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資訊技術教學論文參考模板

論文1.84W

爲了讓教學變得更好,需要去進行科研,寫好相關的教學論文去學習去反思,透過論文,更好的提升教學能力和水平,掌握教學的技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提供的資訊技術教學論文參考模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資訊技術教學論文參考模板

資訊技術教學論文參考模板

一、資訊技術與科學教學有效整合有哪些優勢

1.傳統科學實驗教學中,由於學校條件的限制,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在資訊技術環境下,它爲學生提供了“探索、研究”的有利條件。合理藉助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軟件,可創設虛擬仿真環境,讓學生不斷的探究和體驗,能將學生從機械、簡單、繁瑣的數據處理過程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有更充沛的精力和更多的時間用在創造力的培養方面。由於現代教育技術表現手段有多樣化的特點,學生能在動態情景空間中讀取數據、觀察現象、探索和發現研究對象之間的數量變化關係。增添了學生自身的能動性、自覺性。喚起學生學習興趣。激活並訓練了學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既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又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2.農村小學由於教育經費不足,利用多媒體可以使教學過程得到控制。它使數據採集更精確、更理想、更智能化,還解除了實驗者繁重的勞動,同時解決了學校經費的不足這一難題。

3.資訊技術的應用,更大程度的顯示了它的自由性和開方性,將學生帶入無比遼闊的世界。要使“靜”態變成“動”態、“微觀”變成“宏觀”、“高速”變“低速”、“連續”變“定格”,只有透過多媒體來實現。虛擬實驗、同步錄像,它能使許多看不見、摸不着的變化變成有“形”、有“聲”、有“色”的事物,能變抽象爲直觀,變講不清道不明爲“一目瞭然”。它可以多次重複模擬自然實驗過程,再次呈現自然現象。用慢鏡頭對科技實驗過程加以分析,既有實驗的真實性,又有頻閃照片的.特徵。在教學中,若將多媒體和真實的實驗有機結合,使學生的科學研究活動不限於課堂上,實現學習空間的拓展。

二、資訊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方法

資訊技術與科學課程整合的目的,它能給科學課堂教學帶來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模式。補充傳統教學的不足,它將過去傳統的、靜態的、封閉的課堂變成了現代的、動態的、開放的教學模式。但也不能應完全丟掉傳統教學的優勢,更不能過多、無限制地使用資訊技術手段取代科學實驗。

1.邊遠山區的教育長期以來,受以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結構得限制,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抑制了孩子們的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因此,利用資訊技術整合學科課程,把培養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作爲教育的基本出發點,建立一種能夠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因而,也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結構。

2.將資訊技術和傳統的教學有機結合,資訊技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但不是簡單地把資訊技術僅僅作爲輔助教師用於演示的工具,而是要實現資訊技術與教學的“融合”,更重要的是所表達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網絡環境下的科學教學如果僅停留在蒐集、加工、交流資訊這一層面,是永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必須把資訊技術所具有的資訊量大、方便快捷等優勢與傳統教學的板書、面對面情感交流等長處有機地融合起來。爲學生創造機會展示學習成果。所以,要注重將“傳統”與“現代”有機地融合。

3.在教學過程中最核心問題是如何利用好教學資源,因爲教師的自身知識和教材上呈現的教學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現代資訊技術網絡恰恰彌補這在一不足。它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利用,在互聯網上有着許多專門的科普宣傳、科技博覽等網站。它不但給我們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貴史料,而且向我們展示了古今中外的科學奧祕,以及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科技發展動態等資訊。這樣既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拉近了科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又增強了科學課教師教學引導作用以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解決科學課程教材上的教學資源非常有限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不受時空限制,資源共享,快速靈活的資訊獲取,豐富多樣的交互方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化學生學習環境。打破地區界限的協作交流。

4.從演示實驗方面看,有些科學現象或科學過程無法直接用實驗演示,一些科學過程不能作定量研究,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對科學現象和過程沒有感性認識,理解比較困難。資訊技術可以突破傳統實驗儀器的侷限性,對那些難以觀察到的、複雜、困難的實驗進行模擬和再現,成爲常規實驗的補充,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教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擺脫實驗的侷限性。

三、資訊技術與小學科學整合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整合過程中要實現兩個轉變,即教師角色的轉變和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整合過程中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要打破以往以學科知識爲中心的教學觀,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固定教學方式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在整合過程中應採用多種形式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透過使用先進的資訊技術及多媒體網絡,來提高教師教學熱情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互式的資訊技術教學環境。

2、資訊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不忘其作用是輔助教學,是利用它來揭示知識的形成及來龍去脈,讓人感到生動、形象、真實,讓學生易於接受。但不要過多的使用課件,使之成了講課的主體,而教師則成了課件的輔助工具,起的作用只不過是電腦的操作者。如果這樣其作用就本末倒置。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做到師生互動,人機交流。因此,電化教學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教師,教師不是機械的操作者。

3.有效利用好多媒體,關鍵是一節課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可以利用一個教學片斷,一個具體事例,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因爲小學生在40分鐘的時間裏,能夠接觸和理解的知識和要培養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更多的資訊會造成學生學習質量的下降。因此,在教學中,要科學地控制資訊量,將多媒體技術當做達到教學目的的一個手段,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圍繞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從而找到資訊技術與本節教學內容的最佳結合點。

4.在資訊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過程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尤爲重要。因此,教師在資訊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的過程中,可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一定的資訊量。只要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資訊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整合要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各種設備的潛力,實施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學,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總結

總之,網絡環境下的科學實驗教學是現代教學技術發展的結果。資訊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機整合,使本來學生對科學的學習本來就十分感興趣,再透過利用資訊技術(主要是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模擬科學家來做科學實驗,使學生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透過具體的實踐活動,主動體驗、探索發現,並學會自主、創造性地學習,養成正確的科學學習、研究的態度,爲他們未來更遠地學習、生活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