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由於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和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本設計注重從熟悉的現實生活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學習統計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再次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決策的過程,培養學生收集數據、整理資訊和分析數據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紙卡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今天這節課我們複習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板書課題)0分工合作,梳理知識

一、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第一單元學習的內容。

、組織學生彙報所回顧的知識。

用調查法收集數據。

收集數據可以採用舉手、起立、畫“"”作記號等方式,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要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用畫“正”字法記錄數據。

記錄數據時的方法不唯一,可以採用畫正”字、畫“V、畫“需方法。當我們要記錄的數量越來越多時,圓圈、對號的個數也會越來越多,這樣看上去就會比較亂,數的時候不好數,而用畫“正”字法記錄數據時,就很清楚,所以採用畫“正”字法記錄數據,既方便又快捷。

認識統計表。

統計表就是將統計的結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的一種表格。統計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種數據的多少,便於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自主整理知識結構,並展示知識結構圖。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提出問題。

過渡:對以上的學習內容,你有什麼疑問?

組織學生質疑、釋疑並交流整理知識的體會。

設計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先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理清知識層次,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樂於合作,勇於探究。在此基礎上,再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自主整理知識結構圖,以便培養學生的複習、整理的能力,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藉助習題,回顧重點,強化提高

1、複習用調查法收集數據。

課件出示習題:統計一下班級同學的出生月份情況。12月哪月出生的人數最多?哪月出生的人數最少?

引導學生思考:要完成這項統計,你準備怎麼辦?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彙報等。

引導學生優化方法——選擇簡單的舉手方法:每個同學只能選擇一次,不能多選也不能遺漏。要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學生舉手,教師記錄,完成本題。

2、複習記錄數據的方法。

(1)課件出示習題:

下面統計的是二(1)班同學第一小組最喜歡吃哪種水果的

情況。

王紅

劉梅

石明

李飛

鄧麗

孫楠

餘輝

徐陽

劉芳

周曦

王菲

趙佳

楊彤

李莉

(2)小組討論:針對上題,如何記錄這些數據呢?

指名彙報,明確記錄方法:方法不是唯一的,有很多,但是畫“正”字法是最方便和快捷的。

教師出示表格,引導學生用畫“正”字法統計數據。

3、複習統計表。

(1)課件出示習題:下面是二(3)班同學參加學校藝術節情況統計表。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

項目:唱歌、繪畫、演講、舞蹈、人數

參加()的人數最多,參加()的人數最少。

參加()和()的人數同樣多。

參加舞蹈的比參加唱歌的多()人。

(2)學生先合作完成,再指名彙報,明確思考方法:要把統計的數據進行對比,即可得出結果。

(3)課件出示條形統計圖:二年級同學參加校運動會項目情況。(每人限一項,每人都參加校運動會)

項目:跳繩、踢毽子、跳遠、跑步、人數。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2

教材、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內容包括有餘數除法的認識和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以及一次實踐活動。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注意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透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可以發展他們的抽象思維。學生透過操作、學習,能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並會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2.能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方法。

教學課時:四課時

第一課時有餘數除法的認識

教學內容:課本第1~2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透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初步體會和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使學生透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小棒、圓片、三角形。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課本75頁內容,樹林醫生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的過程,領悟基本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透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並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用紙條來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之間比多少的關係。

教學準備:

紅色、綠色的紙條,小棒,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複習舊知。

昨天學習的數量關係: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練習

1.第3題。

讓學生先說資訊,再借助紙條來列算式。集體訂正,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第4題。

遊戲:先看懂圖意,明白小芳說的話(我卡片上的數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題

練習時先引導學生仔細閱讀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動物種類的資料,從中獲得數學資訊,然後提出問題並與同伴交流解決。

4.第6題。

讓學生先找出圖中的數學資訊,再根據資訊提出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的活動中,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發展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5、引導學生關心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數學。

教學重點:

1、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瞭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具準備:各種秤、各種實物

教學過程:

(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爸爸媽媽做的什麼菜?老師最喜歡吃糖醋排骨,你們喜歡吃嗎?老師剛纔從一位有名的廚師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說這樣做肉香味美,你們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樣配料的?

2、你們從配料表中得到了什麼資訊,誰願意來說一說?

3、對呀!克與千克都是用來表示物體輕重的單位,我們把它叫做質量單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兩個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揭示課題)

4、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物體的質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單位的,誰願意把你收集的資訊和大家說一說。

(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來同學們對克與千克瞭解得可真不少,那麼下面你們來猜一猜你們桌面上的哪個物體大約是1克呢?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它大約就是1克呢?

對了,我們可以來稱一稱。

(2)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出示盤秤、檯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

師:同學們都沒見過天平,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體來天平上稱一稱(師邊幫助邊講解稱的方法)

同學們你們每個人都有一枚2分硬幣,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說說感覺怎麼樣?(很輕)稱比較輕的物體的時候,我們通常用“克”作單位。

(3)操作實踐:小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幣,輪流用手掂一掂體會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大約重1克?

(5)拿一袋鹽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個重一些?不許用秤稱,用手來掂一掂感覺一下你判斷的正確嗎 ?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學們,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用克來表示嗎?對了,還有千克,下面請小組內用手來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體。

那麼重1千克的物體還用天平來稱合適嗎?

(2)認識盤秤、彈簧秤:當指針指向1時,表示1千克,指向2時表示幾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稱幾千克的物品?指針指向小1,應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後的小5呢?( Kg表示什麼?g表示什麼?)

(3)用準備好的秤,小組來秤一秤1千克鹽後彙報,任意稱你身邊的物體。指名再來秤1千克的水果,裝在塑料袋裏掂一掂,再數一數有多少個?

(4)下面每個人都一手拿鹽,一手拿2分的硬幣,掂一掂感覺有什麼不同?把你的感受告訴小組同學。

小結:透過剛纔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兩個國際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知道了稱較重的物體一般用千克作單位。小明卻遇到了一道難題,你們願意用你學的知識幫幫他嗎?

(5)出示練習十八的第一題和第四題

C、千克與克的關係。

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手裏拿的一袋精鹽是500什麼?再拿一袋,現在是多少克?一袋醃製鹽是1什麼?那麼我們可以說一袋醃製鹽和兩袋精鹽是什麼關係呢?他們之間加上什麼符號呢?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等號左右兩邊表示的質量相等,但單位不同)那麼現在你說1千克裏有多少個1克呢?

小結:克與千克有着這樣的關係,下面我們就來腦筋急轉彎

出示練習十八的第五題

(三)鞏固練習、解決問題

1、判斷

(1)一個乒乓球約重15千克( )

(2)小胖今年7歲,約重2千克。( )

(3)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4)小紅的體重是35Kg。( )

(5)一箱蘋果重300g。( )

(6)克和千克都是長度單位。( )

2、稱一稱

同學們,稱體重要用什麼秤?猜猜它以什麼作單位?(千克,人比較重)你知道自己的體重嗎?我們來稱一稱吧!

請三名同學上來,猜猜誰最重,誰最輕。分別稱出體重,找出最輕和最重的。

老師建議:希望瘦小的同學不要挑食,過胖的同學要科學飲食,人人爭取有個健康的身體,好嗎?

4、同學們的'精彩表現吸引來了一頭可愛的小豬,緊接着來了一隻大公雞,大公雞還下了一個大雞蛋,它們來是想讓你們幫助它們解決一件它們的煩心事,你們願意嗎?一位糊塗的小朋友把他們的體重給弄混了,你們能爲他們找到合適的重量嗎?

(四)質疑小結、概括評價:

1、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你有哪些收穫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2、概括:今天我們透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比一比,認識了質量單位“千克”和“克”,而且能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麼除了今天認識的克與千克,你還知道哪些質量單位嗎?(可以向學生介紹斤、兩、公斤、噸)

(五)課後實踐

同學們回家後,量量你的身高和體重,再問問媽媽你出生時的身高和體重,製作一個自我小檔案,體會一下媽媽養育你所付出的艱辛,讓我們用成績來回報父母。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6頁例6及相應的課堂活動和練習。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減法估算方法的過程,初步學會減法的估算,能解釋估算的過程,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培養學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能用所學到的估算知識解決簡單的估算問題,體會用數學的樂趣,培養用數學的意識。

3.透過數學活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導探究

情景匯入:(課件展示或出示掛圖)星期天,媽媽給了張強326元去買學習用品。他高高興興地來到商場的學習用品櫃檯。一會兒他就看中了兩件,一件是隨身聽,標價爲187元;一件是復讀機,標價爲525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進行計算的數學問題?

(2)學生自由彙報。(教師板書)

①隨身聽和復讀機一共大約需要多少元?

②張強有326元,如果買1臺隨身聽大約還剩多少元?

③如果買1臺復讀機,大約還差多少元?

(3)誰能解決第一個問題?(學生彙報)

(4)其餘兩個問題怎樣解決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學把你的解決方法和同桌或自己的學習小夥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誰的方法好,哪些組的方法多。(讓學生充分交流,教師參與、巡視、指導學生的討論)

(5)把你們組的想法和全班同學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組的方法好,爲什麼好?

(6)學生彙報。

①學生1:估算326-187時,把326看作300,把187看作200,結果大約是100。估算525-326時把525看作500,把326看作300,結果大約是200。

②學生2:我們組估算326-187時,把326看作350,把187看作200,結果大約是150。525-326中把525看作530,把326看作320,結果大約是210。

(7)能說一說你們組爲什麼這樣估算嗎?

(8)學生:因爲買東西的時候要帶足夠的錢才能買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帶的錢不夠,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在進行減法估算的時候都把被減數看大一點,這樣纔有足夠的錢去買東西。還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嗎?……

(9)總結:我們在進行減法估算時,最好採用被減數、減數同補(被減數補上的不小於減數補上的)或被減數、減數同去(被減數去掉的要小於減數去掉的),這樣估算的結果才比較符合實際生活的需要,纔能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

(10)把你最喜歡的估算方法說給小夥伴聽一聽。

(11)初步練習:6頁“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拓展新知

(1)完成課堂活動。注意讓學生說一說估算方法。

(2)完成練習七相關的習題。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可以解決哪些生活中的問題?還有什麼遺憾?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0頁例1及91頁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

2.在統計過程中能積極思考,選擇適宜的方法整理數據,發展統計觀念。

3.在整理數據的過程中,增強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

【教學難點】

選擇簡便科學的統計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魚、小鳥、小兔卡片若干張。爲學生準備學具盒6個,每個盒子裏放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卡片共15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回顧舊知

教師出示雜亂地貼在黑板上的學具卡片。

談話:今天有一些小動物想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大家高興嗎?看一看都有誰呀?

學生看圖把小動物分成小魚、小鳥、小兔。

教師:誰來告訴我們大家,小魚的卡片有幾張?

學生1:看不清楚,太亂了。

學生2:數不準。

教師:你有什麼好辦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魚、小鳥、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張嗎?

(指名學生說一說。)

教師:哪位小朋友願意上來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個學生上來分一分,排一排。)

教師:現在你能說出它們各有多少張了嗎?學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後地回答。

教師:像這樣分一分、再數一數的方法是我們學習過的統計。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出示課題)

二、統計圖形,探索統計方法

1.設定問題,激發興趣

(1)教師: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有一個盒子,裏面有什麼呢?教師引導學生從盒子裏摸出一個來看一看,並告訴大家盒子裏有許多這樣的圖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教師:咱們每個小組的小朋友都來看一看盒子裏的這些卡片,你有什麼想法?

學生1:太亂了,我沒看到圓形卡片。

學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幾張,就是數不準。

學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幾張,但看不出來。

教師:我也想知道你們小組裏圓形卡片有幾張,我們該怎麼辦呢?

學生1:我們把卡片拿出來在課桌上擺一擺,再數一數就行了。

<<<12>>>

學生2:我認爲不行,如果課桌太小了,放不下怎麼辦?

2.參與活動,探索方法

(1)教師:我有一個辦法,你們願意聽一聽嗎?

(2)老師對學生提出要求:以小組爲單位,一個同學說圖形名稱,其他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哪個小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動物卡片就送給那個小組做獎品。

(3)學生活動,整理卡片。

(4)小組彙報,教師按照學生回答的順序分別將記錄的結果編號,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①△□○○△

②△△△△△△△△□□△□□□□○△○□○○○○○○

③△丨丨丨丨丨丨

④△□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⑤△正一□○正

(5)比較擇優,掌握方法。

讓學生面對整理的結思,說一說感受。

學生1:現在比原來清楚多了。

學生2:我感覺比原來好數了。

學生3:我很快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學生踊躍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剛纔每個小組都彙報了自己統計的方法和想法。我們想很快知道每種圖形卡片有幾張,哪種方法比較好?

學生1:我認爲第4種方法比較好,簡便好數。

學生2:我認爲第5種方法比較好。我發現這種方法每1畫代表1張卡片,一個“正”字正好有5畫,只要數出有幾個“正”字,乘5就可以了。

教師:如果我們需要統計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種方法會更方便呢?

學生一致認爲用畫“正”字的方法,更簡便,更科學。

(6)教師小結。

把黑板上的小動物卡片獎給學生,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組織練習,鞏固方法

1.課堂活動第1題

多媒體課件出示四種體育活動。

讓每個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並讓學生用畫“?”或畫“正”字的方法記錄下來。組織全班交流。

讓學生想一想,根據統計的結果,你知道了什麼?

2.課堂活動第2題

讓學生獨立整理,並根據整理的結果說一說每種動物各有多少隻。

四、課堂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統計的內容有很多,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後還可以選擇一些內容進行統計。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頁例2,第50頁練習十一第4、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並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範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計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裏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爲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於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2。

(1)觀察例2圖,說說圖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導學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綜合算式。

(3)脫式計算

4×3+7 7+4×3

(4)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後,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樣的。

(5)脫式計算54÷6-7 7+54÷6

(6)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除法和加、減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後,都要先算除法。

2、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

強調:計算兩步式題時,必須首先觀察,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第50頁練習十一第5題。

先計算算出結果,再進行比較。

四、總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

五、佈置作業

第50頁練習十一第4題。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 目標

1.透過比一比的活動,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透過估一估的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 重難點

比較大小的方法。

教學 準備

投影片、課件課時1

教學過程

切入舉偶

談話引入。生活中的大數無處不在,那麼怎樣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呢?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學一學,議一議。

透過小組探究,比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組爲單位自學探究。

以小組爲單位彙報,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練一練。

完成練一練。在()裏填上“>”或“<”。

學中做1。試一試。先試着做一做,再議一議。

3.想一想

4。數學遊戲。

5.估一估。完成練一練的第一、二題。

板書設計

比一比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4頁例3、第55頁課堂活動,練習十一第10題。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綜合應用加減法和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某小學五(2)班有個小小圖書角,原有圖書52本,後又買來20本,當天被同學借去10本。圖書館現有圖書多少本?

①讓學生獨立完成。

②說說你列式的理由。

(2)商店裏每天賣出電腦30臺,賣出的彩電比電腦少6臺,3天賣出彩電多少臺?爲什麼要這樣計算?

二、自主探究

1.觀察例3的情景圖

學生說說從圖上提供了哪些數學資訊,同桌互相交流。

教師:你準備做幾根長繩?幾根短繩?把你的想法介紹給小組的同學。(4人1小組,組長做好記錄)

2.學生介紹做跳繩方案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2根長繩,1根短繩:4+4+2=10(m)

或4×2+2=10(m)1根長繩,3根短繩:4+2+2+2=10(m)

或2×3+4=10(m)只做5根短繩:10÷2=5(根)

或2×5=10(m)只要學生方案合理,都給予肯定。

3.教師小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實際問題,只要同學們認真思考,積極動腦,一定會想出許多好的、可行的辦法。

教師:這麼多的方案,你認爲哪種方案較合適?說說你的想法。

三、課堂活動

1.完成第55頁課堂活動

實物投影儀出示:“逛公園”。

教師:圖上告訴了我們哪些資訊?小利家買門票要多少元?

5+5+3=13(元)

5×2+3=13(元)

教師:爲什麼用乘法計算?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並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2.練習十一第10題

學生獨立作業時,教師應關注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排除思維障礙,學會運用分析的方法,樹立能解決好實際問題的信心。

四、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些什麼?學生自己小結。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0

設計理念

本節實踐活動課,是在課堂學習認知的基礎上,再到學校操場,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觀察、自主探索與交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歷觀察地圖上標的方向位置與生活中方向位置的關係,使學生在已有的對東南西北認知基礎上真正學會辨認實際生活中的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同時,在實踐活動的合作與交流中學生產生學習數學很有情趣的情感體驗。正是在這一理念下,設計開展了數學實踐活動。

活動目標

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結合到學校操場看一看這一情景,與給定的一個方向,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所看到的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活動的密切聯繫。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已標出北的大方向板一個,地圖一張,深圳地圖一張。在上一節課後給學生布置了:畫一個只標出北的方向板圖,讓學生參照書上的20頁畫出。教師事先確定所觀察的學校的操場的位置,爲所能觀察到的學校周圍的建築物名稱和一些樹木的名稱,專門查了植物書籍,並諮詢了園藝師傅(我們學校是一個天然的植物園有很多的植物。)

活動過程

一、激發探索情趣

首先在教室將所學過的八個方向辨認、複習,在讓學生辨認教室裏的八個方向時,發現學生對:東、南、西、北辨認的比較準確,但對另外四個方向: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的辨認就較慢了,這時,出示地圖,讓學生說說怎麼看地圖,學生一口同聲:“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說說廣東省在北京的哪面?”學生很快就確定出了“廣東省在北京的南面。”“深圳在廣東的哪面?”“又在廣東的南面!” 接着出示深圳地圖,“我們學校在深圳的什麼位置?”學生這時把深圳地圖圍了一圈仔細尋找,找到學校位置的同學很興奮,看到學校在地圖上只是一個點。這時,教師就提出到學校操場去辨認八個方向,每個同學自己動手製作一張以操場爲中心觀察到的學校八個方向位置的地圖,學生此時很踊躍,紛紛躍躍欲試。

提出要求:帶上制好的只標了北的方向板、鉛筆,到操場將看到的八個方向所在的位置,以及看到的在八個方向上的實物名稱填在圖中。

(在實踐活動的序曲: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對未知的探究慾望,透過觀察、辨認教室裏的八個方向,觀察地圖、深圳地圖,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到學校操場這個實景實際觀察辨認八個方向製作地圖。)

二、細心觀察 合作探究

組織學生排成兩隊,男生一隊,女生一隊,進入操場中央,並面對學校的教學樓,坐成兩排,然後,學生自己觀察、記錄,填寫方向板中的八個方向。

這項活動一開始,要先確定一個方向,教師讓學生面對着學校北面的教學樓坐下,然後,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開始活動,學生開始依次辯認其它三個方向,北的對面是南,這樣先確定了北和南,再按順時針方向確定東西方向,但在確定東西方向時,有些學生不知沿什麼走向來確定東西方向,這時有的學生就說:上(前)北下(後)南,左西右東,這樣就很快辯認了東南西北,並標在了自己畫的方向板上,學生們還把在這四個方向上看到的實物寫在了圖上,學生們還不時的提出各種問題。

“老師,我的身後是南面,靠近學校的圍牆,有棵大樹叫什麼樹? 還有一座樓房是什麼樓?

“樹的名叫小葉柳。”“樓房是學校附近的工廠工人的宿舍樓。”

還有的學生問:“我看到的東南面哪裏有開着很好看紅色花的是什麼樹?”老師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是深圳的市花—勒杜鵑!”

“我看到操場的西南面有個小房子寫什麼名稱?”看來,學生平時雖然

經常在操場上體育課,但沒有觀察 這個小房子是用來做什麼的!老師的心理嘀咕着 。“哪是學校的體育器材室啊!”

“老師:我的身後,東南面也有很高的樹,開着很大的紅花跟南面的看到的不一樣?”“哪是人們常說的英雄樹!開得是木棉花。”老師解釋着。

有的同學還大聲叫着“我的西北方向是學校的幼兒園。”“辨認得真不錯!”

老師不停的給學生解釋着問題,對學生髮出讚歎聲。

活動中 ,還有些學生爬在操場上,很投入的認真填寫自己的方向板,學生們不停的提出各種問題,小組的同學不停地討論着發現的問題,情緒熱烈,但又認真。這節實踐活動課順利的完成了。

(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積極思考,注意觀察發現問題,在與人交流中,解決了正確辨認八個方向的問題,嚐到了自制一張地圖的成功的喜悅,獲得了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實踐活動後的收穫

從學生交上來的製作方向板的作業可以看出,透過學生們實際去辨認方向的實踐活動,學生對方向的辨認印象深刻,真正體驗出了方向性,自己能正確的辨認出方向,還有的學生回家後給家長辨認說己家的傢俱擺設方向,家長反映辨認方向學的不錯!

案例評述

這個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在已有認知四個方向的經驗基礎上,到操場上辨認生活中的八個具體方向,體驗實景中的八個方向位置關係,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整個活動中,把學生從課堂帶入生活中的校園,看一看,說一說,畫一畫,在現實看到的實景中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初步獲得了數學實踐活動的體驗,也使每個學生比較好的掌握了怎樣辨認八個方向的位置關係。加深了學生的空間概念,比起在教室裏學習效果顯著,是一次比較成功的實踐活動嘗試。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課本P18頁例1,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透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透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

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設計意圖】:故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隻小猴?

2、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並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3、我們透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4、學生交流想法。

5、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6、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7、學生彙報並說明解題思路。

8、小結。

【設計意圖】:透過操作爲下面的抽象思維作準備,使學生由直觀向抽象過渡。透過相互交流、啓發達到共同發展的效果。讓學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並想想這些題目有什麼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彙報。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後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2、3題。

【設計意圖】:寓學習於遊戲中,並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體會被除數和除數一樣時商是1。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69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方式,發現並概括出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將整百數在計數器上用每個數位上都有數字的形式表示出來。

2.經歷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教學難點:

用計數器幫助學生理解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資訊窗2中的情境圖。

今天啊,我們利用晚上的時間,一起到田野裏去看一看,再認識一些新朋友。

2.請大家仔細觀察,在這幅圖中我們可以收集到哪些數學資訊?

(1)貓頭鷹媽媽比孩子多捉了多少隻田鼠?

(2)貓頭鷹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隻田鼠?

(3)貓頭鷹爸爸比貓頭鷹媽媽多捉了多少隻田鼠?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貓頭鷹媽媽比孩子多捉了多少隻田鼠?

(1)怎麼列式:205116= 爲什麼這樣列式?

(2)小組內討論交流算法。並作好記錄。

(3)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把205看作200,把116看作100,205116約等於100。

方法二:用計數器撥珠計算

讓學生藉助計數器撥一撥。先撥出205,接下來從個位減6,個位上只有5不夠減,應從十位退1當十,但這會兒十位上一顆珠子也沒有,該怎麼辦呢?引導學生討論:從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從百位上退1作10,再從這個退下的10中退1到個位作10,這時十位上是9。明確因爲加減法是相鄰數位之間發生進退關係,所以個位不夠只能向十位借,十位沒有再向百位借,從百位上借來的只能先回到十位,這時再從十位上借1回到個位。

方法三:列豎式筆算

提醒學生:注意驗算,要細心。

2.比較這幾種算法進行優化。

3.貓頭鷹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隻?

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116接近100,所以300減116約等於200。

方法二:用計數器算

讓學生動手邊撥邊算,重點是個位上沒有珠子怎麼辦?從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又該怎麼辦?

方法三:筆算

四、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做自主練習第1題。筆算。

比一比,看誰最細心,能夠全部計算正確。

2.第2題,學生看圖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

3.第3題:豎式計算。

五、課堂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3

一、複習引入課題:

1、上學期我們一起認識了四個描述方向的方位詞語,誰來說說是哪幾個詞?

學生說一說。

2、在生活中我們又是怎樣來辨認這些方向的呢?

學生做一做。

3、在地圖上我們又是怎樣確定位置的呢?

教師課件展示四個方向,學生看一看。

4、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辨認方向”。

二、探究新知:

1、教師引語:同學們真棒!爲了獎勵你們,老師準備帶大家到笑笑的學校去參觀。

教師課件展示學校及周圍建築物圖。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從畫面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一下,然後與同桌交流一下,最後老師要請同學們向全班彙報。

3、學生彙報觀察到的資訊。教師將彙報到的建築物貼片貼在黑板上。

4、怎樣描述更清楚一些呢?

教師將另外的四個方向統一爲: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5、請同學們用描述方向的八個詞來說一說笑笑學校四周的建築物。

教師課件展示題,讓學生說一說。

三、製作方向板:

1、教師展示方向板,學生觀看。

2、教師指導方向板的製作方法:拿出一張正方形紙,先上下對摺,再左右對摺,最後把紙攤開後再對角對摺。在出現的八條摺痕上標出八個方向。

3、同學交流誰的方向板做得好,誰的需要改進。

四、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裏辨認八個方向。

2、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別是哪位同學。

五、實踐綜合應用:

1、教師課件展示中國地圖,學生觀察。

2、請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鄉。

3、完成書上第23頁的第1題。

4、學生看書第23頁第2題,說一說圖中建築物的方向。

5、教師課件展示圖片,學生做遊戲:說一說小烏龜的周圍的數字各在小烏龜的什麼方向。

6、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說一說校園內各方向分別有些什麼。

六、全課小結:

1、除了今天在課堂上學習的關於方向的例子,你們在生活中還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關的知識或者例子嗎?

2、說說你在今天的課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你認爲自己哪些地方表現最棒?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

七、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今天學習的知識和自己每天放學回家所走的路線,設計出自己的回家路線圖。

教學反思:

1、我以“參觀笑笑的學校”爲引子,以解決“笑笑學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築”爲導線,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並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能力。

2、教學設計時我積極關注學生的認知背景和生活經驗,在教學中創設了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情境,引起學生高度的興趣和注意力。

3、爲了對生活中的數學進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數學的規律、方法,我在體驗環節中設計了一個製作方向板的練習。

4、在“說說你的周圍什麼方向上有哪些同學”的過程中,我請相鄰的的同學說方向,從而讓學生感知方向的相對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爲中心,同一事物會處在不同的方向上。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4

用乘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P31頁例4,練習七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探索解決乘除兩步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解決乘除兩步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主題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今天,讓我們一起到兒童商場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題圖。

問:你們瞧,這個櫃檯裏有什麼?

學生觀察主題圖後回答。

【設計意圖】:把學生帶入商場,身臨其境,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學例4。

(1)、出示情境圖:從他們的議論中你知道了什麼?

(2)、學生觀察情境圖,找出裏面的數學問題。

(3)、小明想買5輛小汽車。,應該付多少錢?

引導學生得出:12÷3=4(元)是求1輛小汽車多少錢。因爲要知道小明買5輛小汽車應付多少錢,必須要先知道1輛小汽車多少錢。

(4)、鼓勵學生再提出問題。

2、小結: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把探索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透過思考、討論、交流、彙報的形式,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爲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引發主體意識,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拓展應用

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第1題。問:要完成這道題必須先知道什麼?

引導學生完成第2題。

教師巡視。指名彙報並說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並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作出簡單的預測。

2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和分析、預測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透過實驗經歷收集、數據、用統計圖表呈現出來,並分析數據的全過程。

2看懂統計圖表,能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準備:

草稿紙

這次實踐活動安排的是一個小實驗,體現了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這一活動,是讓學生透過實驗用統計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長的規律。可以提前一週佈置給學生做這個小實驗,並提出實驗的要求,如溫度、溼度適當,堅持每天同一時間測量記錄等。有條件的班級也可以同時在教室佈置一處實驗角,由專人負責。沒有黃豆用綠豆代替也可以的。實驗7天后完成統計表和統計圖,這裏應該注意,要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實驗的全過程。如果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可以去請教家長、老師,也可以自己查閱書本。讓學生從小就體驗實驗的過程,對他們的成長是有利的。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課題。

二、出示要求:

(1)把幾十粒黃豆泡在水中,一天後將水倒掉,蓋上一塊溼布。

(2)待黃豆發芽後,選擇一顆豆芽測量長度並記錄。

(3)填入下表,並製成統計圖。

三、佈置任務。

1自己參與實驗的全過程,有問題可以及時向老師或家長請教。

2我們一週後,看看你的統計圖。

可以與同伴說一說,從這個圖中你看到了哪些變化?

四、。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