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語文優秀論文之小學識字教學的誤區

論文1.53W

內容摘要:本文就小學識字教學中出現的幾個問題進行了論述,並就有關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見解和對策。

小學語文優秀論文之小學識字教學的誤區

主題詞:識字、教學、誤區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基礎,《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3500個漢字,1、2年級則要求學生認識1600—1800個漢字,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識字教學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重點。但是透過筆者的調查和了解,發現一些“怪狀”:小學生寫字象在畫畫,卷面一塌糊塗,倒插筆現象層出不窮,“口”字成了圓圈,橫彎鉤象是圓弧。在識字教學中教師發現學生偶爾犯了某個錯誤,便使用十遍、百遍甚至更多得機械械性的方式予以懲罰來更正學生的錯誤。產生這些“怪狀”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爲主要是教學中教師缺乏正確的引導,學生未能真正認識漢字的藝術性。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誤區:

1.在識字教學中不注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缺乏情趣。漢字是中華民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和發揚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語言工具,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這一點,把學生識字當成教師教字,而忽視了語文素養的培養,使語文變得死板而缺乏生動性和情趣性。

2.教學策略不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課堂上往往是靠單純的講解、示範和機械性練習,進行“灌輸式”的教學,扼殺了學生學漢字的慾望。

3.不注重學習語言的實踐活動。語文課程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教學必定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卻忽視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不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導致識字課變得呆板、機械。

4.缺乏開拓識字資源的意識。漢字是母語,作爲母語教學,應廣泛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教學資源,爲學生開啟生活識字的大門,可許多老師往往死捧着一本教科書,把書本上的知識嚼碎嚼爛,讓學生學得滾瓜濫熟、倒背如流,就是不捨得花一些時間讓學生在鮮活的、靈動的生活中學些更有趣、更有意義的知識。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漢字是祖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涵豐富

漢字是世界迄今爲止獨一無二的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由於它生動而形象的造字心理機制,不間斷使用而儲存下來的文化資訊,從不同側面展示的觀念心態和悠遠記憶,由於它的博大、厚重與縝密,決定了中國必然是一個在基礎教育中注重識字教學的國家。正是基於以上的意義,識字教學歷來被認爲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

因此,要求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對於漢字應該有較爲深入的研究,把握漢字的特點,提高漢字知識素養,提高自身漢語言文化素質,有利於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有利於學生的終身持續發展。郭沫若先生曾經說過:"識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有一段精闢的話:“教語文,必須站在文化的平臺上。漢語言文字記載着中華數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無生命的僵硬的符號,而是蘊涵着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讀古人的書能承受古聖先賢的精神遺產,讀現代的書,能與同時代人做精神上的溝通交流……使學生受到人類優秀文化的哺育。”所以,教師要在在識字教學中開拓進取,勇於實踐探索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方式。每一位教師要能在教學實踐中張揚漢字的美麗、睿智與廣博,啓迪初入語文殿堂的孩童心智,傳播中華民族悠遠厚重的文明。語文教師只有具備厚實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氣韻,注重自身文化積累,才能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要求,才能真正激活新課程新理念背景下的語文教育,才能真正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全面提高。這是我們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使命。

二、積極開展識字教學策略研究,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即使不去叫他,它也會去主動的學。因此教師應該在識字教學策略上下大功夫,多途徑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只有抓住這一兒童心理,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才能使識字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下面簡單介紹幾種識字方法:

1.兒歌識字法

如“清”“請”“倩”“情”“晴”“睛”“蜻”“精”,這些字,學生難以分清,老師們就編出了這樣幾首兒歌:“有水方說清,用言去邀請,麗人留倩影,日出天氣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濃,有蟲是蜻蜓,有米人精神”;“河水清清天氣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請你保護小青蛙,它是莊稼好衛兵”。兒歌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大提高的學生的識字效率,增強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可謂是寓教於樂,特別是第二首不僅讓同學們辨識了這幾個字的字形,而且還培養了孩子們愛護動物,提倡環保的人文素養。

2.猜謎識字法

猜謎語,能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也能讓學生長知識,開闊眼界,是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求知慾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好渠道,它用有韻順口的語言形成,描述着某個漢字所表示事物的特徵,琅琅上口,易學易記。

比如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的風車迷社欄目就很不錯,除了編謎讓學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讓大家認識漢字的字形特點。例如教學“閃”字時,先引導學生把字分成“人”“門”,在老師動作的暗示下,學生心領神會,很快編出了謎語“人快進了門”,學生不僅記住了字形,而且還懂得了字義。

3.故事識字法

透過講故事的方法,可以讓學生迅速地記住漢字字形。例如教學“候”和“猴”字時,我們可以編這樣一個故事:森林爺爺拿了兩件禮物,一件是反犬旁,一件是豎,“候”和“猴”都很聰明,也很謙讓,一人只要了一件禮物。“猴”說它是動物,要了反犬旁,人們很快記住了它。“候”要了豎。同學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識字,感到非常有趣。透過這種方法,會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他的創新意識,使識字變得有趣,識字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識字方法多種多樣,舉不勝舉,我認爲在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怎樣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識字變得有趣,能夠寓教於樂,這樣才能提高識字效率和學習效果,所以要求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自身對漢字的研究能力,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多途徑識字,在生活中識字。

三、大力開展語言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識字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還是注重了實踐,加強了學生的識字和寫字訓練,但有的.教師在寫字訓練過程中卻忽略了幾個重要的環節,沒有突出學習語言的實踐活動。比如教給正確的寫字姿勢、運筆方法,指導使用田字格和注意掌握漢字的筆順規則和間架結構等。一些教師只注重寫字的結果,不管寫字的過程。一次寫差了重寫,重寫差了再重寫。如此重複,豈能進步!

1.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正像我開頭給大家提到的那樣,有些老師只注重寫字的結果,而忽視了寫字的過程,導致學生寫字象畫畫。所以教學中我們必須大力開展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獨特美感。可以給學生適當地講解一些書法知識,上一堂書法欣賞課,讓學生充分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培養學生規範使用漢字的良好習慣和自豪感。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

隨着學生識字量的增加,外擴字量也相對增加,此時適時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將會加強學生對所學漢字的掌握,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我首先在班級建立圖書角,組織同學交流家中的課外讀物,並先後組織了賽詩會、朗誦會、讀書比賽、故事會……不但使學生將所學的漢字得到鞏固,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與思維,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較快的發展與提高。

四、多渠道拓展識字資源

學生的識字教學很難透過40分鐘的課堂教學來完成任務,所以要求教師要多渠道的開發識字資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充分利用課內外的一切資源幫助學生識字。如發動家長寫一些器具名稱的卡名,貼在相應的實物上,讓學生進行實物識字;收集孩子們吃零食的包裝,認識包裝袋上的漢字;讓孩子們輪流當小老師,將自己在課外看電視,看課外書時認識的字教會全班同學;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開發識字課件……這些都是好的識字方式,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識字效果。

在現代資訊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裏,作爲語文教師,必須不時地給自己充電,掌握現代多媒體資訊技術手段,瞭解最前沿的識字教學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開發富有地方色彩的識字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變得更加活潑生動。

總之,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教師必須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徵,創新教學方式,必須貫徹大語文教育觀,積極開發和拓展識字資源,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改變機械教學的思想,把識字教學變得有趣、充滿活力,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