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5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5篇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進行課堂教學活動。

一是讓學生透過有感情的朗讀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並運用簡筆畫的形式教學。首先,我根據課文通俗易懂的特點,讓學生自主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然後再指導學生有順序的讀書去了解課文內容。其次,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學習活動中,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非常高。第三,讓學生在練說中積累、運用語言。在講到西沙羣島水面的顏色時,我採用畫簡筆畫的形式,提示學生去理解句子所描寫的情景,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句子的難度。在學習西沙羣島魚多的時候我反覆讓學生朗讀書中寫魚的詞語,培養學生積累語言、並運用語言的能力。第四,對課內容進行拓展延伸,開拓學生眼界。我收集了許多相關的課外知識放在課件中。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這樣的教學,非常感興趣,並且激活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由於匆忙,在指導幾個有特點的詞語時忽視了。如“揀”和“撿”的意思的區別課上沒有強調,但是課後我還是加以補充了。在今後的教學中應重視對重點字詞的區別教學。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從研讀教材,到過程設計,再到教學解說,再到今天的課堂實施,歷時整整一週。這個過程雖短暫,但研讀磨課執教的過程卻也給了我很多的思考,從教學思路和理念的提升,到說課上課時教師語言的組織均有收穫,記錄如下:

一、緊緊圍繞語文要素讀開來寫開去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

1、藉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

2、圍繞一個意思寫。

以這樣的語文要素爲本節課設計的宗旨,我緊緊圍繞“讀寫互動”逐層展開,期間透過“知識留存量”和“頭腦風暴”兩個小活動推進課堂教學。結合今天的課堂實踐,我認爲這節課的設計過程是紮實而有效的。

其一,學生在閱讀中找到關鍵詞,並藉助文中的語句理解詞語意思,從而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

其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穿插了三次小練筆,爲最後的課後練筆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一次是在理解了“生物趣”後從“趣”字入手,讓孩子們去寫寫課後練筆中大海龜的活動。孩子們有的說它慢吞吞地爬着,在尋找食物;有的說它在望着海面,彷彿在欣賞天上的星星;有孩子就順勢想起了它可能是在思念家鄉,從而想起了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孩子們寫得趣味盎然。第二次練筆是在學完“魚兒多”的環節,讓孩子對照圖片進行閱讀,從而發現可以從顏色、形狀、活動、覓食等方面進行描寫,同時出示課後練筆中的其中兩幅與魚兒有關的圖片,讓孩子進行創作。從孩子們的分享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學生是可以完成的。現在再想這個環節中的一些缺憾,那應該是在孩子創作時第一副圖要給出顏色、形狀、活動等提示填空完成。第二幅圖就可以完全放手,實現個性化創作。第三次練筆其實是對關鍵句的補寫上,感覺孩子們在補寫時還有一定的難度,能夠完成的孩子較少。如果能在學習時這樣指導:“鳥兒多,所以說是鳥的天下。那麼海底生物這麼有趣,你覺得可以怎麼寫呢?”相信這樣的引導可以幫孩子擴充一下思路。

其三,關於語文要素的落實做到了層層遞進,從一開始的發現感知,到後面的尋找,再到最後的補寫,環環相扣,將課堂上的這一重難點做到了紮實有效的落實,爲後續的課後練筆,甚至單元習作做好鋪墊。

二、學會適當取捨保證學有所獲

今天課堂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當堂寫作的任務沒有時間落實。課下我一直在思考問題在哪裏?勇威說在學習“生物趣”時可以壓縮時間,在“珊瑚”的形狀仿說時還可以再精煉一些,我深以爲然。再次思考整個課堂過程,我其實可以在這些方面節約時間:

1、開課時不用複習古詩匯入,學生只是背誦對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沒有輔助作用,可以去掉直接匯入。

2、教學“生物趣”時,緊扣關鍵詞品味出“趣”就好。

3、教學“魚兒多”時對比排比句式中的四個分句,發現它們描寫的角度不同,直接出示圖片進行仿寫,重點就會更加突出,直指問題中心。

評課結束後再和組裏老師繼續深入分析課堂教學內容沒有完成的原因,我們覺得雖沒有留給學生當堂寫作的時間,但一步步的指導是不能少的,因爲只有這樣落地生根的指導才能爲後續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就我自己的課堂把控來看,備課還是不夠細緻,對於合作讀議的內容有預期的設計,但到了真正的課堂上卻出現了目標不是很清晰的現象,有時會跟着孩子的回答跑偏,有時對於課堂上的生成指導太過隨意,不能緊盯目標而引導。所以,在今後的課堂中一定要做到各個環節,甚至各個細節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繼續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而不是課堂教學環節的完成者。真正做到爲孩子的發展而教學,真正做到爲孩子的深入思考而引導,真正做到爲每一位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

有缺憾的課也應該是美的,它可以讓我更加深入地去思考。當然,這個思考的過程也讓我對未來的每一堂課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3

《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篇課文描寫了我國南海西沙羣島優美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圍繞第六單元訓練點結合本課的實際情況,我定了第二課時的目標:1、瞭解西沙羣島海底豐富的物產;2、藉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3、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爲了落實以上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由回顧課文到尋找海底物產

西沙羣島海底的物產孩子很容易找到,分別是:珊瑚、海蔘、大龍蝦和魚。作者詳寫的是——魚,這樣就順勢匯入今天的描寫“魚”的重點段。

二、層層遞進學習關鍵句

1、學習關鍵句

西沙羣島的魚有什麼特點呢?帶着問題讀第4段。這樣讓孩子從整體感受西沙羣島的魚非常多!非常美!然後讓孩子分別找出能表現魚多、魚美的詞語或者句子,最後再找出既能表現魚多,又能表現魚美的句子。這時孩子們會發現這個句子就是這一段的關鍵句。

2、練習尋找關鍵句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所以我們在學習了關鍵句後,緊接着就在第二段和第五段分別找出這兩段的關鍵句,以此驗證孩子找關鍵句的學習情況,不出所料,孩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找到了這兩段的關鍵句。第二段的關鍵句是: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

第五段的關鍵句是: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

3、添加關鍵句

如果說第四段是學關鍵句,第2、5段是練關鍵句,那麼第三段就是運用了。孩子在找第三段的關鍵句時出現了畏難情緒,舉手的時候也是猶猶豫豫,回答問題的時候吞吞吐吐,還有的孩子說,老師我怎麼覺得這段好像沒有關鍵句呢?我告訴孩子們先把問題放一放,我們來觀察一下第三段,第三段有三句話分別介紹了:珊瑚、海蔘和大龍蝦,然後我就問孩子們我們可不可以把它們的次序調換一下呢?孩子們一時難以決定。爲了解決這個難題,我讓孩子們分隊讀,北隊讀第一句珊瑚,中隊讀第二句海蔘,南隊讀第三句大龍蝦。讀過之後,讓孩子打亂順序再讀,結果孩子們發現三句話分別介紹了三種不同的生物,它們是不分先後主次的內容放在一起的段落,卻沒有一句話能統領整段話,像這樣的段落就是並列段式。

在孩子們明白這一點之後,我引導孩子們給這一段增加關鍵句。雖然有點難度,但孩子們還是能給這一段增加了關鍵句。我覺得如果孩子會增加關鍵句了,那麼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就成功了一半!

三、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1、學習作者觀察魚的方法。

首先我以第四段爲例,讓孩子欣賞完本段的魚之後,我問孩子們,西沙羣島的魚有3000多種,爲什麼作者單單隻寫這四種魚呢?孩子們很快回答:這四種魚很有特點。我順勢引導,那麼作者是抓住什麼寫出魚的特點呢?我出示相關句子,孩子們很快發現,作者抓住了魚的“顏色、樣子、動作”來寫的。

2、觀察魚的特點,並進行練寫一句話。

隨後出示視頻“魚”片段,我要求同學們也從魚的“顏色樣子動作”這三個方面有目地觀察魚的特點,並進行練寫一句話。

3、小組合作圍繞一個意思說一段話。

在找到第四段的關鍵句後,我相繼滲透寫法,那就是圍繞一個意思說一段話。接下來就開始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說一段話。第一句關鍵句大家一起讀,有的——就讀自己寫的描寫“魚”多的句子,這樣讓孩子合作完成一段話,大大降低了難讀。

4、課後寫第一幅圖,獨自完成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不管是找關鍵句,還是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我都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最終達成目標。

不過,在學習第四段的時候,我讓孩子一邊讀,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魚,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既鞏固一邊讀一邊想象的能力,又讓孩子明白這一段都介紹了哪些魚。令我沒想到的是:有些孩子是根據這段描述的想象的,有些孩子完成遊離於本段之外,這是超乎我的想象的。我想不如換一種表達方法,直截了當向孩子提問,這段話介紹了哪幾種魚,分別是什麼?這樣孩子或許就不會模棱兩可,就能直奔主題了。

所以我們今後的課堂不能像空中樓閣,設計問題時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孩子,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樣的課堂纔會接地氣,有生命力!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4

這節課,我引導學生運用看圖片、想象畫面、聯繫下文、對比等方法理解“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這兩個詞語,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聯繫,從而產生熱愛語文的情感。

在寫字時,我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的“武”字來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讓學生猜一猜我們要寫什麼字,又根據這個字的字理(“戈”在古代表示一種兵器)幫孩子們記住了這個字。

但在積累描寫小魚的那一段文字時,我沒有讓孩子邊想象小魚的樣子,邊充分地讀這些句子,所以對於積累這一目標沒有落實。

作爲一名年青教師,我覺得我還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說在課堂上與孩子的情感溝通不足;我的語音語調沒有高低起伏的變化,不夠吸引學生;我的課堂機智還不夠靈活,對於學生的評價也不夠到位……

今後我要在課前細緻地備好每一節課,把每一節課都當做對自己的鍛鍊,努力在以上方面完善自己,落實好每一個目標。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5

《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線條清晰,結構明顯,全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課文就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

開課時,我讓學生圍繞題目中的“富饒”讀文來解釋,大部分同學一下就能找到全文的中心句。學習中就圍繞中心句來具體說明,充分朗讀。

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進行課堂教學活動。

一、以讀爲主線。

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

二、潛心涵詠,體會字句。

1、把概括性句子寫具體。

(1)“海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多樣,真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海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是概括性的一句話,如果把它當作總述句,隨後從貝殼的大小顏色、形狀、姿態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體了。有的同學說有的貝殼像珊瑚,有的貝殼像蝴蝶等等,這樣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2)“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着。”“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是靜態的概括的描寫,其後補充具體的顏色,並寫成動態,句中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就具體、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

教學比喻句不能只滿足認得什麼像什麼,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纔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形狀,而把“西沙羣島”比喻成“南大門”,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意義和作用。

3、運用誇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教學時要指出:兩句都從“密度”的“高”進行誇張,說明數量的多。同時,要告訴學生,誇張要注意可信的“度”。對以上重點句的教學,要講清特色,教給方法,引導靈活遷移,切不可只滿足於機械的模仿。

三、運用文字,感悟寫作技巧。

培養學生讀書時,能利用句羣判斷、理清文章脈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作文時,採用各種句羣的表意功能,寫好片斷。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總——分——總句羣,屬總分句羣的一種。在學文時,我讓男生讀第一自然段,女生再讀最後的自然段,同學們一下子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方法,我在課堂上用“頭、身子、尾”來解釋“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整節課教學思路很明確,要教給學生什麼知識,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都體現得很突出,教學各環節過渡自然,板書的設計也很新穎,緊扣文意也吸引學生的注意。

這堂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

新課程最強調的就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而我在這節課安排中的謹小慎微卻讓這堂課有了一些遺憾。如描寫魚的這一小節。我在安排的時候以“讀了這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爲切入點,接着就從魚的數量多說到種類多,雖然乍一看沒有問題,但我在本堂課中問題設計地過於細碎,以至於有一種牽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覺。可能由於自己對孩子的能力不夠信任,使得孩子們的手腳被束縛住了,思維沒有完全開啟,課堂上缺少了孩子們那充滿童趣和想象的話語。

二、語言訓練的力度不夠。

語文課除了要注重學生的體會感受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課中,我利用文字的特點抓了兩個比較有價值的語言訓練點。但在第二小節中安排的“因爲______,所以______。”的句式訓練力度不夠,只是形式性的帶過,沒有讓學生加強反覆訓練。

多學習,多思考,讓教學中的經驗教訓引導自己在教學中走向完善。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6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透過介紹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主要讓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並從文字具體的詞句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一、我對本課的處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情趣匯入,激發興趣。西沙羣島景色優美、物產豐富,十分誘人,開課採用欣賞美麗的西沙羣島風光及在地圖上找一找她所在的位置入課,短時間之內即將學生的注意力收攏。

2、抓住重點段落引導學生品讀。本課的結構簡單,文字優美但內容淺顯,教師設計了幾個簡單卻又能激發學生探討的問題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大膽交流,教師點撥方法,強化朗讀,深刻領會語言文字的優美,再輔以多媒體課件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增強視覺享受。學生在重點學習第三段過後,掌握了基本方法,在放手讓學生自學剩下的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一檢測形式反饋,側重以讀促理解,達到人人學習、人人朗讀、人人個性理解的目的。

3、相信學生、調動學生、發展學生。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分層次、分梯度學習課文,討論交流,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在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探討交流、展示彙報,互相補充。

二、雖然想盡力上好,但效果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導學設計不科學

對課文的學習在沒有讓學生整體理解的前提下,直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將完整的、有機的語文學習變成純粹理解文字的機械訓練。學生只關心自己選擇的段落,當別的小組彙報展示時變成徹徹底底的旁聽者,使整篇課文的學習支離破碎。

2、朗讀指導不突出

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美,適合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體會文字的美。一篇很美很美的文章卻沒有上出美來,爲何?就是因爲教者沒有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透過反覆朗讀去感悟文章的美。學生朗讀時沒精打采,教師指導時蜻蜓點水,避重就輕,因小失大。

3、教者的教學理念落後

雖然也設計了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但學生沒有掌握方法,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如一潭死水,沒有激起一點點浪花。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者本身缺乏激情,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不到位,對學生所處學段的水平把握不準,平時缺乏對學生的指導和訓練。還有就是教師在訓練學生朗讀時側重於學生掌握教條似的技巧,比如:哪個字應該讀重一些,哪個詞應該讀輕一些,哪句話應該讀得慢一些……這樣的訓練方式早就不提倡了。學生得透過真真實實的朗讀,透過紮紮實實的走進文字與作者對話,與學生自己對話,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去感悟、去體會文字的優美,而不是機械地訓練朗讀技巧,這樣的訓練與文字完全隔離開來,無法體會語言文字真正的美。另外,這樣的訓練與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也不符合,學生還不能真正把握哪些詞語、哪些句子、那些段落應該重讀輕讀,語速應該如何把握。

總之,“361”快樂課堂在我校推進已有六年多,本人對它的學習很不夠,在平時的實踐中沒有紮實進行研究,需要這樣的同課異構形式,讓我撥開迷霧,動腦筋想辦法快速跟上教研教改的步伐,成爲與時俱進的合格教師。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7

今天我執教了《富饒的西沙羣島》第一課的,感受很深。

首先,在識字方面,我利用多種識字方法進行教學,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識字環節:如,在教學瑰麗無比的“瑰”字時,我先讓學生自己查字典找到“瑰”的解釋爲?一種像玉的石頭珍奇,再在這個基礎上播放“瑰”字作爲形聲字的字理解進行識記,又如:在指導學生識記“巖”和“蝦”時,我出示“岩石”“大龍蝦”等圖片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利用圖片區分多音字“參”,採用隨文學字的同時,出示圖文,旁註拼音,易於學生理解。在寫字方面,我在課堂最後5分進行寫字教學,出示田字格字“淺和挺”,讓學生自己先觀察字形結構,再引導書寫,要求學生書寫做到規範、工整力求美觀。

其次,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方面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在教學“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這一段時採用各種方法理解海水的美和呈現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比如,在理解“五光十色”這一詞中,要求學生想一想還可以替換成什麼詞?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公園裏的花兒色彩多,民族學校的服裝絢麗多彩等對比,這裏是否可以換“五顏六色”?從而理解“五顏六色,絢麗多彩”等只是指顏色很多,而“五光十色”說明在太陽的照耀下清澈的海水像寶石一樣閃閃發光。從而體會作者的用詞準確。生活中你還見過有哪些事物是五光十色的?接着出示圖片:城市夜景燈等。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可以使抽象的`詞語變爲形象的事物,易於學生理解。又如,在教學“綻開、懶洋洋、威武”等詞語時,我花兒展開的各種形態的圖片,以及軍人英姿颯爽的圖片,讓學生先形象感知,接着三個學生上臺表演相應的動作,比一比誰做的更好。透過這樣演一演,比一比的動作讓學生理解新鮮感的詞語,學生易於接受。另外,我還讓學生展開想象海蔘還有可能在幹什麼?充分讓學生體會海底生物的有趣。

再者,注重培養學生提取資訊的能力。我在新授中有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動筆圈畫課文中從那幾個方面介紹了西沙羣島”,不僅鍛鍊了學生檢索、查找、提取資訊的能力,而且有助於學生快速瞭解課文的內容。

最後,注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比如,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如:齊讀,小組讀,個別讀等,讀出海水的美,海底生物的有趣,以及大龍蝦的威武。

當然我也知道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指導寫字的時候,“筆隨話行”還不夠明確,整節課更多的是我在講,學生的課堂活躍氣氛還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總結教學經驗,多學習,多實踐。希望能夠在研讀新教材和課堂教學方面多下一點功夫。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8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精讀課文透過介紹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課文是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羣島進行介紹和說明的。先講西沙羣島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和物產豐富。寫海面主要透過顏色的變化來表現海水的美麗;海底主要寫水產資源,突出其富饒。西沙羣島的海里有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蠕動的海蔘、威武的大龍蝦;魚的品種多、數量也多。寫海灘則突出貝殼的“千奇百怪”和海龜的“龐大”、“有趣”。寫海島是圍繞“鳥的天下”來寫的,從總到分,使人確信西沙羣島的確是“鳥的天下”,進一步表現西沙羣島的富饒可愛。最後寫西沙羣島將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和富饒。

全文圍繞題眼“美麗、富饒”展開,行文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羣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且具體,所以是教給學生寫作的很好的憑藉。

一、抓住構段方式,教給寫作的方法。

段的訓練是中年級的訓練重點。本堂課我憑藉本篇課文句羣種類多,結構典型的有利條件,進行句羣結構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其特徵,掌握由句子——句羣——段落的組合規律,明確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培養學生讀書時,能利用句羣判斷、理清文章脈絡,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作文時,採用各種句羣的表意功能,寫好片斷。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總——分——總句羣,屬總分句羣的一種。總分句羣是表達一個意思時,採用總結概括和分開具體寫相結合。總結句概括本段中心意思,分開說的句子都是對準總說的句子展開的,其形式有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總分總,分總分等,分句間用分號隔開。文中第三、五自然段是並列句羣。並列句羣有時雖然是分別寫了不同的事物,但必須有一條暗線串着,即要同屬一定的意義範圍。如第三自然段,分別寫珊瑚、海蔘、大龍蝦,這些動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第五自然段分別寫了貝殼和海龜,它們同在海灘上。文中第二自然段是因果句羣,其結構順序先果後因。

二、抓住構段方式,引導學生仿寫。

1、圍繞一句話把句子寫具體、寫清楚。

(1)“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話,如果把它當作總述句,隨後從海鳥多、鳥蛋多、鳥糞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體了,也讓我們感受到西沙羣島的確是“鳥的天下”。

(2)“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着。”“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是靜態的概括的描寫,其後補充具體的顏色,並寫成動態,句中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就具體、形象得多了。

引導學生圍繞“公園裏百花盛開,美麗極了。”進行仿寫,將這句話寫具體,寫清楚。孩子們紛紛圍繞公園裏花的顏色、香味、姿態以及種類進行敘述,將這句話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讓我們感受到了花的美麗。

2、抓住修辭手法,引導學生會用

(1)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

教學比喻句要引導學生認清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使比喻句能夠運用恰當。

(2)理解運用誇張句。“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教學時要指出:兩句都進行誇張,說明數量的多。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9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產生強烈探求慾望的“敲門磚”。在教學一開始,我就帶學生進入到西沙羣島優美風光中游覽、體會,給學生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在各教學環節中,我也利用了各種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體會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如文中的第四小節,我透過錄像的形式讓學生體會魚的多。

二、抓住語言訓練的點

語文課除了要注重學生的體會感受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課中,我利用文字的特點抓了幾個比較有價值的語言訓練點。如第二小節中我安排了“因爲所以。和西沙羣島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爲。”句式訓練以及其它的語言訓練點。

當然同時這堂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我想這對於每位上課的老師來說找出缺點這纔是最重要的。我自己在讀這篇課文時,被西沙羣島的美麗所深深地吸引住了,心想孩子們一定會很感興趣,也曾幻想孩子們因興奮而激動的表情。可實際操作起來卻不盡人意。暗自思忖,發覺自己在這幾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

新課程最強調的就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而我在這節課安排中的謹小慎微卻讓這堂課有了一些遺憾。如這堂課中的重頭戲應該是描寫魚的這一小節。我在安排的時候以“你讀了這段,有什麼不明白的嗎?”爲切入點,學生一般會說“不明白‘……西沙羣島裏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接着就從魚的數量多說到種類多,雖然乍一看沒有問題,但我在本堂課中問題設計地過於細碎,以至於有一種牽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覺。可能由於自己對孩子的能力不夠信任,使得孩子們的手腳被束縛住了,思維沒有完全開啟,課堂上缺少了孩子們那充滿童趣和想象的話語和因思考而散發出的火花。

二、語文課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朗讀,以讀促悟。

而由於自己整個教學安排時間不夠合理,以至於到後來有些朗讀內容只能一步帶過,沒有真正起到讀的作用。

三、心靈的交融纔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石。

一堂好課離不開情感的交融,只有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捕捉到激發孩子興趣的激發點,才能找到牽引孩子進入想象空間的捷徑,一潭靜水才能被激活。在這節課中自覺沒有進入狀態,課堂的操作自然略顯生硬。這自然讓課堂減少了些許活力,也回抑制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0

外出學習彙報課,講了《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我們聽了四節蘇教版的課,來校讓我根據諸向陽老師的《九寨溝》講三年級的課文。於是挑中了這節。

講之前信心滿滿,想着一定不能搞砸了。要大展拳腳,但因爲自己把方向搞錯了,目標定高了,於是出現了一系列問題。

違反常態,沒有看任何教學視頻。照着諸向陽老師的教學實錄一步步往西沙羣島上扒,沒有考慮到學生學情。三年級的孩子怎麼可能和四年級的孩子相比較呢?於是第一次試講砸了,意料之中。但是打擊真的很大。一度懷疑自己到底行不行。而且沛樹的課講的幽默、流暢。給我壓力甚大。但是無論如何是不能放棄的,畢竟離正式講還有些日子。經過來校長的引導,將我設計的不符合的地方進行了整改。我又拾回了一些自信。第二次試講還是有問題。來校交給我的方法貫徹落實的不夠好。說不上來哪裏不對勁,反正課堂上有點悶,我覺得我和孩子們沒有共鳴。緊張感更甚,但能發現問題就是還有改正的機會。雖有點氣餒,但繼續付出是必須的。給一班留了預習,但我覺得我背的還不是很熟。萬一出現斷片的情況,那對於下午即將講課的自己會是很大的打擊。

後來在反思這節課時想到,既然孩子們能做小導遊,那一定是把課文掌握的紮紮實實的了。於是我留了一項作業,寫一篇小文章,向大家介紹西沙羣島。用你的語言感染大家。而這一課一個很重要的設計理念就是在文字中游覽西沙羣島,體會文字的美,讓學生自己寫一寫鍛鍊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同時又鞏固了課文。

第二天一直默默在腦子裏過課的步驟,我也知道這樣的課堂不是進階的,不是成熟的。但我現在只能給孩子設套。我感到挫敗,我這種課堂根本不是生本課堂,只是我的演出。邊主任的話讓我明確了自己的角色。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提升、拔高。我這種課其實是有些膚淺的。我必須轉變,這也是阻礙孩子們說話能力提升障礙。今後要鍛鍊自己,更得鍛鍊孩子。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1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條理清楚,用詞準確、生動、形象,是本課表達方法上的特點。詞句訓練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一個教學重點。進一步加強詞句訓練更是本冊閱讀教學的重點。

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我的教學目標很明確:

1、認識本課的23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5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峽谷、全身披甲、威武、海灘、貝殼、鳥糞、肥料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至四自然段。

3、透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及審美素質。

4、學習課文先總後分的構段方式。

在教學過程中,我第一課時的大致安排如下:第一步,激趣匯入,揭示課題,透過畫面感官,使學生對西沙羣島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第二步,對課文整體感知,讀通課文。第三步,細讀課文,重點探究海水的美。

下面,我想談談對某些教學細節的一些想法。第四步,學習先總後分的構段方式。

因爲在匯入時學生已經對西沙羣島的風光有大致的感受,所以在第三步:細讀課文,重點探究中,我將學生先引向描寫海水具體風光的句段進行品讀,抓住關鍵詞語如“五光十色”進行賞析,我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弄懂詞語意思,同時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對“五光十色”的理解。我採用的方法是先引讀,讓學生對“五光十色”引起注意,接下來提問必須精煉、準確,比如針對五光十色的問題“西沙羣島的海水顏色這麼多,課文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的?”,這樣學生很清楚回答是“五光十色”而不是“瑰麗無比”。爲了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這個詞語,我出示了畫面,讓學生結合圖片來形象地理解。還透過比較近義詞“五彩繽紛、五顏六色”進一步加深理解。這個詞語學完了我馬上請學生讀優美的句子,讀出“五光十色”的感覺,再全班齊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之後,我讓學生說說爲什麼海水的顏色會不同,學生都能找到答案,我進而讓他們用上“因爲...所以”來說句子。最後,我讓學生學習海水這段的構段方式,即先總後分,圍繞“秋天來了,果園裏一片豐收的景象”來把這段話寫完整,寫具體,進行小練筆。

從總體上看,我的這堂課“教什麼”、讓學生“學到什麼”,思路是很清晰的,目標也很明確。從備課開始,我一直困惑的是“怎麼教”的問題,每一個環節該把學生引向什麼地方,我也比較模糊,多虧了師傅的指導,年級組老師的集體聽課及時指正,在反覆修改教案試教的過程中,我存在以下問題:

1、每個環節的過渡語不自然。

2、引導時的提問不明確,不簡練。

3、留給學生小練筆的時間太短,沒能很好地展示。

以後,我要一如既往的鑽研教學,踏踏實實地備課還要備學生,靈活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多聽課,多反思,多請教老師,多學習,積累教學經驗,紮紮實實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2

《風景優美的地方》是第五冊(人教版)第六組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安排在《富饒的西沙羣島》、《美麗的小興安嶺》、《香港,璀璨的明珠》和兩首描寫祖國美麗山河的古詩之後。如果有前面幾篇課文作鋪墊,學生的交際情感或許更易激發。若單獨提前進行此次口語交際,就必須新舊知識相結合:如三、四冊第三組課文都是描寫祖國美麗風景的文章。那麼,課前收集相關資料,是學生進行交際的前提和基礎。

縱觀整個課堂,情境根植於生活,學生在交際情境中,或看、或聽、或議,大膽生動地講着,“風景優美的地方”不絕於耳,讓人賞心悅目。雖然他們閱歷淺、見識少,卻說出了他們的所見所聞,講出了他們的真實感受,抒發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讚美之情。做課後有頗多的感受。

一、貼近生活,精心設計教學

目標設計關注到了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要求,不高、不低、不空。從“激發慾望願意說”到“清晰表達”及“讓別人聽着心動”,螺旋上升,注重了口語交際能力的整體提高。“培養學生與別人交流時真誠有禮認真傾聽”、“鼓勵學生樹立交際的自信心”,又特別強調了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反觀本節課,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行爲處處體現教學要求,環環緊扣教學目標。

二、真實情境,構建交際平臺

口語交際教學的情境性特徵是由口語交際性質決定的。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生的一種交際現象,所說的話題、交際的對象、交際的場合都是一定的。因而,情境對交際雙方有控制作用:話題的延伸、措辭的選擇、理解對方的話意無不結合情境進行。

例如開始的導語:“老師要去旅遊又不知道哪兒風景優美,你們能不能幫老師拿個主意?”給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交際平臺,在如何向別人進行風景優美的地方介紹的過程中,始終關注“我向別人說清楚了嗎?對方聽了是否心動?”這樣一個真實情境的驅使,更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語言的組織。

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提示我們:如果沒有真正交際情境的參與,口語交際是無法進行的,而情境的真實性,既符合《課標》精神,又爲學生的交際提供了一個實實在在的交際平臺,這也是符合口語交際教學規律的。

三、強調交際,凸現課改理念

口語交際是面對面的你來我往的一種資訊交流活動,交際的雙方既是單向流動的兩端,又是雙向流動的迴歸點,兩者之間始終存在着一種互動性。可以這樣說,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是師生、生生的互動過程,是交際雙方的情感交流過程。要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不僅取決於交際情境的創設,更重要的是強化師生的交際意識。

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互動,關鍵是情感。這節課教師以一個即將外出旅遊者的身份來往於學生之間,學生以一個建議者的身份貫穿始終。在師生互動的逐漸深入過程中,學生體會到:打動對方,讓對方接受你的建議不僅需要自己的表達清晰,更取決於自己的態度是否誠懇。例如:學生在向我建議“老師,你去黃山,那裏的雲海真的很迷人!”我回答:“華山上也能看雲海,幹嗎非得去黃山?”學生這時情緒很激動,爲了說服我又加了一句:“去黃山除了看雲海,還能看迎客鬆。迎客鬆別的地方可沒有。去看看吧,真的很美!”“是嗎?那倒是真得聽你的建議,去黃山嘍!”就在這樣的對話中,交際雙方尋求心理的認同,尋找情感的共鳴,這樣的情感互動,纔是口語交際教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再如最後一個環節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讓學生真正感到這是老師的需要,這個資訊我願意提供。我應該怎樣讓對方接受我的資訊?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生活的外延就是語文的外延”這一理念。從“想聽聽你們的建議”到“怎樣說更美”以及“其他教師也渴望聽到你們的介紹”環環相扣,首尾呼應,這種步步深入的訓練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語言發展過程。

四、精當點評,關注學生髮展

口語本身既是傳遞承載資訊的聲音,也是傳遞說話人思想情感的工具。要想取得良好的交際效果,不僅要注意使用詞語得體,還要注意聲調的高低、強弱,語氣的輕重緩急,從而使有聲語言充滿一定的人性色彩。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交際中關注學生。

教師與學生的交際過程中及時準確的評價非常重要。這節課我力求用準確、及時的點評,輔以生動有趣的兒童化語言,將口語交際知識技能的三個要點引出。如學生在向我介紹風景時,張口“老師,我建議您去……”這時我及時肯定:“你真有禮貌!”

在兩個學生互換角色練習時,提醒說的學生“態度再自然大方一些會更好!”

在我接受學生的介紹時我不失時機地讚美學生:“你說的非常清楚,用到了顏色、形狀的描寫,我真的感受到了它的美!”等等,口語交際的知識要素隱含在點評中,使學生更易接受,充分保護和激發了學生的交際慾望,更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使交際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這樣充滿激動的評價中,口語交際能力會得到全面的提升。

五、重視,注重情感體驗

自評是評價中常用的評價方式之一,在自評中讓學生學會反思,找出實踐的樂趣及不足,讓學生感到口語交際並不難,這都是生活所需。《課標》在“前言”中強調:“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確實,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關愛學生的生命發展,應格外“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特別是對“風景優美的地方”的理解,學生帶有很大的主觀體驗,向別人推薦時,可能會收到不同的反應,這又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反饋中思考,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行爲,也是一份寶貴的教學資源。

六、不足與困惑

儘管我在教學中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參與交際,也有以上值得肯定之處,但我深感不足和困惑,與新《課標》的要求還有差距,與同行專家相比深感欠缺。以下是幾方面的問題,有待與各位專家、老師商榷:

1、由於學生閱歷和理解能力有限,易將“優美”的地方理解爲自己喜歡的有趣的地方。教師面對學生這一理解,如何點評,怎樣才能做到既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恰如其分地指出。

2、口語交際生活化的特性,決定了其課程預設根本趕不上瞬息萬變的課堂生成,這就要求教師要紮實提高自己的語文修養,加強對課堂的調控,面對無法預料的生成如何採取“疏導”,有待進一步深思和在實踐中學習提高。

3、多媒體課件的補充,能引起學生有意注意,拓寬視野,激發學生說的慾望,但是多了是否會成爲欣賞課,或者侷限了學生的思維。如何把握一個量的標準,值得思考。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3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22課,描寫了我國南海西沙羣島優美的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課文語言優美,條理清晰,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好教材。教學本課,我主要抓住中心句,讓學生透過讀、看、說、想,從兩大方面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注重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積累詞語,練習說話。回顧課中比較有效的策略主要有這麼幾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纔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西沙羣島的距離,我在整堂課上創設了去西沙羣島旅遊觀光的情境,以生動的導語貫穿整堂課。如開頭“今天我們要去遙遠的西沙羣島遊玩,作好準備,我們出發了”,初讀課文時,指出“下面我們該去了解一下西沙羣島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學習“海水”部分時,我說:“ 此時此刻,我們就站在西沙羣島的大海邊,這就是西沙羣島的海水,你感覺海水怎麼樣呢?”學習“海底”部分時,我又說:“每個地方都很美,讓我們穿上潛水衣,潛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尋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這樣的情境創設很能吸引三年級的小學生,課堂上他們對西沙羣島始終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慾望,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適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拉近學生與西沙羣島的距離

課堂教學中我從解題入手,在祖國的南海邊有個西沙羣島,你們想了解它嗎?隨後我先爲同學們播放一段事前準備好的西沙羣島的風景視頻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接着我又藉助網絡資料將西沙羣島的位置和大小呈現給孩子,這是怎樣的一個羣島呢?於是讓孩子在老師的充滿激情的範讀聲中初步感知西沙羣島,隨後是初讀,總體感受西沙羣島的特點,找出課文的中心句——那裏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

三、深入研讀3、4兩段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堂課我主要是讓學生學習3、4兩段,所以我就對學生說:“這節課就讓我們潛入神祕的海底,去感悟西沙羣島的富饒。說說你在海底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讀文後找出:珊瑚、海蔘、大龍蝦、魚。我又說:“再去讀讀你看到的珊瑚、海蔘、大龍蝦、魚分別是怎樣的?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它的特點嗎?”這一板塊透過學生的不同形式的讀,來表達他們對文字的理解。在讓學生研讀的同時,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重點展現西沙羣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的珊瑚,懶洋洋的海蔘,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着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四、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問難。例如,學生提出:我不明白漁業工人爲什麼要把海龜翻一個身?爲什麼人們說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我都巧妙地透過呈現多媒體,機智地使問題由難變易了。

五、抓住語言訓練點

語文課除了要注重學生的體會感受外,語言文字的訓練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課中,我利用文字的特點抓了幾個比較有價值的語言訓練點。如第二小節中我安排了 “因爲 ……所以……”和西沙羣島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爲……”句式訓練以及其它的語言訓練點。如學習海島這一部分的時候,順勢進行保護鳥類的環保教育。最後讓學生飽含激情地朗讀最後一段,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得到進一步昇華。

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認爲:“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心理學研究證明,小學生的心理髮展正處於想象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如果在這個時候採用適當的手段進行經常性的訓練,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我們每個語文教師永恆的主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很注重課件的適時使用,注重不能用過多的形象的畫面代替學生的想象,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學習海灘一段,我讓學生閉眼想象,想象海灘上有什麼,有的孩子說看到了美麗的貝殼,有的說看到了漁業工人在翻龐大的海龜,有的說看到了一羣小朋友在海灘上撿貝克。當我讓孩子想象千奇百怪的貝殼是什麼樣時,孩子們的回答又是讓我一陣驚喜。有說像喇叭一樣的貝殼,有說像蘑菇一樣的貝殼,有說像花裙子一樣的貝克。孩子們在放飛自己想象的同時,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

七、注重知識點的滲透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魚成羣結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這句話時,我告訴學生:這一句話放在整段的開頭,我們叫它總起句,又叫中心句。這四段文字,語言美是一個特點,在寫作上也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圍繞中心句把話寫完整,寫具體了,接下來,我們就仿照這種寫法來個小練筆。

整堂課我和學生配合得比較默契,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爲引領者。我讓學生自己來讀。從不斷的讀中,學生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然後自己來講,把自己讀懂的拿出來跟大家一起來交流,這樣可以取長補短。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爲也還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教師的課堂組織語言不夠精煉,時間的把握不夠好,出現前鬆後緊現象。語文課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朗讀,以讀促悟。而由於自己整個教學安排時間不夠合理,以至於到後來有些朗讀內容只能一讀帶過,沒有真正起到讀的作用。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4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寫出了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別在當前,更是對學生進行“熱愛藍色國土”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底”幾個方面描寫了西沙羣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特產,透過學習要讓學生從這幾個方面具體感受、欣賞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並瞭解文章構段上的一些特點。本文所描寫的南國風光雖然很吸引人,但畢竟西沙羣島離我們這兒太遙遠,如何使學生對西沙羣島特有的風光和物產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瞭解,而有更深的感受與體驗,同時,在理解課文與積累語言方面做得更紮實?這成了我備課前思考得最多的一個問題。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色彩鮮明、富有動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課開始,我就播放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西沙羣島的風光片,並配以課文的範讀,讓學生對本文的故事情節有一個整體的感性的認識。這樣,既爲全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我問學生:你覺得西沙羣島是個怎樣的地方?這既是對學生了解情況的反饋,又自然的補充了課題,找出了文中的兩個中心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自然地引出課文第一段。

二、運用多媒體,加強視覺感受,加深體驗。

課文中所描寫的海龜、貝殼、魚類、海鳥等生物,作爲遠離海洋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們又對這些充滿了好奇,多媒體的運用幫助學生對這些生物有了更直觀的瞭解,也使得他們對課文抓住生物特點寫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整體朗讀,感知大意

在這個環節中我把詞語按照它們課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塊內容,檢查了詞語的朗讀情況後,然後讓學生猜猜老師爲什麼這樣分,答案在課文中找,這樣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反饋時學生就較爲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理清了課文的條理。

四、滲透修辭手法的運用。

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 教學比喻句不要只滿足認得什麼像什麼,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纔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長着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形狀,而把“西沙羣島”比喻成“南大門”,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是意義和作用。

運用誇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西沙羣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教學時要指出:兩句都從“密度”的“高”進行誇張,說明數量的多。同時,要告訴學生,誇張要注意可信的“度”。對以上重點句的教學,要講清特色,教給方法,引導靈活遷移,切不可只滿足於機械的模仿。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5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一篇寫景的文章,用詞非常優美,生動,鮮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說明西沙羣島的風景優美,物產豐富,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本課的重難點是透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我國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及物產的豐富,學習優美的句子,積累好詞佳句。

我把本課分爲兩課時,上的是第一課時,本課以朗讀和學生理解爲主,透過課件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西沙羣島海面美麗的風光和海底豐富的物產,對西沙羣島有個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使學生直觀看到西沙羣島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感嘆美的同時,引出海水爲何五光十色的原因。然後出示海底海洋生物的圖片,根據學生喜好,逐個講解珊瑚,海蔘,大龍蝦,魚的美及多,請全班女同學帶着愉悅的心情讀出珊瑚的美,男同學展示大龍蝦的勇猛,威武,全班一起做懶洋洋的海蔘的動作,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西沙羣島豐富的物產。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透過朗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老師領讀,學生自瀆,個別讀,同位互相讀,男女生結合讀,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僅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讓大家感覺自己彷彿身處西沙羣島那麼美的地方,引出對西沙羣島的喜愛,延伸出爲什麼喜愛,拓展出自己的感嘆之情,增加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整個學習過程,教師都是以引導者的形象出現,引領着學生自己去欣賞,去朗誦,去體會,去感悟,給學生自由感受與發揮的空間。

在講課過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誤。

第一,在設計"魚"和"漁"的區別時,感覺沒有講透徹,講明白,只是讓學生看了解釋,然後找學生填了空,沒有及時把學生的反饋再加以解釋,使學生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理解。講完區別後,沒有把查字典的好習慣告訴同學,希望同學以後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明白的詞,可以先查字典解決,自己當個小老師。

第二,領讀設計比較少,領讀時激情不夠,聲音不夠洪亮,語調抑揚頓挫不明顯,無法引起全體同學的共鳴。

第三,在講第四段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時,應該找出比較好的句子大家一起齊讀,讓同學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積累好句。

第四,板書前沒有很好的預設,致使板書有些擁擠,不夠美觀,而且字型有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