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集合15篇

讀後感2.94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後感集合15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1

傅雷家書中,人本觀念熠熠生輝。除了教導兒子將爲人爲人生的重中之重,還時常關心兒子的身心健康,這在家書裏比比皆是,譬如,傅聰即將出國留學時傅先生寫道,“可是關於感情問題,我還是要鄭重告誡:無論如何要剋制,以前途爲重,以健康爲重。在外好好利用時間,不但要利用時間來工作,還要利用時間來休息,寫信。”傅聰多次比賽前,傅雷都會耐心教導兒子,“比賽以前的幾個月,必須要把身心的健康保護得十分好,纔能有充沛的精力出場競賽。俗語說‘養兵千日’,‘養’這個字極有道理。”在談及傅聰練琴時,傅雷囑咐兒子:“可是身體還得保重,別爲了多爭半小時一小時,而弄得筋疲力盡。

從此刻起,你尤其要保養得好,不能太累,休息要充分,常常堅持fresh的精神。好比參加世運的選手,離上場的日期愈近,身心愈要調養得健康,精神飽滿比什麼都重要。”相形見絀,今昔的人父人母,尤其是都市裏的爹媽,有幾人能像傅雷這般照顧子女的精神成長有幾人能犧牲一丁點時間去關照子女的情感問題有幾人能奉行“人本主義”呵護子女的身心健康錯綜複雜的社會體制又容許我們的人父人母能做到幾分“人本”呢這是體制問題或者是人文問題我們更明白的是這些問題一時間難以明辨,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人生觀的深刻反省。

《傅雷家書》讀後感2

這不是一封封普通的家書,是一部充滿着偉大父愛的的家書,字裏行間,浸透了父母對孩子全心的愛。同時,它又是一部絕好的藝術教課書。

人愛其子,天性使然。人的生命有限,而人的事業卻永無盡頭。透過親生的兒女,延續自己的生命,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爲社會,爲祖國,爲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好兒女也正是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世界應該的盡的一項神聖的義務與責任。傅雷教子,情真義切,從家書中隨處可見。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

《傅雷家書》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子女可以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透過這本書瞭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寫的每字每句已經成爲經典,永垂不朽的經典。

傅雷作爲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而且他對傅聰的音樂事業十分的重視,這讓傅聰十分感動。

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我們的父母爲了我們的生計,爲了我們的學習,爲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爲了我們的前途,可謂費盡了心血,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傅雷家書》讓我更加了解父母對孩子的情感,也讓我更渴望多多與父母溝通、交流。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傅雷於1945年1月18日晚寫了寄給出國的兒子傅聰的第一封信。整封信由月臺上的離別勾起了對兒子童年的回憶。從兒子倔強出走到父親的懺悔,無不體現出父親的懊悔。這一走,使嚴厲的父親在內心上受到譴責,對傅聰太過於嚴厲了,但也體現出了深沉的父愛,傅雷也因此擡起了不斷寫書信的筆。

此後的幾十封信中,角角落落無不體現着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父親買兒子每一場演出的唱片,父親知道兒子這幾天會有哪些安排,甚至是生活繁瑣的事多多少少都有談到,並關心傅聰的情緒問題及對藝術的理解,雖然寫的都是事,但流露着的都是滿滿的情。

書中沒有附上傅聰過多的回信,但是從傅雷的信中可以看出,兒子是非常信任父親的,及傅雷對孩子改變後的誇獎及讚許,都表現了傅聰接受了父親的愛並試圖也傳遞自己的愛。在海外巡演前,傅聰看着報欄上自己排的滿滿的音樂會,並感慨自己異國他鄉,父親並看不到,也有一屢屢憂傷,這些生活上點點滴滴的細節,都足以體現出父子二人天南海北對彼此的愛。可無奈的是,這桃花潭水都深不及的父子情,草草一封書信怎能代替?傅雷的信似乎是帶殼的果實,剝開了,便是一顆盼兒,憂着父親的心。正如文中這樣,兒子遇到了極大的挫敗,父親的一封家書,是極大的精神動力。這些諄諄教誨,在必要時,是不會覺得煩的,它是最有效的強心針。因爲它很質樸,令我們不斷越過困難險阻;因爲它是親人的期冀,令我們揚起前進的風帆。

《傅雷家書》讀後感4

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是不可恥的事。

——題記

這是我讀完《傅雷家書》後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感情”是這世界上最奇妙的一件事,或許外嚴,或許內慈,卻都是內心真情的流露。

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個字就是“愛”。在這180多封家書中,字裏行間,都溢滿了濃濃的父愛。是一個父親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章。有父親對兒子的思念——點點滴滴的回憶就像日夜更替,反覆循環;有父親對兒子的鼓勵——肯定的讚賞給了兒子信心;更有父親的囑咐——對遠在他鄉的兒子千叮萬囑……這種種父子間的情感在“抵萬金”的家書中展露得淋漓盡致。只有那如海的深情才能一封家書長達7000多字啊!

翻閱着一封封家書,如同在讀家中的長輩給自己寄來的一封封信,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深切的關愛,以至於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把自己當成了主角,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人與人之間最真摯,最美好的情感大概就是這樣的吧!在這日益資訊化的.社會裏,有多少人還秉承着這種維繫感情的方式呢?

傅聰和傅敏無疑是幸運的,他們擁有一個如此愛他們的父親,一個如此優秀的父親,其實我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雖然他沒有給我寫過一封信,可能他不善表達愛意。他不會幫我買漂亮衣服;他也不會對我說“生日快樂”;更有甚者,考試失利時,他還會嚴厲的批評我。但他並不是不愛我,他會在責罵我之後,偷偷溜進房間看看我;星期五回家,他會買一大堆我愛吃的菜,讓我打牙祭;我生病時,他更是忙前忙後,悉心照顧我。父親,他只是習慣把愛掩藏在厚厚的外殼下罷了。

感謝傅雷,是您,讓我讀懂了父愛。父愛就像一本家書,你不用多問,你也不必多說,只要用心感悟,讀上千年你也不會厭倦。

《傅雷家書》讀後感5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厚,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風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異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心。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導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爲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爲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領會過去歷史,開啓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爲我們儲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導,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流露的親情令人激動。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爲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爲我考慮,爲我計劃。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爲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傅雷,是我國羅曼羅蘭富二代等作家文章的當代翻譯界第一人。他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鋼琴家傅聰。傅雷家書是他及其夫人和兒子傅聰傅敏的書信摘篇,這些家書凝聚着傅聰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我們的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而我們只有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不應風暴而消沉努力報警遠方,我們必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兒子的信是爲珍貴的禮物,他在兒子成功時滿懷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勵激勵兒子保持千危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高境界,確對待成功,“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就會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是沒有止境的。”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綿綿不斷,有時平,有時間有涌進但從不會停下前進的步伐總是在向遠方奔騰。人生有幸與不幸,但我們平靜面對驚喜時,則是我們又跨出一大步時,寵辱不驚,爲着我們更遠的目標而奮鬥,我們就是中國的接班人。

傅雷家書中給我們的啓示有太多太多,他不僅是至於我們個人也給我們在家庭教育放有了啓發。留守兒童的孩子因爲極度缺少家庭父母的關愛,還荒廢了,毀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現在只想呼籲各位家長,何時放下工作,給你們的孩子真正的關愛與呵護?傅雷家書將讓我受益終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7

看過全文,猶如跟傅雷教師對話一樣,一個生動形像的傅雷展此刻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親,在對我進行諄諄教導。對傅雷教師最深的印象,就是傅雷教師的愛子情深,管教有方。以前我以往看過劉庸教師寫的《肯定自我》,也是對兒子的告戒,從字裏行間裏面體現出了劉庸教師對兒子的疼愛。兩本書表現的都是對兒子的疼愛以及管教的方法。而他們本質上卻有不一樣的地方。《傅雷家書》告訴我們的是怎樣把握自我的心態,怎樣把自我的學業、事業發展完善,而《肯定自我》告訴我們的更多的是開放的思想,以及獨立的觀念。

接觸傅雷教師的《傅雷家書》我就體會到了,一種中國傳統的但又包含先進的思想。我很欣賞傅雷教師告訴兒子的學習方法,但我不是很喜歡傅教師對兒子情感的宣泄,與劉庸相比,傅雷明顯得比較含蓄、保守。

從書中我體會了父母對我含辛茹苦的養育,他們辛辛苦苦的工作,爲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我在一個舒適的場所學習,用功努力,能爲將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過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他們辛苦了!而我們還總是不懂道理,逆反的心理一天比一天強盛,置父母的苦口婆心於不顧,一意孤行。其實到最終吃虧的還是我們!沒有才能、水平,以後如何應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

我想,我們應當理解父母的苦心,努力學習,回報他們!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傅雷家書》收錄了從1954年到1966年傅雷寫給兒子的家書。這其中,有教兒子做人的、有學習方面的、有生活方面的。這些不僅僅是一篇篇家書,更飽含了一位父親對兒子嘔心瀝血的教導以及深深的期望。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句“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它不禁讓我想起我父親“做事之前先學做人”這句話。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雖不高,但他有着豐富的人生閱歷。在我的學習生涯中,父親把教我做人當成首要任務。他常常給我講爲人處世的原則和做人的道理,其次再要求我學習。

記得那一次,我身爲班長卻在課堂上口出狂言,讓老師下不來臺。於是老師請來了我父親。父親把我帶回了家,並沒有罵我,而是和我說:“喜歡說話是好事,可這個話啊,要說到點子上,說話之前在腦子裏過一遍,再決定要不要說。再說,你身爲班長,那是老師對你的信任,是你的責任……”

就是這麼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讓我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相比較母親直來直去地批評,我更能接受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

我的父親雖不像傅雷是個大人物,但他對我的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令我受益匪淺。在我心目中,他不亞於任何一位父親,他值得我一生去敬佩、學習!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不管是傅雷這樣一個大人物,又或是我的父親這樣一個小人物,乃至全天下所有的父親,他們對子女的愛都無私而又偉大。父親是最廣闊的海洋,教會我寬容;父親是最偉岸的高山,鼓勵我堅強;父親是最溫暖的霞光,帶給我希望。

我愛我的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9

這本書,又不算是書。它的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優雅,禮貌,熾熱,真情。

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這是傅雷。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這是傅雷。他是一個好教師,是一個好丈夫,更是一個好父親。兩百多封家書,是他真情的寫照,是他關愛的體現。但家書裏沒有短暫的噓寒問暖,也沒有長久地朝想暮思。只是有一種默契在他們父子二人之間。

“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以如此心態和耐心來教育子女,傅聰的人生道路上也少了許多曲折。沒有父母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他們用了不同的方法來愛你,無論嚴愛還是溺愛。而傅雷,他不斷用自己的經驗教育着、激勵着兒子。他很嚴格,但他的內心卻充滿了愛。

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縱然心中有萬分不捨,卻還是讓自己狠下心來。沒有人可以自由自在度過一生,唯有乘風破浪,方能前程似錦。傅雷可能在兒子的人生中製造了許多困難,但這正是爲兒子正在期待的未來做準備。或許不那麼明顯,或許不那麼令人喜愛。但他終究成功了,傅聰也成功了。

傅雷和傅聰,是父子,也是朋友。他們可以無話不談,也可以字句不說。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陪伴可能是最後的禮物。

一人一生,父母二字更是烙在靈魂深處的,不可磨滅。很少有人能懂天下父母心,他們會忘記很多事。但是,請記住,無論怎樣,無論什麼時候,他們從未忘記愛你。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拿起這本也許並不太重的書,卻覺得沉沉的。

瞭解過傅雷,爲他的含冤自殺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學術上是一位學者,在家裏是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這些家書,有三層內容,第一層是傅雷作爲一位普通父親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兒子表達四年、關懷之情;第二層是傅雷與兒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傾心地交談,討論藝術;第三層就是傅雷作爲一名品德高尚、學識豐富的知識分子,認真引導兒子要具備高尚人格和藝德,啓發兒子的愛國情、民族情。

《傅雷家書》可以使我們更好的提升自身修養的一本好書,在風雲暗涌的年代裏,傅雷透過書信親子愛子,傳達出一種高尚的品質。

愛子之情本是人間常情,而傅雷卻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把親情放在第二。讀了《傅雷家書》,可以看到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深愛,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藝術造詣高深,在生活對朋友愛惜尊重,政治上關心國家發展,又如益友、知己般與兒子平等探討藝術的多個方面的個性特徵,並且還能從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中獲得做人的道理,讓孩子體會父母之愛。可能如傅雷那樣,對我們有着一顆期盼之心,希望我們成人成才,有一份濃濃的、毫無保留的愛。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我們就會努力學習、成人成才。

這是一本“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術修養讀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我們可以像傅雷一樣從中體會做人、學習的道理。

認真品味這本好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不可多得的文學之作。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他們的兒子:著名鋼琴演奏家傅聰、英語特級教師傅敏等的一封封書信,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濃濃的父愛母愛。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

傅雷,不僅僅是一位著名的中國翻譯家,作家,教育家,美術評論家,中國民主促進會的重要締造者之一,還是一位嚴格慈愛,挑剔囉嗦的父親,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他用自己當年的經驗,親自教導兒子做人謙卑,待人待事嚴謹認真,積極樂觀的面對挫折與困難,獲得成就時不驕傲,不炫耀,禮儀要得體………不但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而且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成爲一個“德才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從不溺愛孩子,尤其在生活細節這方面。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高度”,傅雷先生對此深信不疑,更是在兒子的生活中付諸了行動。例如:他教育兒子,食不言寢不語,尊敬師長,態度謙卑,不驕不躁,不氣不餒,不亂動別人東西,用完物品要有規矩的放回去,手不能插在上衣的兜裏,這樣比插在褲兜顯得更無理;從小就要學會理財,懂得節約,未雨綢繆,養成存錢記賬的習慣……哪怕是吃飯這樣的小事也一絲不苟。

吃飯時,傅雷的孩子們必須坐如鐘,手肘的姿勢必須端莊,雅正是否妨礙了同席之人,不得發出令人厭煩的咀嚼聲,勺子筷子不可以把碗碰出響聲。不可以挑食,有一次傅聰沒有遵守父親的規章,傅雷就罰他只准吃白飯。倒是卓有成效,傅聰再也不敢了。

傅雷,他不僅僅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相比於父親,他更像是一個“朋友”,一個“傾聽者”,爲他的兒子照亮了前方的道路,鑄就了燦爛輝煌的人生。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當要回頭寫讀後感時,我覺得很不容易。因爲全書收錄的這些家書,可謂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做筆記或任何總結概括都有可能損害這部經典之作。所以,在這裏我只是記錄一些一讀該書後的重要印象,以及我

所理解的作者所表達的重要思想。首先,從形式方面看,《家書》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嚴謹認真相信所有讀過家書的讀者對這些特點都深有感觸吧。根據自己很少的經驗,我覺得,之所以能夠如此,很大程度因爲書信這種表達、交流或寫作方式。只有透過這樣的方式,纔能有如此涉及廣泛、自然舒暢的作品誕生。

他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也正是這種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論文,譯作),使得我們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藝評論家、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學問的細緻、嚴謹、認真的態度和作風。如果說《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

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經典的“教子篇”,那麼,我想首先而最具這種意義的應當是這種態度和作風。但絕不僅限於此,還有,傅雷先生由於自己的學識、思想而能將任何大事小事闡發出深刻但絕不艱澀的道理,從而給人以啓發。

當然,我不認爲它僅僅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或者“教子篇”,對於像我這樣並非藝術學徒(狹義)的讀者,這些家書仍不失其偉大。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爲一體的思想。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每當讀到這句句子,浮現在我腦海的,必然是《傅雷家書》了。它也使我理解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真正含義。

《傅雷家書》共收錄138封書信,主要是父親傅雷寫給長子傅聰的。書中傅雷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謹慎,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由此可見,傅雷教導兒子是多麼循循善誘,教子有方。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幫助兒子排除煩惱和對兒子在藝術上的嚴格要求,兒子在信中表現出消沉的精神,傅雷就用“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來比喻。提醒兒子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要把握分寸,要把感情你的創傷當做心靈的灰燼看待。並列舉了其他名人發生的情形來安慰開導孩子,希望兒子要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在這段過程中,傅雷沒有責怪兒子,而是在一步一步地安慰開導兒子,間接地給兒子講述其中的道理,告訴他應該怎麼做,讓兒子感悟其中道理。

傅雷在傅聰的藝術上也是十分嚴厲刻薄的,他會在電臺廣播中聽兒子的作品,並提出意見:低音部分很模糊得很。還會讓兒子必須深深地檢討自己的缺陷,傅雷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也不斷地鼓勵兒子,使兒子不丟失信心。

在這本書中,將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愛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嚴厲的教導中,又有着對兒子的關懷和安慰。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開啟《傅雷家書》,感受一個永遠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的父親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形象,感受家信字裏行間透露出對國家的熱愛和對傅聰的殷切期望。

“關山遠阻而你我之間思想交流、精神默契未嘗有絲毫間隔,也就象徵着你這個遠方遊子永遠和產生你的民族,撫養你的祖國、灌溉你的文化血肉相連,息息相通”。

傅雷對傅聰言傳身教的父愛令我震動,當傅聰精神有些消沉時,傅雷先生曾給他寫過:“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遇到一些苦悶感到低沉是正常的事。傅雷先生用愛子的語言給傅聰,也給我們說明了在人生中,不會一帆風順,會發生大大小小的予盾和苦惱,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走過一段消沉,會越來越堅強。他用被愛寄予的文字鼓勵傅聰一步步向人生高處邁進,時時刻刻給他以前進的力量,傅聰一直爲夢想奮鬥着,屢獲成就,成爲一名人格卓越的音樂家,少不了傅雷對他以書信進行交流的教誨。書信中也飽含着傅雷與傅聰對祖國的無盡熱愛。

這一切高尚的精神,源於父子兩人都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這些精神與心靈純潔創造一顆赤子之心。“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他們依自己擁有的赤子之心,“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依相契相抱”。

智慧的父親寫出的智慧的家書,永遠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感受其中的赤子之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書>就是一本苦心孤詣的教育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最適合家長和孩子的閱讀。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獨特,他是透過書信把真情傳遞給遠方的孩子,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真誠地指導,而且還暗暗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子教育成才,讓人讚口不絕。

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後後悔莫及。還有些家長認爲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反叛。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長們應該欣賞這本<傅雷家書>。其實,作爲孩子的我們也有必要看看,因爲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傅雷家書>是男女老少都適合的書,定會使人們有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