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基於生活化教學的數學教學的論文

論文2.1W

一、喚起學生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思數學

基於生活化教學的數學教學的論文

學生生活在豐富多彩的世界中,而非真空空間,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接觸着豐富而真實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閱歷與生活體驗。而數學學科本身與現實生活有着極爲密切的關係,是一門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學科。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教學枯燥無味,容易陷入機械灌輸的誤區。而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與豐富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更能還原數學教學生動活潑的畫面,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與形象性,拉近學生與數學教材的距離,從而喚起學生相關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思數學,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更加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內容時,我事先安排學生利用木條來製作平行四邊形、長方形與三角形,然後讓學生來拉動這些圖形,這樣學生透過親自操作可以發現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形狀不穩定,極易變形,而三角形具有很強的穩定性。由此來讓學生回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如此熟悉的場景更能喚起學生相關的生活體驗,使得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片斷不斷地浮現於學生的腦海裏,從而真正將枯燥的數學學習與豐富的學生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思數學。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爲深刻,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設有效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做數學

現代建構主義提出:知識並不是獨立於情境的符號,而是存在於具體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動中,人的學習應該在情境化的活動中進行。這是小學數學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爲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避免枯燥而單純地進行知識的講解,而是要將知識寓於直觀而豐富的生活情境之中,將抽象深奧、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轉換爲學生看得見、聽得到、摸得着的現實生活素材,讓學生在生活中做數學。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時,我首先來向學生形象而直觀地展現現實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桌子、紅領巾、氣球、直尺等實物。從而改變枯燥而單一的知識講述,而是將這些抽象而枯燥的幾何圖形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結合起來,這樣更能讓學生從心理上減輕負擔,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將學生帶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此時在利用多媒體強大的'處理功能來將這些實物轉換成幾何圖形,並鼓勵學生大膽動手來繪製一些幾何圖形。這樣的教學將抽象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化抽象爲形象,同時又讓學生積極操作,實現動手與動腦的結合。從而使得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一片和諧、融洽,教學氛圍異常活躍,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參與熱情,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學得快樂主動,學有興趣成效。

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

綜觀當前的小學數學教材,我們發現數學教材知識系統性強,教材所呈現的數學知識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難以同步,這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低下的重點原因。要真正落實生活化有效教學,就不僅僅是要還原生活,重現生活畫面,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數學素材來讓學生更好地學,更爲重要的是要回歸現實生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實際運用,讓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這樣既可以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真正地達到學以致用。爲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儘可能爲學生創造更多的用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產生活問題,以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實現生活化教學。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這一內容後,我們可以讓學生來對自己的房間進行重新佈置,來測量自己的房間牆面面積以計算所需要的塗料,測量地面的面積,從不同規格的磁磚中選取自己所喜愛的,來計算重新鋪地面所需磁磚的數量以及相關的費用。這樣的活動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有了更多運用的機會,讓學生將所學充分地運用於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係,這樣不僅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態度,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理念就是“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有用的數學應爲人人所學”。我們要深入落實生活化教學理念,在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間找準最佳的結合點,在數學教學中引入生活這股源頭活水,使得數學教學更具藝術性、趣味性與實踐性,讓學生真正學會數學學習的方法,以真正實現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