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體育鍛煉與大學生應對方式抑鬱情緒關係研究的論文

論文2.54W

摘要:採用文獻資料調研、心理測量和數理統計等方法,探討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對方方式、抑鬱情緒的關係問題。結果表明:(1)男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量得分方面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表現爲男生的運動量明顯高於女生,而積極應對、消極應對和抑鬱情緒方面男女不存在顯著差異;(2)體育鍛煉與積極應對存在顯著正相關,與抑鬱情緒存在顯著負相關;抑鬱情緒與積極應對顯著負相關,與消極應對顯著正相關;(3)中等及以上鍛鍊量與小運動量在積極應對和抑鬱情緒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表現爲隨着鍛鍊量的增加,大學生更趨向於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抑鬱情緒水平降低;(4)積極應對在體育鍛煉與抑鬱情緒間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消極應對對抑鬱情緒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體育鍛煉與大學生應對方式抑鬱情緒關係研究的論文

關鍵詞:體育鍛煉;應對方式;抑鬱情緒;中介作用

1前言

抑鬱症是心理障礙中最爲常見的一種,通常是由於個體不能正確應付生活應激事件,導致心理失衡造成,表現爲情緒低落、沉默寡言、行動遲緩等症狀,對身心健康會產生嚴重影響。已有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在發病期間較多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較少採用積極的應對方式。應對是指個體在應激事件或應激環境中,爲了解決因應激事件或應激環境而帶來的行爲問題,或爲了平衡應激事件或應激環境而帶來的情緒問題,而採取的種種對付方法或策略活動。國內外關於應對的大量研究也證實,應對是影響身體康復和協調應激以及與應激間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是心理應激影響個體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變量,對個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開始探索身體鍛鍊與應激的關係。研究表明,身體鍛鍊可以使處於憂慮情景的個體變得放鬆,注意力得到轉移或心境得以改善,身體鍛鍊爲應對應激提供了一種情緒調節或生理對抗,身體鍛鍊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國內的多數研究結果也支援了適宜的體育鍛煉對應對方式具有積極意義。例如,駱積強對身體鍛鍊與高中生應對方式的調查、崔冬雪對體育鍛煉與女大學生應對方式的研究、劉彬對體育鍛煉與老年人應對方式的研究等。但是也有類似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結論,比如刑建輝的研究發現,體育院系大學生在應對應激時更趨向於採用進攻的方式,這種缺乏區分應激源性質的應激應對是一種錯誤的應對策略。由此可見,上述研究儘管存在一定的分歧,但絕大多數研究還是支援體育鍛煉對應對方式具有積極意義,但兩者之間究竟是何種關係,尚未形成共識,二者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互影響或作用的路徑究竟如何,還需要進一步探討。本研究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應激角度(心理生物過程)探討體育鍛煉與應對方式、抑鬱之間的關係,以期爲大學生抑鬱的預防和干預機制提供理論依據。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採用分層整羣抽樣的方法,選取雲南省具有代表性的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雲南師範大學、雲南民族大學、西南林業大學五所大學的本科生1350人,回收有效問卷1223份,有效率爲90.59%。其中,男生558人,女生665人。平均年齡在20.84±2.45歲。

2.2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問卷包括:⑴《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構成。其中積極應對分量表12個條目,消極應對分量表8個條目。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0.90,重測信度0.89。⑵體育鍛煉等級量表。採用《體育鍛煉等級量表》PARS-3,由武漢體育學院樑德清修訂,該量表從身體鍛鍊強度、時間和頻率三方面考察體育鍛煉量。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⑶自評抑鬱量表。該量表由於1965年編制,用於衡量抑鬱狀態的輕重程度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共有20個條目,按1—4級評分。抑鬱指數=各條目累積分與80的比值。指數範圍在0.25~1.0之間,指數越高,抑鬱程度越重。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性別大學生的體育鍛煉量、應對方式、抑鬱情緒的差異分析

透過對男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量、積極應對方式、消極應對方式和抑鬱情緒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見表1),結果表明,男女生在體育鍛煉量得分方面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P<0.001),表現爲男生的運動量明顯高於女生,而積極應對、消極應對和抑鬱情緒方面得分不存在顯著差異。究其原因,男女大學生在鍛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一方面是由於社會、歷史對兩性角色定位的不同所產生的。從歷史上看,男性比女性運動更多,儘管這種差異在近代已經明顯縮小,但在鍛鍊行爲模式上的性別差異仍舊存在。例如,加拿大男性(47%)比女性(41%)更喜歡運動。類似的,美國女性比女性保持慣於久坐的生活方式的人數高出1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從男女的性格特點來看,男性比女性更喜愛參與各種高強度的鍛鍊或力量訓練,而女性通常喜歡選擇中小強度的鍛鍊項目。關於應對方式的性別差異問題目前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例如,葉金輝等人的研究發現,大學特困生中男生和女性在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的性別差異到達顯著水平,男生的積極應對得分高於女性,女生的消極應對得分高於男生;郭玉江對840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大學生的應對方式存在性別差異;溫嵐[等人透過對廣州地區在讀大學生的調查表明,男女生在消極應對方式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但是左茜穎等人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調查卻發現,男女大學生在應對方式上不存在顯著差異;本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抑鬱的性別差異問題研究結果也模棱兩可,大多數研究表明,大學生羣體中,女性抑鬱情緒發生率顯著高於男性。少數研究認爲男性大學生比女性大學生更易發生抑鬱。而本研究卻得出,男女在抑鬱情緒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至於產生上述研究結果截然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對象不同、研究方法的差異所致。

3.2體育鍛煉量、應對方式、與抑鬱情緒間的相關分析

對體育鍛煉量、積極應對、消極應對、抑鬱情緒間關係進行相關分析(見表2),結果表明,體育鍛煉量與積極應對存在顯著正相關r=0.088(P<0.05),與抑鬱情緒存在顯著負相關r=-0.142(P<0.01);抑鬱情緒與積極應對顯著負相關r=-0.400(P<0.01),與消極應對顯著正相關r=0.279(P<0.01)。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一步考察不同體育鍛煉量對積極應對和抑鬱情緒的影響效果。根據體育鍛煉等級量表將大學生體育鍛煉量情況分爲三組,即大鍛鍊量(分值≥43分)、中等鍛鍊量(分值在20~42分之間)和小鍛鍊量(分值≤19分),對不同組別大學生的積極應對和抑鬱情緒進行考察。分別以積極應對和抑鬱情緒爲因變量,以不同組別爲自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組別在積極應對和抑鬱情緒方面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對不同組別的積極應對和抑鬱情緒的差異狀況進行事後比較,結果發現,中等及以上鍛鍊量與小運動量存在顯著性差異,表現爲隨着鍛鍊量的增加,大學生更趨向於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抑鬱情緒水平降低。該研究結果支援了以往的研究結論。即進一步證實中等及以上的鍛鍊量對應對方式具有積極的意義。適宜的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改善抑鬱情緒,促進鍛鍊者採用積極的應對方式,降低應激反應,提高鍛鍊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3.3積極應對方式在體育鍛煉與抑鬱情緒間的中介作用分析

本研究的假設是應對方式在體育鍛煉量與抑鬱情緒之間起中介變量作用。採用BaronandKenny提出的三步中介效應方法檢驗提出的假設模型。由於在前面的研究中積極應對與體育鍛煉量相關顯著,而消極應對與體育鍛煉量之間相關不顯著,因此只考察積極應對在體育鍛煉量與抑鬱情緒間的中介作用。具體步驟:首先,以體育鍛煉量爲自變量,積極應對爲因變量,考察體育鍛煉量對積極應對的預測作用;其次,以積極應對爲自變量,抑鬱情緒爲因變量,考察積極應對對抑鬱情緒的預測作用;最後,採用層次迴歸分析考察在加入積極應對後,體育鍛煉量對抑鬱情緒的影響。體育鍛煉量是積極應對的主要預測源,其β值爲0.088(P<0.05),其解釋的方差變異量爲0.8%,說明體育鍛煉量對積極應對有一定的預測作用。由以抑鬱情緒爲因變量的方程2可知,積極應對是抑鬱情緒的主要預測源,其β值爲0.400(P<0.001),其解釋的方差變異量爲16%,說明積極應對對抑鬱情緒具有顯著地預測作用。由以抑鬱情緒爲因變量的方程3結果可以看出,體育鍛煉量是抑鬱情緒的.主要預測源,其β值爲-0.152(P<0.01),其解釋的方差變異量爲2.3%;當同時考慮體育鍛煉量、積極應對時,積極應對對抑鬱情緒具有顯著影響,體育鍛煉量對抑鬱情緒影響顯著,但其β值減爲-0.110(P<0.05),其解釋的方差變異量爲17.1%,解釋量增加了14.8%並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積極應對對抑鬱情緒具有中介作用。

3.4消極應對方式的作用分析

在相關分析中,消極應對和體育鍛煉量的相關不顯著,而與抑鬱情緒有顯著相關。所以採用多層迴歸分析考察消極應對方式的作用。結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別、體育鍛煉量和積極應對的作用後,消極應對對抑鬱情緒仍然具有顯著地正向預測作用。圖1顯示了體育鍛煉量、積極應對、消極應對與抑鬱情緒的標準化迴歸係數。結合前面的研究結果,體育鍛煉量對抑鬱情緒的影響顯著,該影響由於積極應對方式的加入而變小。這說明體育鍛煉量對抑鬱情緒影響既有直接作用,亦有間接作用,其間接作用是透過積極應對實現的。該研究結果說明積極應對在體育鍛煉量與抑鬱情緒間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也進一步證實積極應對是體育鍛煉影響抑鬱情緒的機制之一。這提示我們,要更好地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降低抑鬱水平,既要強調體育鍛煉量,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大學生的積極應對方式。另外,本研究顯示,消極應對對抑鬱情緒具有顯著地正向預測作用,驗證了不同的應對方式在抑鬱情緒中起的不同作用。

4結論與建議

4.1男女大學生在體育鍛煉量得分方面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表現爲男生的運動量明顯高於女生,而積極應對、消極應對和抑鬱情緒方面得分不存在顯著差異。

4.2體育鍛煉量與積極應對存在顯著正相關,與抑鬱情緒存在顯著負相關;抑鬱情緒與積極應對顯著負相關,與消極應對顯著正相關。

4.3中等及以上鍛鍊量與小運動量在積極應對和抑鬱情緒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表現爲隨着鍛鍊量的增加,大學生更趨向於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抑鬱情緒水平降低。

4.4積極應對在體育鍛煉量與抑鬱情緒間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消極應對對抑鬱情緒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4.5體育鍛煉可以作爲一種積極有效的應對資源、應對策略和方式直接或間接影響應對過程,降低抑鬱反應,促進鍛鍊者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彭瑛,郭文斌,王國強.抑鬱症患者抑鬱症狀、應付方式與人格關係的研究[J].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03,11(3):230-231.

[2]顏軍,陳愛國.體育鍛煉應對應激研究的述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11):58-61.

[3]駱積強.身體鍛鍊與高中生應對方式的關係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3):391-393.

[4]崔冬雪,劉希佳.高師女大學生身體鍛鍊與社會支援、應對方式、抑鬱傾向的相關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5,19(4):66-68.

[5]劉彬,王小壘.淺析體育鍛煉對老年人應對方式的影響[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6(3):125-126.

[6]郭玉江.體育鍛煉與大學生應對方式的調查與分析[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9,22(3):142-144.

[7]溫嵐,黃時華,劉自強.自我效能感對抑鬱影響: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0,18(2):201-203.

[8]左茜穎,楊軍,丹娟.體育專業大學生應對方式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的關係[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1(9):53-56.

[9]張澤武,吳赤蓬,劉國寧等.廣州市醫科大學生抑鬱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51-52.

[10]張錄,趙靜波,樑軍林.高中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通徑分析[J].中國臨牀心理學雜誌,2005,13(2)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