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新世紀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82-83頁《包裝的學問》。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特徵及表面積計算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幾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長方體的多種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教材把《數學與購物》這一系列數學實踐活動安排在第六單元后,主要意圖是透過這樣一系列與生活緊密聯繫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教材安排了三個內容,主要涉及數與代數、空間與幾何兩部分知識,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分別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計算中的最優策略以及多個長方體疊放後使其表面積最小的最優策略。本課教學內容是這一系列實踐活動中的最後一個內容。

包裝問題在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經常遇到,教材創設包裝的情境,使學生綜合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約包裝紙的問題,它不僅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更體現了數學的優化思想。有助於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有利於學生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熟練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能準確、迅速地計算出單一物體的棱長、表面積、體積,能把幾個相同的正方體組合成新的正方體。初步接觸了由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後表面積發生的變化。在第二單元探索活動《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訓練了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和計算露在外面的面 面積的能力。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學生大都接觸過物品的包裝,能清楚地意識到用包裝紙包裝起來的部分就是求物體的表面積。

3、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學習方式的研究。

學生在探究由四個或者多個相同的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對於方案的多樣化與策略的最優化可能存在問題,透過動手操作大多數學生可以得到由4個相同長方體組合成新的長方體時的六種拼擺方案,但思維可能會無序,對於方法的歸納和總結也存在困難。因此以小組合作的活動方式可以說是本課的較佳路徑,讓同伴之間相互協作,共同歸納總結,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觀察物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養學生構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重點: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難點:幫助學生構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謎語匯入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見,是什麼呢?”(耳朵)爲什麼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爲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二、合作探究

(一)整體觀察

1.教師將一個對面塗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學生觀察並提問:

你觀察到的正方體是什麼樣的?

在你的位置上觀察,你看到了哪幾個面?

2.學生彙報交流。

學生自由走動,觀察。彙報交流。

3.解釋應用

教師出示兩個正方體的立體圖,一個有虛線,另一個沒有。

提問:誰能用剛學到的知識解釋一下正方體爲什麼這樣畫?

學生解釋說明。

(二)分別從三個面進行觀察(出示例1)

1.教師提問:我們分別從幾個不同的方向去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別是什麼形狀的圖形,把它們分別劃出來。

學生離開座位自由觀察。

2.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然後全班交流,學生以組爲單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總結學生的發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三、拓展應用

1.做教科書例2

2.智力遊戲:兩個同學爲一組做遊戲,一個同學畫,另一個同學猜,負責猜的同學要想辦法透過你提問的問題確定這個物體是什麼,猜完後,在把物體拿出來驗證一下,看是否猜對了。

學生玩遊戲,教師指導。

四、總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五、作業佈置

興趣探索,根據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1.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面。

2.從一個面看到物體的形狀,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擺放方式。

3.知道從兩個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以確定小立方體的個數範圍。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引導學生髮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學生透過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生探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再透過比較、整合,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透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2.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上促進發展。

本節課的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收穫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兩張完全一樣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帶着你們一起去“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裏玩一玩。

(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分數王國”裏有哪些數呢?“小數王國”裏呢?

(生彙報)

師:“分數王國”的士兵和“小數王國”的士兵吵了起來,它們在吵什麼?

生:和0.06都說自己更大。

師:和0.06哪個數大?你能幫助它們嗎?(板書課題——“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

設計意圖:用“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裏的士兵吵架這個情境匯入新課,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後以比較“分數王國”裏的與“小數王國”裏的0.06哪個數大的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產生分數和小數互化的需要,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7頁情境圖。

師:比一比,“分數王國”裏的與“小數王國”裏的0.06哪個數大?

(2)大膽猜測,探究比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數化成小數來比較。

=1÷20=0.05,因爲0.060.05,所以0.06。

方法二 把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

0.06=,=,因爲,所以0.06。

課件展示學生沒有想到的畫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

0.06>

師小結:比較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分別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幫助“翻譯”嗎?

(1)認真讀題,明確題目中的“翻譯”指什麼。

(2)鼓勵學生根據“分數尺”和“小數尺”中呈現的例子說一說與0.125的互化過程。

(3)引導學生理解數線上的同一個點既能表示一個分數,也能表示一個小數。

3.歸納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1)探究將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把下列分數化成小數:

練習,並思考轉化方法。

(2)小組內交流方法。

(3)班內反饋。

要求學生說出轉化方法,並講明轉化的原理。

師小結:分數化成小數,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分數的分子相當於被除數,分母相當於除數。

4.歸納“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數。

練習,探究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師小結: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是幾位小數,就在1的.後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小數的小數點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數後,能約分的要約分。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只有透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才能轉化爲學生自己的知識。本教學環節中,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在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比較、整合,從而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要求

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

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

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放大例2的兩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複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平均:

身高:(釐米)

獨立之後思考回答問題:

①如何求出這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②這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麼特點?

③的女同學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釐米?

④如果這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佈狀況,怎麼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製成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身高多少?

②誰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麼範圍?(很難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說說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數據的範圍(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範圍)。130~154釐米。

②把數據的範圍劃分成幾組並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製成表。(按5釐米一組可分爲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並出示例2的統計表)

③統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並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①看教材第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②看教材第4頁,“想一想”該怎麼辦?(說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並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後反思:

收集資訊、整理資訊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方法。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簡單的應用;培養學生

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分數的數感培養,以及與除法的聯繫.

教學難點:抽象思維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鋪墊複習,匯入新知 [課件1]

1,提問:A,7/8是什麼數 它表示什麼

B,7÷8是什麼運算 它又表示什麼

C,你發現7/8和7÷8之間有聯繫嗎

2,揭示課題.

述:它們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係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板書課題: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二,探索新知,發展智能

1,教學P90 .例2:把1米長的鋼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長多少

提問:A,試一試,你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

板書:用除法計算:1÷3=0.333……(米)

用分數表示:根據分數的意義,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這兩種解法有什麼聯繫嗎

(從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們表示的是同一段鋼管的長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關係.)

板書: 1÷3= 1/3

C,從這個等式中,我們發現:當1÷3所得的商除不盡時,可以用什麼數來

表示 也就是說整數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誰來表示

2,教學P90 .例3: 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塊 [課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怎麼列式

B,同理,把3塊餅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怎麼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數來表示呢

板書: 3÷4= 3/4

(2)操作檢驗(分組進行)

① 把3個同樣大小的圓看作3塊餅,分一分,看每個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塊餅

② 反饋分法.

提問:A,請介紹一下你們是怎麼分的

(第一種分法:把3塊餅一塊一塊地分,每個孩子分得每個餅的1/4,共得3個1/4 塊,也就是3/4塊.)

(第二種分法:把三塊餅疊在一起分,每個孩子分得3塊餅1/4的 ,拼起來相當於一塊餅的3/4 ,也就是3/4 塊.)

B,比較這兩種分法,哪種簡便些

※ 把5塊餅平均分給8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 說一說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結提問:A,觀察上面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板書: 被除數 ÷ 除數 = 除數 / 被除數

B,你能舉幾個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的例子嗎

C,能不能用一個含有字母算式來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書: a÷b=b/a (b≠0)

D,b爲什麼不能等於0

4, 看書P91 深化.

反饋:說一說分數和除法之間和什麼聯繫 又有什麼區別

板書: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三,鞏固練習 [課件5]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 )份的數.1÷21表示兩個數( ),還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

四,全課小結

當兩個自然數相除不能整除時,它門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由於除法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種數,因此,我們只能說被除數相當於分數的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數的分母.故此,分數與除法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在整數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數,那麼,分數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 .1,2,3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的關係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數 ÷ 除數 = 除數 / 被除數

a÷b=b/a (b≠0)

分數是一個數,除法是一種運算

小學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透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什麼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於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後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後填表,集體彙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裏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於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於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啓發。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聯繫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資訊,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