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如何加強小學生的識字教學的優秀論文

論文2.46W

【摘 要】識字教學一直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識字是學生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基礎。在學習中,學生常常由於識字量的缺乏,往往在遇到課外讀物時造成語言障礙,進而形成理解障礙,最終又導致學生閱讀興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學中低年級是學生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培養的最佳期,但由於識字量的缺乏,又會使學生錯過這一最佳期。

如何加強小學生的識字教學的優秀論文

【關鍵詞】語文;識字;小學生

識字教學一直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識字是學生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基礎。在學習中,學生常常由於識字量的缺乏,往往在遇到課外讀物時造成語言障礙,進而形成理解障礙,最終又導致學生閱讀興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學中低年級是學生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培養的最佳期,但由於識字量的缺乏,又會使學生錯過這一最佳期。所以擔任語文教學工作的我,把識字教學作爲一項重要工作,充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夯實識字基本功。

1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讀是語文學科的主要特色,朗讀和默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三分詩,七分讀。”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呢?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採取各種措施進行引導,製造懸念和問題。低年級的語文教材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因此,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聯繫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爲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爲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創設情境,學生就會彷彿身臨其境,思維活躍,在低年級,以讀代講更顯得突出,因爲許多語言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學生對一句、一段乃至全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讀出適當語氣,恰當的語調,就不僅讀懂了,而且也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堅持在讀中去組織、引導、啓發,才能較好完成低年級的教學任務。如《烏鴉喝水》一課的第一段,主要講烏鴉想喝瓶子裏的.水,卻喝不着。教師首先讓學生把這段讀一遍,初步瞭解大意,接着教師引導再讓學生讀課文,“烏鴉開始爲什麼喝不到水呢?”學生透過讀,弄清喝不到水的原因:一是水少;二是瓶口小。學生再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理解烏鴉爲了找水,去了好多地方也找不到的情況,看到一個有水的瓶子時心情會怎樣?看到水而喝不到水時的心情又會怎樣?(結合看圖,觀察烏鴉着急的樣子。)爲喝到水而認真想辦法時情形又會怎樣?(讓學生表演)教師指導學生在讀時抓住關鍵字詞展開想像,把課文語言還原爲作者所要表現的生動形象,進入課文情景,體會烏鴉的心情,最後讓學生讀課文,學生把烏鴉看到水時的高興,喝不到水時的着急讀得恰到好處。由於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達到有感情讀的要求。教師根據“滲透”的目的,精心組織有層次的讀,這樣學生既能讓學生明確讀書的旨意,又誘發了學生讀書興趣,不但學會了朗讀,而且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把語言文字和體會思想感情融爲一體。此外,《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作爲起始階段的閱讀教學,培養語感尤爲重要。範讀是最好的朗讀指導,範讀可以是教師讀,也可以聽錄音或請優秀學生讀。

可根據不同教學階段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類型的課文範讀。此外,熟讀成誦也是加深體驗,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一篇文章,若能讀出抑揚頓挫、神情語調來,就表明他們受到了感染。爲此,要讓學生充分讀書,在語言文字中多走幾個來回,多角度、多層面地觸摸語言、揣摩語言,將無聲的文字化爲有聲的言語。因此,教師備課一定要先備“讀”,備課時先要一句句、一段段地揣摩它們的意思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確定讀每句,每段的感情、語氣、語調和語速等。教學過程中,只要讓學生與教學中各個相關因素高度、和諧地相融,才能激發學生主動、投入地讀,在讀中深入感悟,受到美的薰陶。如讀《司馬光》孩子會發出嘖嘖的稱讚聲;讀《螞蟻和蟈蟈》孩子會陷入深思。從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看小學尤其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朗讀能夠更爲有效地刺激他們的語言直覺。反覆誦讀,悟出情感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指的是透過反覆朗讀,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語文教材中有些意境優美、情感濃郁的文章特別適合用多讀的方法來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課文讀通、讀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讀的方式很多種在把課文讀熟的前提下可以採用分角色朗讀,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課文內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由此可見,語感主要在聽、讀的實踐中形成,朗讀則是培養和提高語感的重要途徑。正是從這個角度講的,閱讀教學應少講多讀。

2 韻語識字――漢字可以“唱”(誦)

縱觀中國2000多年的教育史,切實有效、長久流傳的識字教材就是“三、百、千”,即南北朝的《千字文》和宋代的《三字經》、《百家姓》。“三、百、千”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韻語識字。韻是漢字的特色,每個字都有一個韻,所以漢字的句式可以排列整齊,合轍押韻。除《三字經》三字一句之外,都是四字一句。四字一句符合漢字組詞的習慣,也最適合兒童漢字閱讀訓練。“三、百、千”三書合計不過2678個字。學習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先讓兒童背誦課文,背熟之後,再由老師講解字義。一年下來,兒童不僅能識字,而且能讀“四書”、“五經”。心理學研究表明:當無意義的識記材料按音節韻律排列後,記憶率至少能提高10倍以上。“三、百、千”和上面所舉的範例,都說明了這個問題。此外,我認爲許多通俗易懂的古詩詞也是很好的識字教材,因爲古詩的基本特點就是合轍押韻。比如李白的《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駱賓王的《詠鵝》:“鵝,俄,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把兒童引入一個美好的意境中,集視覺、聽覺和想象爲一體,把漢字在特定的語句中固定下來,一個字忘了,相鄰的字句能提供記憶線索,幫助恢復記憶。有一篇拆字的韻語識字課文也非常好。“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一火滅,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二木林,三木森。二人從,三人衆。”用韻語識字的方法背誦“三、百、千”和一些兒童喜愛的詩詞、兒歌等,先會背、會認,不急於懂,目的在於增加漢字字庫的庫存量,先吃下去,以後再慢慢消化。我們用古人千百年來總結出的漢字教學經驗,加上今人的發明創造,是可以讓兒童輕鬆、愉快、迅速地識記大量漢字的。

總之,只要我們遵循母語語言規律,閱讀教學規律以及學生心理髮展規律,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情感的體驗,在教學中組織引導有效地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陶冶着學生的情感,而且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不斷提升着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