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5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5篇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學期第22課,是一篇老課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

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主要解決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透過海水、海底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

由於西沙羣島與我們學生的生活不是很密切,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資訊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本以爲會爲學生、課堂都帶來意外的收穫,但由於播放課件時間選擇不當,使學生的注意力僅僅停留在圖片的感性認識當中,沒有取到很好的效果。當學生不能很好的理出預期的效果時,作爲老師的我沒有從容的運用教育機智,把學生引導回來,進行文字的分析,因而忽略了文字的內涵。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段視頻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遊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但在此基礎上沒有充分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魚的美麗可愛,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特別是氣鼓魚那裏,沒有抓住魚 “眼睛圓溜溜的”、“滿了刺”“ 像皮球一樣圓” 的特點。在分析時,學生雖然對魚有了一點感性的認識,但沒有真正從文字當中體會到魚的可愛美麗。其實這裏可以透過學生的朗讀和教師的評價語,使學生了解到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來體會魚的美麗可愛。還有在教給學生新的寫作方法時也應該透過板書,這樣就更有條理,而且與文字的分析相結合了。不過在介紹西沙羣島海里更多美麗的魚時,引導學生根據圖片說出魚的樣子,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

如果我是在對課文有了一定分析的基礎上再來播放課件,然後透過課件的圖片,使學生對文中的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再回到文字當中,就可以透過朗讀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到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就可以更好的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2

記得在《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教學時,突然出現了以下的情景:

小林:老師,我發現第六自然段主要寫了西沙羣島是鳥的天下,說明西沙羣島鳥很多。是圍繞這一段的第一句來寫的。

師:對,你讀得很認真,抓住了要點。請大家再仔細讀讀,看看哪些詞句寫出了鳥的多。相信你們會有更多的收穫。

小妍:我找到了這些詞句說明鳥多:“樹林裏棲息着各種海鳥”、“遍地”、“堆積”、“一層厚厚的鳥糞”,“各種”一詞說明鳥的種類多,“遍地”說明西沙羣島上樹林裏的鳥蛋多,從而說明鳥的數量多……

曉敏:老師,什麼叫肥料啊?我不知道,鳥糞怎麼能做肥料呢?

同學們鬨堂大笑。因爲曉敏平時就喜歡插嘴,上課還經常開小差,喜歡搞惡作劇,像這樣“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情形,並非一次兩次了。而且這次的問題又是關於糞之類的,孩子們自然笑得特別起勁。

面對這樣的課堂情景,有些教師也會認爲這個曉敏一定是個頑皮搗蛋的孩子,故意沒事找事,唯恐天下不亂。可當時,我卻不這樣認爲。雖然曉敏平時經常開小差,可是剛纔並未看見他走神。而且他的眼睛告訴我,他確實是不明白。況且,作爲教師,不能將孩子提出問題看作是無理取鬧,甚至是惡作劇,即使是在常人看來是很幼稚的問題。如果我在課堂上因此發火生氣,這樣就會影響大家上課的情緒,更會影響下面的學習。

於是,我平靜地說:“看來曉敏真的是遇到了不懂的地方了。同學們,平時我們遇到不懂的詞句,可以怎麼做呢?”

孩子們也立刻平靜下來,並且迅速地回憶起以往的學習經驗——

小瑜: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們可以再讀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也可以查找工具書和其他資料來幫助。

小熊:我補充,還可以聯繫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經驗……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還有找反義詞、近義詞,觀察插圖、實物等方法,表示動作的詞句還可以做動作演示……

師:那就請大家選擇其中的一兩個好辦法,讓我們一起動腦筋,幫助曉敏解決遇到的這個難題,好嗎?

教室裏傳來大家整齊而響亮的回答:好!同學們都積極地投入了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之中。

反思:

1.生來想跟老師作對的學生是沒有的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是落入凡間的精靈。即使他們有這樣那樣的錯誤,那也是成長道路上的必然,因爲每一個人都是這樣逐漸長大的。教育的出發點與歸宿就是讓人成其爲人,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讓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更加美好,頭腦更加智慧,身心更加健全,人格更加高尚。設想一下,因此,當教師面對上述課堂中類似的突發情景時,選擇的是生氣、發火甚至指責那個孩子,那會是一種怎樣的後果呢?因此,面對課堂的意外,教師必須剋制,以及心平氣和地對待。

2.化解影響和諧、有效溝通的矛盾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教學生學。在上述案例中,教師注意到了要協調課堂的氣氛,努力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進行更加有效地溝通。於是就以課堂中某個學生提出的“什麼是肥料,鳥糞爲什麼可以做肥料”這一問題作爲突破口,發現每個學生在認知上的距離,從而將該問題變爲每一個學生當時的研究小課題。這一轉換如同太極的推手,舉重若輕,將孩子們原先以爲的玩笑化解爲有意義的學習,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同時,又因爲對學生來說,同伴間的溝通、交流、互相合作有時比教師的講解、傳授更爲曉暢,更容易理解、接受。於是在此基礎上,教師又旁敲側擊:“平時我們遇到不懂的詞句,可以怎麼做呢”,這樣引導學生聯繫已有的語文學習經驗,提供自主選擇的學習方法。由此大大促進了學生主體的主動、和諧、有效地參與,真正達到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爲了不教”的境界。

編者語:課堂應該是自然的、和諧的、靈動的。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疙瘩,教學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此時教師如果及時化解,教學就會“柳暗花明”;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課堂將“黯然失色”。南通市首批名師培養對象、市級學科帶頭人、江蘇省啓東實驗小學李偉忠老師在實踐中總結出機智化解“課堂尷尬”的五大對策。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3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底”幾個方面描寫了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透過學習要讓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具體感受、欣賞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並瞭解文章構段上的一些特點。本文所描寫的南國風光雖然很吸引人,對於遠離海域的學生來說,可能缺乏實際的感受。課前我就準備了中國地圖,西沙羣島的圖片等等,邊授課邊讓學生感知學文。

課上完了,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麼幾個:

1、教學環節連接自然順暢,師生配合默契。我緊緊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帶領學生去遊西沙羣島,學生透過讀、說、議體會到西沙羣島是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

2、能夠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有關羣島景象和海產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課文中所描寫的海龜、貝殼、魚類、海鳥等生物,作爲遠離海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們又對這些充滿了好奇,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對這些生物有了更直觀的瞭解,也使得他們對課文抓住生物特點寫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教學本篇課文,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如,學習內容的選擇:你最喜歡西沙羣島的什麼?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那一段讀一讀,讀出喜愛的感情。

4、課堂上,能夠與學生互動,演繹課堂,教學內容有漸進的過程。

課已經結束,但留給我思索的地方仍有許多,下面是我在教學時欠缺的方面:

1、要加強詞在句中的教學,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找,作爲教者不應在課件上已經把一些重點詞語顯示出來,直接讓學生理解詞語。以後在這點上我要注意了,應該大膽放手,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詞語的妙用。

2、缺乏個性化的朗讀。其實課文語言優美,用詞生動準確,教師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朗讀。可以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如、自由讀、小組讀、同桌讀、教師範讀。讓學生透過朗讀從感官到內心體會到西沙羣島的景色優美、物產豐富。

3、遷移寫法,讀寫結合方面做得不完整。本課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怎樣把中心句寫具體。在前面學過的課文《趙州橋》、《秋天的雨》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到中心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小練筆,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聯繫自己熟悉的事物,先用一句話概括地說出這種事物的特點,再用幾句話集體說明這個特點。由於時間關係,在課堂上是佈置了,但沒有完成。只好留到課後去完成吧。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4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用詞非常優美,生動,鮮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說明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本課的重難點是透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及物產的豐富,學習優美的句子,積累好詞佳句。

我把本課分爲兩課時,上的是第一課時,本課以朗讀和學生理解爲主,透過課件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西沙羣島海面美麗的風光和海底豐富的物產,對西沙羣島有個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使學生直觀看到西沙羣島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感嘆美的同時,引出海水爲何五光十色的原因。然後出示海底海洋生物的圖片,根據學生喜好,逐個講解珊瑚,海蔘,大龍蝦,魚的美及多,請全班女同學帶着愉悅的心情讀出珊瑚的美,男同學展示大龍蝦的勇猛,威武,全班一起做懶洋洋的海蔘的動作,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西沙羣島豐富的物產。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透過朗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老師領讀,學生自瀆,個別讀,同位互相讀,男女生結合讀,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僅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讓大家感覺自己彷彿身處西沙羣島那麼美的地方,引出對西沙羣島的喜愛,延伸出爲什麼喜愛,拓展出自己的感嘆之情,增加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整個學習過程,教師都是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着學生自己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給學生自由感受與發揮的空間。

在講課過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誤。

第一,在設計"魚"和"漁"的區別時,感覺沒有講透徹,講明白,只是讓學生看了解釋,然後找學生填了空,沒有及時把學生的反饋再加以解釋,使學生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理解。講完區別後,沒有把查字典的好習慣告訴同學,希望同學以後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詞,可以先查字典解決,自己當個小老師。

第二,領讀設計比較少,領讀時激情不夠,聲音不夠洪亮,語調抑揚頓挫不明顯,無法引起全體同學的共鳴。

第三,在講第四段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時,應該找出比較好的句子大家一起齊讀,讓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積累好句。

第四,板書前沒有很好的預設,致使板書有些擁擠,不夠美觀,而且字型有些小。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5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很優美的寫景文章。我在教學中用一“讀”字貫穿自己整個課堂,讓學生透過讀能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煉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羣島的美。本文介紹了西沙羣島的優美風景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喜愛和讚美以及昇華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寫作上最大特點是首尾呼應,全文的結構“總——分——總”是學生學習寫法的最佳課文。

我在修辭方法上作了一些點撥。因爲修辭是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沒有思想情感,就無法體會出語言的優美。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這一句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狀是千姿百態的。“”海蔘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這一句是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海蔘蠕動慢的特點形象地表現出來。”“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一句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寫出了海里魚多的特點。學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辭的作用應該不是很難,但要求自己能寫上這樣的一段話,就有點難度了。特別是誇張句有點難度,今後還要加強練習,爲習作打下基礎。

寫作法是我在本課中必須落實的重要環節,專門拿出一節課來訓練。先讓學生回憶或是複述本課的寫作結構。這點學生能準確回答本文是按“總—分—總”的式安排的。本文先概述了西沙羣島是個可愛的地方,然後從四個方面具體介紹了西沙羣島優美的風景和豐富的物產,最後總寫西沙羣島將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再如,文中寫海底的魚,先總述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再分別敘述魚的樣子,最後又總結魚多。在瞭解了課文寫作方法後,接着出示習作訓練題目讓學生學着文章結構去寫一段話,開始學生說的話都很籠統,不夠具體。透過引導,學會運用一些修辭方法,寫出來的內容就好多了。我在這個環節,又結合《同步訓練》的練習題,進行寫話練習,學生完成還不錯。相信這一單元的作文,學生會交出一份優秀的答卷的。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寫景的精讀課文,文章無論從寫作手法、遣詞造句還是文章結構上都寫得非常好,對於學生積累詞語、學習寫作很有借鑑,而且讀起來也很美,所以想挑戰一下這篇課文。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上三年級的研討課,星期五接到任務心裏就打怵!趕上開運動會,大家沒法湊在一起商量,所以只能自己摸索、閉門造車了。週六、週日兩天在家埋頭備課,好在這是一篇經典課文,有一些網上資源可以借鑑,所以課的大體思路算是理清了,週一研討時大家又在一起交流了一下,就這樣匆忙上陣。

首先要感謝孩子們,一節課始終情緒高漲、積極參與,無論是讀書、還是回答問題,大多數學生都表現出很高的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氣氛比較熱烈,看來前段時間的課堂常規管理有了一定成效,我和孩子磨合得還不錯。

其次,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有進步。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是指導朗讀的重點。我透過讓學生理解“五光十色”這個詞語,進而體會出海水是有光澤的美。並且透過指導讀表示顏色的詞語和教師的範讀,讓學生讀出了海水的美麗,感覺比剛開始的朗讀進了一步。

但是,整堂課還存在很多欠缺和遺憾。首先上課節奏拖沓,課堂語言不簡練,每個環節不緊湊,而且對於課堂容量把握不準,導致時間不夠,整堂課前鬆後緊。本來設計的很多知識點都沒有講到,比如:再給學生出示幾張有特點的魚的圖片,讓學生用“有的……有的……”來仿寫句子,還有在課的最後總結“課文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因爲時間原因都遺漏了。

另外在教學中,我仍然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總是不放心地“抱着”學生走,每提出一個問題,就迫不及待地想讓學生順着我的思路,甚至不給學生探究的機會,就直接把“答案”硬“塞”給學生。這源於自己對學情的把握不足,對備課的不自信,看來,要想遊刃有餘、從容淡定地駕馭課堂,真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7

反思課堂教學:

由於課前對教材、學情、教學重難點等做了充分了解與研究,我們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措施都是由科學的教學理念作指導的。因此,是行之有效的。經過課堂實踐更是證明了這一點。一節課下來,孩子們就如到了森林尋寶一樣,滿載而歸!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的高效地實現了。課堂的亮點讓整節課熠熠生輝:

一、點燃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

法國教育家蒙田說:“教育孩童首重激發興趣和愛心,否則只是填鴨式灌輸,毫無意義可言。”孩子們之所以喜歡玩,是因爲玩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如果學習也能給予他們這樣的感受,那學習無疑也是可以令人着迷的,他們會像對待玩那樣對待學習,樂此不疲。特別對於小學低中年級的孩子,激發學習興趣尤其重要。《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美文。對於美,人類都有感知的天性,但西沙羣島離我們的實際生活較遠,要一直保持對這篇美文的興趣,必須點燃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我在教學中運用了以下設計:課文從西沙羣島的海水、海底、海灘、海島來介紹它的美麗富饒,我讓學生自選感興趣的部分去自學。結果,孩子們始終熱情高漲地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能激發孩子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正因爲是自選,他們感受到學習的主動權在自己手中,而並非老師掌控下的小木偶。他們覺得這與玩有着共通點:在遊戲的世界中,孩童是當中的主人,他們有着絕對的優越感——我的事情我做主!學生可以這樣說:我的課堂我做主!

二、以孩子的視野去設計課堂

“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這樣說。師本教育的課堂設計是以老師教得方便爲出發點,根本不去考慮學生的年齡實際,不會考慮他們的知識實際。這樣的教育,是填鴨式的,孩子們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所傳播的知識。是呀,只有蹲着,我們與孩子才能處在同一高度,我們的心靈才能相通。課堂是我們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空間,在特殊的這個只屬於老師和學生的時空裏,我們的教學設計,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學生。在教學設計環節中,我最喜愛的一環是引領孩子們投入角色,內化語言。我讓孩子們變身爲海里的其中一條小魚,讓他們進行自我介紹,可以按文字內容說,也可以把文字內化後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師:我們也化身做小魚,成羣結隊地去海底遊遊,好嗎?

出示一條魚。師示範:“大家好!我全身佈滿彩色的條紋,在海底自由自在地生活。”

咦,看!一條小魚游過來啦!小魚小魚,請你介紹一下自己好嗎?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8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小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我把學習生詞、瞭解段落大意和課文主要內容作爲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

由於我一接手這個班時,我就對他們提出了明確的預習要求,並且不間斷地檢查預習的情況,所以每當他們學完一篇課文,就會很自覺地預習下一篇課文的生詞及朗讀課文。這一課也不例外,我在檢查時發現同學們的預習都做得很認真。有了這一基礎,我教學生字時就比較順暢了。課堂上我出示幻燈片讓學生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生字的?有的學生用了“換偏旁”的方法,如“披”字;也有的學生用了“加一加”的方法,如“漁”字,還有的學生對難寫的字提出了自己的記憶方法。

對容易寫錯的生字還設計能展示書空順序的燈片,讓學生清楚生字的筆順和偏旁。分析完字形後,我再與學生在朗讀課文過程中劃出課文裏的生詞,便於記憶。在備課時我發現這一課中有許多需要理解的詞語,但是這些詞語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字面蘊含的意思比較豐富。我則儘量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海防前哨”是讓學生觀看我國版圖時結合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來理解的;“綻開”和“蠕動”兩個詞是聯繫生活實際用手演示來理解的;“五光十色”一詞的理解,則是先與“五顏六色”對比,區分異同,再結合我的課件“海水視頻”進行直觀理解。“富饒”一詞的意思我是貫穿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透過多種多樣的海底生物、形態各異的貝殼、成羣結隊的魚等,來充分感受富饒的含義,而這也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所以,我比較滿意的是能透過一些重點詞語的教學,以點帶面,貫穿全文,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

另外,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過程中,透過我的提問或點撥,學生大多數能概括出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西沙羣島,也能用簡單的語句說出課文的大概內容。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朗讀的形式比較單調,以學生齊讀比較多,以後我要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小組讀、個人讀、默讀等,記得有人說過:“一節好的語文課首先應該書聲琅琅”。是的,我們應該透過誦讀更凸現語文學科的特點,點燃學生對語文課堂的熱情。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9

今天我執教了《富饒的西沙羣島》第一課的,感受很深。

首先,在識字方面,我利用多種識字方法進行教學,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識字環節:如,在教學瑰麗無比的“瑰”字時,我先讓學生自己查字典找到“瑰”的解釋爲?一種像玉的石頭珍奇,再在這個基礎上播放“瑰”字作爲形聲字的字理解進行識記,又如:在指導學生識記“巖”和“蝦”時,我出示“岩石”“大龍蝦”等圖片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利用圖片區分多音字“參”,採用隨文學字的同時,出示圖文,旁註拼音,易於學生理解。在寫字方面,我在課堂最後5分進行寫字教學,出示田字格字“淺和挺”,讓學生自己先觀察字形結構,再引導書寫,要求學生書寫做到規範、工整力求美觀。

其次,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方面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在教學“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這一段時採用各種方法理解海水的美和呈現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比如,在理解“五光十色”這一詞中,要求學生想一想還可以替換成什麼詞?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公園裏的花兒色彩多,民族學校的服裝絢麗多彩等對比,這裏是否可以換“五顏六色”?從而理解“五顏六色,絢麗多彩”等只是指顏色很多,而“五光十色”說明在太陽的照耀下清澈的海水像寶石一樣閃閃發光。從而體會作者的用詞準確。生活中你還見過有哪些事物是五光十色的?接着出示圖片:城市夜景燈等。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可以使抽象的詞語變爲形象的事物,易於學生理解。又如,在教學“綻開、懶洋洋、威武”等詞語時,我花兒展開的各種形態的圖片,以及軍人英姿颯爽的圖片,讓學生先形象感知,接着三個學生上臺表演相應的動作,比一比誰做的更好。透過這樣演一演,比一比的動作讓學生理解新鮮感的詞語,學生易於接受。另外,我還讓學生展開想象海蔘還有可能在幹什麼?充分讓學生體會海底生物的有趣。

再者,注重培養學生提取資訊的能力。我在新授中有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動筆圈畫課文中從那幾個方面介紹了西沙羣島”,不僅鍛鍊了學生檢索、查找、提取資訊的能力,而且有助於學生快速瞭解課文的內容。

最後,注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比如,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如:齊讀,小組讀,個別讀等,讀出海水的美,海底生物的有趣,以及大龍蝦的威武。

當然我也知道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指導寫字的時候,“筆隨話行”還不夠明確,整節課更多的是我在講,學生的課堂活躍氣氛還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總結教學經驗,多學習,多實踐。希望能夠在研讀新教材和課堂教學方面多下一點功夫。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0

教學過程要紮實,效果要落實,但這並不是說教學時要呆板僵化。相反,教師只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保證教學過程的紮實和教學效果的落實。這是由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的。

《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中有許多需要理解的詞語,在教學的方法上則儘量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島”、“島嶼”、“嶼”、“羣島”四個詞語用一組板畫演示,使學生對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有了直觀的瞭解;“海防前哨”是讓學生觀看我國版圖時結合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的特點來理解的;“珊瑚”、“海蔘”和“大龍蝦”是讓學生觀看圖片來理解的;“綻開”和“蠕動”兩個詞是聯繫生活實際用手演示來理解的;“威武”一詞是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的;“揀不完”的“揀”字的意思是讓學生查字典與“撿”字對比來理解的;“鳥的天下”是讓學生說近義詞,再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的;“富饒”一詞的意思是先理解抽象的詞義,然後結合對全文的閱讀,逐步增加學生對“富饒”一詞的感性認識;“五光十色”一詞的理解,則是先與“五顏六色”對比,區分異同,再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想象來理解。這些方法的靈活運用,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在理解詞語、理解課文的同時,學生也感受到課文言語中所表現的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讚美。

學生在感受課文言語的同時,他們的心靈被課文優美的言語深深地打動了。這樣的教學,就把對學生心靈的培育與對學生言語能力的培養統一在一個過程之中了。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1

下面,我主要對執教中如何引導學生領悟作者表達方法進行反思總結:

一、領悟佈局謀篇的表達方法

⒈領悟課文“總起—分述—總結”的記敘特點。全篇文章可按“總、分、總”的記敘順序分爲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述,寫西沙羣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的順序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四方面描述,具體寫出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第三段是總結,寫守衛在島上的英雄兒女必將使西沙羣島變得更加美麗和富饒。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⒉領悟作者表達方法上的構段方法。

①第二自然段爲“因果段式”,也即“因果結構段”。這一自然段先講結果,後講原因,即一、二和三句之間是因果關係。因果關係的小段,一般分爲兩層,一層寫原因,一層寫結果,概括段意時一般應抓結果部分。

②第三自然段爲“並列果段式”,也即“並列結構段”作者用三句話分別描寫了珊瑚、海蔘、大龍蝦。每句話都向我們介紹了一種海中生物,句與句之間的關係是並排平列,不分主次,共同表達一種意思,這種構段關係叫“並列式結構”。

③第四自然段爲“‘總→分→總’段式”,也即“‘總→分→總’結構段”。這一自然段介紹海底的魚,先總述魚“成羣結隊”突出魚多,再分別敘述各種魚的樣子;最後總述“各種各樣的魚多得數不清”。

④第五自然段構段方式同第三自然段。

⑤第六自然段爲“‘總→分’段式”,也即“總→分’結構段”。這一自然段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幾句話的順序是:“鳥的天下” →樹多[這是成爲鳥的天下的原因] →鳥多[樹多必然鳥多] →鳥蛋多[鳥多必然鳥蛋多] →鳥糞多。從總到分,使人確信西沙羣島的“鳥的天下”。

⒊本文在寫作上的另一個特點是首尾相呼應。第一自然段寫出西沙羣島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則寫西沙羣島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二、領悟生動準確的表達方法

⒈修辭方法的形象貼切。①比喻,如:“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②擬人,如:“大龍蝦全身披甲,划過來,划過去,樣子挺威武。”③誇張:“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講西沙羣島海里的魚非常多,並非真的是水和魚各佔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一誇張的手法,強調西沙羣島“物產豐富”的特點,使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關鍵詞語的準確運用。如:寫珊瑚的形狀像“花朵、鹿角”,寫海蔘“懶洋洋地蠕動”,寫大龍蝦“全身披甲”“威武”等。再如:第四自然段主要抓住了魚的種類多、數量多、形態美等特點來寫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多得數不清;數量大:成羣結隊、一半是魚;形態美:不滿色彩條紋、頭上長簇紅纓、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眼睛圓溜溜、身上長滿刺兒、像皮球一樣圓。

總之,本課執教時,能針對課文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充分運用好《富饒的西沙羣島》這一課例,讓學生習得寫作地方法,並讓學生運用到《語文園地六》習作練習中去,且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2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本冊第五的一篇精讀課文,它介紹了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美麗富饒。課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羣島的風光和物產。學習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

經過全組老師的集體研究備課,我們確定了教學思路:緊抓一條主線,貫穿全課;邊扶邊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精講多讀,在讀中感悟昇華。我們又經過實際講課中遇到的問題不斷修改教案。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透過地圖認識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理解“海防前哨”。再讀課題質疑,從而理出“西沙羣島是怎樣富饒的?”,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透過檢測學生在預習時認讀詞語的效果,正音,鞏固。然後由問題“讀了課文,你覺得西沙羣島是個怎樣的地方?”從而引出本文的中心句“哪兒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圍繞這一句學習課文,着重學習第二段和三四段。第二段主要是寫西沙羣島風景優美的,而課文對物產豐富的描寫篇幅較多,我把三四段列爲重點,其餘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學習。對於第二、三、四段,我主要採用透過讓學生朗讀,透過穿插圖片讓學生充分體會感悟再讀的方式進行學習。

現反思一節課,我個人感覺整節課教學思路比較明確,要教給學生什麼知識,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都體現得比較突出,教學各環節過度也比較自然。在進行第四段教學時,讓學生欣賞海底世界的影片剪輯,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產物,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感受深,利於朗讀感情的提升。而二、三、四段除了指名讀外,我還安排了齊讀、填空等形式,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其中。

然而由於經驗尚淺,不足之處也是很多。透過聽課領導和老師們的指點,我將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爲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語言的感染力不夠。領導和老師們在聽了我的課之後指出,我在語言的感染力上做得還不到位。我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的語言缺乏感情,即使是比較優美的語言,我講得也是比較平淡。也正因爲如此,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並不是很高。於永正給新教師的20條建議中提到一旦進入課堂,教師就要像京劇演員一樣,精氣十足。只有自己真正融入教學中,只有自己的感情充沛了,才能感染學生,調動其積極性。

第二,字詞認讀用時過多。三年級的語文教學,字詞是基礎,重點是課文。字詞的認讀本應在學生預習時解決,而課堂主要是檢測,如果出現錯誤正音即可,而我反覆讓學生讀,看似紮實,其實卻擠佔了課文的學習時間。

第三,閱讀指導欠缺。李主任和陳校長在聽了我的課之後都指出,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本應讓孩子在朗讀時一次比一次體改,可本堂課卻沒有一個明顯的提升過程。學生時代的我一直是班裏朗誦水平比較高的。但成爲教師後,對於學生的朗讀指導我一直心存疑慮。現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而對於同一篇課文,每個孩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朗讀上讀不出,達不到那種感情,教師應加以指導,也可範讀。但讀得好,讀得有感情,評判標準是什麼?但我考慮到,我的感受跟孩子的感受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要孩子照着我的感情去讀會不會扼殺他自己的個性?這也是我不敢輕易範讀的原因。

第四,知識點遺漏。本課中有一句“正像人們說的那樣,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學習提示中也有問題“爲什麼這樣說呢?”在教學設計中我是設計了這一點的,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西沙羣島的海里魚非常多。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卻把這麼重要的一點遺漏了。我仔細思考,發現這種無心之失並不是意外,那還是說明我的課備得不夠熟練。

第五,缺少說話訓練。其實在開始設計教案的時候,是有說話訓練的,比如讓孩子在讀了第二段描寫海水的美麗之後說說感受。但在實際聽課中發現只有少數孩子能說,有的是一兩句話,有的則不太切題。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就將這一環節省去,改爲朗讀。但課後一想,覺得這樣看似節省了課堂時間,卻不利於學生能力的提高。萬事開頭難,就算學生只能說上一兩句,就算他們說的只是皮毛,他們也得到了鍛鍊,經過閱讀量的增長他們會有更多感悟,會有更好的發展。

第六,作業不夠科學。課後我佈置了兩項作業,一是畫一畫,把今天看到的感興趣的事物畫下來;二是寫一寫,把遊覽之後的感受寫下來。李主任的給的建議是把第二項作業改爲把課文中優美的語句抄下來。後來我仔細考慮,發現讓孩子寫感受對於剛接觸習作不久的他們來說是個挑戰,而改爲摘抄就是讓成了語言的積累,其實更符合現階段的孩子的特點和能力。

透過這次一課多人上,我向其他老師學到不少東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在大家爲我評課之後,我明確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希望我透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提升,也能帶給學生更精彩的課,使他們能有更好的發展。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3

《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的教學,自己在感受了“技窮”的慚愧和“實踐”的重要之餘,也生出了“再做一次”的打算,畢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研究是以課堂教學爲根基的,沒有教學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和研究權,何況“反思”應該就是持續不斷的。不說空話,實說《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後的“一憾”與“一得”:

一憾——自己的設計本意是在“引導學生以數據統計的形式,感性地認識到西沙羣島物產之‘多’”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地感悟西沙的“富饒”更有“奇麗”、“奇趣”之意。然而,這種深究式的思維操作設計,儘管有其邏輯的合理性,卻還是禁錮了孩子們的主體作用。因爲這種設計太自我,教師的邏輯設計痕跡還是太重,太濃。這是課後反思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認識到的。也就是說,教師的設計再縝密,再邏輯,也終究是“設計”,終究是教師的主觀意志。而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學生,他們的意志、他們的需求、他們的認知方式、他們的發展走向究竟是什麼,這纔是我們設計的起點。對三年級上學期的孩子來說,具體可感的認知方式纔是主要的學習方式,這時期的孩子以感性思維見長,設計課堂上外顯化的學生認知活動,比結構內隱性的思維操作流程更重要。也就是說,這一階段的孩子也應是“行動研究者”,而不是“理性思辨者”。而自己還一味排斥“課件”,這本身更是避“長”揚“短”。因此,自我評價,這節課自己的設計最大的敗筆是——過於邏輯,過於“高年級段”化。假如教學時乾脆放手讓學生合作,甚至獨立完成“多”的數據統計,而把朗讀訓練後移至“美”的感悟之後,或許會好一些。

一得——不謙虛地說,這次反思課也並非一無是處,因爲自己的一個嘗試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同。一直以爲對“參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定,不等同於對一節課教學效果的估測,它還應該有新的內涵。只是自己對此也是很模糊的一種意識,只覺得“有效性”應涵蓋學生的語文生活。這次反思課上,嘗試以文字爲起點,引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關注,起初只是想說明資料的蒐集並非單指課前,也可以課中或課後進行,它能使學生的課外閱讀更具有方向性和訓練性,後來讀了一篇文章,題目叫《用好書美文釀造精神的“底兒”》,忽然又意識到,我們應把“有效”看的更遠些,即應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遠效性”,我們不能急功近利地單純地從一節課的課堂氣氛、課堂密度、課堂容量等方面去評價教師或學生的課堂表現,更應關注學生在有了這節課的經歷之後,所形成的成長走向,也就是在關注“即時效果”的同時,更應關注“遠景效果”。拿《用好書美文釀造精神的“底兒”》這篇文章,把我的設計“美化”了些,勉強算做“一得”吧!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4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22課,描寫了我國南海西沙羣島優美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課文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好教材。教學本課,我主要抓住中心句,讓學生透過讀、看、說、想,從兩大方面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注重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積累詞語,練習說話。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麼幾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纔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西沙羣島的距離,我在整堂課上創設了去西沙羣島旅遊觀光的情境,以生動的導語貫穿整堂課。如開頭“今天我們要去遙遠的西沙羣島遊玩,作好準備,我們出發了”,初讀課文時,指出“下面我們該去了解一下西沙羣島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學習“海水”部分時,我說:“ 此時此刻,我們就站在西沙羣島的大海邊,這就是西沙羣島的海水,你感覺海水怎麼樣呢?”學習“海底”部分時,我又說:“每個地方都很美,讓我們穿上潛水衣,潛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尋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這樣的情境創設很能吸引三年級的小學生,課堂上他們對西沙羣島始終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拉近學生與西沙羣島的距離

課堂教學中我從解題入手,在祖國的南海邊有個西沙羣島,你們想了解它嗎?隨後我先爲同學們播放一段事前準備好的西沙羣島的風景視頻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接着我又藉助網絡資料將西沙羣島的位置和大小呈現給孩子,這是怎樣的一個羣島呢?於是讓孩子在老師的充滿激情的範讀聲中初步感知西沙羣島,隨後是初讀,總體感受西沙羣島的特點,找出課文的中心句——那裏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三、深入研讀3、4兩段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堂課我主要是讓學生學習3、4兩段,所以我就對學生說:“這節課就讓我們潛入神祕的海底,去感悟西沙羣島的富饒。說說你在海底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讀文後找出:珊瑚、海蔘、大龍蝦、魚。我又說:“再去讀讀你看到的珊瑚、海蔘、大龍蝦、魚分別是怎樣的?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它的特點嗎?”這一板塊透過學生的不同形式的讀,來表達他們對文字的理解。在讓學生研讀的同時,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重點展現西沙羣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的珊瑚,懶洋洋的海蔘,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着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問難。例如,學生提出:我不明白漁業工人爲什麼要把海龜翻一個身?爲什麼人們說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我都巧妙地透過呈現多媒體,機智地使問題由難變易了。

五、抓住語言訓練點

語文課除了要注重學生的體會感受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課中,我利用文字的特點抓了幾個比較有價值的語言訓練點。如第二小節中我安排了 “因爲 ……所以……”和西沙羣島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爲……”句式訓練以及其它的語言訓練點。如學習海島這一部分的時候,順勢進行保護鳥類的環保教育。最後讓學生飽含激情地朗讀最後一段,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得到進一步昇華。

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認爲:“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心理學研究證明,小學生的心理髮展正處於想象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如果在這個時候採用適當的手段進行經常性的訓練,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永恆的主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很注重課件的適時使用,注重不能用過多的形象的畫面代替學生的想象,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學習海灘一段,我讓學生閉眼想象,想象海灘上有什麼,有的孩子說看到了美麗的貝殼,有的說看到了漁業工人在翻龐大的海龜,有的說看到了一羣小朋友在海灘上撿貝克。當我讓孩子想象千奇百怪的貝殼是什麼樣時,孩子們的回答又是讓我一陣驚喜。有說像喇叭一樣的貝殼,有說像蘑菇一樣的貝殼,有說像花裙子一樣的貝克。孩子們在放飛自己想象的同時,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

七、注重知識點的滲透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魚成羣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這句話時,我告訴學生:這一句話放在整段的開頭,我們叫它總起句,又叫中心句。這四段文字,語言美是一個特點,在寫作上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圍繞中心句把話寫完整,寫具體了,接下來,我們就仿照這種寫法來個小練筆。

整堂課我和學生配合得比較默契,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爲引領者。我讓學生自己來讀。從不斷的讀中,學生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然後自己來講,把自己讀懂的拿出來跟大家一起來交流,這樣可以取長補短。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爲也還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教師的課堂組織語言不夠精煉,時間的把握不夠好,出現前鬆後緊現象。語文課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朗讀,以讀促悟。而由於自己整個教學安排時間不夠合理,以至於到後來有些朗讀內容只能一讀帶過,沒有真正起到讀的作用。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5

本課的學習,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海島風光的美麗;二是學習課文裏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

我上的這是第一課時,本課時以欣賞和朗讀爲主,透過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觀看錄像和圖片的同時,感受到西沙羣島的美麗風光和豐富的物產。對西沙羣島有個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充分展現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語文美育具體化。根據教學直觀性原則,以學生心理特點爲依據、以美的薰陶感染爲目的,把“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的海水”,把“見都沒有見過想都想不出來的各種各樣的魚”把“顏色豔麗,形狀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貝殼”,把“成百上千的海鳥”以及“龐大的海龜”“懶洋洋的海蔘”“威武的大龍蝦”等等,都形象的展現在學生們眼前,從而增強了美的感染力。使學生在欣賞中去體會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強化文章的感情色彩,引導學生體會語言中的“意味”。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必須透過朗讀傳達出來。所以,首先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聽課文的配樂朗誦,給學生們以美的享受,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個地學習過程中,“讀”貫穿了全課時的始終,採用個別讀、齊讀、默讀、配音樂配畫面讀、互相聽讀,自由讀等多種方式,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讓學生在讀文中去體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瞭解作者說什麼,而且要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領悟理解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學生們在帶着濃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圍中去學習和體會,更加深了對西沙羣島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着學生們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不以乏味的說教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口去讀,用自己的腦去想,給了學生自由感受的空間。同時,還以鼓勵爲主,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躍起來。這樣才更有利於對知識的領悟,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