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體育運動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論文

論文9.28K

一、教學研究目的

體育運動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論文

目的:改善中學生人際關係,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由於當前城市和農村獨生子女的生長環境與他們的前輩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導致了許多獨生子女在心理髮展上不健康,很多時候出現以自我爲中心、缺少團體精神等多種問題,綜合表現爲人際關係不和諧,而且性格方面表現得比較自私。本研究試圖從體育教學角度研究分析,從而增進中學生的人際關係,使得孩子們得到健康發展。

二、教學研究方法

1.實驗法

學校,選取兩個教學班作爲比較樣本,一個稱之爲實驗班,一個稱之爲普通班。我只是採用經過特別設計的具有促進心理髮展內容的體育項目,比如:拉網墊球。規則是張開一張大的圓形繩網,直徑爲5米。選擇十名學生,將球置於網上進行高高彈起,球着地即爲失敗。該運動項目鍛鍊的是大家的合力和團隊精神。另外,在傳統項目上增加具有相應效果的內容,並在活動中間進行心理輔導和技術指導。經過一年實驗,實驗班與採取按傳統體育教學班級的個性心理調查結果進行比較。

2.問卷調查法

在學校和家長的配合下,不定期向學生髮放問卷,從而獲得所需要的數據資料,最後整理彙總分析。

三、對比結果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學校中我教的實驗班學生的人際關係水平優於普通班學生,兩者存在顯著差異。這種情況表明:透過心理健康促進因素得到提升的體育教學活動實驗班學生對人際關係敏感起到積極作用。學生在運動中能夠較好地克服自我中心,協調人際關係。實驗班學生經常參加經過特定設計的體育運動,因此其人際關係敏感問題較普通班學生少。另外,透過對實驗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人際關係水平異常(14分以上)的比較,實驗班學生組學生人際關係水平異常者2人,佔總人數的1.81%,非實驗班學生的人際關係異常者8人,佔總人數的4.21%,以上結果也間接表明了體育運動對學生的人際關係敏感的積極作用。

四、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1)對我校學生不同羣體的人際關係綜合診斷調查分析表

明,獨生子女人際關係問題的比例高於非獨生子女;農村學生人際關係問題的比例明顯高於城市學生。由此,這兩個學生羣體應加強引導。

(2)經過有特別注入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積極的影響作用,能促進學生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克服以自我爲中心,進而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結論得出,在目前學分教育的教學環境下,不能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識的增加,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理對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加之獨生子女的.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相對比較孤獨,在家裏沒有適齡孩子的心理傾訴和交流對象,只是透過電視、電腦、手機等,人際交流的渠道相對狹窄。因此,全方面改善人際關係,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迫在眉睫。

2.合理建議

(1)藉助網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學生互動羣。網絡是最好的心理觀察室,網絡的私密、互動、快捷的特點恰好符合心理教育的需要和規律。學校心理教育可以藉助網絡平臺,發揮網絡特長,開展網上工作。當然,在班主任管理員的指引下,針對學生在網絡上流露出的心理狀況,對全校學生進行多次的心理健康問卷調查,並在此基礎上爲每屆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以此跟蹤瞭解學生的內心活動、心理變化、心理困惑,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增加心理健康內容

體育老師要利用運動項目本身的特點來促進心理健康。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不同的特點,也適宜於不同個性的學生。比如要經常進行接力跑、拔河、多人跳繩等集體項目的鍛鍊和球類教學,這樣有利於在對抗比賽的過程中讓學生慢慢地改變孤僻的性格,逐步適應與同伴的交往,相互交往的次數越多,就越容易相互瞭解,相互交往的時間越長、密度越大,越容易產生共同的體驗和感受。參加游泳、單雙槓、跳馬等項目的運動,則會使學生在運動中不斷地克服膽怯心理,學會團結互助,幫助學生形成勇敢、堅=毅、果斷、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等良好的心理素質。

總之,體育運動對於學生的人際交往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要充分利用體育這一兼有健身和娛樂功能的有利條件,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有意識地發揮功能,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人際交往水平。

參考文獻:

[1]李五洋.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M].甘肅日報,2010-09-12.

[2]周杰.心理健康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