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離騷

離騷語言特點

離騷1.15W

《離騷》所用的新的詩歌表現形式,爲《詩經》以後興起的騷體文學奠定了基礎。

離騷語言特點

參差不齊的句子形式

《離騷》吸取楚地民歌的語言特點,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句式,把句式加長,擴大了詩歌的容量。屈原不僅採用靈活變化的民歌句法,又在此基礎上吸收了戰國時散文的句法,在作品中使用了“路漫漫”、“長太息”等,從而創造了一種節奏分明而參差錯落的雜言句式。《離騷》中出現了不少“言對”,即工巧的對偶:“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還出現了一些“事對”,就是上下句所用的典故相對:“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甯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

但是這類句子在屈原作品中僅佔少數,參差錯落的句子佔着絕對的優勢。從節奏效果看,《詩經》傾向於整齊勻稱,屈原的作品傾向於參差錯落。一般來說,《詩經》中的詩以四字句爲典型句式,句中是二二節奏;《離騷》的典型句是五、六字句,句中常常是三三或三二節奏。“四言簡質,句短而調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調易雜”。《離騷》既非四言,也非七言,而是句式靈活多變的自由體,“折繁簡之衷,居文質之要”,語言節奏自有獨到的妙處。交叉使用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透過字數的增加與減少,有意造成跌宕起伏的語言節奏,形成《離騷》特殊的語言節奏美。

錯落變化的句子結構

《離騷》與《詩經》的區別在於,當上下兩句有可能形成對偶的時候,《離騷》有意識地變換詞語的結構形式,使之具有錯落之美,如“駕八龍之蜿蜿兮,載雲旗之委蛇”、“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蜿蜿”與“委蛇”是疊音詞與連綿詞相對,“掩涕”與“浪浪”是詞組與疊音詞相對,對應的詞語或詞組結構發生變化,是爲了使語言形式發生變化,從而形成詩歌語言的節奏變化。《離騷》“乎”和“於”的用法,很能說明屈原有意追求錯落的特點。“《離騷》語法,凡二句中連用介詞‘於’‘乎’時,必上句用‘於’,下句用‘乎’,‘朝發軔於蒼梧兮,夕餘至乎縣圃’、‘飲餘馬於咸池兮,總餘轡乎扶桑’、‘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胥其例也。”

《離騷》大量使用雙音實義二字結構,大量使用連綿詞:耿介、謇謇、冉冉、鬱邑、岌岌、菲菲、歔欷、逍遙、相羊、周流、啾啾,等等。雙聲、疊韻、重言,錯雜相間,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調美。

“兮”字的普遍使用

“兮”字在屈原的作品中具有極爲重要的作用,《離騷》中即普遍使用。“兮”字並非《楚辭》所獨有,在北方文學中也較早地、大量地使用,“十五國風”中除《秦風》外,十四國風中都有“兮”字出現,而且多達236次。《詩經》中的“兮”字一般是用在句末,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兮”字的典型句式;還有用在句中的句子,如“寬兮綽兮”、“伯兮朅兮”,但是這樣的用法相對來說只佔少數。到屈原的作品,“兮” 字用得更爲廣泛,而且有比較嚴格的規律性,用“兮”雖然不是屈原作品的特長,但是用得奇特、富有創造性並因此成爲屈原作品語言形式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屈原劃時代的創造。

從《離騷》來看,兩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這種用法對調整詩歌節奏起着很大作用。“兮”本來是個語助詞,許慎說:“兮,語所稽也”,段玉裁說:“語於此而少駐也,此與‘哉,言之間也’相似”。從屈原作品使用的情況看,“兮”都是語氣助詞,如果譯成現代漢語,相當於語氣詞“呵”。郭沫若、聞一多認爲“呵”是“兮”字的本音。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凡今本《老子》的“兮”都寫作“呵”,證明郭、聞二位先生的推斷是有根據的。如此“兮”字的作用主要是強化情感、延長音節、調整節奏,增強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拓展閱讀:《離騷》重點句賞析

1、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衆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以善淫。

評析:這幾句詩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爲政治家和詩人的自我形象出現外,又常幻化爲,一個美麗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愛美的天性,喜歡用芳潔的東西修飾自己,還親手栽培了許多芬芳的草木。起初與丈夫(“靈脩”有時也可理解爲丈夫)締結了婚約,後來卻受到衆女的嫉妒和讒毀,終於被拋棄。這一條“美人香草” 式的寓意伏線和詩人的.政治抒情疊合在一起,造成《離騷》全詩特有的寫實與虛擬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離惝恍的藝術效果,給全詩增添了綽約的風姿和芳菲的情韻。

翻譯: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終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嫵媚,誹謗我好放蕩淫亂。

2、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評析: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堅貞不屈。真可說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羣無恥小人對他的惡毒誣衊,一會說他穿着奇裝異服,一會又說他面容姣好,肯定是個善淫之輩。這羣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競相諂媚,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屈原下決心絕對不和他們合流,他自比不合羣的鷙鳥,孤傲、矯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變,也無法改變,這就像方圓不能周,異道不相安一樣。在這裏,屈原清楚地預感到了自己的結局,但他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句中“雖九死其猶未悔”和同出自於《離騷》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句是後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翻譯: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歡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會後悔。

3、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爲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評析:這幾句詩所表現出的詩人自知之明、自謀之熟、自勉之嚴、自決之勇,令人感慨萬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他不僅又回到了“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堅定。透過這一段情感的抒發,詩人將構成自己心靈世界悲劇性衝突的兩個方面──理想與現實的對立、進取與退隱的對立,初步展現出來了。繼之又更加堅定地作出了選擇。

翻譯: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獨愛美,並且習以爲常。即使肢體分解也不會改變,難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敗的嗎?

標籤:離騷 語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