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如何設計趣味悠長的科學課作業論文

論文1.5W

問題問答式作業讓同學感到枯燥無味,機械重複式作業讓同學感到厭煩無趣。好的作業,不只可以鞏固一堂課所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開發智力,拓展知識面,點燃發明思維的火花,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課程規範》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同學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說,新課標下的科學課作業不再是科學知識的簡單積累,更重要是重視激發同學的科學興趣,培養同學的探究能力。爲此,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實際,設計科學課作業。

如何設計趣味悠長的科學課作業論文

一、圖表式作業

修訂後的小學《科學》教科書(科教版2007)引入了多種形式的圖表,常見的有網狀圖、氣泡圖、柱狀圖等。《科學》教師用書指出:這些圖標是同學學習科學的有用工具,運用這些工具,同學可以記錄和加工整理資訊,描述概念。

比方四年級上冊《科學》教科書“身體怎樣工作”一課中的.氣泡圖,“人的身體會做很多工作。做不同的活動時,身體的許多部位都在參與。”假如讓同學直接完成這個圖的填寫會感到無從下手,會茫然,有一定的困難。教學中,教師(或讓同學)應示範“跳繩”這個動作,仔細觀察身體的哪些部位參與了“跳繩”活動,同學觀察示範動作後,會知道有腿、手、眼睛、鼻子、頭、腳等部位參與這個活動,那麼,完成這個氣泡圖作業就容易了。

像網狀圖、氣泡圖、柱狀圖等圖表在教科書中運用很多,教師應設計好、利用好,可以設計成卡片式,同學一人一張,可以用課件展示,圖文並茂。教學中,只要我們認真實驗,仔細觀察,舉一反三,圖表式的作業就會給同學帶來學習科學的無窮樂趣。

二、表格式作業

表格式作業表示爲簡單的“實驗記錄表”,主要記錄和描述實驗中觀察的過程、現象和特徵,讓同學進行對比,找出其中隱藏的規律。小學《科學》教科書中有很多探究型的實驗,主要目的就是讓同學初步學會透過現象找出事物實質特性和規律。如何透過分析這些現象找出事物規律,要靠教師的指導、啓發、點撥。

如三年級上冊《科學》教科書《給身邊的資料分類》:總結我們學習過的資料,歸納它們都有哪些特性。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準備好的表格人手一份,讓同學試着用科學語言進行描述,並將自身探究的過程和結果表達出來,同學之間互相聽聽其介紹,透過交流比較,概括出正確的結論。最後教師將同學的描述情況進行修正、歸納、總結。

三、手工式作業

手工式作業主要表示爲“小製作”。《科學》教科書中提供了比較多的小製作實驗,比方:“做一個土電話”“製作一個風向標”“做個量雨器”等。

《科學課程規範》指出:“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同學的學習和探究活動,必需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能簡單地透過講授教給同學。”科學課中的小製作可以結合教學實際進行專題研究,小製作活動鼓勵同學利用身邊的資料或廢舊物品進行,引導同學小組合作,用相同的資料製作不同的東西,引領同學理解科學與技術的密切聯繫,使同學在動手操作中學會使用恰當的工具進行創新,並培養同學的動手操作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上沒有才幹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同學的稟賦、興趣、喜好和特長,爲他們的表示和發展提供充沛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科學作業形式可以千變萬化,可以是觀察調查、實驗製作、觀賞訪問,也可以是編故事、寫文章、畫圖畫、寫日記等,還可以在大自然中採擷樹葉、拾取礦石,領略大自然的美麗,呼吸大自然的芬芳,這就是要求教師爲同學提供表示和展示才幹的平臺,積極探索同學學習科學的興趣。

趣味的作業能讓同學展示個性,能讓同學進行有效的探究,能培育同學的科學精神。科學作業是豐富多彩的,是趣味悠長的,這值得老師慢慢地感悟,仔細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