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孩子早期閱讀教育的家庭對策

3-8歲孩子的口語表達發展特別快,同時開始認識符號,學習如何看書,願意嘗試用自己所學的語言符號解釋周圍的世界。家長和教師要正確引導,幫助孩子養成對閱讀的興趣,形成和掌握基本的閱讀能力。

孩子早期閱讀教育的家庭對策

一、創設環境,讓孩子想去閱讀。

1、選擇合適的圖書。

孩子閱讀興趣的有無、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圖書的選擇有着較大的相關。所以,合適的圖書應該是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當前發展水平的、迎合孩子興趣的讀物。孩子上小班時,可以選擇一些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情節簡單、形象突出、畫面清晰、色彩鮮明的圖書。同時要裝訂牢固,紙質較厚韌,便於孩子翻閱。上中班時,可以選擇一些情節稍微曲折、內容健康向上、人物善惡分明、以動物故事爲主的圖書。但畫面要生動活潑,背景不過於複雜。因爲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選擇性的,他們注重整體畫面,不太注意細節。到了大班時,圖書的故事情節要相對長一些、複雜一些,但畫面仍應清晰鮮明。此外,還可爲他們選擇一些知識類的故事書,以拓展知識面,利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等的進一步發展。

2、設定舒適的閱讀角。

置身於一個相對獨立、安靜而又舒適的空間進行閱讀,無疑是一種享受。所以,我們還得爲孩子建構一個閱讀角,爲孩子創設舒適愜意而又童趣化的閱讀環境,以吸引孩子進來閱讀。這個閱讀角可設定在一個光線充足的房間或角落,放置一張書桌,鋪上卡通圖案的軟地毯,以便於孩子放鬆自在地去閱讀。當然,牆壁上我們也要適當加以美化、修飾,圖書的擺放或開或合,整體上給孩子一種休閒和趣味的感覺。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孩子一定會有閱讀慾望的。

3、營造親子共同閱讀的環境。

現代的家長越來越重視早期教育,對教育的投資比較多,願意爲孩子購置各種各樣的書籍,但卻很少花時間陪孩子讀書。研究表明,父母能否給孩子讀寫方面的支援會對孩子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果產生很大的差異,能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因此,父母最好每天至少拿出30分鐘的時間陪孩子看書。同時家長應重視自身的文化修養,把學習、讀書作爲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要讀書,就要全神貫注地讀。孩子耳濡目染,會漸漸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二、趣味引領,讓孩子樂於閱讀。

環境的創設只是爲孩子提供了閱讀的條件,真正讓他們喜歡閱讀,走進圖書,還需我們成人的引領。啓其蒙首先要引其趣,閱讀興趣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興趣是孩子積極探索的最大內動力,能使孩子做事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使孩子整個心理活動積極化,讓他們的觀察力變得敏銳,記憶力得到強化,想象力豐富。幼兒有了閱讀的興趣,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注意力就會集中,情緒就會愉快,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就會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大多數孩子雖沒有閱讀的習慣,但聽故事的興趣幾乎都有。爲此,我們的引領就可以從滿足孩子聽故事的慾望入手,從給孩子“讀”故事開始。家長給孩子“讀”故事時應聲情並茂,惟妙惟肖,藉助形象的語言,幫助孩子理解圖書中圖畫和文字的內容,引發其情感上的共鳴。

讀之前,家長可以設定一些懸念,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大膽想象。讀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復述故事或進行故事角色表演,讓孩子在表演中重溫閱讀內容,乃至進一步創造性地自由表現。總之,我們的閱讀應該給孩子帶來的是快樂和享受。

當然,讀書時我們也應有意識地示範一些必要的閱讀技能,如翻書時從左到右,閱讀從上到下,一頁一頁地閱讀,圖文結合着閱讀,連貫地陳述等,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然習得閱讀的基本技巧。

三、循序漸進,讓孩子學會閱讀。

要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能力,首先要讓孩子學會閱讀。在趣味引領的基礎上,孩子們有了一定的閱讀興趣,也積累了一些閱讀經驗,潛移默化中習得了一些基本的閱讀技能。這時,我們要敢於放手,讓孩子自己自主獨立地去閱讀。

1、孩子自讀。

首先,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合適的讀物。內容簡單些,情節生動有趣些,以便讓孩子能有興趣地看,並能看懂個大概,這有利於孩子閱讀信心的建立。其次,爲吸引孩子主動去閱讀,閱讀前我們可以作適當的提示,讓孩子帶着問題和懸念來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就如狐狸這一動物吧,在以前聽故事所積累的經驗中,孩子們給它的定位是狡猾且愛欺騙人的角色。所以,如果讓孩子閱讀《狐狸和烏鴉》的故事,家長可以提示:“狐狸可狡猾了,今天它和烏鴉之間會發生什麼事情呢?”這樣孩子會順着已有的經驗,對故事的發展進行推測,有利於孩子的閱讀和理解。

2、親子閱讀。

孩子的自讀,只不過是一個初步感知的過程,有時孩子可能看懂了個大概,有時孩子的理解也可能是跑題的、自己創編出來的。但不管怎樣,畢竟都是他們閱讀的成果。所以親子閱讀時,我們首先應聽取孩子的成果彙報,並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喜悅,樹立信心。然後,我們再把孩子閱讀中一些忽略的或不理解的部分和孩子一起閱讀,爲孩子指點迷津。在閱讀中,孩子們往往注重觀察形象鮮明突出的事物或人物,不太善於觀察細節,如動作、表情、同一畫面中事物或人物之間的聯繫。所以,親子閱讀時,我們要有意識地注重引導,讓孩子意識到故事是有主線的,並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尤其要講述出角色間的對話,使故事變得更爲生動。

3、引導質疑,創造延伸。

好多故事都隱含了一定的道理。閱讀結束後,我們要對作品中有悖於孩子知識經驗的人物及事件的發展提出問題,引發孩子思考、質疑,接受教育。就如《烏鴉和狐狸》的故事吧,閱讀完後,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狐狸一直騙人,烏鴉爲什麼還相信它呢?”讓孩子得到來自烏鴉的教訓:要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奉承。這種思考、討論的習慣,會促使孩子在以後的閱讀中自己去探索更多的“爲什麼”,從而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

當然,有些故事我們還可以讓孩子自由地發揮想象,改編或續編出更爲精彩的結尾。再以《狐狸和烏鴉》的故事爲例吧。烏鴉由於相信狐狸的謊言,而失去了美味的肉,可烏鴉發現自己上當後,會甘心嗎?它會想什麼辦法從狐狸那裏奪回肉呢?結果怎麼樣?可以引導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幫助烏鴉奪回那塊美味的肉。無論改成或編成什麼樣的故事,我們都應給予鼓勵。因爲這種閱讀後的假想能力,能爲他們帶來更多的快樂,更有利於他們各種能力的發展。

四、拓展空間,讓孩子勤於閱讀。

前面幾步可以說良種已播下,爲獲得大豐收,我們還需不斷地施肥、管理。爲此,當孩子們學會自主閱讀後,我們還應該拓展孩子的閱讀空間,讓孩子的閱讀興趣持續延伸,讓閱讀成爲習慣。

1、更新讀書角。

要想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關鍵之一我們還得適時適量地更換圖書,給孩子的讀書增添新的內容。在更換時,我們可以結合原有的圖書補充供給,以便孩子能夠遷移學習內容,培養預期閱讀能力。也可以主題的形式呈現,如以“可愛的動物”爲主題,提供相應的圖書。還可以結合幼兒園的主題教學活動提供相應的圖書。這樣不但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也會使孩子的學習更有條理。

2、踏足戶外。

放眼社區環境,到處滲透着閱讀的資訊。環境廣告、商店名稱、影視報刊、超市貨物牌價等等。我們可以在散步和郊遊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觀察、閱讀,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搜尋周圍環境中豐富的閱讀資訊,建立口語和書面符號之間的對應關係,拓展閱讀的興趣和空間。

3、漫步書林。

一個人只有在真正認識到做一件事的價值和意義時,才能更加迅速地萌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才能更有熱情和激情。因此,要想讓孩子養成勤於閱讀的習慣,我們還得時常和孩子去圖書館、書店走一走。在書的海洋中,讓他們撫摸那散發着油墨芳香的書籍,翻閱那精美生動的畫面,感受那如癡如醉的閱讀氛圍,讓孩子體驗到閱讀的愉悅。時常沉浸於這種書香氛圍,不但有助於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還能更好地擴大孩子的.知識面,陶冶身心。

書是無聲的,但它有生命,只有當孩子產生了濃厚的閱讀興趣,閱讀纔會成爲心靈的對話。所以,身爲父母的我們,不僅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閱讀行爲去帶動、影響孩子的閱讀,同時也要做一個富有細心、耐心和慧心的引領者,幫助孩子叩開閱讀的大門,讓孩子在書的海洋中盡情地遨遊,快樂地成長。

五、專家提示

1、最初,年幼孩子對書的興趣可能是一會翻翻這本,一會翻翻那本,甚至出現扔、撕、咬等行爲。這確實不是在看書,但又的確是看書的開始,至少孩子已經或正在透過這些行爲愛上圖書。這是最初的興趣,是彌足珍貴的。對此,家長不要強行制止,因爲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早期閱讀的心理,是孩子在閱讀的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但同時,家長又不能讓孩子的行爲停留在這種“破壞性的閱讀”上,要做適當的引導,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裝訂破了的圖書。

2、美國圖書館教師蘇珊·羅森韋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計劃閱讀,那註定不會長久。”家長除了需要對真正有害孩子的書進行控制外,不應對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類型和範圍進行人爲地約束和控制。通常,孩子對所讀書刊的內容範圍越廣越好。一般來說,從上小學開始,大部分孩子在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3、美國教育家傑姆·特來里斯一生致力於幼兒智力開發,他提倡父母或教師每天爲孩子朗讀20分鐘。他透過實踐證明,堅持聽讀可以集中兒童的注意力,豐富孩子的詞彙,激發想象,拓寬視野,萌發情感。所以,父母要堅持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爲孩子朗讀。

4、多帶孩子上圖書館。圖書館內的資料豐富,閱讀的氣氛濃,孩子看到更多的人在一起安靜讀書的場面,更能激起孩子的閱讀興趣。透過教會孩子借閱圖書、查找資料,讓孩子知道喜歡的書籍和所需的資料都可以在圖書館找到,還可以滿足孩子日益擴大的閱讀需要。

5、若你的孩子從來都不愛閱讀,那麼別奢望他在短時間內成爲“書蟲”。讓他多接觸與他感興趣的東西有關的書籍,如一些文字遊戲和字謎,定能刺激他對書本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