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探析新建本科院校學院制管理模式的思考論文

論文2.5W

論文摘要: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創新問題,即學院制的建立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學院制的必要性;然後闡明瞭學院制的三種類型;最後指出建立學院制應該注意的問題。

探析新建本科院校學院制管理模式的思考論文

論文關鍵詞:新建高校 學院制 管理模式 思考

近年來,隨着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一批新建本科院校隨之誕生。它們大多是由幾個專科學校合併而成或者幾個專科加上幾個中專或中師華麗轉身而爲本科學校。誕生後,它們面臨諸多困境,與同類老牌本科學校相比,處處處於弱勢地位,爲了加強管理,整合有效的資源,進一步提高辦學效益,從而贏得社會的尊重,內部管理體制隨之發生悄悄的變化,很多新建本科高校在內部建立了二級學院。這種學院制的建立,不僅使有限的資源進行重組,形成了合力,提高了整體辦學水平;而且促進了高校內部權力的重新分配和權力制衡機制的誕生。

一、建立學院制的必要性

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是指學校管理制度、機構設定、管理權限以及相關的根本性組織制度。這種制度最大優點就是:符合教育規律,能夠主動適應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變化;能夠調動基層的主動性、創造性以及師生員工的積極性;能夠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大學生產力,最合理、有效地配置人、財、物、資訊等各種要素資源,輸出最大效能。而我國的高校內部體制完全是按照計劃經濟時代的模式進行設定的,權力基本上在上層手中,如教育部、教育廳或者其他主管部門,地方、學校毫無辦學的積極性,從招生、畢業分配、基建投資、項目審批、撥款、學科建設等方面,全是“老闆”說了算,下面的學校領導完全是嚴格按照“老闆”的旨意執行的忠實信徒,缺乏辦學的主動性;而學校機構完全按照政府的模式設定,官僚化傾向嚴重;而學校內部權力分配不合理、不科學;大學的學術權力幾乎被行政權力所代替,高校是在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過在具體管理活動中存在職能交叉、重疊現象,以致造成黨政不分,職責不明,有利的事爭着做,無利的事相互推;機構臃腫,職能重疊,人浮於事,效率低下;而教授委員會、教代會等機構幾乎是形同虛設,毫無價值;高校手捧“鐵飯碗”,吃“大鍋飯”,大多教職工外無壓力,內無動力,只是一個字“混”,虛度光陰。爲了更好地整合資源,合理地分配權力,極大地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性,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行政效率,逐步提升辦學水平,增強辦學實力,必須推行學院制管理模式。[1]

二、學院制管理模式類型

1薄靶!—院——系”三級管理模式

這種模式是在大學中增設學院一級管理,在學院下再增設系、研究中心或者研究所。其實,就是將原來學校的部分權利下放到二級學院,讓他們享有相對獨立的權利,承擔相應的責任,進一步發揮他們辦學的積極性。[2]該模式主要優點:減少管理環節,降低行政成本,便於及時、準確地傳達資訊,提高了管理水平。這裏必須注意一個問題:如何協調好二級學院與其所屬的系或者所的權力分配關係問題,有的是院實系虛,有的是院虛系實,只有做到合理分享資源,才能調動各自的積極性。但是現實生活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語言表達容易,操作起來很難,只能摸着石頭過河。[3]

2.“校——院”二級管理模式

該模式在高校中只設院校兩級管理機構,學校負責長遠計劃的制定,作宏觀管理工作;而二級學院則賦予人事、財務、學位評定等方面的自主權。

3被旌閒凸芾砟J

此模式即是在大學中同時存在兩種管理模式,A“校——院——系”三級管理模式;B“校——院”二級管理模式。其優點:形式多樣,靈活多變,但是不足之處是:給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增加管理成本。要想使學校工作順利進行必須有一套比較明確的、適合於該模式的執行體制來加以保障。

三、推行學院制改革的基本原則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面臨諸多挑戰:第一,缺乏區位優勢,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才來加盟;第二,辦學資金嚴重不足,且大多是舉債辦學,造成債務沉重,舉步維艱;第三,處於老牌本科學校與飛速發展的高職高專夾縫中生存困難;第四,生源漸漸萎縮,難以招納優秀學生……鑑於如此情景,爲了擺脫困境,利用好現有資源,整合力量,形成拳頭產品,辦出特色,辦出聲譽,必須推行學院制改革,同時必須注意以下原則。

1比力重心下移

《現代漢語小詞典》(1999年修訂版)對“權力”是這樣解釋的:“權力,名詞,①政治上的強制力量;②職責範圍內的支配力量”。也就是說權力就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可以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謝安邦認爲:我國高校體制權力基本構成應包括政治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力、其他利益權力)(如一般教師、輔助人員、學生的權力)等四個方面。

這裏所說的權力主要指行政權力、學術權力。而高校行政權力的下放,主要是指一定的資源分配權、計劃內經費的使用權、學校內部機構的設定權、一定的人事聘用權等;學術權力的下放則指基層學科的調整、專業的設定、課程的改革、一些科研項目的管理等,當然,這些權利的下放,並不意味着學校相關部門就撒手不管,而是加強引導、教育、監督,防止他們走向極端,進而影響學校的整個工作的順利進行。

2.精簡機構,整合資源,教育力量整體下移

今天,新升本科院校面臨着最大的問題:機構重疊,人浮於事,辦事效率低,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不過本人認爲: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原來中專或者中師的相當一部分老師學歷、職稱不達標,且繼續學習的動力不足,無法勝任教學工作;第二,原有的幹部體制存在着最大的弊端就是:能上不能下,即使是一個庸官,只要沒有犯錯誤,只能讓他平安退下;第三,一些經過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拿到高學歷後,爲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也爲了體現他們的`人生價值,他們便順利地走上領導崗位。這樣,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浪費了大量的教學資源,必須採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變。   第一,年齡45歲以下的教職工,要求他們去讀全日制研究生或者在職研究生,來提高他們的學歷水平;第二,年齡45歲以上的教職工,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參加研究生課程班學習,或者去其他高校做訪問學者,做一些課題,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以更好地晉級晉職;第三,在不影響學校行政工作的情況下,只要學歷合格者,應該將教學力量下放到二級學院去從事教學工作,在校內開設大量的選修課,同一學科,只要老師具備、教學條件具備一律同時開課;如果教學條件暫時不具備,師資力量充足,可以分段開課,讓學生有充分的權力選課,讓他們真正做一次公正的裁判,凡是選課人數不足20人者,一律待崗學習,扣發當年部分津貼;如果連續三次有如此情形者,轉崗或者辭退。這樣變壓力爲動力,刺激他們發憤學習,積極進取,進而提高自己的辦學聲譽。

3.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適當分離

我國高校原來大多是行政權力代替學術權力,一些學術機構名存實亡,現在應該加以改變,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的作用,尤其是充分調動教授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位授予、職稱評定、科研成果鑑定、人員聘用及定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營造一個適度寬鬆、自由的環境,促進學科發展。

四、新建本科院校學院制改革要注意的問題

新建本科院校推行學院制改革,其目的是調整內部結構和功能,提高其辦學效益及管理水平,所以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苯一步解放思想,穩步推進改革

不管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還是主政一方的官員,或者是學校的“肉食者”,均應有戰略眼光,高瞻遠矚,應清醒地認識到:當今學校必須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整合校內各類資源,優化結構,應具有宏觀管理水平和駕馭大局的能力,當然這裏也應反對兩種傾向:第一,盲目推進,不顧當時的客觀條件是否成熟,“趕時髦”,“跟着感覺走”,急於求成,進而造成損失;第二,右傾保守,不思進取,錯失時機。我們應綜合考慮,兼顧社會的文明程度、技術條件、人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穩步推進,不斷髮展。[4]

2.講求效益

“質量就是生命”,這一句話早已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推進學院制改革根本目的就是在管理思想、管理方式上儘快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優化高校內部層級結構,盤活各類辦學資源,建立科學決策、高效元轉、能適應市場配置資源需要的內部管理機制,逐步提高辦學水平、辦學層次、辦學效益、辦學質量。

3.選好領頭人

二級學院的黨委書記、副書記、院長、副院長及其他領導人選,必須公開選撥程序、任職資格、任職年限、權力、職責等,應該在校內外、省內外、國內外公開選拔,不能只侷限於學校範圍內,本人認爲:應該選拔那些人品好、高學歷、高職稱、善管理、既有基層工作經歷,又具備國際眼光的人才。這樣經過公開、公平、公正選拔的人才,讓他們盡展自己的才華,同時加以引導、教育、管理,讓他們健康地成長,使學校的工作順進行。

五、結束語

新建本科院校推行學院制改革,是高校自身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培養多樣性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與國際高校接軌的必然選擇。只有推行學院制改革,整合各類辦學資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才能走出困境,自己的辦學水平、辦學效益、辦學層次才能再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左春明.一場深刻的歷史性變革[J].神州學人,2000,(10).

[2]葉瀾.深化中國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體制與執行機制改革的研究報告[J].教育發展研究,2000,(5).

[3]馬陽亭.簡析高等學校的二種基本管理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8,(2).

[4]向東春.論大學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關係的重整[J].醫學教育探索,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