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通用6篇)

論文2.66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通用6篇)

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 篇1

【摘 要】

小學數學是整個數學學習道路的起點,在整個數學學習生涯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學生學好小學數學能夠爲以後的中、進階數學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在將來的數學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關鍵詞】

小學朋友尊重鼓勵

小學生正處於身體和心智快速發展的時期, 但同時不可避免小學生心智不夠成熟,不能夠準確的明辨是非,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在學習上亦如此,不能夠明確自己爲什麼學習,所以在學習的時候難免會偷懶,或者不願意學習。相比之下,他們更想把做作業的時間拿來玩,因爲小孩子天性即貪玩。那麼如果我們把學習變成一件和玩一樣有趣的事情時,小學生不就會熱愛上學習了嗎? 那麼,具體該如何做,才能讓小學生愛上數學,愛上學習呢?

一、使課堂變得有趣

歸根究底,小學生不喜歡數學的原因還是因爲數學這門科目不能夠對他們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從而讓他們在數學課堂上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也許窗外一隻偶然飛過的鳥兒就可以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走,也許教室外面忽然有了什麼輕微的響動也會讓他們好奇的猜測半天。將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有趣,牢牢的吸引住小學生們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採用講故事的辦法來吸引住他們。有一次筆者剛走進教室,便聽見很多同學正在討論剛剛的體育課,很多小朋友還依然對上節體育課所做的遊戲回味不窮,依然三三兩兩的在一起討論。看到這個情況,筆者知道按照這樣下去這節課即便勉強的上了,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因爲學生們的心依然還在上節體育課當中。這時筆者拿出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隻可愛的小豬,然後問學生們,“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學生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小豬。”筆者接着說,“同學們想聽小豬的故事嗎?”學生們紛紛爭先恐後的回答道:“想!”於是筆者清清嗓子,講道:“有一天森林裏的動物們集合在一起比賽講笑話,規則是,把所有動物都逗笑了就算贏。小老虎是最先上臺講笑話的,他上去講了個不怎麼好笑的笑話,所以幾乎沒有動物笑。然後是小熊,他講了個很好笑的笑話,把所有的動物都逗笑了,只有小豬沒有笑,小熊只好失望的下臺了。接着是小猴子,小猴子剛走上臺,正準備開始講,小豬便笑了起來。小猴子很納悶,我這都還沒講呢,他怎麼就笑了,其餘動物也感到很奇怪。這時只聽小豬邊笑邊說道:“我終於想明白剛纔小熊講的那個笑話了,太好笑了,哈哈哈。”同學們也紛紛大笑了起來。於是筆者接着說道:“大家覺得小豬笨不笨啊?”學生們異口同聲的答道:“笨”。有個別調皮的學生還特別補充道:“太笨了”。然後筆者笑着說道:“下面我們將要學習這節課的內容了,請同學們翻到書的第××頁。”說完筆者又補充道:“等會要測驗哦,不會做的同學就是它哦。”說完筆者笑着看了看黑板上畫的小豬。同學們一聽,連忙端端正正的做好,認認真真、專心致志的聽課,都不想顯得自己比別人笨。於是這節課的效果出奇的好,在課後的測驗中,筆者特意請了幾個平時不怎麼學習數學的學生來回答,結果發現連他們也回答的非常好。

二、讓學生把你當朋友

學生是否喜歡一門科目,其實與教授這節課的老師也有很大的關係。小學生還小,有逆反心理,同時喜歡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比如某些小學生,因爲不喜歡老師,覺得老師太嚴厲,不好玩,所以也就不喜歡這名老師所教的科目,對學習這門科目始終有牴觸情緒。相反如果老師和同學間關係很融洽,學生把老師當做自己的“大朋友”,感覺老師很親切。那麼他們就會自主的、積極的學習這名老師所教的科目,並因此在這門科目中取得良好的成績。所以,讓學生把老師當朋友是非常重要的。老師應該隨時保持自己的親和力,不能老是板着一臉嚴肅的樣子,這樣學生會認爲和你之間有很大距離,不願意親近你。老師平時應多主動和學生接觸,聊聊天,做做遊戲,多一些微笑。小孩子,你對他好,他們是可以輕易感受到的,他們也會對你產生一種親切的感覺,會把你當朋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很重要的,若學生和老師的關係非常融洽,在這名老師的課堂裏,小學生們不會畏懼嚴謹的課堂壓力,而是會積極主動的回答老師的問題,積極舉手,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有很大的響應。不會出現老師在上面提問,結果下面卻沒有人理會的場景。學會尊重學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如果不尊重學生,那麼學生也不會真正的尊重你。我們應該把學生看做一個有情感、有夢想、有看法的和我們平等的人,我們要多考慮學生的感受,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不要老是以一個大人、一個老師的身份去衡量學生。我們應該正視學生的存在,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人格。很多時候,學生會因爲老師對自己的漠視從而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老師說的,自己偏不聽,老師讓做的,自己偏不做,總之什麼都要與老師對着幹,結果導致學習成績不好。而又因爲一些老師歧視差生,從而導致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越來越大,關係越來越差。一個合格的老師,必須得學會尊重學生,一個不尊重學生的老師,是不可能真正和學生做朋友的。

三、多鼓勵學生

鼓勵、表揚學生的正確行爲,會讓尚不能明確分辨是非的小學生清楚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非常正確的,是應該繼續堅持的。鼓勵學生是老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中常用的一種教育方法,它既能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又能拉近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爲師生間的思想溝通架起一座信任的大橋。鼓勵也是一門藝術,要在恰當的實際恰當的使用。鼓勵不能盲目鼓勵,比如學生在做毫無意義的事情,老師卻去鼓勵他,這是不正確的。鼓勵,是對正確行爲的一種肯定。某學生今天表現很好,以往上課愛講話的他今天一句話也沒有講,一直認認真真的聽課。這時老師就可以表揚、鼓勵,在課堂上鼓勵他,他感受到其餘同學們羨慕的目光,會很光榮,很有成就感,從而一直保持着今天的狀態,認真學習,不僅成績提高了,同時也拉近了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方便老師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 篇2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需要爲基礎,是推動一個人去認識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種重要動機,是一個人一生中學習和生活中最活躍的因素。而個人興趣是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爲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感。根據一個人個性心理的發展,興趣大致可分爲三類:直觀興趣、自覺興趣、潛在興趣。

興趣對一個人做好某一件事至關重要,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說過,天才的祕密在於強烈的興趣與愛好。所以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他直接影響着人活動的態度和情趣,當人對某件事情或某項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時,就會有一個積極地態度和高漲的情緒全身心的投入,比較容易做好事情。作爲一名教師,如何才能培養出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生能更好的學好數學也就尤爲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遵循興趣的發展規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首先加強常規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直觀興趣,經過長期的激發、穩定進而形成自覺興趣,幫助學生鞏固自覺興趣,最後促使學生形成潛在的對數學學習興趣。

1、學生數學直觀興趣的培養

首先直觀興趣是一個人本能的直接反應,是一個人對事物的形狀、色彩、神態、語言、動作等引起的最直接的喜好,這種興趣具有不穩定性,比較膚淺,是人的直觀的第一反應。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注重以下幾點去誘導、激發、培養學生的直觀興趣。

(1)在教學中要做到適時給予學生成功感。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適當的降低難度,或者將知識的講解形成一個有力的較爲緩慢的坡度,激發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心,使學生較爲容易的完成,以使學生獲得成功感、滿足感和興奮感,以喚起學生的成功欲,進而激發學生的直觀興趣。在開始階段,這一點尤爲重要,這需要我們要在備好每一節課上下功夫,在備學生上下功夫,要求教師對知識點明晰,對學生知識結構、知識掌握情況瞭解。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進入課堂,才能更好地發現、適時創造興趣點,才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直觀興趣。

(2)豐富課堂教學語言的豐富性、生動性。在一節常規課上,教師要能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爲我們在教學中,授課的語言表達方式直接影響着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質量,所以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有豐富生動的教學語言,透過豐富生動的語言,用我們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以調動學生直觀興趣。在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學內容較爲枯燥抽象,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發揮語言的魅力,變枯燥爲有趣,變抽象爲直觀。

(3)加大課堂教學中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現在依然存在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一味的填鴨式教學,只重視了知識的輸灌,學生只能機械的接收,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缺少了生活情感的體驗,更談不上數學與生活的有機融合,學生知識的學習只是浮於表面,不能將所學數學知識內化。這種教學、學習的過程,老師、學生都是無味的,學生根本談不上對數學產生興趣,也嚴重的違背了新的課改要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慢性的扼殺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學生數學學習自覺興趣的形成鞏固

自覺興趣是一種具有自覺性、主動性的情感,是伴隨有明確目的一種愛好和志向的結合體。一旦形成,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但自覺興趣的形成需要由直觀興趣經過不斷地反覆激發,以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的興趣趨於穩定而形成。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中不斷地激發學生數學直覺興趣,進而這種直覺興趣就會伴隨着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數學情感、數學思維等活動而逐步形成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一種自覺行爲,進而逐步在直覺興趣的驅動下形成一種對數學學習有着明確的追求目的心理過程。

2.1 要能善於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加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

在常規課堂中,我們教師要要將知識吃透,進行包裝,所謂的包裝就是將知識融進一個故事,一個情景劇,甚至到一個簡單有趣的肢體動作中,創造一個有趣的數學情景,將學生吸引進去,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進而激發學生主動、愉悅的學習,使學生學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的積極主動。

2.2 加強常數學規課堂的探究性

課堂是培養學生自覺興趣的主陣地,我們在常規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常規課堂積極的創設情境設疑,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進而自主思考,生疑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特別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爲重要,只有產生的疑,才能說明孩子的在課堂上對問題產生了興趣,纔去動腦、纔去思考了。所以我們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的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各種器官,激發學生更深一層次的興趣,也就是探究的慾望,培養加深學生對解決數學問題的學習慾望,加強自覺興趣的形成鞏固。

2.3 在數學課堂中要能善用學習遷移法,不斷拓展學習興趣學習遷移是在學習中引出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在現數學課堂教學體系中,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中學生的情感、學生對某一問題的動機、或是對某一事物的興趣、態度以及自己喜歡的行爲方式來引導遷移學生來完所教當堂數學教學任務目標或重難點的突破。

3、潛意識興趣的形成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抓住數學學科的特點,邏輯思維強,易質疑,從而在課堂中要常抓不懈,不斷挖掘課堂生成中的興趣點,激發學生、穩定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把直觀興趣、自覺興趣進一步固化爲潛意識興趣,使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充分發揮興趣的效能,讓興趣成爲學生數學課堂中的翅膀。成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技能、發展個性的優良的興趣品質。

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 篇3

如果把小學的各門學科比作建築房子的材料,數學無疑就是橫樑與框架,只有把這最重要的基礎打好,房子才能結實牢固。小學數學主要是促進學生在幼年時期接受數學教育,進而爲將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故而,培養小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爲重要。如何培養他們的興趣呢?我認爲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a、遵循適應性和發展性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問題,它必須與學生的知識結構一致,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全面發展,那麼,我們就必須遵循和執行適應性。

首先是適應性原則。現在小學階段,奧數比賽非常盛行。這些所謂的奧數題目,完全不符合小學生學習階段的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範圍,連一般的成人都覺得難度很大,但在校園裏卻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這種錯誤的風尚打擊了絕大部分學生,使他們對數學望而生畏。一百個孩子裏只有兩三個適合學奧數。這種百裏挑一的學習榜樣當然令人豔羨,但絕不適宜推廣、實施,也不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其次是發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是爲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啓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主要是聯繫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感到有挑戰性,又感覺到好玩和有成效。這樣,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中不但能學到一定的知識,還有了繼續學習的慾望和興趣,爲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是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b、採取多種方法達到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做到如下四個方面: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以所教知識與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爲基礎,設計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模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

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老師透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區別對待,並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小學生具有爭強好勝的特點以及強烈的榮譽感。針對這一點,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優點來加以表揚,使學生們不斷保持學習興趣。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儘量將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場景引入到課堂來,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中間穿插一些數學知識,並透過模型、實物等教具,配合多媒體等教育設施,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掌握新知識。

如此,寓教於樂,學生一定會對數學保持持久的興趣。

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 篇4

(一)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必要性

1、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小學生年齡小,往往意志薄弱,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能持久,有意注意時間短,興奮過程和無意注意佔優勢,任何新奇有趣的外界刺激都可以引起他們注意的分散。但是,對於有興趣的對象和活動,卻可以較長時間地進行注意。透過訓練,無意注意還可轉化爲有意注意。

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於教學內容是否有吸引力。小學生的興趣不穩定,容易轉移,對呆板、單調的活動易於產生厭煩情緒。他們本性好奇,特別是對新鮮的事物有極大的興趣,容易被新鮮事物和新異刺激所吸引。

2、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教育實踐表明,當學生對某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力求掌握知識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採取積極主動的意志行動,使心理活動處於積極狀態,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的組織教學要儘量體現出“新、奇、活”的原則,採用多種多樣的、生動活潑的,使學生能夠產生強烈興趣和新鮮感的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

1、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於激發興趣

在課堂上,教師應儘可能多用抑揚頓挫、風趣幽默的語言,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在和諧寬鬆的課堂氣氛中,使學生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

2、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透過研究和教學實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因此,教師就應該掌握優良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學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技術,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儘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充分運用一些現代的教育技術手段,向學生呈現抽象的、容易理解的材料,激發學生的興趣。

3、做好學習評價

學習數學是要花時間的,有一定的難度,沒有毅力和恆心會很難堅持下去。教師的科學評價可因其鼓勵性而給學生帶來一種滿足感。

(1)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有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小層次,層層遞進。教師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於成績好的學生,提出努力方向,加大深度和難度,同時讓他們在課堂上發揮示範的作用;對中等學生的指導,讓他們以尖子生爲榜樣,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對後進生也要幫助他們查漏補缺,逐漸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激勵他們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

(2)滲透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

在學生課堂聽講,回答問題以及學生小組討論等活動中觀察瞭解學生的主動學習態度和合作學習情況。同時瞭解學生是否能夠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調整學習策略。

透過多種評價方法,教師可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所在,採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教學效果;學生可以有目的地調查自己的策略和態度,重新認識自己,並不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 篇5

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個教師十分關心的問題。教師應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積極地進行教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從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學生的某些心理特徵,對教學將起到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的培養就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興趣能激發大腦組織,加工有利於發現事物的新要素,並進行探索創造。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對學習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有效的,它能使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對激發學生興趣談幾點體會。

1.觀察能力的培養,學習興趣的產生

觀察能力是認識事物,增長知識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構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方法,學會在觀察時透過事物表象,抓住本質,發現規律,達到不斷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我認爲人們對知識的認識和積累都是透過觀察實踐而得到的。沒有觀察就沒有豐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確的推理、概括和創造性,所以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去觀察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又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

2.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功夫,還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還應該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直觀”具有看得見,摸得着的優點,“直觀”有時能直接說明問題,有時能幫助理解問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由直觀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這個基礎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的教學就根順利了,體現了“直觀”教學的優越性。

3.重視操作,培養實際動手能力

一位教育家這樣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許多事實證明科學是動手“做”出來的。我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要學會“做”數學,比如量身高,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米和釐米等長度單位的概念,對其有具體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千米”的含義;稱稱一兩塊磚和一兩枚硬幣,可以幫助我們弄清“千克”和“克”的區別;剪幾個對等的三角形拼成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又可讓我們得出並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總之,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引發我們創造性地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讓每一位學生養成愛想問題、問問題以及延伸問題的習慣,讓所有的學生都知道自己有權利和能力去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以下再對培養思維簡單地談一談。

3.1善於運用啓發法和發現法,啓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一個優秀的教師會懂得針對不同的學生能力差異,採取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式。面對同一道數學題,用什麼樣的語言表達讓學生儘快地接受。如果題意不懂,便可採用啓發、舉例的方法讓學生接受,發現突破口,用通俗簡易的手勢或圖形來化繁爲簡。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和對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掌握教師的方法下,透過發散性思維,使他們明白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從而產生愛動腦筋、思考問題的習慣。

3.2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這一點要求老師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善於發現教材中所隱含的深意,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師還應將拓展意識運用到數學課上。例如涉及到語文知識,可以多講一些與其相關的,讓學生們理解各學科之間的聯繫,並且融會貫通,從真正意義上產生對知識需求的渴望。

3.3利用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立體思維模式”

一題多解是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的基礎,也是培養鍛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們就來舉一個一題多解的例子。

從以上所談的這些看來,二者有一個共同點。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伴隨着興趣的產生的,而濃厚的興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維作鋪墊的。兩者之間一種無意識的連接關係,是一同成長的。所以在教學中不能只重視激發興趣,也不能只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着眼於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繫。興趣是思維發展的平臺,思維是興趣的基礎,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維潛意識中某些問題的探索而產生的結果。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根據題目中的具體條件,自覺靈活地運用數學方法,透過變換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就可以發現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長期堅持這樣的方祛訓練, 學生一定能產生濃厚的學習數學、 運用數學的興趣。

讓我們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樂學、好學,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小論文 篇6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作爲教學重點,只有學生產生了興趣,學生才樂於去思考和探索,去發現數學中的奧祕,發揮主觀能動性,開拓數學思維。要想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持久的興趣,教師就要保護好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探索好奇心。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的思維應該是靈活的,有創造性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把興趣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有效結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教學過於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而忽略了學生纔是學習的真正主體,而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步步推進,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得到了更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爲小學數學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所以,我們要有計劃地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新思路,這是我們小學數學必須關心每一位學生的首要問題。教師應充分理解數學教材材料,用已知的許多因素積極教導學生去分析和理解數學中的概念、解題步驟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點是很重要的,教師要積極地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興趣是教學中最好的營養和催化劑,學生有了興趣,就會認真分析學習材料,分析數學問題的思維就會更加清晰。

在學習中,如果學生體現出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學習效果就會得到明顯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發揮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

一、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認真觀察事物的能力

培養小學生對新事物的觀察能力,增長新知識是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小學數學教師要教給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的基本方法,使學生了解觀察的意義是透過對事物表面發生的現象的觀察去了解它的本質,發現客觀規律,進一步學習新知識,學習新技能,開發新的學習目標。透過認真觀察和細緻分析,在學習的實踐過程中得到對於新知識的理解。沒有觀察就沒有聯想,就不可能有一個準確的結論。爲了讓小學生學會總結和創新,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自覺地培養學生的思維,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教師只努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因爲很多的數學知識都是比較抽象的,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他們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是很困難的,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運用合適的教學用具來輔助教學,使這些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容易理解,深入淺出,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新事物,探索新思路,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這些知識,使他們的思維活躍,印象深刻,讓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享受到數學學習的無盡樂趣。

二、培養小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孩子的智慧體現在他們的手指上。很多數學知識的獲得都可以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來進行,實際的動手操作,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能夠在輕鬆自在的動手活動中學到抽象的數學知識。如在學習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等概念時,學生都知道1米等於100釐米,可是在他們的腦海裏並沒有一個具體的印象:1米到底是多長?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再枯燥地一遍又一遍地講解,可以爲全班同學量身高,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互相量身高,體會米和釐米的區別和聯繫。又如在學習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時,我們可以把長方形剪成相等的三角形,透過形象直觀的感受,讓學生由計算長方形的面積來推斷出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總之,學生在邊動手邊學習的過程中,透過獨立的思考和探索,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提高。在小學階段,教師的正確引導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小學生積極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教師積極運用啓發法教學,培養學生的求異發散思維優秀的小學數學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對於數學題的講解,採用什麼樣的語言使學生了解和儘快接受是關鍵。如果學生不理解題意,教師應立即採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和接受。慢慢地,學生就會有新的發現。教師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手勢或圖形直觀講解,逐步加入,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小學生新的解題思路。教師透過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掌握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了解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二)利用一題多解的方法來拓展學生的發展思維一題多解的方式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並且會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從而讓小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可以透過獨立思考或者小組合作的方式來發現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決辦法,從而拓展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透過自己的新思路會品嚐到成功的喜悅感,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數學教師在小學階段不應該單純培養興趣,更要重視開發新的思維能力,應着重於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發展相結合。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在培養持久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開拓自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