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哈佛家訓》有感合集15篇

讀後感1.37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哈佛家訓》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哈佛家訓》有感1

偶然間看到一句話:人生最可悲的不是貧窮,而是甘願貧窮,習慣貧窮。很多孩子怨自己沒有投好胎,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很多父母怨自己的孩子沒有出息,無法帶領自己的家庭走向繁榮昌盛。經過歲月的洗禮和生活的打磨,大家總是習慣於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卻忘記了改變命運是從自我奮鬥開始。

在與貧窮這場鬥爭中,請充滿勇氣地去戰鬥,不要被貧窮所同化了,我們誰都不應該貧窮,在《哈佛家訓》裏記載着一個富豪的成長故事

美國人約翰富勒的家中有7個兄弟姐妹,他從5歲開始工作,9歲時會趕騾子。他有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她經常和兒子談到自己的夢想:我們不應該貧窮,不要說貧窮是上帝的旨意,我們很窮,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爲你爸爸從未有過改變貧窮的慾望,家中每一個人都胸無大志。這些話深植富勒的心,他一心想躋身於富人之列,開始努力追求財富。

2年後,富勒接手一家被拍賣的公司,並且還陸續收購了7家公司,他談及成功的祕訣,還是用多年前母親的話回答:我們很窮,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爲你爸爸從未有過改變貧窮的慾望,家中每一個人都胸無大志。富勒在多次受邀演講中說到:雖然我不能成爲富人的後代,但我可以成爲富人的祖先。

無論追求財富或獲取健康;無論謀求功名或尋找快樂;無論追逐利益或追求自由……如果要達到目的,首先必須有一種強烈的渴望,並鍥而不捨地爲之奮鬥,當你看見它的時候,你就會很快地認識它,並能緊緊抓住它。

可能你無法給孩子買昂貴的衣服,玩高大上的玩具,上最好的學校,但是你一定要告訴孩子:我們並不窮!只要努力奮鬥就不會有貧窮。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主人公克里斯遭遇事業的失敗,妻子的拋棄,人情的冷暖,住救濟房,還去賣過血來維持生活。總之,生活所有不幸的事都發生了在他身上。可是他卻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說過一個"苦"字,不論住在哪裏,總是讓孩子在自己的懷抱裏醒來,以至於孩子從來沒有因爲這些苦難而感到不快樂,而是頑強的與老爸一起改變命運,捍衛夢想!

不要跟孩子哭窮,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

莫言曾在《母親》一文中,有這麼一段話: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勞作時,嘴裏竟哼唱着一支小曲!也正是因爲有這麼樂觀的母親才養出了這麼成功的莫言,在那個困苦的時代,莫言的母親從來沒有跟孩子哭過窮,總是以身作則的告訴孩子,要忍受生活賦予你的苦難,不屈不撓的活下去!

在生活中,我們會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孩子,爸爸這麼辛苦都是爲了你啊,家裏條件不好,你要多多理解;自從有了你,我就沒有過過好日子,養育你壓力實在是太大了;你一定要有出息啊,改變家裏的命運就靠你了;

可是結果呢?因爲家裏窮,孩子不敢帶朋友回家;因爲家裏窮,孩子不敢亂買東西,在朋友吃的很開心的時候,默默的在一旁看着;因爲家裏窮,從來不參加學校組織的春遊……最後,因爲家裏窮,原本成績很好的孩子放棄了讀書,外出打工減輕父母的負擔。

不要甘願貧窮,一切皆有可能

曾經看過這麼一個新聞,本來生活的很好的一家三口,因爲父親生意的失敗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精神抖擻高大的父親開始抽菸酗酒,原本溫柔賢淑的母親開始流連於賭場,原本成績優秀的孩子因爲父母的改變也開始了自我放棄。生活如果沒有挫折沒有困難就不叫生活了!有錢和沒錢對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但是,比起這個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

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他們身上有着無限的可能。倘若小小年紀就認同了自己貧窮的人生,是何其的殘忍。所以,請儘可能的讓孩子擁有一個陽光健康的童年,沒有錢沒關係,只要肯努力奮鬥,一切皆會有!

結婚之前你可以生活的像一個屌絲,但有了孩子之後,你一定要成爲一個奮鬥上進的人!沒辦法給孩子建造一個美麗的王國沒關係,但你可以爲孩子打造一個精神王國,讓孩子的內心世界充滿着陽光,快樂,自信,堅強。所以,請不要再對孩子哭窮和抱怨,這並不會爲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反而會改變孩子的一生。希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傳達這麼一個信念:

誰都不應該貧窮!

讀《哈佛家訓》有感2

讀書能讓我們懂得道理,而當我看完《哈佛家訓》的這一部分時,我深有體會,讓我久久都不能忘懷。

這部分講了一個故事,講的是在一個沒有記載的年代裏,有個名不見經傳的陰森山谷。在那裏生活着一個學藝不精的巫師學徒,因爲無聊玩火而焚燒了巫師的堡壘。巫師爲了懲罰他,將他變爲了火柴人。但,悲劇在於他仍然擁有思想和感情。就這樣時間飛逝,在100年以後的某一天,火柴人遇上了一位公主,公主因暴風雪迷路了,火柴人救了她,帶她到了一個山洞避難。火柴人對公主一見鍾情,但公主卻並不喜歡他。火柴人爲了給公主溫暖,便燃燒了他的一雙腿。雖然這樣,但士兵還未救出公主,於是,火柴人又燃燒了他的雙手。公主的奸計得逞,現在火柴人只剩下頭和軀幹了。不過,讓人驚訝的是,這位如花似玉的公主,內心卻無比黑暗。她根本沒有受到感化,仍想繼續受到溫暖,她要求火柴人燒掉身體的最後部分。火柴人知道這樣會把生命終結,但他還是這樣做了。“擦”的一聲,火柴人終於把頭也燒着了,他最後對公主說:“既然命運把我變爲火柴人,我寧願爲愛情轟轟烈烈地焚燒,總比這樣活一百年有意思,雖然我知道你在利用我,但我甘心給你利用。”即使是這樣的一個公主,也被感動了。可是,當公主想救他時,已經晚了。而巫師永遠譏笑火柴人的衝動。原來,火柴人身上的咒語只有效一個世紀。

一個人不管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都應該時刻保持冷靜而避免完全的感情用事,我們都知道感情的美好,但是如果故事中的這個火柴人多一點理性,不是馬上答應公主的無理要求,而是等到第二天,自己可以變回人形,那麼不是可以更好地照護公主麼?

衝動是魔鬼,是炸彈裏的火藥,人們在衝動這個魔鬼的影響下,失去自我控制能力,讓我完全地侵入到那種消極瘋狂的精神狀態裏,做出使自己後悔不已的事情來。衝動,不是英雄的性格,我們應該採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控制自己衝動的情緒。

讀《哈佛家訓》有感3

《哈佛家訓二》讓人想到哈佛大學。是,它就是來自一位哈佛博士的家教課本。哈佛大學是全世界鼎鼎有名的一所大學,我也夢想走進這所名校。這所大學爲什麼這麼舉世瞻目?因爲它先後培養了7位總統,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裏面有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這些傑出的人物,曾經對美國和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還在繼續生產深遠的影響。哈佛靠什麼打造了這些巨人?他們的教育中有什麼深藏未露的祕密?

在寒假,我讀了《哈佛家訓二》這本書,其中有一篇讓我最難忘《從哈倫德到肯德基》。哈倫德是肯德基的開創者,是一位開創事業欣欣向榮的一位人,他不是第一次成功,而是經歷了許多的風雨,持之以恆的毅力,讓他在88歲高齡時成功了。

在5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14歲就輟學。然後在農場幹雜貨,但並不開心。他當過電車售票活,也很不成功。在16歲時參了軍,軍旅生活讓他痛恨無比,服役期滿了後,就去了阿拉巴馬州,開鐵匠鋪,不久就倒閉了,然後在鐵路公司當了機車司爐工,娶了妻子,在得知他妻子懷孕當天,他就被解僱了,他的妻子趁他去找工作時,把所有的財產都帶走了。哈倫德沒有放棄,他又賣保險,賣輪胎,經營一條渡船,開加油站,結果都失敗了。哈倫德又做過很多事情,結果都半途而廢。

眼看一輩子就要過去了,但哈倫德一無所有,到了退休時,郵遞員送給他第一份社會保險,他拿着這105美元的支票,開了一家快餐店,當時他65歲,到了88歲的高齡時,他終於大獲成功,那家快餐店就是人人知曉的肯德基。

哈倫德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不甘於到退休的時候還一事無成;但哈倫德有跟我們大多數人不一樣,一次次的挫敗,再加上65歲的年紀並沒有成功,他沒有放棄繼續努力的理由。

產生一個新念頭,就會產生一個新希望,在人生的舞臺上,擊球的機會是自己給的,打不打取決於你的行動,而不是你的年齡。

當失敗打不倒我們的時候,失敗就變成了成功。

讀《哈佛家訓》有感4

一邊是生機盎然,一邊是落葉凋零,人生旅途中,喜與悲,成與敗,只在你一念之間。——題記

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你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

師父閉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纔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另一個什麼也沒動。

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了。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另一個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着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成了經理。

禪師的一句話讓兩個年輕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只因堅守的信念不同,收穫的果實自然不同。一個年輕人聽了禪師的話後辭去了工作回家種田,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爲一名農業專家,而另一個,在公司中忍氣吞聲,卻在不斷的進步,最後成爲公司的經理,兩個人在一起談論,不禁爲當初兩個人不同的信念而感到詫異,禪師的一句話只不過是給他們的信念找一個堅信的理由罷了,堅定的信念,能夠超越自己,實現夢想。

信念是什麼?他就是那個讓你改變態度,轉變想法,付諸行動的驅動理念。“不過一念間”就能夠改變多少人的未來,改變多少人人生的追求。

成功的道路千萬條,只因堅守的信念不同,走上的道路必然不同,要相信奇蹟,奇蹟就會發生,因爲雖然行動的力量是有限的,信念的力量卻是無窮盡的。每個人只有在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之後,才能迸發出內在的潛能,可見,信念的力量不可小覷。

很多事情的成敗都源於人的一念之間,當人們面對同樣的事情產生了不一樣的念頭做出不一樣但絕對能夠改變一生命運的決定的時候,結果就已經註定了,所以我們應該相信信念的力量,例如:你在學業中遇到了挫折,一蹶不振,卻在偶然間聽到老師說你很有前途,只要肯努力一定會成功!於是,你奮發圖強,努力不輟,成績直線飆升。所以只要不停的堅信你會成功,就一定會實現夢想!

在成與敗的關鍵時刻,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是信念!只有堅定心中的信念,你纔會超凡脫俗,達到理想中的自己。讓我們帶着理想的翅膀,心中懷揣着對信念的執着,越過浩瀚的海洋,飛向成功的彼岸吧!畢竟,希望給予我們的,除了希望,還有驅動力……

讀《哈佛家訓》有感5

最近,我讀了博文主編的《哈佛家訓》,“家訓”顧名思義是教育人的。這本書彙集了哈佛大學300年最頂級的教育理念和哈佛家訓精華,從人生哲理、優秀品質、傑出本領、人性弱點,以及哈佛家訓等多個角度,充分詮釋了哈佛大學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和哈佛家訓的要旨,觸及了人生中最樸素的感情和人性中最本質的東西,並挖掘出成長路上最豐富的成功內涵來爲成功爲社會精英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數《學習到底是爲了什麼》中的《真正要學習的是學習方法》和《能力比知識重要》了,它們讓我頗有感觸。

歌德說過:“真正的學者知道怎樣從已知引出未知,並且逐步接近於大師。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關鍵就在於必須學習如何學習。”而學習不能死學,要靈活掌握學習方法。

看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學習方法。

以前低年級時,我的學習成績在班裏是數一數二的,但隨着年級的增長,我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而原因就是因爲課本上的好多知識我都是“死”背“死”抄,一單元學過去後就基本忘了。等考試了,救災去看去背,可最後,一個也沒記住。考試只能考幾十分。現在想起來,我就慚愧。而讀了這篇後,我學習上開始注意學習方法的改進,不“死”背“死”抄,而是抓重點要點,從理解入手……現在成績也一點一點地上去了。我爲此很高興。

在《能力比知識重要》中說,在掌握學習方法,獲得知識的基礎上,要有更好的生存能力。生存下來,才能更好地獲取知識。書中還舉了個很明顯的事例。

一名大學教授在乘船時間船伕會不會數學。船伕說不會。教授搖了搖頭,他認爲船伕失去了了人生的2/6。而當快要下雨時,船伕問教授會不會游泳,教授也說不會。船伕搖了搖頭,因爲教授將失去全部的人生。是啊,沒有能力,有知識有什麼用呢?到明白過來,那就一切都晚了。

《哈佛家訓》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道理:生命的價值、時間的寶貴、學習的原因、人生的價值……而這些都往往是被我們忽略了,所以我們更應該吧這些錯誤找出來並去改正它。

讀《哈佛家訓》有感6

最近我閱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這是一本讓人受益匪淺的書,它給予了我許多人生的啓示。

《哈佛家訓》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等十個章節,精心收錄了一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透過一個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例闡述了人生的大道理,啓迪我們對人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引導我們從平庸變得非凡,從失敗走向成功,讓身陷絕境的人看到希望,讓自暴自棄的人重新樹立起自信。這本書告訴我們:高尚的思想、優良的操行、責任感等品德的修爲對取得成功是多麼的重要!

書中有一篇《名著從一頁紙開始》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有個美國青年哈里愛上了寫作,但總寫不好。他認爲要等靈感來了才能寫出優秀作品,所以每天總在等待“情緒來了”。結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後來,他認識到到想要實現目標,必須堅持,鴻篇鉅著是從一頁一頁寫出來的。經過12年的努力,他寫出了經典名著《根》,並榮獲“普利策獎”。

讀《哈佛家訓》有感7

今年寒假,我讀了《哈佛家訓》,我對其中的“拔出心靈上的釘子”深有體會。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小男孩非常愛發脾氣。一天,父親給了他一包釘子,讓他發一次脾氣,就釘上一顆釘子。第一天他就釘了37顆釘子。

後來,他慢慢的不愛發脾氣了,他的父親讓他只要不發一次脾氣就拔掉一顆釘子,經過一段時間,他終於拔掉了所有的釘子,這時父親對他說:“你雖然拔掉了所有的釘子,但是,你看柵欄上,那些釘子孔,不就像在人家心靈上的釘子嗎?”

在生活中,我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我有時候會跟媽媽大吼大叫,當時我就沒有想到,因爲我的生氣,而會給別人造成合不上的傷口。

正如奧維德所說:“征服自己的感情和憤怒,就能征服一切"。我們遇到事情不能光顧着發脾氣,應該冷靜的對待任何事情,不能慌張。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得到幸福。

讀《哈佛家訓》有感8

假期中,我讀了一本好書,這本書就是《哈佛家訓》!

有一次,去逛書店時,不留意間看到了《哈佛家訓》,當時還以爲和其他一些打着哈佛耀眼的招牌吸引眼球的書一樣,只不過是商業炒作的一種噱頭而已,但當我仔細看了以後,我發現自己大錯特錯,這本書可以說篇篇精彩,字字有道,於是我迫不及待的買了下來!

回家後,我急切的開啟了書,趕緊來看裏面的內容。裏面的內容可謂是豐富極了!每個道理後面都會跟一個小故事,讓人們很容易的就會記住這個道理,而且使人愛不釋手那!

我來給大家說一個在《哈佛家訓》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和道理吧!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擺脫懶惰的糾纏”這一小章節。這裏面有一個小故事,相信人們也應該聽過,講的是:有一位母親要出遠門,給懶惰的兒子脖子上套上一張極大的餅。10天之後,她回到家後,發現兒子已經死了。爲什麼呢?因爲她的兒子只吃了嘴邊的那一塊,而懶得動一下將脖頸後的餅轉過來。

聽了這個故事後,有人會問我問什麼會喜歡這個故事。我想告訴大家,因爲我可以說是一個十分懶惰的人,家裏打掃衛生時,我總想辦法逃避,不願意去幹,有時連學習拿筆這種事情都懶的去做,但是,這又有什麼好處那?反過來這些事物會再給你顏色看!因爲懶惰是人的一種劣根性,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舒適,比如:能站着拿的東西絕對不會跳起來,能坐着拿的東西絕對不會站起來,能躺着拿的東西絕對不會坐起來。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要改變它呢?富蘭克林曾說過一句話:“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體力;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這句話說的太對了,要是長時間不用就會生鏽,則大腦長時間不用也會生鏽,但這個生鏽和鑰匙的生鏽是不一樣的,如果大腦長時間不用,就會像被封鎖起來了一樣,不像原來一般好使了,所以我們要勤動腦筋纔可以!

一個人如果想戰勝懶惰,勤勞則是唯一的辦法。對個人而言,勤勞不僅是創造財富的根本手段,而且是防止被舒適軟化,消磨精神活力的“防護堤”。一旦養成勤勞的習慣,往往會擁有一份穩定的愉快心情。因爲他專注,意念與行爲協調歸一,所以惡劣情緒便沒有潛入的機會,更沒有盤踞的空間。一個進入勤勞狀態的人,心中就不會有長久駐足的懶惰。所以,克服懶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是自己忙碌起來!

這本書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大道理來等着我們來將它閱讀。比如:告訴你人生的價值;告訴你愛是什麼;告訴你怎樣成功;告訴你優秀的品質……

同學們,你們有時間的時候,可以找來這一本書,仔細地品讀一番,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讀《哈佛家訓》有感9

寒假中,我偶然讀到《哈佛家訓》中《隱藏起來的微笑》一文,被文中小女孩哈瑞深深吸引了。

文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村子裏有個桃園,這裏每年都會結出最大最甜的桃子。但全村人都知道桃園的主人是個脾氣很壞的老頭,名字叫約翰,全村沒人敢去摘他家的桃子。有一天,村裏一個叫哈瑞的小女孩和他的一個朋友經過了這個桃園,約翰笑着問候了他們倆,並給他們每人一個桃子。過後,哈瑞對她的`朋友說:“其實,我第一次從約翰爺爺家門前經過的時候,他對我非常不友好,我也很害怕。但是,我在心裏告訴自己,約翰爺爺是面帶微笑的,只不過他把微笑隱藏起來了,別人看不見而已,所以,以後我每次見到他,我都會對他微笑。終於有一天,約翰爺爺也對我微笑了一下,,又過了些時候,他還主動跟我說話了。”

是的,正如哈瑞所說,所有人都會微笑,只不過有些人把微笑隱藏起來了,微笑是可以互相傳染的。哈瑞沒有像別人那樣對待約翰,她用一顆善良的童心感化了這個壞脾氣的老頭。有人說過:給別人一個微笑,就是給自己一個微笑。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也應該學習哈瑞這種陽光的心態,我們要微笑着善待每個人,因爲微笑是愛最直接的表現,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表情,它不僅讓看到的人心情愉悅,也讓微笑者收穫快樂。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耐心對待每一名學生,讓那些把微笑隱藏起來的孩子真正地開心起來,做一個善於挖掘微笑的人,做一個微笑的傳播使者。

讀《哈佛家訓》有感10

哈弗大學,對少人爲之魂牽夢縈,爲之傾倒,爲之陶醉。那是一生的追求,心目中的殿堂,靈魂深處的一片淨土。哈佛象徵着知識,內涵,學識……。只要走進它,便有一種力量將你包裹,不自覺的和它同呼吸共命運,在哈佛彷彿沐浴在陽光下,看潮起潮落,聽鶯啼鳥鳴,一切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美好,那是一種心與心的交流,愛與愛的碰撞。

《哈弗家訓》不是史詩卻勝似史詩,它似一位哲學家給人啓迪與思考,以一個長者的姿態指導一代一代的懵懵懂懂的孩子撥開層層迷霧,找準自己的位置,照亮前進的征程。

還記得那句“態度是根本,思想是靈魂”,道出了做人做事的真諦,“細節決定成敗”讓我們注重細節養成好習慣,不能不拘小節。同時”人生如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人生甚至還不如弈棋,因爲不可以悔棋更不可以重來,那麼,何不來一場精彩的對弈”與“人生如戲”有異曲同工之妙,慎重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注重思考,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那麼全世界的人都會爲你讓路”讓人深思。目標,理想就像一座明燈,給你希望和力量,是你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回家的方向和照亮前進的征途。

曾有一篇介紹華盛頓給孫子的一封信,信中z這樣寫道:“今天能做的事絕不要推到明天;絕不要貪食,吃的過少不會使人懊惱;絕不要花還沒到手的錢;絕不要貪圖便宜購買你不需要的東西;凡事要講究效率和方法;當你氣惱時,先數到十再說話,如果還氣惱就數到一百、永遠不要說別無選擇,你永遠有路可走;如果你自己不倒下,誰都無法將你打到。”偉人之所以是偉人,是因爲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華盛頓始終以這些嚴格要求自己,他有自己的處事原則,並堅守自己的底線,所以他成功了,成爲一代偉人。以一個智者的姿態去處理生活中的點滴,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鑄就了他高尚的人格,成就他輝煌的人生。

《哈弗家訓》中有一個小故事使我記憶猶新,故事講得是一個小男孩脾氣不好,老是愛亂髮脾氣,因此傷害了許多人,也逐漸遭到大家的排斥,不滿。他很鬱悶,也很無奈。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循循善誘的父親,他沒有像其他的人那樣一味地指責小男孩的過失,而是給他一盒鐵釘和一把小錘子,告訴小男孩每亂髮一次脾氣就在柵欄上釘一顆鐵釘。在最初的幾天小男孩釘了許多鐵釘,後來他逐漸剋制自己,隨着天數的增加小男孩的每天釘的鐵釘數目越來越少。這時小男孩的父親又讓兒子每做一好事便可從柵欄上拔下一根鐵釘,直到鐵釘全部拔完。那時小男孩一脫胎換骨一般,成爲人見人愛的乖寶寶。這時父親又教導兒子雖然鐵釘拔下來了但柵欄一千瘡百孔,所以之前你不經意間給別人造成的傷害可能是永遠無法彌補的,那是永遠的創傷和痛苦。愛自己,也請愛他人,爲每一個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負責。大家給你一份平臺,你應該還大家一份滿意。這樣才能無愧於自己的良心。10年,20年……。以後,你依然可以自豪向世界宣佈,我無悔,我自豪。

《哈弗家訓》一位人性的導師,一位博學的智者。讀你,思你,懂你……我受益匪淺。有你辦我一路前行,我的未來將不是夢,我們將越走越遠,在人生的舞臺越舞越精彩!

讀《哈佛家訓》有感11

原來我很少看書,在這兩年學校組織的“書香校園”的渲染下,也有了讀書的衝動。

同事推薦了一本《哈佛家訓》對我幫助很大,她不僅改變了我的壞脾氣,還挽救了我們瀕臨崩潰的母子關係。過去,我每天疲憊不堪地下班回家,看到兒子作業不認真,我就會大發雷霆。久而久之,兒子變得自卑內向,對我慢慢疏遠了。自從讀了《哈佛家訓》中《籬笆上的鐵釘》這個故事後,我第一次意識到壞脾氣多麼可怕,它的確是一把雙刃劍,既傷害了兒子也傷害了我自己。從此我開始學會控制情緒,學會寬容自己的兒子,漸漸他變得活潑自信起來了。

《哈佛家訓》透過精小的故事,講述了深刻的人生在哲理、生活智慧和教子修身的道理,無不令人深思。有一篇《讓兔子奔跑》的短文,感受尤爲深切。現實的教育中,我們對孩子關注更多的是他們有哪些弱點,而不是他們有多少優點,教育總是圍繞孩子的弱點進行,於是就忽略了發現和激勵孩子的優點與特長。很多天才因此被扼殺了,而我們竟然一無所知。

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多發現孩子優點,激勵孩子進步,做有文化 的教育,做有文化的老師,做有文化的家長,做有文化的公民。

讀《哈佛家訓》有感12

這個寒假,我讀了《哈佛家訓》這本書。裏面有一個個小故事,令我受益匪淺。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一篇《五分鐘造就一生》的小故事。

卡爾·華爾德是愛爾斯金的鋼琴老師。有一次,他問他的學生:“你每天練習多長時間鋼琴?”學生答道:“3或4小時。”“每次練習隔的時間都很長,對嗎?”“對,差不多每次一個小時,至少半個小時。”老師卻否定了學生的做法:“不,不要這樣。以後,你不會有那麼多時間,一有空就練習,哪怕幾分鐘。”於是,愛爾斯金就採取了老師的方法。收穫了許多豐碩的成果。

時間像海灘上的沙粒,要一點一點抓取。累計很多時我們才能知道它的分量。現在,有很多人以“沒時間”爲藉口,偷懶。其實,時間是擠出來的。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是一樣的,但做的事情卻是不一樣的。上學前,晚飯後,我們都會有一些“無所事事”的時間。其實,我們可以用這些時間幹很多事情。假如,我們每天浪費10分鐘,那一週就要浪費70分鐘,一個月就要浪費280分鐘,一年就要浪費3650分鐘。但是,假如我們都能每天抽出時間讀十分鐘書,一年就可以讀3650分鐘書,一生呢?每一個一分鐘很渺小,但你把每個一分鐘累積起來就很龐大。

有一次,我抱怨爸爸給我安排的事情太多,沒有時間看自己喜歡的書。開始,爸爸向我表示了歉意,接着,他沉默了。過了好一陣子,他把我叫過來說:“龍兒,對不起。我承認,爸爸忽略了你的閱讀,但是,時間掌握在自己手上。你有時會浪費掉許多時間,你可能覺得無所謂,但你知不知道,利用這些時間,哪怕是十分鐘,你可以讀書或幹別的有意義的事請。我會每天給你讀書的時間,但你要知道,時間是擠出來的,就像哈佛家訓裏說的那樣。我還希望你能好好利用時間。”聽完了這段話,我不禁愧疚地低下了頭:我有時,也會磨蹭,浪費時間。不去讀書,而去幹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卻埋怨別人,其實,責任在我自己。

當“沒有時間”成爲你無所作爲的藉口時,平庸就會伴隨我們一生。如果我們總想用一塊完整的時間來做一件事,那我們可能永遠一事無成。我們不要小看一分鐘,更不要浪費一分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讀《哈佛家訓》有感13

如果我們從小就知道,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那麼我們就不會害怕困難,就不會在遇到挫折時,而輕易地放棄。聯想起平常做課後練習時,如果遇到比較難的題目,我不是棄之不理,就是隨便填上一個答案來糊弄了事,自己經常是得過且過,自欺欺人。我不由得非常慚愧。

《哈佛家訓》是一本適宜我們任何一個人閱讀的書,它的每一篇故事給我們帶來了透徹心靈的感悟。我要讓《哈佛家訓》時時刻刻地鞭策着我,除了學好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加強思想品德上的鍛鍊,成爲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哈佛家訓》這本書,看了一個故事就讓我永生難忘。它裏面有幾百幾千個哲學故事,在這些中,有一個故事讓我記憶深刻。

讀《哈佛家訓》有感14

哈佛大學創辦於1636年,至今已經走過了300多年的歷程,哈佛大學是美國最早的私立大學之一,是世界十大學府之一。歷經幾百年滄桑,哈佛大學依舊煥發着青春與活力,成爲世界各國莘莘學子心中不變的神聖殿堂。

哈佛大學先後培養了7位總統,3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及享譽全球的科學家、學者。它的輝煌成就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爲大學教育的巔峯和榮耀的象徵。毋庸置疑,哈佛學子的成功,正是哈佛育人理念的巨大成功。

“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這是哈佛大學第23任校長科南特對哈佛大學辦學方針的總結。哈佛校訓中說,與柏拉圖爲友,與亞里士多德爲友,更要與真理爲友。正是基於此,哈佛十分重視獨立思想和創新精神,將其視爲發展的根基。把哈佛理念融入到個人和醫院,把眼光放得更長遠,重視其質量,不斷創新,發展獨特優勢,重視人才培育,從思想上得到一個更高層次的提升,從而提升自我形象,醫院形象。

讀哈佛家訓後對於我個人來說受益匪淺,哈佛之所以能享譽全球,正是它重視每個學子的思想和人的質量。根據個人優勢,/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中國最強免費!/發揮潛能。從自身做起,從思想上提升,不斷地學習與創新,做一個積極向上,能爲醫院發展做出貢獻的人。走進哈佛,在閱讀中感受成長的力量。走進哈佛,在思索中獲取人生的智慧。

讀《哈佛家訓》有感15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它叫《哈佛家訓》。它不同於衆多說教式的書籍,《哈佛家訓》從頭到尾都是生動的,引人入勝的。每讀完一個故事,就會覺得人生出現了另一片天空。

其中有一篇,《上帝偏愛她,讓她洗廁所》,讓我感觸很深。故事是關於日本政府的一名官員——郵政官員野田聖子小姐年輕時的一件事情。許多年前,她去一家酒店當服務員,並下定決心好好幹,想不到她的任務是洗廁所。正當她猶豫是否洗時,同單位的一位前輩給她示範了一次:先把馬桶抹乾淨,然後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飲而盡,竟一點也不勉強。看完這些,她恍然大悟。而我也明白了:無論什麼樣的職業,什麼樣的官職,都有一個共同的內涵和要求——一流的敬業精神。

還有這兩篇《神父的懺悔》、《仁慈的謊言》這兩篇故事的主人公,同一類的事情,不一樣的做法,不一樣的結局。

《神父的懺悔》講的是:一個男人跟神父坦白自己是殺人犯,而警察局卻抓了一個無辜的人,已經判了死刑。神父本應該向警察局說出真相,可是他的教規嚴禁將懺悔者的祕密泄露於他人。他陷入了兩難,於是他又將這件事告訴了另一位神父,另一位神父也沒辦法,又告訴了另外一個神父……結果那個無辜的人死了。

《仁慈的謊言》講的是:一個人自殺了,而在那個小鎮上,自殺便是在上帝面前犯罪,他的靈魂將在地獄飽受烈焰焚燒,村民們也會視他們全家爲異教徒,從此不會有好人家的男孩子約會他們的兒女們,也不會有良家女子接受這個家族男子的求婚。可徹查這件事的警察局長非常可憐這個人,便從那個自殺的人身上偷偷地取下一塊銀表,騙那些居民,這個人是因爲財物被謀殺。這個警長打破了這保守的風氣。卻讓更多人過得更好。

這幾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這本書讓我感觸更深。

初一:彭可菲

標籤:哈佛 有感 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