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農村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教師中心稿)

農村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農村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教師中心稿)

十堰丹江口市均縣鎮中學   明瑞濤

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繫。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成爲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標。特別是語文教師更應該將閱讀能力作爲中學生的一種重要能力來培養。反觀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由於受知識本位教育觀的導向和現實中考壓力的影響,我們過分地側重於一種“技能”訓練,想方設法地訓練學生儘可能多的得到些分數,因此培養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話。

當然,農村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是令人擔憂,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是教師缺少指導使學生的課外閱讀處於放任狀態。二是學生缺乏濃厚的閱讀興趣。因爲學生的閱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父母或老師安排和規定的,缺乏自主性。三是農村學校圖書不多,還都是一些舊書,時代性不強,自然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使學生無課外書可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四是學校缺乏良好的閱讀氛圍。五是沒有熱愛讀書的家庭環境。農村學生的家長受自身認識的限制,對子女的課外閱讀採取了一種相當敵視的態度,他們把學生看的課外書籍一律視爲閒書,把學生觀看有意義的影視節目視爲是浪費時間。六是缺乏有效的閱讀評價機制。由於受到中考評價機制的影響一唯的追求分數,功利性很強,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許多學校沒有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學生的閱讀活動一直處於自生自滅狀態。缺乏評價的積極引導,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這每一個因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影響都是巨大的,都十分重要,都不容忽視。

隨着國家新《課程標準》的面世,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要努力改變過去一言堂的現象,讓我們的閱讀教學設計向利於學生髮散性思維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從多角度理解課文,有利於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向發展。因此就要求我們的閱讀教學要發揮更大的效果,充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語文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高度重視閱讀課的教學,改革教法,開創閱讀教學的新局面 。

1、閱讀教學要加強思想的交流。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說:“古人之言,包含無盡,後人讀之,隨其性情淺深高下,各有會心。”由此看來,語文教師如果把教學的視角由作品轉向學生(讀者),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讀者)的平等自由對話上,更能體現閱讀的意義,同時也充分尊重學生(讀者)“各有會心”的權利。 

    2、閱讀教學要重視理解的深刻。 我們強調語文閱讀教學應體現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並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視深入的文字感受和細緻的藝術分析。相反,深刻的思想碰撞和成功的情感交流並非走馬觀花的閱讀可以達到。但必須說明的是深入的文字感受絕不是摳字眼兒,鑽牛角尖;細緻的藝術分析絕不是“目無全牛”的肢解,一切都應在作品本身潛在含義所能輻射的範圍裏。可以說,一種成功的語文閱讀教學,就是在尋找作品潛在的含義、教師所理解的含義和學生所能接受的含義這三者的交叉點。而尋找的過程遠比尋找的結果更有意義。因爲,這種交點有時可能找不到,或者即使找到了,也不可能使最後的結論成爲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但卻完全可以因爲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而使每一堂語文課成爲精彩的瞬間而永駐學生心中。

    總之,課堂上閱讀課的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陣地。當然教無定法,不同的閱讀材料應採用不同的方法,多方位的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僅僅靠閱讀課的教學那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配合大量的閱讀練習。

二、強化有效的閱讀訓練,查漏補缺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閱讀能力必須注重有效的訓練,即訓練時必須講究“適度”、“梯度”、“力度”。訓練猶如登高,坡度太陡,使人無法攀登,當然不行,但如果坡度過於平緩,也會讓人無法領略克服困難的愉快而喪失攀登的興趣。因此,訓練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而定,“跳一跳”便“摘到果子”。講究“梯度”,就是要引導學生拾級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步加大訓練難度,以便最終達到學“一篇”而讀“一類”之目的,講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練,練就要練得學生一輩子忘不了”,訓練起點不要高,但要求要嚴,訓練要實,講求實效,在七、八年級的閱讀教學階段,我們要緊扣課本編制試題或導讀提綱,進行按部就班的閱讀能力訓練。第一步,教師爲學生示範:如何將深廣的閱讀知識、閱讀理論、閱讀方法,充分運用於閱讀的具體過程中,示範課文可以是各年級教材中的象《爲你開啟一扇門》、《往事依依》、《社戲》、和《春》等各單元難度較大的講讀課文。第二步,找來難度不大的課文,如《“諾曼底”號遇難記》、《偉人細胞》、《夏》等自瀆課文,對學生徹底放手,積極鼓勵並耐心引導他們根據教師示範,透過有意識地運用閱讀理論和方法來自編閱讀提綱,具體自讀課文。在這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因人而異的點拔。在此基礎上,便開始實施閱讀能力培養的第三步:適當選編有一定難度的課外閱讀材料,其來源主要是近幾年的中考題,因爲這些閱讀材料及試題是經過許多專家精心選擇和設計編制的,完全能夠較爲準確地測試學生的閱讀水平,也便於我們對初中階段的閱讀教學查漏補缺,對這些閱讀材料和測試題,學生閱讀解答時要真正消化閱讀知識和閱讀理論,要熟練運用閱讀方法;教師講析時,要舉一反三地講透講深,要着重分析三者在閱讀過程中的具體運用。實踐證明,初中階段如能對學生進行這三個層次的基本訓練,其閱讀能力是能夠得到真正培養的,閱讀水平也是能夠得到較大提高的。 

三、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就像通常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他們對文章的體會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發掘這種不同,激發學生的感悟力,而不是隻求一個千篇一律的統一答案。首先我們不能把課外閱讀僅僅定義爲課外時間的課外閱讀。我們教師能做的大量工作其實是在課內的。所以我們應該把語文的課堂真正變成文學閱讀的天地。在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不應再是照本宣科、“滿堂灌”,而是應和學生共同討論,變“一言堂”爲“羣言堂”。如果學生體會到了探究問題根源的快樂,並開始試着自己去閱讀,從而獲取更豐富的知識,那麼真正的閱讀也就開始了。

    課外閱讀很多時候都是在課外和家裏完成,這就需要家長給予配合。老師應利用家長會、家訪等時機,向家長介紹學生課外閱讀的整體趨勢和個體情況,再針對家長文化素質較低的情況,教給家長督促幫助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讓課外閱讀發揮最大的功效。

四、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激發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學生的課業是很繁重的,如果只是機械地將一些課外內容強行塞入他們手中,只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引起他們的反感,要使學生的閱讀從被迫消極轉向主動積極,就必須加強課外閱讀的組織與指導,使課外閱讀真正落到實處。

    首先要具體引導,激發興趣。初中生的年齡特點使他們在課外閱讀時易受情感的支配,興趣在於閱讀一些不太適合初中生閱讀的書刊上,更有不少學生由於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缺乏課外閱讀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具體引導和指導,採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文學欣賞課、詩歌朗誦會、演講賽、文學社活動、甚至學校老師對學生的各項獎勵以贈書的形式等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健康的.閱讀興趣。

    其次要配合教學,選擇讀物。學期或年度的推薦,一定要根據課外閱讀計劃,配合教材的學習,認真審慎地選取高品位、高質量的讀物,開列一個比較適量的系統的清單。重點要推薦一些中外名著,來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作爲語文老師更要廣泛涉獵,及時瞭解閱讀有關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教師也應該有自己的課外閱讀,這樣更有利於向學生推薦書目,更有利於與學生交流,對其進行引導。

   再次要傳授方法,培養習慣。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爲了提高閱讀效率,必須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讀書方法進行課外閱讀,切實截決“怎麼讀”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包括讀書的方法(如默讀法、跳讀法、精讀法、略讀法、速讀法等)和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如圈點批註法、分門摘錄法、提綱挈領法、寫心得體會法等)。傳授這些方法要指導學生在具體運用時要不拘一格,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運用。

最後要組織交流,檢查督促。在課外閱讀中組織好學生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學生間的互相影響產生的作用有時比教師指導更大。另外,交流活動還能激發興趣,促進課外閱讀的開展。教師應分階段地開展一些活動:召開讀書報告會和讀書經驗交流會;開展讀書筆記展覽評比;舉行讀書知識比賽;舉行朗讀或快速閱讀比賽;舉辦手抄報、演講會、故事會、網上作文比賽等等。組織這些活動要有計劃,認真實施,纔有效果。

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不管採取的是什麼方法,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哪怕一點點,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同時也要中肯地提出不足之處。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閱讀興趣會大大增加,聽說讀寫能力也會全面得到提高,從而形成了課外閱讀的良性循環。

五、及時積累閱讀知識,拓寬視野,掌握規律方法和解題技巧。 

閱讀教學必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爲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爲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理論。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在文體上,應把握各種文體的特點;在內容上,議論文指論點和論據;記敘文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發情感,或揭示哲理); 說明文或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徵,或指某種物品的製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在形式上,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和補敘)、 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說明文則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等。再就是要把握文章的中心段,中心句和關鍵詞。

六、要重視讀與寫的結合,以寫促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爲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語文老師要重視讀與寫的結合,要求學生每人都準備一個積累本或者叫讀書反思,並自取一個名字,記下課外活動閱讀中的理解感悟,積累下閱讀中遇到的優美文辭,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組織學生定期相互交流賞析。老師在指導學生的時候也要注意督促檢查,使學生能夠持之以恆。只要學生有了習慣,有了毅力,透過一年或幾年的訓練,就一定會積累下豐富的素材,下筆流暢、妙筆生花。

我們還應幫助學生解決書籍少的難題。書籍少,客觀上限制了學生的閱讀。通常,中學的圖書館只對教師開放,即使對學生開放,也是很有限度的,有的只許學生閱覽,不能借出;有的借閱只限於教學輔助一類的書;有的圖書館成了“藏經閣”,僅僅爲擺設,對於廣大農村學生來說,如果連學校都不能給他們提供起碼的閱讀條件,他們還能去哪兒尋覓呢?作爲語文教師,應儘可能的與學校聯繫,讓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多給學生一些方便。也可在班內,發動全體同學的力量,建立一個班級圖書角。向學生介紹好的讀物, 推薦新課程標準推薦的名著,推薦優秀書報、期刊等。

最後,我還希望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們也不要再一見課外書就"滾打包收"了,給我們可憐的學生們一點必要的自由吧!

當然,教與學都無定法。提高農村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方法也是很多的,老師們也許有更好的辦法,這裏僅僅只是我個人的一點膚淺的看法。但是提高農村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我們每一位農村語文老師的職責和義務。希望我們攜起手來爲提高農村中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