牽衣涕”,仍“斷袖出門去,奮臂赴沙場”。此孝錫君之舍。“兒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計較的冰水中淹死。”此毅安君之舍。“胞兄又何如,階級敵仇視。”此殷夫君之舍。自古忠孝難兩全,而今家國痛斷擇。詩詠君言出世所不能放心者爲白髮雙親未能奉養,託長兄代爲盡孝,古懷君言勿以死耗空悲切,勸愛妻另嫁夫郎,一曼君言未盡母責落灑缺憾,勉兒自當奮強。諸烈士之豐蘊心懷,深濃情曲,潛於字文幾間,教人拾獲,百感集心,一度動容泣漣。此等家國大情懷者,曷不親之,愛之?

三感先烈志節之毅堅。身墜囹圄,心追光明。鼓譟鴉聲奈若何?浴火鳳凰終涅生。鴻昌君刻字石獅喚民醒,志敏君臨死仍析革命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二十字絕命詩道盡明翰君之志節。其喊吶搖天撼地,振其弟妹相繼爲國捐軀。“榮兒體強,將來似可使學軍,以繼吾志。”訴盡亨瀚君爲父之宏願,其信仰之堅挺昭昭明見。家書多封,諸烈士皆自謂捍守真義,多勸勵妻兒延繼未竟事業,無稍動搖戰勝決心。其志剛若磐石,令所聞之人俱信之,續之。

再讀,吾思援深。跨越空間,無顧生死,引繩以連結曩昔今朝。吾誠嘆慨先輩生平之壯麗動魄,以鮮血鑄今和平,以清貧凝今饒裕。倘無若先烈這般丹心赤子,何能展中國復興富強歷程?吾深自幸慶,謝身免戰亂之苦,體無窮乏之憂。然科技猛進,資訊爆炸,新時代之我少年,多自幼觸物繁甚,物慾濫泛。未知苦爲何物,遇難畏葸避縮,可勝道也哉?況今之苦視於先輩之苦,弗如遠甚微乎似塵。吾輩誠當習諸烈士臨危之勇銳,愛親之深情,立志之堅毅。理應奮起高飛,潛心研學,胸懷華夏山川丘壑,足踏先輩報國之衢,謹浸紅色情結,翱翼祖國藍天!

言盡矣,意無窮。猶百脈激涌,氣血沸騰。悠悠蒼天,其何人哉!

讀《家》有感12

有一天,我閒着沒事兒幹,就把書櫥裏的書翻箱倒櫃地整理了一遍。剛整理到一半,忽然翻出來了一本名著——巴金先生寫的《家》。我連忙捧起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

這本書裏面講了古代封建社會的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裏,不論什麼事都得由年紀最大的爺爺決定;不論什麼人都得聽爺爺的命令。爺爺的話其實基本上都是錯誤的,因此讓好多人結了錯誤的配偶,走上了錯誤的前程。於是,爺爺的兩個孫子——覺民和覺慧公然起來反抗他。另外,不但在這個大家族裏,時時有悲劇發生,大街上還兵荒馬亂。在最危急的時刻,家人們逃的逃,散的散,只顧保全自己的生命;把那些無法出走的人留在家中。最後,老太爺又去世了。終於,覺慧實在受不了這抑鬱的氣氛,在朋友們和哥哥們的幫助,偷偷坐船去了上海……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一個家庭,卻由此反映了整個社會的面貌與氣象。那時,長輩壓迫晚輩,使他們不能夠如願以償地奔向自己的婚姻與前程,故而突出了昏暗的社會風氣。那時,古老的大家族還有不少丫環,車伕等僕人來服務。他們可以把這些僕人送給他們的朋友,也可以讓女僕們作其他老爺的小老婆。這真是太殘酷了。

這個大家族因爲老太爺的“統治”,漸漸地走向衰落:老太爺的兒子揹着家人另立門戶,被老太爺發現後,便命令他無比羞愧地當着全家人的面打自己的雙頰——沒想到他竟然服從了,可他仍是屢教不改,不久後又跑到了新家;老太爺又叫覺民跟另一個富家女結婚,可覺民早已喜歡上了他姑母家的那個小姐,於是他就反叛,在弟弟覺慧的幫助和掩護下藏到了朋友家,直到老太爺臨死的那一天才露面……多麼黑暗的家庭統治呀!

現在的社會,已經把封建社會的社會風貌大大改變了;兒女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選擇獨立成家立業,美滿地結婚生子。這樣的社會,長輩與晚輩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長輩尊重晚輩,晚輩孝敬長輩,晚輩長大成人後,還能有更好的未來。古代的封建社會與現代的新社會相比較,差異有多大啊!

讀《家》有感13

在讀未來教育家之前,心中一直是充滿好奇和疑慮,好奇的是面對龐大的個體,他們是怎麼做到因材施教,關注個體的,疑慮的是他們面對的個體都是十七八歲的高中生,他們的身心發展與十歲左右的小學生有着截然的不同,那樣的學習方式對於小學生合適嗎?但粗粗讀完後,我想適合孩子自己的學習方式纔會讓他們真正愛上學習。

讓學生擁有獨立思想,他們纔會成爲學習真正的主人。

哲人說,人是會思想的蘆葦。兒童的發展是自然生長的花朵,都有着特定的軌跡。面對個性化的教學,我們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髮展的思想,走進每一位學生心靈深處,找到每一位學生的動力點,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跑道努力向前。起點不一樣,終點也允許不一樣。十一學校關注個體的方式是,提供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自由選擇自學、小組合作、老師輔導三種學習方式,老師做適當地幫助調整。這種學習方式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在相應的檢測之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調整學習方式。形式各異的學習方式的確很吸引人,既能讓尖子生吃得飽,也能讓基礎薄弱的學生跟得上。那面對我們二年級學生,我們應該考慮到兒童的自律性、能動性並不是很強,我覺得基於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板塊,我們可以提供學生相應有效的學習方式,盡最大可能讓每一位師生都有自由的空間,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講的請他們來展示,必要時老師總結,讓每位師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爲了完成教材上的學習活動,需要人人蔘與。參與不是老師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並不是我們進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蠟或泥,他們有着自己的思想,這其中就可以貫穿自學、小組合作、老師輔導三種學習方式。方式並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其中獲得一定的方法和能力。我覺得一學期下來,課前的預習就是學生自學的萌芽。只要我們提供一定的方向,相應的坡度,適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自由地遨遊在預習的海洋內,就能幫助他們漸漸形成相應的自學能力。學習內容要俯下身來服務學生,而不是高高在上無視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在我們設計出好的問題後,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啓發,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課堂上他們會帶着自學的成就感和疑惑感緊張地學習,老師也可以根據他們的先前學習,很好地捕捉到學情,提供適合個體的學習。讓學生成爲主人還要善於傾聽,杜絕一言堂,還要注重組織學生間的相互分享交流。我覺得交流分享在課堂中呈現時,主要就是小組合作和學生髮言兩種形式。這兩種方式成了他們最好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他們是自己的主人,他們的思想是獨立的,可以隨心所欲的表達。驚奇地發現,學生的感知能力遠遠超出我的想象,他們的回答常常讓人不禁失笑,充滿童真童趣。亦如學校那株臘梅,在他們背兒歌時,儼然把它描繪成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娃娃。小組合作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在小組內暢所欲言,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同時思想的碰撞摩擦,還能解決一定的問題,兵教兵大大節約課堂內的時間。課堂上似乎時間都成了學生的了,但其實不然,老師也應該是參與者、合作者,在適當的時候給與指導,在相應的時候站出來幫助學生總結,教會學生一定的方法。

鼓勵獨立思想,並不意味着慫恿行爲的放縱,十一學校強調要做到思方行園,容許學生犯錯,但不允許品行出軌,要讓學生有原則。我想這樣就是所謂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十一學校讓每個成員積極參與、共同負責班級管理,讓學生遵守一定的規範,例如交送作業的規範、打掃衛生的規範等等。我覺得這就有如承包制,這個魚塘被你承包了,那就該歸你來管理負責,激發了學生的社會擔當和責任意識。

小王子中說,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費的時間使得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我想每個人都一樣,學生只有真正的成爲學習的主人,他纔會認爲自己的學習成果是那麼重要,纔會真正快樂努力地學習!

讀《家》有感14

《家》是一本反映了一個時代變遷的書,塑造了衆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個性鮮明、栩栩如生。

《家》主要以長房中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爲主,以各房以及親戚中的各種人物爲輔,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也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至最後崩潰的歷史過程。

《家》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家》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透過它來痛斥人與人在交往中的黑暗、違心奉承,三兄弟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家》讓我感受到不屈於命運的安排,渴望征服生活、創造生活的精神和意志。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年代的同時正昭示着青春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心裏洋溢着愛,只要有愛,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讀《家》有感15

當我讀到《大腦當家》這本書後,我覺得大腦創造的世界真是一個奇怪的世界,因爲我們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源於這個奇怪的傢伙。

內在的喜怒哀樂都跟大腦有關,其實是和大腦的思維有關,佛家有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之說,其實天堂和地獄是跟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式有很大關係,當我自己往牛角尖鑽的時候,八頭牛也拉不回來,突然感受到一件喜事,然後又雀躍的像個孩子,一個四十歲的人還不能自持的樣子會很好笑,有時候自己也覺得自己有些過份了,但是思維和信念讓我不能自持。這就是大腦裏面的思維模式和思維方式決定的。所以我說大腦真是一個奇怪的東東。有一首歌唱的好:你這樣一個女人,讓我歡喜讓我憂。其實讓我歡喜讓我憂的根本就不是那個“女人”而是我的大腦的思維模式和方法。

有時候我能夠看到自己內心裏在看待這個世界上的人和事時有很多假設和演繹,通常類似於我看到一個人,我懷着擔心對自己說這個人不會對我不利吧?!如果不利的話,我能不能應付得了呢?然後就很難面對眼前這個人了。其實基於對一個人虛無飄渺的假設,然後依據這個假設演繹下去,不斷地得出結論和演繹的事實,殊不知立論的開始就是一種假設而不是基於客觀事實。

本來無一物,也本來沒有那麼多的思維和想法,這些虛妄是我們自己生出來的,也可以稱爲“無事生非”。而生出這些東西的卻是我們的大腦,他會把所謂的“真相”進行整合,形成我們大腦裏看到的所謂堅定的“事實”,而且我們的大腦還是一個功利主義者,大腦功能不進反退的程度比外面世界還更現實,不由得我們不警惕。遺憾的是我們很少去洞察思想的“實相”和“初心”,所謂初心也就是念頭升起的地方,起心動念的源頭。

當我們瞭解大腦運作規律以後,我們不再受到“幻相”的牽引,我們理論上不再受苦,因爲一切的苦都來源於大腦的幻象,幻想的運作依賴於背後大腦內的運作模式和運作方法。“相”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洞察不到爲什麼會有這個“相”,當我們開始留意“無”是怎樣生出“有”來的時候,一切或許就可以洞明瞭。

標籤: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