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離騷

《離騷》語言藝術分析

離騷2.86W

《離騷》是一篇帶有作者生平的自敘內容的政治抒情詩。但詩人並不是客觀地敘述生平事蹟,而是把自己的主張、理想、鬥爭等事實形象化。

《離騷》語言藝術分析

1、《離騷》語言的節奏美和音韻美:

屈原在南方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種新的詩體一一楚辭。它的語言句式上的特點是句子的長短不齊、參差錯落以及多用兮字。根據歷史記載,一些楚歌,如《越人歌》、《滄浪歌》本都是可以歌唱的。《離騷》在當時雖然未必能唱,但是由於這種體裁本身與民間歌曲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它本身也具有優美的節奏聲調,也就是說具有音樂美。據說讀楚辭,要用一種特殊的楚聲纔好聽。“楚辭”當然是指楚地的方音。《漢書·朱買臣傳》說倒朱買臣“說《春秋》,言《楚苦》,帝甚說之”,所謂“言《楚辭》”就是朗誦楚辭,而且以此受到皇帝信任。但是爲什麼會讀楚辭就能如此獲寵於皇帝?難道一般人不會讀楚辭?當然不是,這說明朱買臣讀楚辭是有一種特殊的聲調。買臣是吳人,吳在戰國時屬楚,所以也可稱楚人,因此,他是以“楚聲”來讀楚辭的,別的人雖然會讀楚辭,但不會用“楚聲”,買臣因此獲寵。這種“楚聲”當是一種以楚方音爲基礎,再加以詩歌的特有的節奏音調,讀起來非常悅耳動聽。

2、楚方言入詩:

楚方言入詩,是《離騷》在語言上的另一個特點。楚方言的運用並不僅是作者爲了表示自己對楚國語言的熱愛,它是楚辭的地方特色的必然,是楚辭新詩體的重要組成因素,所謂“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詞”,就說明“楚語”本是這種新詩體特徵之一。但是方言的運用又不是不經選擇的搬用,而是詩人根據作品思想感情的需要經過一定的篩選。《離騷》中的方言除了少數動詞、名詞外,多是一些最能表達喜怒哀樂愁的感情的語氣詞。屈原是楚人說楚語,《離騷》又是充滿感情的抒情詩。對屈原來說,用善於表達感情的楚方言中的語氣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最方便,最得心應手。如果我們把《離騷》中的屬於楚方言的語氣詞都去掉或者換上別的語氣詞,那將是什麼樣子?

3、《離騷》的語言華麗和一定程度的對偶:

《離騷》的語言華麗和一定程度的對偶也是它的語言的一個特點。劉勰說《離騷》“驚採絕豔,難與並能”,“金相玉式,豔溢錙毫”,又說學習屈原的人“中巧者獵奇豔辭”,這都說明《離騷》語言華美。 詩人大量把香花芳草寫入詩中,就使語言帶上了流光溢彩的華美成分,很好地表達了詩人撥出流俗之外的高潔品質和崇高的理想。《離騷》的語言基本上是參差不齊的,但有的句子也具有整飭工整的特點。例如:

“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

“飲餘馬於咸池兮,總餘轡乎扶桑。”

以上幾例都是對偶句。對偶句在《詩經》中已有,但多是偶然得之。《離騷》這樣比較整飭的對偶已經是出於詩人的有意爲之。考察一下《離騷》和屈原其他作品中對偶句之多,就可以明白詩人是在追求一種語言的整齊美。而且我們如果用劉勰在《文心雕龍·麗辭篇》中關於所謂“言對”、“事對”的論述來考察,《離騷》中也有“言對”和“事對”。所謂“言對”,他說是“雙比空辭者也”,就是兩句並列對偶而不用典。據此,上面所引皆可稱之爲言對。 所謂“事對”,他說是“並舉人驗者也”,就是不僅句子並列對偶,還同時要用典。《離騷》中也有:

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甯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

兩件事例(典故)說明一個道理,是事對。劉勰說:“言對爲美,貴在精巧;事對所先,務在允當。”《離騷》中上述對偶句,基本上符合要求。而且“言對爲易,事對爲難”,《離騷》中的對偶句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對偶是利用漢字本身的特點而形成的一種形式的美,是我國後世辭賦、駢文和詩詞經常用的一種形式,屈原在這方面是有開闢的功勞的。

拓展閱讀:《離騷》賞析

《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這是一首浪漫主義傑作,在這首詩中,詩人的崇高理想和火熱的感情,迸發出了異常燦爛的光采。

《離騷》的命名,司馬遷解釋爲“猶離憂也”,漢代班固在《離騷贊序》裏也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這是漢代人從文字本義所得出的解釋。詩裏敘述了詩人的所以“遭憂”和反覆曲折地表達了他的憂心之深,因此在這首抒情詩裏,含有不少敘事的成分。這首詩幾乎可以看作詩人的“自敘傳”,它曲折盡情地寫出了詩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這首詩可分爲八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他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負;第二部分寫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第三部分寫他遭受迫害以後的心情,表示他堅持理想,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寫女嬃勸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傳說中的古帝重華陳辭,正面地說出他的政治理想;第五部分寫他在心情抑鬱,無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尋求瞭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寫他的矛盾心情;他問靈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靈氛勸他離開楚國,巫咸勸他留下來再作打算,但環顧楚國政治情形,卻又使他失望;第七部分寫他幻想離開楚國遠遊,但終於依戀不捨;第八部分是“亂辭”,表示要以死來殉他的理想。

《離騷》表現了詩人眷念祖國和熱愛人民的胸懷。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有着宏偉的抱負。他想重新載入政治,挽救楚國的危亡:“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餘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並且還願意奮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驅:“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他的目的不止在於挽救楚國的危亡,還想讓楚國強大起來,從而實現中國的統一。統一中國,這是當時人民的願望,也是有遠見的人物的共同理想。屈原在《離騷》裏,時常提到堯、舜、禹、湯、周文王等,就是想讓楚懷王以他們爲榜樣。當時的儒家是提出這些人物來加以理想化,希望統治者要像這些理想人物一樣來統一中國的。屈原這種思想是當時愛國思想的一種最高的表現,他不僅想使他的祖國成爲強國,而且要讓他的祖國來完成當時偉大的歷史使命。

《離騷》還表現了詩人堅持理想、憎惡黑暗、嫉惡如仇的`的精神。詩人的理想在楚國腐朽統治集團的阻力下不能實現,他憤怒地斥責了楚國統治集團;還這樣描述了他自己的情操和耿介之志: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餘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餘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擥木根以結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作彭咸之遺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