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構建誠信社會相關論文

論文1.91W

“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

構建誠信社會相關論文

——康德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華夏民族的文明發展史上,很早就把誠信作爲“仁、義、禮、智、信”五常之一,古人說,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無信;誠信是規範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道德品質和行爲準則,對一個個體來說,誠信是一種高尚的人格力量;對一個單位來說,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對一個社會體系來說,誠信是正常秩序的執行基礎,對一個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樹立的基礎。誠信是治國理政之道,唯有以誠信爲基石,才能民富君安。

那麼,誠信是什麼?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是日常行爲的誠實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稱。即待人處事真誠,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誠,就是真誠、誠實;信,就是守承諾、講信用。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執行之規。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因爲,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史,廣爲流傳。誠信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範,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然而,我們古人將誠信作爲待人處事的準則,但在若干年後的今天,這一無形的繩法似乎正逐漸被削弱。近些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衝擊、滌盪,人們發現,誠信消退,拜金心態滋長。"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於欺詐。商場上爾虞我詐,風譎雲詭;且不必說市場內小販們短斤少兩,以次充好;也不必說黑心米販污油兌陳米,自來水摻甲醇,各方面的誠信問題屢見不鮮:個人誠信缺失,政府信用缺失,企業誠信危機浮現等問題正在變成如家常便飯般常見。

回顧30多年來,我國在物質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但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確實還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誠信建設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讓人疑惑的是,爲什麼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文明社會裏,誠信反而被愈發削弱呢?其中包括三方面,政治原因有政治運動及氣候的影響、社會轉型與社會流動、理想信念的喪失;經濟原因有早期資

本主義所暴露出來的`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存在的問題、缺乏懲罰和獎勵制度;文化原因有儒家傳統文化缺乏外在的約束力、儒家的信仰缺乏有效的實踐途徑、儒家傳統文化使得人格分裂和信仰實用化。多種淵源匯於一點,便致使人們心目中誠信的地位江河日下。

由此看來,當今社會誠信丟失,形勢嚴峻,解決誠信問題刻不容緩。雖然無法在短時間內迅速達到理想效果,但只要有相應的努力和措施,相信人類文明不會丟棄“誠信”這最閃光的一頁。

從較小的角度來說,我們身爲大學生,首先要深刻理解誠信的重要性,因爲我們的誠信意識 、誠信行爲、誠信品質,關係着良好社會風氣的養成,關係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一定意義上關係中華民族的未來。許下誠信諾言並付諸行動,把它作爲爲人的道德底線,不逾矩,不越雷池,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積極地去宣傳誠信的意義,影響他人,促進社會向前發展,爲社會的誠信建設而努力。

對企業而言,企業應時時處處以“誠信”爲出發點,堅持“服務羣衆、信譽第一”的經營理念,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和行業準則,自覺維護自身誠實守信形象,在建章立制、內部管理、銷售服務、投訴處理及同業合作等方面,寧虧自己,不虧羣衆,嚴格自律,依法納稅,重合同守信用,並透過及時披露本企業的資訊,取得社會的監督外,嚴格杜絕違法亂紀、見利忘義、不守承諾等現象,維護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就本企業在誠信方面顯現的成績和問題進行表彰和問責,提高誠信水平,從工商、稅務銀行等部門瞭解企業有沒有弄虛作假行爲、違約毀諾行爲和不良投訴,即可得知其信用及口碑。

當然,國家能夠搭建法律平臺會對社會的誠信建設起到良好的督導和約束作用,透過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建設信用體系等措施,將對整個社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社會需要以企業爲主要平臺搭建誠信體系,並納入戰略目標考慮範疇,以市場爲導向,以客戶滿意爲終極目標,倡導“優質產品,誠信經營,綠色消費”的經營觀,注重品牌建設,引導社會全民參與到質量監督、誠信評價的責任體制中來,爲實現誠信至上的宏偉願景和全社會的和諧發展而共同努力。

標籤:論文 構建 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