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導讀的教育論文

論文2.75W

根據現行高中語文教學大綱的精神和當前高中語文教材的實際,語文教學的功能,就是透過教師的科學導學方式,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深入細緻地讀解文段。從中領悟課文的文學理論、語法、修辭知識以及藝術手法,從而理解文章所揭示的內涵,達到既獲得知識,又有效地提高對文章的分析、思維、理解、記憶、概括、模擬、實踐、開創等能力的目的。尤其是在當前“減負”的要求下,語文教學更要體現科學的教授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導讀法”的最大優點在於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導讀的教育論文

一、備課時做好導讀的準備

“導讀”則是教師科學之導,學生認真之讀。要達到此目的,執教者必須在課前對教材作一番深入細緻的研究的基礎上精心設計導讀提示。這要求在備課的過程中吃透教材精神,在文學上按該課的文體知識的一般性及特殊的表達過程,弄清其表達的內涵、運用的藝術表現特色、比較突出的有關語法、修辭、邏輯等知識,找出其中的重點、難點,並就其中的重點、難點來設計有關閱讀、默讀、朗讀、細讀、泛讀、精讀的提示,使學生在導學的過程中有的放矢地抓住問題去讀出文中知識的奧祕,從而透過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去涉獵知識,有效提高分析、掌握、運用理論與知識的能力。在執教前,先對文章深入研究,細緻解讀每段、每句,甚至每一個字、詞,作爲執教者對其中的主題、結構、表達方式、寫作特色乃至文中比較鮮明、突出的語法、修辭知識及詞義等,都盡在自己的腦子裏。在裁處教材時,如何有計劃地突出重點,照顧難點,連貫系統。在這基礎上,抓準了重點,就透過不同的角度去選取典型事件,恰當地運用幾種表達方式和透過一些準確、生動的詞語去渲染備受人們所敬仰的人物形象。由於執教者吃透了教材的精神,“導讀”就會胸有成竹,水到渠成。

二、課堂上巧設提問導讀

教師梳理課文,從課文整體出發,設計出能貫穿課文內容,支撐全文的提問來引導學生閱讀。對提問的設計,不要追求答案的惟一性而限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要提倡教學民主,要求學生真正理解“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時要儘可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學生對文章的閱讀和理解受自身知識水平、認知結構的影響,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肯定學生的首創精神和新穎獨特的見解,培養他們勤于思考、敏於發現、勇於發言、敢於表達的習慣。

一是以主問題形成導讀提綱。教師設計一系列導讀的“主問題”形成導讀提綱。“主問題”是指問題羣中最重要的,最能撥雲見月、道破天機的那一問。恰到火候的高明一問,纔是主問題設計的關鍵。教師涵泳課文,巧設一組主問題貫穿課文,適時拋磚引玉,引導學生閱讀。

二是“一句話概括”導讀。教師設計從整體上能概括課文內容或者故事情節或者人物形象等多角度的對課文閱讀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閱讀檢查。這種導讀能調動學生對課文多角度的理解,能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而綜合概括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概括,能夠把握事物的全貌,能夠弄清事物之間的關係,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而向知識的廣度、深度進軍。學生要“一句話概括”課文,必然要自讀、自悟。然後站在一個高度去鳥瞰課文,從而達到自能閱讀,“自求得之”。綜合概括之所以有認識的飛躍,有創造,是因爲總結出了規律,道出了特點,使之有了普遍性,爲創造奠定了基礎。對學生的“一句話概括”要給予一定的自由度。切不可規定同一內容只有一種概括方式,甚至要求學生的概括與教師的表述一致。只要學生能從一個角度的閱讀理解來概括閱讀結果,並有新意,就都是創造性的概括。這種導讀,能讓教師瞭解學生閱讀理解的程度,從而適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

三、做好名著的導讀。

首先是消除障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走進名著。在很多情況下,學生由於現有的知識儲備有限,或由於被考試困擾而對那些大家的'作品的瞭解可以稱之爲零。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與選文有關的精彩的視頻片段,透過視覺、聽覺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透過欣賞精彩的語言、動作和場景等,吸引他們一步步地走進人物,走進作品中去,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裏面所蘊涵的思想,產生閱讀原著的願望。事實表明,興趣越濃,動機就越強,那麼閱讀也更具有意志力。

其次是指導學生表達感悟。現在有的學生養成了不太好的閱讀習慣,對作品的閱讀往往都是“粗略式的閱讀”、“快餐式的閱讀”。這種閱讀往往是浮光掠影,沒有什麼收穫。我們教師在導讀時應該讓學生進入深層次的閱讀,引導學生走進人物豐富多彩的世界,把握情節的發展脈絡,對人物形象、藝術特色等進行全面的理解。再次是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比如閱讀以自讀爲主,先讀前言、後記和目錄,略讀與精讀相結合,做筆記等等這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在導讀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每個讀者有着個性的差異,都有自己的閱讀方法,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用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歡的方法閱讀,不迷信任何模式,靈活變通,“找到自己與大師心靈的通道”。

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就每一種導讀方式的般操作程序而言,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恰恰相反,往上爬往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而有所變化。就一堂課而言,也並不僅令是運用一種導讀方式,而往往是以一種爲主,兼有其他。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對各種導讀方式要靈活運用,切忌機械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