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家庭禮儀教育論文

論文1.95W

崇禮重禮,古今中外皆然。這裏的“禮”,指的就是社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而形成的爲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是一定的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和反映。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庭禮儀教育論文,歡迎參考~

家庭禮儀教育論文

家庭禮儀教育論文

 【摘要】文明禮貌是最受各國人民重視的品質。禮儀教育的過程就是禮儀習慣的養成過程,也就是社會的個體化再到個體的社會化的過程。家庭禮儀教育是社會個體化的有效載體。“禮”指的就是社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而形成的爲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是一定的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和反映。因此,家庭禮儀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

 【關鍵詞】禮儀教育禮儀意識家庭教育

柏拉圖曾指出,“開一個好頭對於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處於年青和稚嫩階段的事物,因爲這時正是個性形成的時候,此時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亞里士多德也說過,“幼年時形成的良好習慣可以改變一生。”在倡導終身教育、構建學習化社會的今天,首先要接受最需要接受的禮儀教育。本文僅就家庭禮儀教育問題作一粗淺的探索。

1.崇禮重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崇禮重禮,古今中外皆然。這裏的“禮”,指的就是社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而形成的爲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是一定的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在社會生活中的體現和反映。

當今社會是高度開放的社會,也是高度協作化的社會。任何單一的個體都必須與其他的個體或羣體交往、合作。任何不禮貌和不文明的行爲不僅使人生厭遭人唾棄,無助於建立世人間健康有序、友好和諧的人際關係,而且還必將“嚴重危害當今社會各階層的合作與團結”。我國著名的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先生在給他兒子傅聰的一封信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他這樣寫着:“你所來往的圈子特別是有教育的圈子,一舉一動務須特別留意。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這種規矩成了習慣,一輩子都有好處。”

2.禮儀教育,基礎在家庭,關鍵也在家庭

禮儀教育的過程就是禮儀習慣的養成過程,也就是社會的個體化再到個體的社會化的過程。其實質是要把一個具有自然屬性的個體的人培養成爲適應時代要求的社會的人。而作爲個體的人降臨人世步入社會,首先接觸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庭。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從小生活在家庭裏,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響的啓蒙教育。他們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動,經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形成各種思想意識、行爲習慣。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這對他們以後的發展,產生着極大的影響。

2.1家庭禮儀教育是社會個體化的有效載體。在家庭裏,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能夠把已習得的禮儀要求,透過平時家庭成員間在共同生活中的相互接觸、交流、教育、影響自己的孩子養成必要的禮儀習慣,從而爲他們今後走上社會適應社會準備了良好的禮儀素質。這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所不具備的條件。

2.2庭禮儀教育是個體社會化的有力支撐。“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每一個人都必須是社會的人,都必須進入社會適應社會。家庭是社會的基礎細胞,是我們一切習慣的淵源。個體能否成功地進入社會適應社會併爲社會所悅納,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他接受的家庭禮儀教育。

2.3庭禮儀教育架起了個體與社會的堅實橋樑。社會個體化再到個體社會化,其間聯結的紐帶就是家庭禮儀教育。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不只是給孩子多灌輸知識,而是幫助孩子養成禮儀習慣,能夠與人友好相處,在共同的進步中發展中更進一步地充實、發展、完善自己。在這方面,家庭禮儀教育以其獨特的即是首發站又是終點站的家庭的地位,無疑是起到了橋樑與紐帶的作用。

3.家庭禮儀教育看平時,重養成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灣,它既是遮風擋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飛理想的錨地。家庭禮儀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看平時,重養成,自然是家庭禮儀教育實施的應有之義。具體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3.1以禮帶禮,突出家長表率作用。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加強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自身的禮儀修養。“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鏡”;“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孩子常常把自己的行爲與父母相對照,甚至父母行爲中的某些失當之處,也往往會成爲一些孩子開脫自己錯誤的‘口實’。孩子既可以從父母身上學到優點,又可學到缺點。”“爲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從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作爲家長,我們的那些做父母應該切實提高自己的禮儀修養,認真負責地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踐行規範的文明禮儀,讓孩子看得見、摸得着,從而自然地接受影響、教育,自覺地付諸實踐。

3.2以小促大,緊抓日常生活規範。 俗話說:“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吃飯有吃飯的相道”。《禮記冠義》中也有這麼一句話,“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從身邊細小的事情做起。如孩子剛剛學會說話,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示和要求時起,就有意識地在各種場合下,告訴她應該怎樣做。比如:“早晨離開家時,要和家裏人說‘再見’,到託兒所要問‘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在街上,吃剩的果皮和冰棍杆,都讓她親手送到垃圾箱裏,不隨意往地上亂扔。乘公共汽車,當別人讓座時,要說聲謝謝。每當看到環衛工人或園藝工人頂着烈日清掃一街路、美化環境時,都要讚揚他們對城市對社會的貢獻,告訴孩子要尊重他們的勞動……等等。”教育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由淺入深,從低到高,循序漸進,不斷髮展的動態過程。“父母對子女的示範應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時時處處,點點滴滴。”作爲家長,那些做父母的應該遵循孩子生理心理髮展變化的一般規律,以日常生活規範的教學與落實爲基礎,從最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完善。

3.3以無勝有,營造家庭文化氛圍。“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則與之化矣。”孔子的.話其實說的是環境薰陶及良好的心理環境形成爲對人的深遠影響問題。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營造一定的氛圍,製造一定的輿論,以感情的變化促進禮儀活動的開展。“生活環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師”。“對兒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誤不如行動;對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遺傳不如環境”。“長大的孩子身上任何一點不良品格,都可以從他幼年的環境中找到形成的原因”。“長期處於愉快心理環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現爲精神振奮,性格豁達,活潑樂觀,充滿自信。”許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在歡愉的氣氛中,對孩子進行啓蒙。”現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想也認爲,創設彬彬有禮,愉快活潑,和諧協調,相互尊重關心、理解和信任的教育氛圍是搞好教育的主要條件。作爲家長,應該努力建議一個充滿理解、信任和親情的幸福家庭,這正是孕育良好禮儀素養的搖藍。

3.4以練導行,強化孩子禮儀意識。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林崇德教授也指出,“重複和練習是習慣形成的關鍵。無論是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還是不良的道德行爲習慣,都是靠重複和練習而形成的。要使文明用語普及,唯一的辦法是在明確意義的情況下反覆練習,使之習慣化。良好的文明習慣和道德習慣,我們提倡重複和練習養成。”作爲家長,必須向孩子提供良好習慣的訓練,不時地對孩子進行有意識地禮儀重複、練習。

文明禮貌是最受各國人民重視的品質。禮儀是發展社會交往的潤滑劑,是溝通人際關係的調節器。在文明、禮貌、得體的交往中,我們快樂地成長!讓我們在對禮儀的思考、感悟中,抱着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高度負責的態度,結合《公民道德建議實施綱要》等的具體要求,切切實實地深入開展家庭禮儀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