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7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7篇

《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1

這節課是進行的本課的第二課時,在課堂上的第一個環節,首先小組間相互檢查上節課學習的字詞,然後我抽查學生的掌握情況。這一環節的用時是3分鐘。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並透過這種方式來喚起同學們對本課的認識,爲接下來的環節做好鋪墊。透過小組學習我發現大部分同學都可以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中,興趣也比較高,這種方式的學習激起了學生們的鬥志,他們誰都不願意輸給自己的小夥伴,這種不服輸努力的精神難能可貴。就比如在第三小組中組長讓組員們用回憶字的結構的方式分配給每人兩個字,比如其中一位解說的島嶼的嶼:山與山在海中相連就是島嶼。他的這種學習方法讓我非常吃驚。不僅能夠記住字的寫法,還能組詞造句,真是一舉三得。

在本課的第二個環節,品讀感悟。這一環節我先要求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自己拿起筆來邊讀邊畫出吸引自己的字詞句,在打動自己的地方做上批註。然後,大家一起交流感悟。這種品讀方法是我比較常用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可以讓同學們充分的閱讀課文,利用他們的眼睛去發現文中的閃光點,可以說,這種方法在每一課的品讀環節都非常能給我帶來驚喜,因爲每個人看的角度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想法都是那麼的新奇,這一環節我們大家總會感覺非常的愉快。除此之外,資訊技術的運用更是讓我們共同的領略西沙的美麗富饒。這一環節尤其生動。同學們共同交流自己的心得收穫之後我們共同探討研究似乎真的到了西沙。伴隨着海浪的聲音和美妙的歌曲激起同學們一片赤子忠心。

在本課的第三個環節,語言文字運用。我擺脫了過去大家用一樣的詞造句寫話的模式,用自己在文中畫出的詞語寫一段話,大家一起展示。這種方式存在的一種弊端就是大家找出來很多,容易讓同學們找不到重點的語句。不知道哪些纔是必須掌握的。在諮詢了前輩老師的建議後,我打算嘗試着在這一環節中給同學們更多的提示,比如:利用文中的排比句式,擬人句式寫一段話。

《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2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並製作課件,運用網絡教室實施交互式教學。首先,我根據課文地點性強的特點,打破常規教學中的自然段的學習,將課文學習設計成觀賞、遊覽景點,感受景點的美。其次,採用招聘導遊的活動形式進行學習。我在課件中設計了“導遊必讀”,讓學生閱讀“導遊必讀”明確學習要求,然後自主選擇景點進行學習。在學習活動中,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而且設計了一些非常吸引人的導遊詞。第三,讓學生在練說中積累、運用語言。

實踐證明,學生對這樣的教學,非常感興趣,並且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由於平時對學生的自信培養方面做得不夠,所以在競聘導遊這一環節中大部分學生想參與,但又不自信,顯得有些怯場,不夠自如。在今後的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培養,並且多創造機會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3

外出學習彙報課,講了《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我們聽了四節蘇教版的課,來校讓我根據諸向陽老師的《九寨溝》講三年級的課文。於是挑中了這節。

講之前信心滿滿,想着一定不能搞砸了。要大展拳腳,但因爲自己把方向搞錯了,目標定高了,於是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違反常態,沒有看任何教學視頻。照着諸向陽老師的教學實錄一步步往西沙羣島上扒,沒有考慮到學生學情。三年級的孩子怎麼可能和四年級的孩子相比較呢?於是第一次試講砸了,意料之中。但是打擊真的很大。一度懷疑自己到底行不行。而且沛樹的課講的幽默、流暢。給我壓力甚大。但是無論如何是不能放棄的,畢竟離正式講還有些日子。經過來校長的引導,將我設計的不符合的地方進行了整改。我又拾回了一些自信。第二次試講還是有問題。來校交給我的方法貫徹落實的不夠好。說不上來哪裏不對勁,反正課堂上有點悶,我覺得我和孩子們沒有共鳴。緊張感更甚,但能發現問題就是還有改正的機會。雖有點氣餒,但繼續付出是必須的。給一班留了預習,但我覺得我背的還不是很熟。萬一出現斷片的情況,那對於下午即將講課的自己會是很大的打擊。

後來在反思這節課時想到,既然孩子們能做小導遊,那一定是把課文掌握的紮紮實實的了。於是我留了一項作業,寫一篇小文章,向大家介紹西沙羣島。用你的語言感染大家。而這一課一個很重要的設計理念就是在文字中游覽西沙羣島,體會文字的美,讓學生自己寫一寫鍛鍊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又鞏固了課文。

第二天一直默默在腦子裏過課的步驟,我也知道這樣的課堂不是進階的,不是成熟的。但我現在只能給孩子設套。我感到挫敗,我這種課堂根本不是生本課堂,只是我的演出。邊主任的話讓我明確了自己的角色。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提升、拔高。我這種課其實是有些膚淺的。我必須轉變,這也是阻礙孩子們說話能力提升障礙。今後要鍛鍊自己,更得鍛鍊孩子。

《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4

《風景優美的地方》是第五冊(人教版)第六組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安排在《富饒的西沙羣島》、《美麗的小興安嶺》、《香港,璀璨的.明珠》和兩首描寫祖國美麗山河的古詩之後。如果有前面幾篇課文作鋪墊,學生的交際情感或許更易激發。若單獨提前進行此次口語交際,就必須新舊知識相結合:如三、四冊第三組課文都是描寫祖國美麗風景的文章。那麼,課前收集相關資料,是學生進行交際的前提和基礎。

縱觀整個課堂,情境根植於生活,學生在交際情境中,或看、或聽、或議,大膽生動地講着,“風景優美的地方”不絕於耳,讓人賞心悅目。雖然他們閱歷淺、見識少,卻說出了他們的所見所聞,講出了他們的真實感受,抒發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讚美之情。做課後有頗多的感受。

一、貼近生活,精心設計教學

目標設計關注到了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要求,不高、不低、不空。從“激發慾望願意說”到“清晰表達”及“讓別人聽着心動”,螺旋上升,注重了口語交際能力的整體提高。“培養學生與別人交流時真誠有禮認真傾聽”、“鼓勵學生樹立交際的自信心”,又特別強調了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反觀本節課,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行爲處處體現教學要求,環環緊扣教學目標。

二、真實情境,構建交際平臺

口語交際教學的情境性特徵是由口語交際性質決定的。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生的一種交際現象,所說的話題、交際的對象、交際的場合都是一定的。因而,情境對交際雙方有控制作用:話題的延伸、措辭的選擇、理解對方的話意無不結合情境進行。

例如開始的導語:“老師要去旅遊又不知道哪兒風景優美,你們能不能幫老師拿個主意?”給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交際平臺,在如何向別人進行風景優美的地方介紹的過程中,始終關注“我向別人說清楚了嗎?對方聽了是否心動?”這樣一個真實情境的驅使,更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語言的組織。

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提示我們:如果沒有真正交際情境的參與,口語交際是無法進行的,而情境的真實性,既符合《課標》精神,又爲學生的交際提供了一個實實在在的交際平臺,這也是符合口語交際教學規律的。

三、強調交際,凸現課改理念

口語交際是面對面的你來我往的一種資訊交流活動,交際的雙方既是單向流動的兩端,又是雙向流動的迴歸點,兩者之間始終存在着一種互動性。可以這樣說,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是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是交際雙方的情感交流過程。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不僅取決於交際情境的創設,更重要的是強化師生的交際意識。

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互動,關鍵是情感。這節課教師以一個即將外出旅遊者的身份來往於學生之間,學生以一個建議者的身份貫穿始終。在師生互動的逐漸深入過程中,學生體會到:打動對方,讓對方接受你的建議不僅需要自己的表達清晰,更取決於自己的態度是否誠懇。例如:學生在向我建議“老師,你去黃山,那裏的雲海真的很迷人!”我回答:“華山上也能看雲海,幹嗎非得去黃山?”學生這時情緒很激動,爲了說服我又加了一句:“去黃山除了看雲海,還能看迎客鬆。迎客鬆別的地方可沒有。去看看吧,真的很美!”“是嗎?那倒是真得聽你的建議,去黃山嘍!”就在這樣的對話中,交際雙方尋求心理的認同,尋找情感的共鳴,這樣的情感互動,纔是口語交際教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再如最後一個環節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讓學生真正感到這是老師的需要,這個資訊我願意提供。我應該怎樣讓對方接受我的資訊?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生活的外延就是語文的外延”這一理念。從“想聽聽你們的建議”到“怎樣說更美”以及“其他教師也渴望聽到你們的介紹”環環相扣,首尾呼應,這種步步深入的訓練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語言發展過程。

四、精當點評,關注學生髮展

口語本身既是傳遞承載資訊的聲音,也是傳遞說話人思想情感的工具。要想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不僅要注意使用詞語得體,還要注意聲調的高低、強弱,語氣的輕重緩急,從而使有聲語言充滿一定的人性色彩。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交際中關注學生。

教師與學生的交際過程中及時準確的評價非常重要。這節課我力求用準確、及時的點評,輔以生動有趣的兒童化語言,將口語交際知識技能的三個要點引出。如學生在向我介紹風景時,張口“老師,我建議您去……”這時我及時肯定:“你真有禮貌!”

在兩個學生互換角色練習時,提醒說的學生“態度再自然大方一些會更好!”

在我接受學生的介紹時我不失時機地讚美學生:“你說的非常清楚,用到了顏色、形狀的描寫,我真的感受到了它的美!”等等,口語交際的知識要素隱含在點評中,使學生更易接受,充分保護和激發了學生的交際慾望,更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使交際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這樣充滿激動的評價中,口語交際能力會得到全面的提升。

五、重視,注重情感體驗

自評是評價中常用的評價方式之一,在自評中讓學生學會反思,找出實踐的樂趣及不足,讓學生感到口語交際並不難,這都是生活所需。《課標》在“前言”中強調:“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確實,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關愛學生的生命發展,應格外“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特別是對“風景優美的地方”的理解,學生帶有很大的主觀體驗,向別人推薦時,可能會收到不同的反應,這又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反饋中思考,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行爲,也是一份寶貴的教學資源。

六、不足與困惑

儘管我在教學中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參與交際,也有以上值得肯定之處,但我深感不足和困惑,與新《課標》的要求還有差距,與同行專家相比深感欠缺。以下是幾方面的問題,有待與各位專家、老師商榷:

1、由於學生閱歷和理解能力有限,易將“優美”的地方理解爲自己喜歡的有趣的地方。教師面對學生這一理解,如何點評,怎樣才能做到既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恰如其分地指出。

2、口語交際生活化的特性,決定了其課程預設根本趕不上瞬息萬變的課堂生成,這就要求教師要紮實提高自己的語文修養,加強對課堂的調控,面對無法預料的生成如何採取“疏導”,有待進一步深思和在實踐中學習提高。

3、多媒體課件的補充,能引起學生有意注意,拓寬視野,激發學生說的慾望,但是多了是否會成爲欣賞課,或者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如何把握一個量的標準,值得思考。

《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5

《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

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進行課堂教學活動。

一、以讀爲主線。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

二、潛心涵詠,體會字句

1、把概括性句子寫具體。

(1)“海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多樣,真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海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是概括性的一句話,如果把它當作總述句,隨後從貝殼的大小顏色、形狀、姿態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體了。有的同學說有的貝殼像珊瑚,有的貝殼像蝴蝶等等,這樣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2)“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着。”“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是靜態的概括的描寫,其後補充具體的顏色,並寫成動態,句中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就具體、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

教學比喻句不能只滿足認得什麼像什麼,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纔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形狀,而把“西沙羣島”比喻成“南大門”,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意義和作用。

3、運用誇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教學時要指出:兩句都從“密度”的“高”進行誇張,說明數量的多。同時,要告訴學生,誇張要注意可信的“度”。對以上重點句的教學,要講清特色,教給方法,引導靈活遷移,切不可只滿足於機械的模仿。

三、運用文字,感悟寫作技巧

培養學生讀書時,能利用句羣判斷、理清文章脈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作文時,採用各種句羣的表意功能,寫好片斷。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總——分——總句羣,屬總分句羣的一種。在學文時,我讓男生讀第一自然段,女生再讀最後的自然段,同學們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方法,我在課堂上用“頭、身子、尾”來解釋“總、分、總”的寫作方法。“授之以漁”,讓學生舉一反三方可掌握,因此課堂上鼓勵學生想象寫哪些作文可以用這種方式,有的學生說在人物的時候可以用“總、分、總”的寫作方式……

整節課教學思路很明確,要教給學生什麼知識,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都體現得很突出,教學各環節過渡自然,板書的設計也很新穎,緊扣文意也吸引學生的注意。

當然同時這堂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暗自思忖,發覺自己在這兩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

新課程最強調的就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而我在這節課安排中的謹小慎微卻讓這堂課有了一些遺憾。如描寫魚的這一小節。我在安排的時候以“讀了這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爲切入點,接着就從魚的數量多說到種類多,雖然乍一看沒有問題,但我在本堂課中問題設計地過於細碎,以至於有一種牽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覺。可能由於自己對孩子的能力不夠信任,使得孩子們的手腳被束縛住了,思維沒有完全開啟,課堂上缺少了孩子們那充滿童趣和想象的話語。

二、語言訓練的力度不夠。

語文課除了要注重學生的體會感受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課中,我利用文字的特點抓了兩個比較有價值的語言訓練點。但在第二小節中安排的“因爲 ,所以 。”和“西沙羣島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爲 。”句式訓練力度不夠,只是形式性的帶過,沒有讓學生加強訓練。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多學習,多思考,讓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引導自己在教學中走向完善。

《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6

總的感覺這節課教學過程紮實,教學重點、難點落實到位,實現教學效果。教師在本節課中恰當地對要認、要寫的字詞層次分明地從音、形、義方面指導,並抓住重點、難點字遵循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從句到文段的步驟層層推進。《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中有許多需要理解的詞語,在教學的方法上則儘量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島”、“島嶼”、“嶼”、“羣島”四個詞語用一組板畫演示,使學生對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有了直觀的瞭解;“海防前哨”是讓學生觀看我國版圖時結合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來理解的;“珊瑚”、“海蔘”和“大龍蝦”是讓學生觀看圖片來理解的;“綻開”和“蠕動”兩個詞是聯繫生活實際用動作演示來理解的;“威武”一詞是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的;“富饒”一詞的意思是先理解抽象的詞義,然後結合對全文的閱讀,逐步增加學生對“富饒”一詞的感性認識;“五光十色”一詞的理解,則是先與“五顏六色”對比,區分異同,再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想象來理解。課堂上識字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也體現了學生是課堂學習主人,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建議:

1、在時間意識安排上要緊湊,前面學習字詞句環節容易把握不準時間,導致推進得太慢,會使後面指導寫字的環節留給學生體驗的時間不夠充分,影響了學生寫字的反饋效果。

2、教師的語言表述還要更精練更富有激情些,以便給課堂注入更多的活力。

《富饒的西沙羣島》的教學反思7

經過同組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我終於完成了這次同課異構研究的任務,在感到如釋重負的輕鬆時,又不免想起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遺憾,當然,教學本身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把所得所失記錄下來就是爲了以後少一點遺憾吧。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以寫景爲主的文章,因爲學生對文中描述的景物並不熟悉,所以我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在每一段文字學習之前都以圖片作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相對集中,較好的避免了三年級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問題。另外,在學習理解魚的數量多和姿態多的段落時,我運用視頻讓學生欣賞,引導學生從視覺迴歸文字,理解排比句“有的……有的……”,讓學生除了能在興味盎然中理解課文內容,還品味了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語言魅力。當然有利必有弊。在理解海灘和海島兩段時,我本來的設計是讓學生自學彙報的,因爲既可以體現學生透過前面的學習所掌握到的方法,又可以節省時間。但在課堂呈現時,我還是低估了學生的能力,還依然按照課件的設計,一張一張的出現圖片,牽着學生走,不敢放,所以在這一部分的展示中,學生也有點興奮過度了。因此,讓我想到的是:作爲老師,一定要根據課堂學生的生成情況來調整自己的課堂進程,機智地取捨很重要,不能抱緊教案預設不放。當然,在公開課上要做到這一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自當努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