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效益研究的論文

論文5.78K

【摘要】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一直是研究者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總結了關於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效益的研究成果,討論了影響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的因素,以期爲今後關於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係的探討,以及爲維護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參考。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效益研究的論文

【關鍵詞】體育鍛煉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一直是體育心理學研究關注的重點。近年,隨着人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不斷增大,清晰地揭示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爲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科學的參考,更成了一個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研究課題。本文總結了許多關於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效益的研究成果,討論了影響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的因素,以期爲今後關於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係的探討,以及爲維護與促進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參考。

1、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

大量的研究探討了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這些研究較一致地表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在我國,近年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進一步深化了這一結果。

李娜(2001)採用篩選了抑鬱傾向高分的大學生爲研究對象,以體育興趣小組爲活動方式進行實驗研究,結果發現有計劃、有目的安排體育鍛煉和娛樂性羣體運動興趣小組,有利於改善抑鬱狀況和情緒穩定性個性特徵[1]。張蘭君等(2002)對有強迫症狀的大學生體育運動干預實驗研究發現,透過運動處方干預6周後其強迫症狀、情緒穩定性均顯著改善[2]。曹國民等(2002)讓實驗組大學生參加了爲期6周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後,發現其在簡式心境狀態剖面圖(POMS)的緊張、憤怒、疲勞、抑鬱、慌亂5個分量表及消極情緒紛亂總分上均與對照組組有顯著差異,體育鍛煉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效益[3]。袁玉濤等(2004)的研究指出,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大學生中有9%的人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但在不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大學生中這一比例則爲28%[4]。張勇等(2006)調查發現,偶爾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在軀體類、情緒類、人際交往類以及神經症類等方面的心理問題遠遠多於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5]。沈輝(2008)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大學生進行爲期2個月團體體育鍛煉干預活動後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隨着體育鍛煉的深入而有所提高[6]。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明顯的促進作用。許多文獻已較好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本文僅對此作較簡單的總結。總的來說,國內外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效益:

(1)改變睡眠模式,提高睡眠質量;

(2)改善神經系統和大腦的機能;

(3)改善身體表象和身體自尊;

(4)改善認知活動,如反應時間、注意不集中、思維混亂等;

(5)改善情緒狀態,提高情緒健康水平;

(6)提升意志力;

(7)有助於人格的完善;

(8)有助於減緩或治療心理疾病[7]。

2、影響體育鍛煉心理健康效益的主要因素

隨着研究的深入,許多研究關注了體育鍛煉在不同層面上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本文希望透過總結這些影響體育鍛煉心理健康效益的因素,爲利用體育鍛煉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多參考。

2.1鍛鍊主體因素

影響體育鍛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的主體因素有許多,本文僅介紹研究者較爲關注的幾個因素,包括鍛鍊者的性別、鍛鍊興趣、鍛鍊態度和堅持性。

2.1.1性別

許多研究表明,性別是影響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效益的一個重要主體因素。如賀亮鋒(2007)研究表明,各種運動對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體育鍛煉對POMS的各項指標的影響中,男女生在緊張、憤怒、疲勞和自尊上差異顯著[8]。朱偉等(2008)研究發現,男生心理健康狀況相對好於女生,中等偏上運動量對男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中等偏下運動量對女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9]。這些提示,在利用體育鍛煉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過程中要注意性別的差異。

2.1.2鍛鍊興趣

鍛鍊興趣是影響鍛鍊心理健康效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如潘國斌(2003)探討了體育活動興趣對增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與效應,結果發現對體育有明顯興趣的學生較對照組的心理特徵和心理負荷效應、身體素質有顯著性差異[10]。邱新宇等(2006)發現,大學生體育鍛煉興趣與心理健康水平呈顯著性關係,不同興趣組大學生的SCL-90因子總分存在着顯著性差異,體育鍛煉興趣高的大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興趣低的學生表現出與不鍛鍊和鍛鍊無規律學生相似的較差的心理健康狀況[11]。這提示提高大學生的鍛鍊興趣是利用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的一個有效途徑

2.1.3鍛鍊態度與堅持性

劉萍等(2003)指出,體育態度與心理健康總症狀、人際關係緊張與敏感、心理承受力、適應性、情緒失調、焦慮等方面有低的顯著負相關,與抑鬱有中等的顯著負相關。體育態度對心理健康總症狀、情緒失調、焦慮、抑鬱、偏執迴歸效應顯著[12]。邱遠(2004)的一項研究也表明,體育鍛煉能比較好地解釋說明心理健康的響應變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貢獻率達到52.15%;從事體育鍛煉的態度、鍛鍊時間和鍛鍊的堅持程度等3個維度則起主要影響作用,是大學生心理健康重要的貢獻因素[13]。何仲愷等(2007)透過POMS、SCL-90量表、主觀幸福感量表考察了大學生鍛鍊堅持性和運動態度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結果證明,運動態度在主觀幸福感及POMS量表得分上主效應顯著,而堅持性在POMS量表和SCL-90量表得分上主效應顯著。不喜歡運動且堅持鍛鍊組的個體在主觀幸福感量表上得分更低,而在POMS和SCL-90量表上得分更高[14]。這些研究表明,大學生的鍛鍊態度和堅持性也制約着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效益。

2.2體育鍛煉活動的特徵

2.2.1體育活動類型

競技運動與娛樂性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有所不同。邱新宇等(2006)指出,娛樂性、競爭性及類型不確定的三種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響。他們比較了進行三種不同類型體育活動的大學生的SCL-90得分發現,在軀體化、抑鬱、敵對因子上,鍛鍊類組得分低於競技類組[11]。

集體運動與個人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也有不同影響。如何秋華等(2002)的研究表明,採用課餘集體體育鍛煉的方法能夠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並且效果優於一般的體育鍛煉形式[15]。邱新宇等(2006)比較了參加集體鍛鍊、個人鍛鍊和混合鍛鍊三種不同鍛鍊形式學生的SCL-90得分,發現不同形式組學生的'因子總分存在着顯著性差異,且集體鍛鍊組與個人鍛鍊組差異非常顯著,集體鍛鍊組得分明顯低於個人鍛鍊組,在人際關係敏感、敵對、焦慮等因子分值上還好於混合組[11]。

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上也有不同表現。如North等(1990)一項關於體育鍛煉對抑鬱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表明,有氧練習和無氧練習均可降低抑鬱,但Petruzzello等(1991)卻提出無氧練習不能降低焦慮,這提示如果希望改善整體的情緒狀況,最好採用有氧練習[16]。

哪一種活動類型更具有良好的心理效應呢?Berger(1988)提出,有氧運動、封閉式運動、沒有人與人之間競爭的運動,更有助於鍛鍊者的心理健康。事實是否真的這樣呢?隨着研究的深入,這一問題將會得到更清晰的回答。

2.2.2運動量

我國學者蔣碧豔等(1997)發現,中等到較大的運動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更好地心理健康效應[17]。馬嶸等(2007)指出,中等運動量對大學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其作用主要集中在SCL-90的軀體化、強迫、人際關係、抑鬱、焦慮、恐怖、偏執因子上,而對精神病性因子的作用不明顯[18]。朱偉等(2008)的進一步研究發現,中等偏上運動量對男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中等偏下運動量對女生有較好的心理健康效應,長期堅持中等運動量的體育鍛煉有利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9]。儘管有不同的意見,如範軍(2008)認爲大運動量對大學生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效益[19],但總體上研究者較一致地認爲中等運動量有較佳的心理健康效益。

運動量是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三者的函數,許多研究者單獨探討了這三個因素對心理健康效益的影響。

(1)運動強度。運動強度一般常用心率指標和最大吸氧量來衡量。運動心理學和運動醫學一般規定:運動的大強度相當於最大吸氧量的50%-60%,小強度相當於最大吸氧量的40%左右。目前大多數研究認爲,中等強度的體育運動能有較大的心理健康效應,適中的身體運動強度能夠改善情緒狀態和焦慮、抑鬱、緊張和疲勞;相反,大強度的運動卻可能增加緊張、焦慮等消極的情緒。如李林等(1999)實驗結果表明,身體鍛鍊有助於調節身心矛盾,增強心理健康,中等強度是大衆健身鍛鍊較適宜的鍛鍊強度[20]。

(2)運動持續時間。研究者指出,每次運動的時間至少應爲20-30min,60-90min的運動也會產生理想的心理狀態。如方敏等(2005)的研究指出,每次30-90min的鍛鍊有更佳的心理健康效應[21]。一次運動的持續時間過長不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堅持運動練習,才能獲得良好的心理效應。

(3)運動頻率。朱淦芳等(2004)的實驗表明,體育運動對焦慮和抑鬱狀態的改變有密切的聯繫,每週3次、每次1小時左右的中等強度或中等強度以上的運動量更有利於改善焦慮和抑鬱傾向的大學生,其調節作用顯著[22]。方敏等(2005)的研究表明,每週2次或3-5次、每次30-90min的鍛鍊心理健康效應更明顯[21]。宋子良(2008)的研究也表明,體育活動時間越長、次數越多、項目越激烈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越明顯,以每次鍛鍊1小時以上、每星期鍛鍊3次以上、經常參加混合類項目的體育活動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效果最理想[23]。

2.2.3體育活動項目

許多研究探討了不同體育活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獨特效益。李宜南(1999)對不會游泳和健美操的女大學生的測試表明,經過游泳和健美操訓練後,學生的反應時、數字記憶廣度有了顯著提高,經過游泳訓練,學生的睡眠效率得到了改善[24]。盧曉文(2004)將透過SCL-90篩選出4組分別表現有抑鬱、焦慮、強迫和人際關係敏感症狀的大學生按照其喜好,分別安排在籃球、乒乓球、武術、健美、圍棋5個選項班中進行一系列鍛鍊。結果表明,五種項目都能改善抑鬱症狀;健美和圍棋和助於緩解焦慮;武術和健美對強迫組的同學有顯著的改善作用;籃球和足球能改善人際敏感學生的人際關係狀況[25]。賀亮鋒(2007)的實驗表明,不同運動項目對心境的指標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籃球運動對除自尊以外的其他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排球運動對除緊張以外的其他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健美操運動對除憤怒以外的其他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的意義[8]。方秀寵等(2008)的研究以無痛跑步、籃球、乒乓球鍛鍊的方式爲抑鬱情緒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干預,結果表明無痛跑步、籃球、乒乓球鍛鍊對學生的抑鬱情緒具有積極的干預作用,其中無痛跑步效果最爲顯著[26]。

上述研究表明,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有相同之處也有獨特之處,因此在利用體育鍛煉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踐中要做到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從而收到更大的效益。

3、小結

大量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在維護與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踐中,要充分利用體育鍛煉,讓其成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良方。同時,由於許多因素制約着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我們要注意這些因素,讓體育鍛煉在維護與促進心理健康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娜.大學生抑鬱情緒與體育鍛煉干預實驗.體育學刊,2001,8(4):32-36.

[2]張蘭君,李娜,王穎.大學生強迫症狀的體育運動干預實驗.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2,16(7):478-479.

[3]曹國民,曹暉.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係的實驗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1):131-146.

[4]袁玉濤,田振生,劉春明,賈寶民.大學生心理裏健康與體育運動的相關研究.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0(1):69-70.

[5]張勇,孫高峯.體育鍛煉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56-58.

[6]沈輝.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實驗的研究.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7(1):35-37+17.

[7]佟立純.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北京體育師範學院學報,1999,11(3):48-52.

[8]賀亮鋒.體育活動對大學生心境和情緒的影響實驗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4):481-488.

[9]朱偉,李洪強.北京普通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與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5(3):127-131.

[10]潘國斌.大學生體育活動興趣與健身效應探討.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1):144-146.

[11]邱新宇,王麟.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河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0(1):122-124.

[12]劉萍,王振宏.大學生體育態度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中國學校衛生,2003,24(6):635-636.

[13]邱遠.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係的初步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2):1637-1641.

[14]何仲愷,錢銘怡,楊寅等.運動態度和鍛鍊堅持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科學,2007,27(6):39-44.

[15]何秋華,劉伕力.課餘集體體育鍛煉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體育學刊,2002,9(5):59-61.

[16]張力爲,毛志雄.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綜述).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5,15(4):42-47.

[17]蔣碧豔,祝蓓裏.上海市大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其與體育鍛煉的關係.心理科學,1997,20(3):235-238+287.

[18]馬嶸,黃春梅.新疆高師大學生運動量與心理健康狀況比較.中國體育科技,2007,43(2):52-55.

[19]範軍.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的關係.長春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6):114-116.

[20]李林,季瀏.不同強度鍛鍊的心理效應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中國體育科技,1999,35(5):25-28.

[21]方敏,孫影.大學生SCL-90因子分與體育鍛煉行爲的關係.中國學校衛生,2005,26(2):100-101.

[22]朱淦芳,魏純鐳.體育運動對改善大學生焦慮和抑鬱的相關研究.福建體育科技,2004,23(6):57-59.

[23]宋子良.不同頻度的體育活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關係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7):948-950.

[24]李宜南.游泳、健美操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3):86-89.

[25]盧曉文.體育鍛煉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20(5):24-25.

[26]方秀寵,遲化,姜志強等.無痛跑步、籃球、乒乓球鍛鍊對緩解大學生抑鬱情緒的實驗研究.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24(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