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玩學教 ------也談減負

     

寧波市江東中心小學 楊波  

自從減負後,電視、報刊接二連三地作了追蹤報道。人們看到了減負的正面效應,減負工作正在風風火火的進行着,但也有人提出了憂慮。有一個報道說自從減負後,電子遊戲廳人滿爲患,許多中學生、小學生一放學就衝進遊戲廳大過遊戲癮。有些家長抱怨“我的孩子每天沒作業,都快玩瘋了,學校、老師還管不管了?”有人問減負會不會減過了頭?學生會不會玩過了頭?面對這些問題,我認爲回答是肯定的,減負沒有減錯。只是減負不單是一項簡單的政策法令,它所帶來的將是整個教學觀念的轉變。減負後的一系列具體措施值得探討。

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後,學生比以前空閒了。可是我們發現,當夢寐以求的閒暇時光真正來臨的時候,許多學生卻不知道該怎麼玩了,最後還是用“看電視、打遊戲”等簡單、陳舊的活動打發時間。於是,就有了令家長不滿,令教者擔憂的場面。其實,這不能全怪孩子。玩,是人的天性。大人也總想“沒事兒偷着樂”更何況孩子呢?可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那些稀奇古怪的`“玩的項目”都被這個不準,那個不該給扼殺了。尤其是城市的孩子玩的時間、場地、方式都受到種種限制。於是,“玩的細胞”逐漸退化,玩的水平和年齡的增長無法成正比。

所以我想,在這個被文學藝術家稱爲“後兒童時代”的新世紀裏,放手讓孩子們去玩,教會學生更高質量的玩,玩出水平、玩出個性,也將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玩。要告訴學生可以在閒暇時間盡情地玩。不會科學化、個性化的安排閒暇時間,就是不會生活。教師自己首先要轉變觀念,放開膽子。玩,不但是吹拉彈唱,下棋、航模,遊戲也不只是丟手帕、老鷹捉小雞。遊戲的形式豐富多彩,玩的內容也決不是這麼狹隘。可以讓學生接觸大自然,認識農作物;鼓勵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調查研究,組織學生更多的接觸社會,採訪成人世界;拓寬閱讀面、閱讀量,鼓勵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開展培養生存能力的活動等。也許我們的思維已經被社會同化,形成了定式,但學生不同。遊戲是學生身上最敏感、最活躍的細胞,何不讓他們的天才充分發揮出來呢?我們不妨以玩促玩,讓學生自己策劃有新意又好玩的“金點子”。教師可以寬容些,不要怕遊戲會耽誤學習,不要嘴上說放,心裏還顧慮重重,行動上還牽着、拉着。多年的心理學、教育學研究表明,遊戲是兒童“自覺形成”的自己的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說,遊戲就是“兒童的生活”。遊戲能促進學生身體、認知、智力、意志等各方面能力的有效發展。學生會在遊戲中自覺地學習,在遊戲中真實地成長。正如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所說:遊戲對於孩子來說,不僅是娛樂,也是一種學習,而且是一種最自然、最有效的學習形式。

其次,教師自己也要會玩。這並不是說教師要每天和學生一起遊戲。而是,教師應具備輕鬆的心態,要了解怎麼玩。放手讓學生玩,決不等於放任自流和毫無節制。教師要知道怎樣的遊戲學生愛玩,怎樣的遊戲對學生有益,怎樣的遊戲對學生有害。要讓學生玩得活,玩得精彩,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必不可少。適時的指導,可以幫助學生分清怎樣的玩法是低級、簡單的,怎樣的玩法纔是高水平的。在提高學生分辨能力的同時,又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完善他們的個性,發展各方面的才能。“寓教於樂”的觀點古已有之,但過去我們強調的是課堂教學應活潑生動,使學生愛學、樂學。現在我們能不能反過來想,首先是學生的玩,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自發的探究和學習他們感興趣的內容。當他們困惑,無法進行下去時,教師的指導如增長劑,使他們更快掌握新的知識、技能,同時使他們的玩進入更高的層次和水平。這樣,玩學教形成一個螺旋上升的循環圈。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用遊戲把課堂和生活聯繫起來,用活動使學習和社會聯繫起來 。孩子們不是能更主動,更輕鬆些嗎?

衷心的希望“金色的童年”不只是語文書上的美妙句子,幫孩子們找回失去的童真,找回遊戲的世界,找會快樂的人生!這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本文獲得中國園丁網教師節徵文參與獎】   

 

    

標籤:減負 玩學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