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生物素質教育論文

論文1.83W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在生物方面同樣要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小編爲大家準備的下面關於生物素質教育論文,歡迎大家閱讀!

生物素質教育論文

實施生物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

摘 要:詳細從六個方面談了實施生物素質教育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關鍵詞:生物;素質教育;科學素養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國際視野與民族精神、社會責任感與人生規劃能力。透過生物課程的實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一、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以思想素質爲首位

把握生物學科教學的德育滲透,利用生物學科教學的珍貴素材和有利契機,對學生進行思想素質教育十分重要。透過介紹

DNA的功能、體細胞克隆哺乳動物技術的突破、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幹細胞研究的進展、腦科學的深入發展、生物工程產業的興起等科學發展技術革命的世紀標誌,能增強學生崇尚科學的意識。透過介紹我國生物學成就、生物科技發展狀況以及面臨的資源危機,使學生“知國、愛國、報國”,增強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使命感。透過介紹可愛大熊貓、美麗銀杉銀杏、稀世珍禽朱䴉等,體現我國爲拯救保護珍稀動植物資源,保護世界人民寶貴財富所做的貢獻,增強民族責任感。透過帶領學生採集動、植物標本,分析生態環境,飼養動物、種植花草等,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熱愛勞動的品質。

二、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以品德素質爲重點

生物學科教學蘊含豐富的品德教育資源,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品德因素,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品德素質教育。結合胚胎髮育,來說明母親的無私奉獻,進行孝敬父母教育;結合透過生殖、發育和遺傳實現生命的延續和種族的繁衍,感恩父母;結合環境污染、食物污染、水源污染的治理,傳授預防食物中毒以及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講述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的關係,滲透二者既矛盾又統一的觀點;結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和物種形成等知識,闡明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原因。()這對於學生理解生命的延續和發展,認識生物界及生物多樣性,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有重要意義。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以身體素質爲基本

在掌握面板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經常進行戶外體育鍛煉和進行冷水浴對面板的作用。瞭解骨骼生長的基礎知識和體育鍛煉對骨骼的影響,鼓勵學生在青少年時期積極參加體育

鍛鍊。瞭解體育鍛煉影響心率和輸出量,從根本上加強呼吸功能和提高防禦能力。體育鍛煉能提高大腦皮層機能,增強植物性神經支配的器官活動,使動作速度、靈敏性和耐力等有顯著提高,對外界各種刺激的適應能力有顯著改善,提高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瞭解人體的血量、輸血和血型的知識,進行健康公民獻血義務教育。結合細胞的分化說明細胞的全能性,蒐集有關幹細胞研究進展和應用的資料,探討細胞的衰老凋亡與人類健康的關係,激勵學生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樹立持續科學發展觀。結合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結構及其遺傳基本功能、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闡述生命的延續性,理解有關原理在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增進人類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價值。

四、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以心理素質爲取向

心理素質是人在先天性生理基礎上,在個體與客觀外界相互作用中產生、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決定人類智慧的並非“智商”,而是“情商”。生物學科教學中應及時挖掘心理素質的教育價值,處處感染薰陶潛移默化。如,透過介紹“鮎魚反應”知識,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透過“自然選擇”知識去啓發學生如何把握黃金時間去塑造自己,使自己在不同價值取向中適者生存;透過細胞的生命歷程,感知生命的偉大、人生的價值,提高抗挫折、抗壓力的能力,培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透過基因突變及育種工程教學,認識環境變化與人類健康的關係,瞭解遺傳病的知識,更加關注科學發展與人類健康,增強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透過基因與染色體關係的教學,結合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深刻認識生命的奧祕,培養正確看待生命、善待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正確處理親情關係,培養對家庭的良好情感,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總之,課堂教學不僅表現在傳授知識、發展能力上,而且還表現在興趣、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和薰陶上。文化知識可以重新學習,而良好的人格卻很難重新塑造,生物學科教學不能忽視心理品質的潛在影響。

五、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以探究學習爲着眼點

生物探究活動不僅使學生獲取一定的知識,而且還使學生習得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過程,領悟科學探究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以及應用等能力,使學生着眼於嚴謹地完成中學所有的生物探究,獲得一定的生物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促成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在主動發展的過程中達到或超過大綱要求。組織學生透過參與育種、有害生物防治、生物淨化技術、生物工程製藥等生物探究活動,從環保的角度思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關注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透過生物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生物科學技術應用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科學,幫助學生體會生物科學與人類社會、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並能對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係形成正確的認識。在組織探究活動時應注意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值得探究的問題或研究任務和

求真務實精神。從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樣,有利於擴大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以及教學方法模式的改進和創新,使標準規定的目標落到實處。

六、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以實驗教學爲載體

透過實驗教學明確實驗目的,領會實驗設計的思路,能夠正確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學會採集和處理實驗材料,掌握生物實驗操作、實驗記錄、生物繪圖、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等一系列實驗操作技能,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教師要組織好各種觀察、實驗等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克服對微觀結構認識的困難,使學生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環境的實驗條件和虛擬環境的模擬條件,使學生身臨其境,親自動手,有利於學生在觀察、實驗操作、科學思維、識圖和繪圖、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尊重事實、堅持真理科學態度的形成。教師要重視定量實驗,讓學生在量的變化中瞭解事物的本質,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等科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