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與素質教育有關的論文

論文3.37W

進入21世紀以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成爲小學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而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也是時代發展的重要方向。接下來小編蒐集了與素質教育有關的論文,歡迎檢視,希望幫助到大家。

與素質教育有關的論文

篇一:素質教育環境下的小學語文的評價改革

摘要

本文對素質教育的深化進行探討,說明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並對小學語文考試與評價的改革方向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關於小學語文考試與評價的改革措施,希望本文能夠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

素質教育;小學語文考試;評價

一、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發展

1.教學理念改變

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這其中不僅包括學生的知識增長,還包括能力的發展。在素質教育環境中,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傳統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語文水平的進步。而在素質教育中,教師將更多的教學精力放在學生個性發展、心理健康和能力提升的發展上,透過語文教學使學生的性格更完善,已經是現代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之一。現在的獨生子女自私,自以爲是,不合羣,這就給教師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教育要比文化教育更爲重要,這就要求教師改變教育理念,重新審視教育,做一名真正教師。

2.教學方法改變

素質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還表現在教學方法上,要使語文教學對學生成長的作用展示在學生人格和能力發展方面,則教學方法必然要多樣化,靈活化,才能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只有這樣,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才能夠觀察到學生的學習需要、興趣出發點,才能夠實現因材施教。就拿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來說吧,以往的“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已不能滿足學生的識字要求。素質教育的多元化要求我們改變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法,不僅要在學校跟老師學識字,還要在生活中主動識字。比如,認識店鋪牌匾上的字,食品包裝袋上的字,衣服吊牌上的字等。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皆識字,識字皆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二、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考試與評價改革方向

1.評價主體多樣化

考試與教學評價,是衡量教育結果和質量的最直接方法。在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發生變化,必然引起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的改革,而改革的最終效果,應該表現在考試和教學評價方面。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在語文教學方面,對學生的評價,仍是以教師爲主體的,這樣的教學評價主體限定,不利於學生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學習成果,更不利於家長與學校合作進行協同教育。因此,使教學評價主體儘量多樣化,涵蓋素質教育的各個參與者,教學評價才能更客觀更具體,也更能反映素質教育的深化情況。拼音教學是一年級的重點內容,在學完拼音之後,我們對學生進行了測試,背誦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朗讀帶拼音的句子,填寫不完整的音節。採用三種方法對學生進行了綜合測試,每個學生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在測試中讓自己的優點得以釋放,同時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更能取長補短,在快樂中學習拼音。

2.考試形式和內容與素質教育結合

在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發生改變、教學方法發生改變、評價方法發生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必然與傳統教育不同,而透過學習產生的結果,也不可能直接透過一張筆試的試卷,或者一篇作文表現出來。因此,小學語文的考試形式和內容,應該包括素質教育標準下的各個方面,如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個性心理特徵等,只有把多方面的測試綜合起來,才能使素質教育的成果真正表現出來。

三、素質教育環境下小學語文考試與評價改革方法

1.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和考試

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應充分發揮教師、家長和學生在考試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對待諸如短文的朗讀、課文的背誦、經典誦讀檢測內容的檢查,採用開放考試評價的過程,全權交給教師、家長和學生,由他們共同制訂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式以及評價的時間,在學期中及時、即時檢測,然後將平時或期末檢測的成績計入學生期末的綜合評定表中。這樣,教師、學生、家長都納入到評價主體中,體現了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民主、平等的關係,既有利於更全面地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進行評價,減輕了老師的工作負擔,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了家長對學校、孩子的瞭解,促進了家校共育。

2.改革語文考試的形式

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各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靈活地選擇恰當的檢測方式。比如口試主要內容包括識字、朗讀、理解、積累和表達;筆試主要是對學生寫字、組詞、標點符號、寫話、偏旁部首等語文知識掌握情況的考察。評價內容既有對學生單項語文能力的測試,如筆試中的“看拼音寫詞語”,就是對學生寫字能力的測試,也有對學生綜合語文能力測試的題,如口試中的“朗讀與理解”,考查學生朗讀、理解、表達等綜合能力。設定綜合試題,既考查了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同時也簡化了考試流程,節約了考試時間,使得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多元化。

3.進行全面的教學反饋

教學反饋由教師、家長、學生共同參與,形成360度的環形反饋模式。教師對學生給予反饋,包括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值得表揚的地方,需要改正的缺點以及建議等;教師對家長給予反饋,包括家長在課後期間需要給學生怎樣的輔助條件;學生對教師的反饋,包括教師教學是否與他們的學習需要一致等;學生對家長的反饋,包括家長對他們日常學習的幫助是否合適;家長對教師的反饋,注重根據學生日常表現出來的與語文教學相關的各個方面素質的變化,提出可行的建議;家長對學生的反饋,重視對學生日常行爲的指導、課業的指導等。透過這樣的反饋,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教育,更有利於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家長提高自身素質。

參考文獻:

[1]鄒靜珊.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探析[J].學週刊,2017(08):105-106.

[2]付小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現狀及改革[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一),2016,6:101-103.

[3]楊久菊.小學低年級語文考試評價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09):115-116.

[4]唐現弟.淺談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開展[J].求知導刊,2016(03):131-132.

篇二:素質教育下中學音樂教育的提升策略

摘要

隨着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廣和發展,中學音樂教育作爲培養學生自動和素質和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程,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從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英語教育教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提升中學音樂教育時效性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素質教育;中學音樂;時效性;策略探討

中學音樂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其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激發中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中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隨着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中學音樂教學也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中學音樂教學對於素質教育的發展的意義

中學音樂教學對於提升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文化修養有着積極的作用,首先中學音樂教育能夠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中學生在音樂的陶冶中感受到音樂的藝術魅力,有利於其健康個性的塑造和養成。其次音樂教育還能夠培養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中學音樂教學重要是針對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其實質就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透過對音樂作品創作背景、主題思想及情感的講解,引導學生積極闡述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探討,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進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後中學音樂教育最大的作用是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相符合,中學音樂作爲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其主要目的是爲了培養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審美意識,能夠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出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人才。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音樂教學實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素質教學方法

實現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成爲現代教育的重點內容,教師是素質教育理念的實施者和執行者,需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爲此中學音樂作爲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需要音樂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應試教育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尤其是音樂專業知識,即教師自身所具備的音樂理解能力、音樂賞析能力、音樂表達能力等,只用教師具備了紮實的音樂教學能力,才能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最終目標。

(二)創新教學模式,改革中學音樂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案

部分教師受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較深,在教學中形成了“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的內容主要圍繞教材,忽略了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因此中學音樂教師要主動的學習和了解教育部出臺的各種最新教育方針,並根據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創新教學模式,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最佳教學方案。一方面中學音樂教師可以透過音樂作品創作背景、過程的講解,讓學生探討音樂作品蘊含的豐富主題和情感思想;另一方面,在進行音樂作品演唱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進行演唱,豐富學生的情感教學。

(三)改革課堂教學內容,創設豐富的教學模擬情景

中學音樂教師要了解學生纔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的內容要圍繞學生開展,以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活躍性。中學音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主要目標,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活動性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有着充分的瞭解,選擇學生當下感興趣的題材進行音樂教學,並引導學生抒發和闡述個人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學習心得,讓學生充分了解到音樂的魅力所在,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引入合作教學方法,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水平

合作教學是指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透過佈置學習任務,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探討,團結協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目前合作教學在我國各學校進行了廣泛的推廣和普及,並在實際法的教學活動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方面在音樂教學中引入合作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激發學生音樂的興趣,並透過小組成員間的共同努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意識,營造出良好的班級學習氣氛;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合作教學模式,同時也是提高教師素質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現,合作教學的主題設定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並能夠適當的拓展;班級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個人之見的差異性,實現各小組間整體水平的相近;做好課後總結評價工作,透過教學資訊的反饋工作,瞭解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並以此爲基礎對教學方案進行深入的改進,因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五)建立教學考覈機制,激發教師工作熱情

由於音樂課程屬於“課外性”課程教學,因此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着敷衍教學現象,爲此中學需要建立對音樂教師的考覈制度,將學生的音樂學習侵情況、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嚴格的考考覈,同時完善獎懲制度,對於表現優異的教師給予相應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對於工作懈怠的教師進行頭口批評或者記過處罰,充分調動音樂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有效提升中學的音樂教學整體水平。

三、結語

隨着現代素質教學理念的深入發展,中學音樂教學作爲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爲了提升中學音樂教學的整個水平和效果,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不斷深化教育改革,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提升中學音樂教學的實效性,進而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文文.對流行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的結合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

[2]劉翠珍.芻議流行音樂對中學音樂教學的影響[J].音樂時空,2015,17.

[3]王娣.從聲音中獲取知識從娛樂中增強能力——計算機輔助中學音樂教學的有益嘗試[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7.

篇三:高校學生國防教育及素質教育功能探討

摘要

高校國防教育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必修的一門教育課程,同時也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關鍵部分之一。高校國防教育對學生的教育訓練、知識培養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特別是高校國防教育具有素質教育功能,在進行國防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本文主要闡述高校學生國防教育的內容,探討國防教育的素質教育功能。

關鍵詞

高校學生;國防教育內容;素質教育功能

一、高校學生國防教育的內容

現代高校國防教育的內容基於法律法規,宣揚愛國主義精神,意識形態教育是其重點。其中軍隊技能是其關鍵,實現在各個領域的有效融合,創建高校學生國防教育內容體系。高校國防教育的教學目的是強化高校學生的國防安全意識和培養國家需求的預備役後備人才,培養高校學生“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政治抱負;涵養高校學生“苟利國家,不求富貴”“以家爲家,以鄉爲鄉,以國爲國,以天下爲天下”的報國情懷;滋養高校學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求仁而得仁,求義而得義”的浩然正氣;恆養高校學生“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閣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獻身精神。

1.基礎內容:以法律法規爲基礎

在高校開展國防教育過程中,增強法律法規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瞭解中國國情,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越性,進而做到知法、守法以及用法,做到依法行事。除此之外,能夠強化高校學生服兵役的責任意識,宣揚尚武精神,推崇入伍榮耀,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尊嚴,這是高校學生最神聖的職責。

2.核心內容

基於現階段的中國國情,愛國主義精神主要體現在保衛祖國的錦繡河山、維護祖國悠久的歷史、熱愛祖國優秀文化、關心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同時新時期下要遵從社會主義制度,積極投入社會主義事業建設,擁護黨的領導,關愛各民族同胞,維護國家安全、利益以及統一。高校國防教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本民族自信心,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建立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理念。高校國防教育的開展分爲三種:顯性課程教育,隱性課程教育,拓展第二、三課堂。顯性課程教育的教學方法是藉助“兩課”主渠道的影響,理論知識結合實際世情、國情以及省市情,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加強體驗式、啓發式教學模式等教學形式,最大限度地實現高校學生的個人價值理念和國家前途命運的統一。隱性教育課程教學主要特點是有效地發掘教學課程知識中的愛國元素,與專業教育進行有機的融合,培養和強化高校學生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讀書的報國意識。拓展第二、三課堂的教學的主要特點是,運用滲透式教學模式,將思想教育有效地融入活動當中;開展多樣化的活動,進而促進學生之間的友誼,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同時能夠讓學生不僅熱愛自己,還要用心感知別人之仁。學校包含着愛意,國家包含着暖意,愛國是社會事業生存和發展的根基,要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

二、高校國防教育的素質教育功能

1.國防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質

政治素質是培養和強化其他素養的前提。政治思想對國防教育的開展起到非常大的引導作用,高校學生國防教育的課程教學任務是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和國防理念,培養學生具有現代化社會主義“四有”特質,進而向國防建設輸送優秀人才。國防教育能夠增強高校學生的思想修養,國防教學內容中具有非常豐富的兵家文化知識,其是中國優秀文化思想之一。在開展國防教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領悟中華優秀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耳濡目染地影響學生的自我修養。

2.國防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對大學生日常學習和活動的開展影響是很大的。高校學生國防教育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心理素養。根據實踐驗證發現,當人接受過專業的鍛鍊後,在完成任務和進行活動時展現出充沛的精力、注意力比較集中、反應能力比較強、行動速度比較快等特點。高校學生在接受國防教育的過程中,經歷專業的軍事技能訓練,能夠增強他們的不怕困難、不屈不撓以及堅忍勇敢的良好心理品質。

3.國防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作風素養

部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紀律嚴明、作風優良。高校在開展國防教育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感悟到軍隊的優良品質,自覺地增強自身的作風素養。國防教育的過程中,進行軍事隊列訓練能夠樹立學生整齊劃一的意識。進行軍事法制教育,能夠強化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同時能夠增強學生的組織能力和紀律性。國防教育中的班、排、連的集體模式,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意識以及協作能力。

4.國防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高校學生國防教育的開展能夠拓寬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甚至是增強新時期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高校國防教育的課程教學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軍事思想、軍事發展歷程、現階段國防知識;內容涉及兵器與兵種方面的教育、國防科技資訊教育、軍事法律法規的教育等。這些教育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科學性、合理性的知識結構的構架。優秀的文化知識能夠促進學生思想、思維的擴展,高校國防教育中蘊含的文化元素,能夠豐富和擴展學生的思想和思維。

參考文獻:

[1]羅善華,王明明.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教學創新發展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

[2]楊光會,楊世紅,蔡明,周妍.大學生國防教育內容及形式發展研究[J].思想戰線,2013

[3]陳基才.高校國防教育的德育價值及其對策研究[D].大理學院,2013

[4]劉志民.國防教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特殊作用與功能[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

篇四:茶文化中高校素質教育的影響

摘要

中國是世界上著名的產茶大國,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茶文化內涵深厚,意義深遠,其精髓品質成爲無數人精神上的指引,影響着一代代國人品格的形成。素質教育作爲新時期高校首要的教育使命和任務,對於今後我國人才品格的養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對茶文化內涵的形成和傳播進行了細緻的闡述,對當代高校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剖析,最後就茶文化對高校素質教育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對我國高教素質教育工作起到一定的啓發作用。

關鍵詞

茶文化;高校;素質教育

茶文化作爲中國文化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一直被奉爲中國寶貴的文化財富。而素質教育作爲高校教學的重要課題,也被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國一向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強大的國家需要強大的人才,而強大的人才需要強大的教育背景。人才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只有將人才的特點全部挖掘出來,纔是素質教育真正的目的所在。因此,在新的時代要求下,素質教育的實施顯得非常迫切。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探究茶文化對高校素質教育的影響顯得十分必要。

1、茶文化的內涵的形成和傳播

1.1茶文化內涵的形成

中國茶史豐富,留下了不少的佳話和名作。作爲世界上溫度和溼度最適宜茶葉生長的國家之一,茶文化在這片廣袤的疆土上枝繁葉茂。很難說,茶文化真正的起源是從哪裏開始的。因爲自從人們發現它之後,關於它的傳說就從來沒有間斷過。但是,茶文化真正比較成系統的出現,還是要從唐朝開始。唐朝是我國曆史上經濟程度發達的一個朝代,經濟大繁榮也爲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優良的基礎。因此,在盛唐文化中,茶被寫進詩人的詩中。它仰慕與詩人的清風自持、胸懷天下,也被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所感染,在不斷地盪滌之中,它向世人呈現出了自己的雛形。而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引入,也爲茶文化賦予了新的內涵,它幫助人們洗刷心中的痛苦與掙扎、保持最真的本心。自唐朝之後,飲茶之風更加盛行。宋朝時期的詞人性格奔放曠達,受此影響,茶風之中多少也增加了瀟灑的痕跡。而隨着“程朱理學”對當時文化格局的.改變,“去私慾、存本心”也在茶文化中佔到了不小的比重。宋朝之後,茶文化發展得更加迅速,它的枝葉越來越茁壯,甚至成爲可以獨當一面的文化品種。

1.2茶文化內涵的傳播

中國人之所以熱愛飲茶,是因爲在飲茶之中能夠品出生活的滋味。正是將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在這一盞清茶之中得到稀釋和緩解,才使得他們額頭上的皺紋舒展開來。茶文化的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不僅受到國人的喜愛,更受到了外國人的青睞。自唐朝絲綢之路開始,茶就開始作爲一種商品,隨着這條朝着夢想前進的道路傳播出去,在此過程之中,它也不斷吸收和融合了西方國家的一些文化特徵。鄭和七下西洋不僅將外國的文化和奇珍異寶帶到了宋朝,更將宋朝的文化展示在了全世界的面前。在此期間,西方人民對於茶葉的認知和渴求也達到了一個頂點和極致。他們將茶葉作爲生活中必備的飲品,茶葉的地位甚至可以和咖啡一決高下。從此以後,茶葉在國外越來越受歡迎,而茶文化的影響也開始延伸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

2、高校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於全面的開發學生的才能,而不再只關注學生的成績。隨着國家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高校面臨的教育使命也越來越重。如果要實現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就必須正視現在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只有這樣,高校的素質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也只有這樣,我國的人才才能實現真正的轉型,成爲新時代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2.1高校教育的現狀作爲重要的社會活動,教育絕對不是死氣沉沉的課本和一成不變的上下課鈴聲。教育更多的是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的技巧和方法。而面對應試的壓力,教育的目的卻無法能夠保持初心。不管是迫於社會和家長的壓力,還是受到升學率等的影響,作爲知識的傳授者,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很難做到不受其他影響。也就是說,教育也許在一開始就已經偏離了原始的軌道。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育的後續工作的展開也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教學質量的好壞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作爲人才成長的搖籃,高校也同樣面臨巨大的壓力。特別是自從素質教育開始實施之後,輸送合格的人才也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上。如果高校不能直面壓力,接受新時期人才培養的任務,必然會使人才的培養面臨巨大的危機。因此,面對未來社會和世界的需求,高校教育必須能夠頂住壓力,纔有可能培養出高層次、高水平的全方位人才。

2.2高校教育存在的問題目前而言,我國的高校的教育工作還存在着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雖然我國已經全面的開始實施素質教育,但是相比西方國家而言,我們並沒有足夠的經驗,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磕磕絆絆,有點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儘管現在對於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面對當前的國情,學習成績仍然是衡量學生的標準,並沒有很好的方法能夠將之完全取代。這也會影響到高校素質工作開展的廣度和深度,使得素質教育的工作難以達到預想的效果。因此,我國的素質教育工作可能還會處於一段時間的摸索期,需要不斷地進行補充和修正,纔會慢慢地成熟起來。

3、茶文化對高校素質教育的影響

中國文化雖然有豐富的格局和品類,但是總屬一個整體,彼此之間是融會貫通的。而教育作爲文化的傳達者,需要借鑑所有文化之中的閃光點,並加以學習和利用,才能得到提升。在茶文化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禮儀,也可以學到許多優秀的精神品質,如果能夠對其進行提煉,加以運用,一定能夠對高校的素質教育工作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3.1茶文化有助於高校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茶文化中蘊含着豐富的哲理,隨着茶文化普及程度的提高,茶藝活動也受到歡迎。茶藝活動中許多的禮儀規範。茶文化也可以由茶藝活動更加形象地傳播出去。因此,透過茶藝活動,學生不僅能夠對茶文化的內涵和精髓瞭解的更加清楚,更能夠從茶藝活動中學到不少的禮儀和規範。而這種親身實踐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習到中華民族優秀的精神品質。因此,將茶文化中的禮儀運用到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既能夠爲枯燥的學習生活的平添興趣,也可以讓學生養成好的行爲習慣。而我國自古的教育理念裏,就有“成才先成人”教育案例。這種文化與教育的互動,也必將會開啟我國素質教育新的局面。

3.2茶文化有助於提高高校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我國傳統的茶文化中,十分注重平和與清淨。因爲只有在平和清淨的環境下,人的心靈纔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鬆,看清楚自己的本真。面對學校和成績的壓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也會發生着微妙的變化。如果能夠將茶文化的內涵在學校廣泛地傳播,不僅能夠讓學生增長不少的見聞,也能夠讓學生學到舒緩壓力的方法。而茶文化中始終如一的精神品質,也可以給予學生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的勇氣。在這種不斷的品味和學習的進程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增長了,視野開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校園的生活是學生審美情趣的開始,如果能夠在一開始就給學生創造出良好的校園環境,必然會對學生今後的審美情趣產生影響。同時,茶文化的推廣也有助於良好校園氛圍的形成,在這樣平和清淨和務實的學習氛圍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自然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不僅如此,茶文化在高校的推廣也可以幫助素質教育深入地走入學生的心中,更能夠讓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展。

3.3茶文化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前學生面臨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要比之前複雜的多,而網絡的普及雖然給了學生學習外界知識的視窗,但是同時也給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機。而隨着學生的生活節奏不斷地加快,辨識的能力也越來越低。在這樣背景之下,如果學生沒有得到及時的指引和幫助,很有可能走錯了方向,甚至掉入萬丈的深淵之中。因此,在進入社會之前,高校教育就應該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中國傳統的茶文化中,去僞存真,保持本心一直是其不變的宗旨。而茶的味道先苦後甘,性情溫和,能夠幫助人們拂去不少的煩憂。因此,在高校的素質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之中,如果能夠結合茶文化中優秀的精神品質,給予學生全面深入瞭解茶文化的機會,以茶來調理學生的心性,不僅能夠緩解學生的精神壓力,糾正學生在岔路口遇到的偏差,更能夠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只有這樣,高校的素質教育的工作纔算得上真正的成功。

4、結語

綜上所述,作爲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代表,茶文化一直以其深刻的價值觀和深邃的內涵影響和鼓舞着中國人。面對當前的社會現狀,我們必須將高校素質工作進行得十分徹底,才能夠真正提高我國人才的綜合素質。而量體做衣,提升優化的教學模式也必將會讓我國人才的綜合能力越來越高。相信透過茶文化的傳播,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素質,陶冶學生的情操,也能讓學生學會爲人處世的方法。希望透過本文,能夠對我國高校素質教育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旭渝.高校籃球文化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D].廣西師範大學,2009(04).

[2]劉文軍.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影響[J].家教世界,2013(09).

[3]朱炳根.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重要性及其對大學生文化素質的影響[J].考試周刊,2015,(11).

[4]徐秀娟.傳統茶文化對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06).

[5]鍾景璐.中國傳統道德教育內容與方法對當代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啓示[D].湖南師範大學,2012(05).

篇五:高中數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探究

摘要:

數學是高中階段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實現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求,是教師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探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素質教育

目前,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已成爲必然.這就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

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設備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能夠展示課堂相關的教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容量和課堂教學節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合理掌控教學進度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多種活動環節,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從聽、做、思等方面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學內容的進度安排要張弛有度,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

1.根據學生的學習接受程度,適當加快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不適合提前的教學內容不能提前,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困難的知識點要小步前行,不能超前,保證大多數學生能夠搞懂搞透。

2.教學重點要放在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思維方面,寧願放慢教學進度,也要實現大多數學生雙基過關的目標,提高教學效果。

3.數學題目的解法具有靈活多變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究,不要追求題量,關鍵時要達到練一當十的目標。

4.在新課教學時,要注重基本知識的運用,不要拔高教學難度和教學範圍,要逐步達成教學目標,去除能力要求過高的題目。

5.保證學生課堂思考時間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避免出現浪費課堂教學時間,課後花費時間補課的現象.例如,在講“三條直線平行的判定定理”時,筆者精心設定如下問題:三條平行直線有何意義?如何判定三條直線是平行的?平行直線判定定理的使用環境有何要求?在運用判定定理時需要注意那些方面?這些問題雖然不難,但是學生不經過一定時間的思考,也很難正確回答.筆者給學生留了5分鐘候答時間,讓學生相互討論和小組合作一起思考問題的答案,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要求。

6.培養學生規範答題的能力.在處理例題時,教師要講解清楚,思路明晰.重點放在數學語言、數學符號、圖象等的相互轉化,化繁爲簡,排列組合,構建數學關係,解答數學問題,等等。

7.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數學知識點的講授,更要注意知識點和與數學有關問題的緊密聯繫,實現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問題的目標。

8.數學思維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和方向,教師從始至終都要將數學思維滲入課堂教學中。例如,已知直線y=2x+m與拋物線y=x2相交於A、B兩點,補充恰當的條件後,求出直線AB的方程。學生補充的條件可能有:(1)已知│AB│=d;(2)AB中點的縱座標爲6;(3)AB過拋物線的焦點F;等。這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成功感.透過獨立思考提出條件,使學生鞏固了課堂所學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9.採用變式教學方式.所謂變式教學,不僅是針對數學題目的變化,而且是對數學規律進行變式昇華,實現對各種例題、數學應用問題的變化處理,豐富習題的解決思路,實現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例如,在處理數學概念時候,教師要創設與原來概念相關的概念內容,拓展概念含義,並對概念進行專門訓練和鞏固,實現學生對概念的深刻理解.根據學習的基本規律掌握數學概念,即先提出概念問題,然後對概念深化理解,再透過練習進行鞏固,最後達到拓展掌握。採用變式教學方式,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確立和研究思想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應該爲了升學率而教學,更不應該圍繞着數學分數而上課,應該從數學內容學習、數學能力提高、數學思維訓練、數學語言規範等方面進行認真仔細的研究,實現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教師要在學生的學情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挖掘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打好學生的數學基礎,提高學生的數學品質。

篇六:素質教育視域下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問題

摘要

在資訊化時代,知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衆多的知識中,地理知識屬於基礎知識之一,地理知識包括環境、人口、資源等內容,這些內容與人類社會的發展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在素質教育環境下,初中地理教學備受人們的關注。初中地理教學受傳統教學經驗的影響,使得其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文就素質教育視域下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並針對改革問題提出了具體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素質教育;初中地理;教學改革

一、引言

初中地理在整體初中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在實際中並不受到重視,很多初中學校爲了應對中考,提高自己的升學率,會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上,忽視了地理教學。但此種情況在素質教育環境下得到了改善,素質教育對初中地理教學十分注重,因此,初中地理教學逐漸地走入人們的視線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初中地理教學面臨的改革問題也暴露於出來,因此,如何解決初中地理教學改革問題,就成爲了目前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二、素質教育視域下的初中地理教學改革問題

(一)教學內容層次不清

在素質教育下,要求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綜合性的素質培養,這樣的要求與以往單一型的理論知識人才培養有着較大的出入,因此,以往的地理教學內容設定,教學目標規劃等都與素質教育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學要求不相符。在以往的教學內容分配中,教師基本上是按照統一標準來進行的,並沒有對內容進行層次性的劃分,這樣一來就導致了不同智商、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處於同一層次,學習好的學生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又會因爲難度較高而掌握不了知識,這樣就導致了教學效果並不理想。

(二)教學定位目標與素質教育要求不相符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確定教學目標,在有目標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但就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定位目標進行分析後可以發現,與素質教育的需求不相符。在定位目標過程中,教師強調的是應試教育,一切爲了中考取得高分而服務,而素質教育則要求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如此,不同的定位目標就給教育改革的實行增加了難度,進而影響了改革的推行速度。

(三)教學評價機制不合理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對教學進行評價是比較重要的環節,透過評價工作,教師可以瞭解教學現狀,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但就目前的評價機制進行分析後可以發現,評價機制不夠合理,主要採用的是應試教育的評價方法,而且評價目標也比較單一,主要是圍繞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程度開展的,所以說,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對評價機制進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素質教育視域下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體現層次性

在初中地理教學改革實行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地理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在此改革階段,教師要將教學內容進行層次性劃分,同時教學也應有層次地進行。在教學中,教師應增加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方面內容的比例,同時還應在進行基礎知識講解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應培養學生的地理技能,提高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視覺問題的能力。舉例來說,教師在講解《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由淺入深地進行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氣候類型嗎?”這一問題較爲簡單,學生基本都可以知道,當學生解決了此問題之後,教師可以繼續提問:“你們知道氣候對人類活動有哪些影響嗎?”這一問題稍有難度,可以滿足中等學生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哪些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會產生影響?”這一問題可以滿足學習能力較強學生的需求。在這樣層次分明的教學內容中,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掌握自己能力範圍內的知識,而且教師在對氣候知識進行講解過程中,可以針對最後一個問題與學生進行探討,讓學生知道亂砍伐樹木等人類一些不好的行爲會對氣候產生影響,然後培養學生保護自然、維護自然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二)重新定位教學目標

在以往的地理教學中,教師採用的是填鴉式的教學模式,透過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來讓學生掌握地理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在素質教育視域下正在逐漸地被淘汰,教師在教學中,應開展體驗式的素質教育,透過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來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理解地理事物分佈,能夠掌握地理環境的規律變化,如此一來,學生可以更好地走入地理世界,接受地理素養教育。

(三)豐富評價機制

在地理教學改革中,教師應對評價機制進行豐富,教師應將學生對地理概念、人文特徵等內容的理解程度列入評價指標中,同時還應採取多樣化的評價形式,以此來促使評價機制更加健全,評價效果更加良好。

四、結束語

透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傳統的教學與素質教育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初中地理教師應做好改革工作,透過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有效開展素質教育來促使地理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冉海燕.素質教育中初中地理教學創新策略分析[J].讀寫算(教研版),2015,5(22):58.

[2]史東穎.努力發揮初中地理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12):73.

標籤:素質教育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