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集錦15篇)

讀後感1.72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傅雷家書》有感(集錦15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

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傅雷不愧是好父親能以如此的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這種力量呢這種偉大的父愛可以說影響了傅聰的一生爲傅聰走向未來做出了鋪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傅雷所寫的這些書信也就是非常重要的給傅聰上了一堂人生課讓他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爲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爲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對子女從不苛刻。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傅聰事業的點點滴滴都非常的在乎這讓傅聰十分的感動。

其實我們身邊的父親也跟傅雷一樣的平凡與偉大。我們的父親也是經常爲我們的生計爲了我們的學習爲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爲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使得自己的頭髮都白了費盡了心血這是真正的偉大這纔是真正的父親!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對子女的充滿愛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長。

傅聰的母親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給她的兒女寫了好幾封信。信中充滿了對子女的關心和憐愛。同樣她對於傅聰的音樂事業也非常的在乎這也同樣讓傅聰十分的感動他也明白了母親的愛對他有多重要。

這本《傅雷家書》真的讓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讓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麼這讓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溝通。

我太感謝這本書了真正的父母的愛之書!

讀《傅雷家書》有感2

《傅雷家書》收錄了傅雷夫婦從1954年開始寄給在海外留學的兒子傅聰百餘封家書。我很羨慕他們父子之間的那種對話。健康挺拔的高山精神的指引,摯友桌上的平等對弈和探討。有人說傅雷先生的教育方式過於嚴厲刻板,但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的是小心翼翼,是尊重,是聆聽,是對孩子毫不吝嗇的愛意的洋灑,是負重前行的精神抵柱。這是怎樣的一位父親啊!

在家書中傅雷經常和兒子探討藝術相關的問題。在兒子成名之前,傅雷向兒子強調在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理性和感性的結合,他覺得如果想成爲真正的藝術家,除了在彈鋼琴時苦練技巧是必須的,還需要在音樂裏注入最真摯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打動聽衆。而在兒子成名之後,傅雷又告誡傅聰要不忘初心,很多藝術家在成名之後容易迷失方向,開始爲了金錢而創作,作爲父親的傅雷很是擔心這一點,時不時在家書中詢問兒子的理財狀況,瞭解兒子收支情況,希望兒子在藝術的創作上是純粹的。由此可以看出傅雷一直秉承着一種樸素的人生觀,以此教育着自己的子女。他在家書中寫到:“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起,爲你的成功而高興,爲你的煩惱而煩惱,爲你的缺點操心!勇敢些,孩子!再勇敢些,克服大大小小的毛病,努力前進!”

傅雷也經常給兒子提供爲人處事方面建議。他經常在家書中強調要堅持大我,拋棄小我,切勿對個人的名利和得失太過計較。人生總是充滿了矛盾和苦悶,當我們熱衷於個人名利而又不得名利的時候必定會因爲嫉妒和仇恨變得無比痛苦。相反如果我們堅持大我,不是隻爲個人而打算而是爲社會福利和人類前途而感到苦悶時,我們就可以避免憤世嫉俗。傅雷在家書中提醒兒子“既要闊氣,也要有分寸”,如果要給與幫助最好是要幫在刀刃上,幫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千萬不要讓自己最終成爲難以拒絕別人任何請求的老好人。他時刻教育兒子尊重長輩,他在家書中寫到:“站立着跟長輩說話時,要身體站直兩手下垂,若把手抄在褲袋裏,是很不禮貌的,而把手抄在衣服的口袋裏,則更不禮貌。”

除了人生觀和爲人處世,傅雷先生在感情方面也給了兒子很多建議。兒子結婚之前,他告誡兒子要自愛,反覆的沒有結果的戀愛會讓人對愛情變得麻木。當兒子進入婚姻之後,傅雷先生將自己和妻子數年間的和諧相處之道傳授給兒子,夫妻之間應相敬如賓,只有平靜、含蓄和溫和的感情才能長久。傅雷先生還提醒兒子不能爲了藝術而疏忽妻子和家庭,在兩個人的漫長道路上,要記得時時拉妻子一把,別讓妻子掉隊,這樣才能維持長久和諧的婚姻。

讓我爲之震撼的是,就算是身爲著名翻譯家的傅雷也總是試圖爲兒子安排好一切,甚至是各種生活的細節,他在家書中寫到:“進屋脫大衣時要連絲巾一起摘掉。”在兒子面前,他展現的永遠只是一個普通父親的形象。就像我們的父母總是盡力爲我們安排好一切,給予我們最好的一切,就算是我們從未讓他們感到驕傲,而他們卻始終視我們如珍寶。

讀《傅雷家書》有感3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爲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爲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子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著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子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透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透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子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子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子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子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爲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爲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歎,對,是朋友,是同志。

讀《傅雷家書》有感4

這個寒假,我再次重溫了《傅雷家書》,對於傅雷對傅聰深沉的愛,則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傅雷對傅聰的諄諄教誨可謂是衆所皆知的。在文中,他反覆強調着做人總是排在首位的,學會做人才是人所要做的根本,這才能在社會上立足腳跟;若是不會做人,那麼人就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了。另外,傅雷也多次提出“理財”的重要性,也從側面反應出了他對待生活的嚴謹。他對兒子所要求做到的每一件事,自己也會去改正這方面的不足。所以從傅雷的身上,足以見得他對“言傳身教”四個字的完美詮釋!

其實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千千萬萬的父親也和傅雷一樣,伴隨着孩子的成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便會越發顯得焦急。傅雷對大兒子傅聰傾注了畢生所有的心血,因此對傅聰的管教也是極爲嚴苛,不過這對傅聰以後走上的音樂之路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很多家長也開始步人後塵,在孩子不乖的時候用暴力解決問題,但這隻能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畢竟有些家長並沒有以身作則,所以這種做法只會加重父子之間的隔閡,讓孩子產生抗拒的心理。

在當下這個衣食無憂的社會,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父母開始無節制地溺愛孩子,把一切最好的都要留給孩子。這不僅僅是在無形中毀了孩子,更是在不知不覺間使孩子有了“父母對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想法,到頭來,這種孩子以後所碰見的問題都無法自主解決,最終成爲一輩子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傅雷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值得令人深思,最終兩名兒子也獲得了相當高的成就。這就告訴我們:只有經大自然磨礪過的花朵,才能真正的綻放,成爲別人眼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讀《傅雷家書》有感5

剛翻開《傅雷家書》第一章,我讀出的是一種懺悔的語氣。“孩子,我不該虐待你,我永遠對不起你。”這不太像是一個父親寫的文字。他還說:“在家裏對你和媽媽做了不少有虧良心的事。”

這我就好奇了,他們兩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能讓一個父親低下頭。於是,我查到了一些傅雷的“光榮事蹟”。

傅聰在樓下練琴時,傅雷在樓上監督。一走調,傅雷就會大罵,甚至抓着傅聰的頭往牆上撞。5歲時,傅聰在客廳寫字,父親在吃花生,不知何事就火了,“順手掄過來蚊香盤,擊中鼻樑,頓時血流如注。”傅聰向楊絳訴說:“爸爸打我真痛啊!”

打個耳光不算什麼,傅雷還把傅聰綁在自己家門口,讓鄰居們都看到,以此警告傅聰:不聽爸爸的話,後果很嚴重。傅雷很在意做父親的權威感,兩父子經常因爲“樂”見不和而大吵。

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傅雷勃然大怒,大罵傅聰“太狂妄”,“纔看過多少書”。傅聰轉頭就離家出走,跑去父親好朋友毛楚恩家住了一個多月。直到傅雷的姑父去世,讓傅雷感慨“人生在世何其短促”,他想通了父子之間沒必要這麼較真,讓小兒子傅敏陪着媽媽一起去把傅聰接回家,兩父子才終於和解。

書中還有一句讓我充滿困惑的話:可憐的`孩子,怎麼你的童年會跟我的那麼相似呢?原來傅雷幼年喪父,所以母親對他的教導也是這般無情的。這大概就能解釋傅雷性情有時爲什麼會比較極端了。

其實傅聰去國外讀書,對這父子二人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距離讓二人都冷靜起來,理性起來,尤其珍惜用文字進行的有限溝通。書信中的溝通會變得更加有條理,這爲後來父子二人的和解奠定了基礎。傅雷在書信中反思之前愛孩子的方式,可以說這一封封家書,不但陪伴傅聰走過最孤單的國外求學期,也讓傅雷成長爲一位優秀的父親,成爲親子教育的模範。所以說交流溝通是能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的方式。

《傅雷家書》給我印象深刻的另一個地方就是在字裏行間內穿梭的問號。那邊的琴還好應付嗎?節目單有沒有寄來?衣服究竟做了幾套?做工滿意否?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大串問號。我覺得傅雷與孩子之間心有靈犀,孩子經歷過的,他似乎都陪着一同經歷,甚至想的比孩子更要周全。這個時候我能體會到的就是一位父親真摯的關心與無微不至的體貼。

在我的生活中,好像也經常聽到過這種提問:今天的物理課難嗎?今天在學校過的怎麼樣啊?學校食堂今天吃什麼了?而當時我的內心反應卻是——親愛的母親大人,你的問號是否太多了?我正手忙腳亂地收拾東西,這麼多問題,我哪回答得過來啊!但自己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竟還會覺得傅聰不通情達理。

傅雷在信中曾說:“你的消息對我們永遠是新鮮的。”這大概也是我的父母關心我時的感覺吧。爸媽伴隨着我們長大,他們不希望錯過我們成長的一點一滴。其實父母的愛總是藏在生活的細節之中,就像傅雷一樣,愛子之情猶如大海澎湃深沉。正是透過這麼多的交流溝通,他才與兒子成了知心朋友。

媽媽也曾是個小女孩,還怕黑,怕蟲子會掉眼淚,會笨手笨腳被針扎到,卻溫柔了我,溫柔了歲月。爸爸也曾是一個小男孩,天不怕地不怕,喜歡打打鬧鬧,還闖禍,卻罩住了我,罩住了這個家。我是第一次當孩子,你們是第一次當父母。所以當我面對這些生活中的瑣碎的提問時,會認真地、耐心地回答,因爲我知道那是父母最真摯的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6

兒子老師的書信給傅在演奏姿態方面,傅先生曾經把兒子老師的書信寫給兒子看,信上這樣說道:“倘若他的演奏能更加樸素更加純真的話……”鋼琴演奏如此,寫作亦如此。與其對其一些華麗的詞句不如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書中最大動人的往往不是那些華而不實的辭藻,而是那些獨一無二的情懷。

若是說僅僅有名師似的指點,那這本書僅有肉體而缺少貫穿於中的靈魂。而那靈魂就是傅雷平於常人的深深父愛。

在書中我常常看到傅雷夫妻噓寒問暖,“天冷時加衣”“注意身體”“不要太勞累了”類似於這樣的話常常出現。也許這樣纔是爲人父母最普通的關懷。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離家前的陣陣叮囑和關懷,飯桌上的送菜,家門口的一盞燈……在我的心裏留下久久的痕跡。回報父母的方法不是每天對爸爸媽媽說甜言蜜語,而是在勞累之時,送上一杯熱茶。我要把諾言付諸在行動上,表明自己的心跡。

捧着《傅雷家書》,我站在視窗久久張望着,盼望着,盼望着,等待着勞累了一天的父母,不爲別的,我只想爲他們沏杯茶,捶捶肩……

讀《傅雷家書》有感7

讀《傅雷家書》,我不僅讀出了父親的愛,更讀出孩子對父親的愛。傅聰在異國漂流的歲月裏,仍不忘與父親聯繫、交流,向父親求教。那是一段只能透過書信交流的日子。

然而當今社會,通信工具如此發達,漂泊他鄉的孩子懂得給家裏捎個電話,送聲溫暖的,又有幾何?除了向家裏伸手要錢,噓寒問暖的話語又有多少?傅雷先生的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我的父母何嘗不是如此?思緒每每及此,我便頓生無地自容的愧疚之感。

《傅雷家書》,讓我我懂得了許多,讓我更瞭解父母,也更讓我瞭解我自己。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瓶“現形水”,使我更清楚地看到父母子女之間的紐帶。

讀《傅雷家書》有感8

父母的心始終念着孩子,孩子從小的一顰一笑一直印在他們的腦海裏。他們渴望孩子能時刻相伴左右,但又希望孩子能在國外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大的發展。面對這樣的矛盾,他們的內心是複雜的。

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可謂嘔心瀝血,讓我佩服。有人說,傅雷對兒子是“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看了一封又一封書信,確實如此。這樣用心,讓人潸然淚下。

書信裏字裏行間流露出的這種感情,撥動着我心中的漣漪,讓我不時想起爸媽對我的愛。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特殊的書,他不是跟市面上的大多數書籍一樣,《傅雷家書》收錄的是一位父親對於教育子女的語言,總的來說,就是一封封的信構建自己對於子女的諄諄教誨,體現了作爲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

《傅雷家書》中傅雷沒有用華麗的語言來傳達自己的人生經歷,自己的總告。他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真誠的心來和自己的兒子進行心靈的交流。

每一位父親對於教育自己的子女都會很用心,而傅雷更是對於兒子在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從中,我們能夠體會到傅雷對於孩子的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也看出了傅雷與兒子之間的友好關係。

讀《傅雷家書》有感9

世界上有種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愛。愛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因爲有了愛世界纔會更美好。而父母對我們的愛尤爲重要。——題記

我最近在讀《傅雷家書》。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叫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

傅雷寫給兒子的不僅僅是家書,而是一個個人生哲理。他對傅聰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聰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懂得了愛,以實際行動回報了父母,這使我非常的感動。

當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大或者父母對孩子溺愛時都會產生一種對孩子成長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樣積極與孩子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找出問題,才能成爲一名理智的父母。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者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的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大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給兒子家書中的一段話。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字裏行間,流露出傅雷對傅聰強烈的父愛。這種愛使人震撼,使我對傅雷愛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動。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對兒子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用音樂譯註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出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精力,在對祖國社會人類儘自己的責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抓緊時間”,“最是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和性情”。我覺得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傅雷給傅聰的愛要少,他們事事爲我着想,爲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爲人處事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父愛如山,雄偉壯觀,母愛如水,柔情萬里。我們應當理解父母並加強自身素質,逐步與父母建立友好關係,讓他們理解你,做一個稱職的孩子。

書中時時給人深刻的教誨,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不僅如此,從書中我還感到家長的用心良苦和他們給予我們的崇高的愛,正如傅雷在書中對兒子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是你從我這得到的少。尤其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對人生多增了幾分深刻的體驗我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所以《傅雷家書》拉近了父母與我們的距離,讓我們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溢於言表,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和啓迪。(周揚)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20xx年5月,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真的是一本好書:《傅雷家書》。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家信。它是一位慈父,一位慈母對兒女的諄諄教導,它透過一封封家書,象是一次次珍貴的談心,在藝術上,在生活上,在思想上,在情感上爲傅雷指引了方向。

《傅雷家書》所記述的,是傅雷和傅聰這一對父子,1954年到1966年這12年間的書信。1954年,傅聰出國進行深造,甚至被迫流離至倫敦。父親一方面表達了對國外遊子的無盡思念,一方面與傅聰傾心長談,與他探討藝術上,生活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任何問題,教導兒子提高個人文化修養,成爲一位“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傅聰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在書中,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傅雷將自己的譯著和傅聰溝通交流,他把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出來,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實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透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與父母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這位嚴肅的父親,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對待兒子,他謙虛誠懇地說:“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他鼓勵傅聰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傅聰“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鼎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得這些也是我生活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對父子的家書,使我看到了,那一代人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是永無止境的。雖然大半個世紀過去了,那一代人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的態度依然可以影響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中國快速發展的階段,許多人表現出的浮躁,追求利益,缺失信仰。生命要有一種態度纔有意義。“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我信仰這句話,我也始終這麼認爲。這也是一種生命的態度。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這種態度,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它鼓舞人心,使你身處逆境也能迎着陽光微笑。

一本好書,會叫你忍不住想要讀它,這本書,我想我會反覆讀它。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先生寫給兒子傅聰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錄了傅雷先生從1945年至1966年5月間的186封書信。

傅聰到海外留學,與家裏唯一的聯繫就是書信。書中寫到過郵局不慎將傅聰的一封長信丟失,傅雷半個多月心神不寧。甚至一度懷疑:兒子是又不信任爸爸了嗎?由此可見,傅雷將對兒子的愛全都傾注在書信中。

傅雷也曾在書中寫到寫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想法,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的養料;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只是文筆,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不僅僅在藝術方面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和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能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

《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兒女的愛不是普通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女道德和藝術的要求中。傅雷於兒女而言既像朋友,又像老師。這些家書,拼出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簡單真誠卻又偉大至極。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傅雷家書》——苦心孤詣的教子篇

《傅雷家書》是傅雷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後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的書信所彙編成冊的一本書。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一個人唯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只是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句子

這句話告訴我:人不怕犯錯,就怕逃避錯誤。面對已經犯下的錯誤,就算是神仙也無力迴天,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時間也不會倒流。而我們應該做的,就是認真思考怎麼去彌補錯誤,怎麼去改正錯誤。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和不敢正視。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傅雷的一封封家書,都是傅雷對於傅聰的教導,傅雷優秀的教育使傅聰成爲了一個優秀的鋼琴家,有着西方音樂的才華卻又不失中國人的傲骨的氣節,有對於藝術的忠誠、尊重與見解。

傅雷希望傅聰能夠成爲一個藝術家,而不是一個彈琴機器,傅雷告訴兒子:“適量的音樂,會能刺激你的藝術,但過多的音樂只會麻痹你的感覺,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氣與新鮮感,從而損害你的藝術。”他有着十分長遠的目光,並不是注重眼前的利益,他知道藝術家,不注重提升自己的水平,豐富自己的藝術修養,藝術之路纔會愈走愈遠,有了父親這樣的思想的引導,傅聰纔在音樂界大放異彩,始終保持堅韌、頑強的精神,戒驕戒躁。

然而,傅雷在對兒子做的不是告誡,不是約束,而是領導,他並不是直接告訴或直接命令兒子一定要少進行商業演出,而是循循善誘的告訴兒子“爲什麼不能”,“過多的音樂會麻痹你的藝術”,這樣的勸說,會使傅聰更加容易接受而不會形成反抗的情緒,也讓傅雷成功。

“教育的本質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傅雷用他的教子之道用心的培養出了一個真正尊敬藝術、忠愛藝術的優秀藝術家。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重讀《傅雷家書》,更覺句句經典,比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讀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觸。對於孩子,“並非用白糖水澆出來的甘蔗就更甜”。

讀着《傅雷家書》,猶如看到了一個活脫脫的傅雷,一個“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形象。傅雷作爲我國著名的文藝評論家和文學翻譯家,在孩子面前的謙虛和友善像個小朋友。他善於自我解剖,向孩子承認自己犯下的錯誤,讓其借鑑。他與孩子真誠地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他教育後代樹立“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義至上”的人生觀,在困難面前正視艱苦生活,不完滿纔是真正的人生的生存觀,其每字每句無不令人震撼。

誠哉斯言!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衆人皆知傅雷是一位偉大的翻譯家,實際上傅雷還是一位十分嚴厲的父親。他對他兒子教育從不止於青少年時期,當傅聰長大成人後,傅雷人透過書信的形式教導兒子。

傅雷一直堅持着一個理念,那就“是不打不成才”所以傅雷對兒子的教育是十分嚴厲的。有一次傅聰練琴時稍有懈怠,傅雷發現後拿出藤條,對着兒子一頓毒打,最後還把傅聰綁在門口的樹枝上自我反省。

除了“嚴酷”傅雷教育兒子還非常的“專制”傅敏初中畢業後,想要學習音樂,準備報考音樂學院,卻被傅雷的“無用”一詞拒絕。任憑傅敏鬧威脅,傅雷仍然不爲所動。

當然,傅雷的教育也不完全是苛刻。壯年之後的傅雷性格變得溫和,對孩子的教育上也變得開放,並開始與孩子做朋友,父愛便由此體現開來。在給兒子的另一封信中,傅雷說道:“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

的確,傅雷用他的真心換得了一個回報一個真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