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名著書籍 > 離騷

分析《離騷》的藝術特點

離騷2.54W

離騷》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詩中無論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還是一些事物特徵的描繪,詩人都大量採用誇張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

分析《離騷》的藝術特點

《離騷》的形式來源於楚國人民的口頭創作,詩人又將之加以改造,構成長篇,使之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它的語言精煉,吸收了楚國的不少方言,造句頗有特色。比、興手法的運用,在《離騷》中是非常多見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詩人品質的高潔,以男女關係比喻君臣關係,以駕車馬比喻治理國家等。

中國古代文學中講究文采,注意華美的流派,最終都可以溯源於屈原。在詩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詩經》那種以整齊的四言句爲主、簡短樸素的體制,創造出句式可長可短、篇幅宏大、內涵豐富複雜的“騷體詩”,這也具有極重要的意義。比興藝術創作手法,在《詩經》中已經得到了確立,但是,這一重要的藝術手法不僅在《離騷》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而且還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離騷》的比興都是虛構、想象之辭,是詩人積極浪漫主義創作手法的組成部分,是對傳統比興的發展;《離騷》的比興,不只是以具體的事物比具體的事物,而且以具體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內涵極爲豐富複雜;而且一系列的比興,相互聯綴,成爲一個完整的系統,構成一種詩的藝術境界,有機地表現出全詩的內容,因而給人以整體的美的享受。特別是詩人創造的“香草美人”意象,已成爲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藝術傳統。值得特別研討的,是屈原首創的“兩性喻”和“芳草喻”以及《離騷》的比德藝術。下面就結合作品進行論述。

 一、兩性喻

歷史意識是屬於理性的、剛性的東西,當詩人帶着他的歷史意識返回現實世界的時候,必須使之與情感的、柔性的東西相搭配,相融合,以期創造一種剛柔和濟、情理互通的美學機制。於是出現了《離騷》中的“兩性喻”: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餘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齋怒。

餘固知謇謇之爲患兮,忍而不能捨也。

指九天以爲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

日黃昏以爲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對國王以夫君相稱,又稱朝中羣小爲衆女,把君臣關係說成夫妻關係,男女關係,有人稱爲“兩性喻”。兩性喻將政治鬥爭生活化,將君與臣、臣與臣之間的明爭暗鬥和權勢起伏代以夫妻間的離合悲歡,男女間的感情糾葛。有效地消解了讀者心中的陌生感,並且化抽象爲具體,平添了許多人情味。這樣的比喻是有其事理根據的。在那個時代,君臣之間君爲尊,夫妻之間夫作主,兩者是平行而相似的。詩人既以婦人自比,那向國王進讒言的朝中羣小,自然就和心懷妒嫉,離間人家夫妻關係的壞女人有些相像了。詩人不時借用男女情愛的心理來表達自己的希望與失望,堅貞與被嫉,苦戀與追求。屈原的悲劇是政治悲劇,但他對君國的忠誠哀怨眷戀之情,用愛情來比喻,用愛情心理來刻畫,就更爲曲折盡致,深微動人。

屈原首創的這種兩性喻,在後代詩歌作品中,時有看見,而且不限於比喻君臣關係。

二、芳草喻

“芳草喻”是以自然界芬草香花之類來象徵人的品格,意蘊更爲豐富,具有特殊的審美效果: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

汨會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借衆多花卉草木的象徵烘托,來表現詩人的美好服飾、美好心情、美好品行、美好形象,同時,這些事物又各自成爲獨立意象,散佈在詩篇中,給人以斑斕絢麗的視覺和馥郁芬芒的嗅覺,呈現爲一種華美繁富的藝術風貌。這種比喻的妙用還在於:詩人以第一人稱自頌美德,於抒寫激情、張揚個性自屬必要,但說得太直太露,但不免有失謙遜,給讀者的接受帶來心理上的負面效應,而以芳草替代之,美飾之,便顯得委婉、含蓄。

文中用“衆芳”喻指羣賢,用“椒、桂、蕙、”四種植物喻羣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把比興與表現的內容合而爲一,使詩中的意名勝具象徵意義。詩人抓住香花異草、佳木美林、男女情愛本身所具有的豐富美學內涵,以香花美草作爲抒情主人公的情志節操的象徵,來美化抒情主體的形象和性格,從而也使全詩的風格更爲絢美奇麗,光彩照人了。詩中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意識品性、複雜的現實關係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三、比德藝術

中國古典詩歌意象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徵,一是詩歌意象的道德象徵性,二是詩歌意象的倫理類型化,這是儒家德化自然觀長期滲透和影響的一種必然結果。儒家哲學奠基人孔子就善於運用一些異質同構的自然物象比擬道德人格和境界。

楚辭特別是屈騷,在人與自然的`藝術審美中,繼承並發展了儒家的比德傳統,以廣泛多樣的自然物象譬喻各類人物、各種品格,自然物象因其相應於不同人品人格而分美醜。屈原《離騷》中善鳥香草、靈脩美人,“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正像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經序》所解,“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脩美人,以媲於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虯龍鸞鳳,以託君子;飄風雲霓,以爲小人”。這種比譬象徵性描寫,開創了寄情於景、託物言志的形象思維和鑑賞視界,後來歷代詩人同樣在儒家德化自然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在詩歌創作中或引類譬喻,或託物寄興,或因物喻志,或借物諷喻,或感物興懷等,創作出許多具有道德比喻象徵意義的詩歌意象,極大地豐富了我們民族的藝術空間和審美心理。

 四、《離騷》中屈原的浪漫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相呼相應

《離騷》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政治抒情詩,是一首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傑作。詩中的一些片斷情節反映着當時的歷史事實.《離騷》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於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着詩人鮮明的個性光輝,這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離騷》的創作,既植根於現實,又富於幻想色彩。詩中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透過極其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並採取鋪張描敘的寫法,把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國、人間和幻境、過去和現在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詩人採用的比喻象徵中對喻體的調遣,又基於傳統文化的底蘊,因而總給人以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由於詩人無比的憂憤和難以壓抑的激情,全詩如大河之奔流,浩浩蕩蕩,不見端緒。但是,細心玩味,無論詩情意境的設想,還是外部結構,都體現了詩人不凡的藝術匠心。從構思上說,詩中寫了兩個世界:現實世界和由天界、神靈、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了的日、月、風、雷、鸞鳳、鳥雀所組成的超現實世界。這超現實的虛幻世界是對現實世界表現上的一個補充。在人間見不到君王,到了天界也同樣見不到天帝。

《離騷》是一篇光耀千古浪漫主義傑作,它運用了系統的比興,表現了詩人對其愛國理想的熱烈追求和不懈鬥爭,抒發了自己雖遭讒陷,仍矢志不渝的深摯的愛國主義感情。屈原詩的浪漫主義詩風,開創了中國抒情詩的先河。

標籤:藝術 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