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幼師生數學教學生活化論文

論文1.99W

論文關鍵詞:幼師生數學教學生活化

幼師生數學教學生活化論文

論文摘要:幼師生的生源狀況,導致他們基礎薄弱,出現學習困難現象。針對這種情況,在幼師的數學教學中採取從現實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尋找活的教材,把數學教育與幼師生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今後所從事的幼教工作奠定基礎。

目前,由於幼師生的生源主要是沒上普高分數線的初中畢業生,他們在學習方面普遍存在着智力或心理障礙,對學習心生厭倦,或遠遠達不到初中畢業生應有的水準,綜合素質較差,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歸納推理等能力較弱,常因聽不懂課或跟不上而失學習信心,或對數學等基礎學科缺乏興趣,認爲這些課對今後的就業沒有用處,故而上課不聽,課後不練,更談不上刻苦努力。幼師生的這種學習狀態,導致他們出現學習困難現象,逐漸產生厭學情緒,以致喪失學習信心。

針對幼師生這種學習狀況,在幼師的數學教學中採取生活化的數學教育,“讓學生置身於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之中,體驗到如海德格爾所描繪的‘詩意人生’”,從而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真切感受身邊數學的有趣與精彩。基於“生活中的數學”這一理念,在幼師的數學教育中應該向大自然、大社會敞開大門,從現實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尋找活的教材,把數學教育內容與幼師生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和塑造幼師生“向生活實踐中獲取知識”的能力,從而培養出更適合社會的幼教工作者。

一、讓幼師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數學,用他們能理解的數學方法去發現、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認爲,數學不是符號的遊戲,而是人們對現實世界經驗的總結。無論是數學的概念還是數學的運算與法則,都是由於現實世界的實際需要而形成的。數學來源於現實生活,因而也必須紮根於現實生活,應用於現實生活。如果脫離了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數學必將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數學與幼師生的現實生活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內涵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到處充滿數學,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學”的世界中,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天接觸到的周圍事物和現象,都具有一定的數量關係和空間關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也必然會積累一定的數學經驗和數學問題,產生用數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認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的慾望。

我們生活的環境中處處都有幾何形體。如在學習幾何部分時,要求幼師生仔細觀察所在教室及周圍的環境,找出構成它們的簡單幾何體。透過觀察,同學們發現:“我們的教室是長方體的,我們的電腦櫃也是長方體的”、“我們教室窗戶的護欄是圓柱體的”、“我們學校的蘑菇亭是由圓錐體和圓柱體構成的”、“人民廣場超市入口的塔是棱錐體的”、“我們吃的可愛多冰激凌的形狀是圓錐體的”……學生時時都能捕捉到數學的影子,教師將相應的有關數、量、形、時空等方面的數學內容自然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他們在生活中輕鬆自如地感知數學現象,既可獲得初步的數學知識,又可逐步提高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讓數學教學生活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選擇幼師生能理解、感興趣並密切貼近其生活實際的數學教育內容

幼師生作爲未來的幼教工作者,對他們所開展的數學教育除了要求他們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以外,還要求幼師生學會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學會將數學知識運用於生活,即培養幼師生“數學教育生活化”的意識,爲今後所從事的職業奠定基礎。因此,我們在制定幼師生的數學教學目標和選擇內容時,同樣要做到目標和內容生活化。

在制定相應的數學教學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點,還要學會這些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這些內容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理念的滲透。如“集合”一章,除了要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常用數集、瞭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外,還要在此基礎上讓幼師生學會觀察生活中集合的應用,讓幼師生知道幼兒數學教學中哪些是集合理念的滲透。

幼師生的理科基礎較爲薄弱,如果教學內容生硬抽象,會對幼師生的學習加大難度。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降低學習難度,同時,還能激發幼師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幼師生對周圍世界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及思維能力。   如在學習排列組合時,以貴陽市的標誌性建築——噴水池地下通道的出入口爲例:噴水池的地下通道有8個出入口,從其中一個入口進而從另一個出口出,能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由於學生對噴水池地下通道非常熟悉,談到這個問題,同學們都表現的非常涌躍,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透過幼師生身邊熟悉的這一實例,充分調動了幼師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他們學習排列組合的興趣,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總結相關內容,在感受成功喜悅的同時,學會觀察、體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自然而然地透過身邊的數學內容學會有關數學知識。

三、大膽實踐生活化的情景教學,有效促進幼師生進行實際的發現、探索和創造

數學來源於生活實踐,也應用於生活實踐,越是貼近幼師生生活的教育內容,學生越喜歡,越感興趣,因爲它生動、自然。在生活中學生時時能捕捉到數學的影子,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更感輕鬆。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爲,教育就是學習生活本身。我國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爲生活而教育”。也就是說,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還原生活的過程,因爲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意設計與幼師生生活中有所感受並能喚起相應體驗的情節,以引起他們濃厚的興趣。

精心設計的數學教學情境,能使幼師生在其中受啓迪和教育,環境亦能成爲幼師生數學教育的重要途徑。在開展數學活動時,因地制宜地將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充分、恰當利用,有計劃、有目的地創設適當的環境將數、形、序溶入其中,能更加有效地發揮環境教育功能,使枯燥、系統、抽象的數學知識,在幼師生的實踐、探索、體驗及與數學環境的相互作用中,變得輕鬆有趣,有助於幼師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有關數學知識。

如在學習數列時,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假如你今年畢業,畢業後第一年每月存入a元用於購買房屋,第二年每月存入2a元,……,第n年每月存入na元,按複利計算,第n+1年一共可獲得多少元買房?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分期存款問題進行分析,加深對數列知識的理解及應用。這樣的情景就是現實世界中的真情實景,容易引發幼師生的想象,且容易與他們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相聯繫。不管是真實的生活情景,還是模擬的生活情景,都能使幼師生較自然、親切地感受數學經驗,從而獲得真實的、屬於自己的數學發現和體驗。

四、重視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幼師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個人的數學素質的優勢不僅在於其掌握數學理論的多少,也不僅在於其能解決多少數學難題,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運用數學思想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幼師生既有一定的社會生活經驗,又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喜歡學習有生動現實基礎及將來從事職業所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才能,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理論聯繫實際,結合生活和社會實踐,提倡做中學,透過問題學,着重從學生今後實際生活的需要出發,使學生能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能適應變化發展的世界,引導他們關心社會和關心未來,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

我們面對的受教育者是未來的幼兒教師,所以我們的數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必需的數學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世界,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在幼師的數學教學中要適當增加應用數學的內容,爲今後所從事的幼教職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爲教師,要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思考的腦袋,一顆對生活充滿着美好向往的心靈,把握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數學知識,滲透於生活中的時時刻刻。讓幼師生在沒有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自然、輕鬆、愉快地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以及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促使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爲今後的工作積累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劉驚鐸.新德育體系:迴歸生活世界促發道德體驗.中國德育報,2007.6.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3]門樹慧.以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小學教材教學,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