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論文

論文1.2W

《全日制普通進階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供試驗用)》在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一語文的本質屬性外,同時特意指出語文“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這一特殊屬性,賦予語文教學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任務。爲此,在面向培養新世紀人才需要的今天,我們必須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筆者謹就自己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貫徹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做法略作總結。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論文

語文課堂對話化

語文教學作爲提升學生精神與生命本質的方式,促進學生個性健康全面發展的途徑,要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去感悟生命的靈動,完善學生的人格,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對話。對話是彼此之間的傾聽,是師生共同在場、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乃至共同分享的過程。教師在對話中應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自己與作者進行心靈溝通的渠道,找到進行對話的具體方式。

教師在對話中設計問題要與目標與學情聯繫起來,精心設計問題,創設對話環境。如蘇教版必修五第三專題中有一板塊“生存選擇”,板塊由《報任安書》和《漁父》兩篇文言文構成。文言文教學一直有重“言”而輕“文”的傾向,用問題探討的方式來學習,也許對文言文對話創設良好的環境。事實上,教材編排的意圖也非常明顯,透過司馬遷和屈原的生存選擇比照互映,我們以“選擇”作爲切入點和關鍵詞來設計系列問題。

問題一:司馬遷對於自己身受宮刑是怎麼看的?

問題二:“士可殺,不可辱”,面對遭受宮刑這一奇恥大辱,司馬遷爲什麼沒有選擇自殺?

問題三:司馬遷的選擇和屈原的選擇是不一樣的,你怎麼理解他們的選擇?

問題四:他們爲什麼會作出不同的選擇呢?

這些問題設計對課文閱讀教學過程起主導支撐作用,能從整體上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品析,創造性地解問。“生存選擇”板塊探討的核心問題是怎樣理解司馬遷和屈原不同的人生選擇,設計問題利用兩者不同選擇的對立統一來引起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當然在探討過程中多鼓勵,多引導。

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透過對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感受到來自作品深處的本質力量,而這一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體性充分發揮的過程。

語文課堂生活化

語文與生活有緊密的聯繫,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所謂語文課堂生活化,指以作者生活、作品生活、課文所依據的生活情理、教師生活閱歷積澱和學生生活閱歷等爲基礎,深入理解現實與文字的差距。教師充分調動師生間的生活體驗和生活閱歷,依情據理引導學生結合他們自己的生活閱歷走進作者生活和作品內的生活,進而從作品、作者、讀者、現實等維度更深刻地體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用意。如人教版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徐志摩《再別康橋》,高一的學生剛離開初中母校,踏入高中,對初中母校應該也有一份依依不捨的情感。因此我執教此課這樣設計導語:當我們路過初中校門時,當我們看到曾經點燃我們青春的地方,看到我們學習的教室,我們的內心有一種什麼的感受?古往今來,離別總給人一種沉重悲傷的感覺。徐志摩的母校離別歌——《再別康橋》。

文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只有把教科書與現實生活這本大書融合爲一體,在生活中學語文,在語文中提升生活,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感悟生活,這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爲本”的語文教學觀。 文言文教學文言虛詞在語文教學中是比較枯燥的知識點,但也可以運用生活中的素材理解。同是複習18個文言虛詞,傳統複習課往往以單項解釋例句進行,而編寫新材料可集中複習,異曲同工,但新材料的複習是在同樣的訓練點上達到不同的思維訓練,並使學生舉一反三。例如對文言虛詞“焉”的複習課曾結合校園環境自擬材料:

(二高)校之西南有林,林間墳冢相屬焉。(息)州人生於斯邊,卒而葬焉。其間多碑,語焉不詳。叢林鬱郁,望之,森森焉,人跡罕至。雨打松柏,似衆鬼邀客,人固辭焉,人至又加少焉。吾行其間,獨不懼,思之,肉之不存,魂將焉附?何畏哉?碑前常香菸嫋嫋,有孝子禱曰:“謹食之。”逢時而獻焉。於是餘有嘆焉,若生前不孝,供品於前又何加焉?墳堆累累,若此,百年將焉置生人?

百十餘字,集中了十個焉,涵蓋了幾乎所有用法。

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要以指向生活爲歸依,在生活中學語文,在語文中悟生活,學生才能深刻體會語文的內涵。

語文課堂學習自主化

自主學習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已經成爲現代教學方法中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自主學習不等於“自學”,不是教師對其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教師的作用不是“授魚”,而是“授漁”,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學生的引路人、合作者,創設有利條件、環境,啓發學生如何去學?應該學什麼?

自主學習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基礎性自主學習,這一環節是學生在已掌握一定的知識面上,透過自主學習,從教材中再獲新知的一個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礎知識。它是在教師傳授一定學習方法上進行的,比如“六學自主學習法”。即透過“讀、圈、查、分、畫、批”六種方式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具體內容是:

1、讀。學生用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圈。用筆圈出課文中的生字詞以及疑難的地方。

3、查。利用字典、詞典查出生字詞;

4、分。分析課文的內容、結構,整體把握行文思路;

5、畫。畫出課文中精彩的句子,用得妙的詞語。

6、批。在用得精彩、準確的詞語、句子旁邊註明含義、特點以及自己的見解。

自主學習還包括探究性自主學習。探究性自主學習是在學生基礎性的自主學習上的發展,它是學生在掌握課文一定量的基礎知識的條件下自己進一步獨立思索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的一種高層次下的自主學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設計一些趣味、又有理論深度的問題,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動機。如人教版第四冊戲劇單元《竇娥冤》這篇文章重點理解竇娥的社會悲劇,教師可設計現代電視劇《又見花兒開》劇情節選進行比較農村少女杜鵑外出打工被人販子騙進深山,被侯村一個農家老太太領走,給兒子當老婆。在人販子的威逼下,她被強迫在結婚證書上按了手印。婚禮那天夜裏,杜鵑準備反抗自衛,沒想到她的“丈夫”侯強卻是個好心人,他告訴杜鵑不必擔心,他不會傷害她,會幫她離開這裏的。警察接到侯強報警後立刻去解救她們。後來杜鵑成爲一個充滿自信的現代女性,人們在她身上已經看不到痛苦的痕跡。走在大街上的她已經成爲一個都市白領——一道靚麗的風景。對比閱讀後學生很容易理解《竇娥冤》的社會悲劇。最後設計比較人物形象: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話本小說《杜十娘怒沉白寶箱》的杜十娘、《祝福》中的祥林嫂及本文的竇娥面對冤屈時的反抗,寫一篇小作文。學生小論文精彩紛呈。

在語文素質教育的浪潮中,教師應大膽地讓我們課堂進行對話,讓課堂充滿生命的靈動;創設引導我們語文課堂與生活的緊密聯繫,讓學生在生活中悟語文,感受語文的人文內涵;語文課堂更應提倡自主學習化,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讓學生更有效地獲取知識、技能,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分探索一分收穫。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出高中語文教學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