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小溪流的歌》教學設計3篇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溪流的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溪流的歌》教學設計3篇

《小溪流的歌》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課文透過小溪流不斷向前,永不止息,最終發展壯大的過程,告訴孩子們“成長”的道理。

學生分析

由於學生此前學過一篇童話,對童話的特點有所瞭解,學生小學時又對想象能力做過培訓,本文的內容又極其生動,所以,體會文章的構思及想象的特點,應該能夠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

設計理念

根據“語文課標標準”和“階段目標”確定瞭如何品讀(如第二段)讓學生進一步體味童話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的特點及擬人化的表現手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進一步學習總分段式的寫法。第2自然段中的幾個擬人化的句子。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透過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完成教學任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從小溪流生動的形象體會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們學習的精神。

教學過程

1、感知。

(1)形象感知。

播放多媒體動畫,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範讀)。

(2)分組品讀。

①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要求分別細緻地閱讀課文的4個部分,從中找出最能體現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特徵的詞各一個。

②再讀課文,看看各有哪些詞語體現了這一特徵,在下面畫上橫線。

③細細品味這些詞語,然後聯繫各部分內容,明確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各自的歌聲特點、力量表現,看看它們碰到了哪些勸阻者及應對情況。

(3)製表整理。

將品讀賞析的結果加以整理。參照課後習題(可補充“特徵”一欄)製成表格。

(朗讀、圈點、勾畫、作表、比較)

【感知課文內容,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結構,初步感知小溪流的“形象”】

2、再現。

各組舉薦朗讀能力較強、表現力強的學生,到臺前表演各自品讀過的片段(配以多媒體動畫作爲背景)。

(一名學生在臺下朗讀敘述性文字,一名學生在臺上表演小溪流,一名學生在臺前表演勸阻者)

【透過小組選拔,學生之間增強了合作和比較的機會。表演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3、整合。

(1)課文爲什麼以“小溪流的歌”爲題,而不以“小河的歌”、“大江的歌”或“大海的歌”爲題?

(2)“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怎樣的歌?

(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共同合作,然後在班內交流,允許保留意見,允許展開爭論)

【師生互動,共同歸納出課文的主題思想】

4、練習。

(1)體會本文語言生動形象的特點,看看哪些詞句特別有表現力。

(2)保持語言風格不變,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寫出小溪流成長爲海洋的過程。

板書:

小溪流的歌

嚴文井

成長曆程: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

勇往直前,永不停息

阻攔者:枯草——烏鴉——泥沙——沉船

《小溪流的歌》教學設計2

一、教學思路(教材教法分析與學習目標)

(一)教材分析:

《小溪流的歌》是語文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話。這篇童話採用擬人的方法,以通俗、生動的語言敘說了小溪流堅持前進,逐漸成長爲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歌頌了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奮鬥不息的精神。告訴學生一個“只要不斷前進,永不停步,就會在前進中成長壯大”的道理,對學生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七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剛脫離童年,對童話作品有着濃厚的興趣,學生具有活潑的天性,這篇文章和學生的這種天性是相吻合的,這就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課堂上就容易“活”起來;學生正處於成長的階段,課文內容簡單易懂,其中的道理非常明顯,是對學生思想成長教育的典範教材。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感受生活,並進而受到感染,從小溪流身上讀出自己、讀出社會,從而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學習目標

1、能流暢地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體味童話語言生動活潑、充滿童趣的特點及擬人化的表現手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強不息,永不止步的精神。啓發學生熱愛生活,不斷進取,永不止步,在前進中不斷成長壯大。

(四)學習重點難點

1、學習難點:朗讀全文時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歡快、活潑的情感基調。

2、學習重點:瞭解課文內容,理解童話中蘊含的人生的哲理,從思想上教育學生,具有自強不息,永不止步的精神,健康快樂成長。

(五)學法分析:

1、朗讀品味法:

這篇是一篇童話,是學生喜歡閱讀的文章,閱讀也是學生學習課文最有效的方法,我們採用三步閱讀教學法。在朗讀中把握課文內容,感悟理解課文蘊含的哲理。

2、小組討論交流法:

透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辯、對話、交流,把握人物形象,讓學生正確理解課文主題,感悟學習小溪流自強不息,歡樂進取的精神。

二、課程設計(學習內容和方式)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讓學生反覆朗讀,在熟悉課程的基礎上採取學習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感悟文章主題。擬用兩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以朗讀自學爲主。

1、新課導語

2、展示學習目標。

3、初讀課文(自由閱讀課文)。

(主要展示學習生字、詞語、作者生平事蹟及寫作背景等)

4、再讀課文( 四個學生分別朗讀課文的四個部分,把握小溪流在不同的階段的特點)。

學習探究交流以下內容:

(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想想這篇童話講了一件什麼事?

(2)、“小溪流的歌”是一首什麼樣的歌?

(3)、小溪流人物形象分析(小溪流具有什麼樣的精神)。

(4)、找出課文中最能突出小溪流永不停息精神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以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爲主

1、三讀課文。

把握小溪流不同階段特點,用不同語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探究學習以下問題:

(1)、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小溪流奔流不息、逐漸成長的詞語或句子。(注意歌聲和力量的變化)

(2)、畫出課文中“枯樹樁”、“烏鴉”和“泥沙”的語言句子,他們分別可比喻社會生活中什麼樣的人?作者寫他們的性格,與小溪流是什麼關係?

2、小組討論交流

(1)、“太陽出來了,太陽向着他微笑;月亮出來了,月亮也向着他微笑。”開頭和結尾都出現了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2)、開頭“小溪流有一個歌,是永遠唱不完的。”結尾“小溪流的歌就是這樣無休無止,他的歌是永遠唱不完的。”有什麼作用?

(3)、你認爲我們應該向小溪流學些什麼?

三、課堂實錄(節選部分)

1、 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見過會唱歌的小溪流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嚴文

井所寫的《小溪流的歌》,共同聆聽一下《小溪流的歌》,究竟是一首什麼樣的歌?

(多媒體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2、初讀課文。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指名第三小組回答)

學生展示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和作者事蹟

3、再讀課文。(多媒體展示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

師:前面我們總結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下面找同學說說怎樣概括課文內容?

生:(學生齊答:)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有時還要交待時間、地點等。

師:我們讀了這篇課文,想想這篇童話講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指名第二小組回答)

生:寫了小溪流成長的故事。

生:寫小溪流在不斷的奔流中逐漸成長的故事。

生:小溪流在不停的奔流中不斷成長爲小河、大江、海洋的過程。

師:對,很好!

(板書或者多媒體展示四幅圖,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小溪流的`變化。)

師:思考:小溪流的歌究竟是一首什麼樣的歌?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指名第一小組回答)

生:小溪流的歌是一首快樂的歌。

生:小溪流的歌是一首快樂的歌,勇往直前的歌,積極進取的歌。

生: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進中不斷成長壯大的歌。

師:小溪流身上具有什麼樣的精神?

生:不怕阻力,樂觀執著。

生:沉着樂觀,不怕阻力,不知疲倦,自信執著。

生:樂觀自信、永不放棄、奔流不息、執著向前、不懼艱險、不知疲倦等。

師:找出課文中最能突出小溪流奔流不息、勇往直前的句子,並讀一讀。

生:小溪流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小河就這樣奔流,不斷向前奔流”,“大江就這樣奔流,不斷向前奔流”,

生:“他奔流着,奔流着,永遠向着前方。”

生:還有“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生:還有“小溪流笑着向前奔跑,什麼也阻擋不了他的奔流。”

……………………………………

4、三讀課文。

同學們回答得非常棒,下面採取分角色朗讀課文,我們將課文分爲“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四個部分和角色,同學們想一下,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調去讀?

生:他的語調上應有變化:小溪流像個兒童,是歡快活潑的、應讀得快樂、活潑,聲音清脆響亮;小河像個有朝氣的少年,精力旺盛,應讀得洪亮、堅定有朝氣;大江像個成熟的青年,聲音應深沉、洪亮;.海洋無邊無際像個成熟的中年人,應讀得洪亮、飽滿、穩重。

………………………………………

師:請思考:小溪流在成長過程中有哪些變化?

生:小溪流力量變大了。

師:是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從課文中找一找,讀一讀。)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指名第六小組回答)

生:(朗讀文中的語句。)“他一會兒讓那些漂浮着的小樹葉打個轉兒,一會兒撓撓那些追趕他的小蝌蚪的癢癢”;“有巨大的石塊攔住了他的去路,他就輕輕跳躍兩下,一股勁兒衝了下去”。

生:當他長成小河時,“他翻騰起水底沉澱的泥沙,捲起漂浮的枯樹枝,激烈地打着迴旋。他興致勃勃地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向前航行”。

師:還有嗎?

生:當他變成大江時,“他不費力就掀起一陣洶涌的波濤,他沉着地舉起龐大的輪船幫助他們迅速航行”。後來他變成了海洋,“他不斷涌起來,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

師:三位同學說得對!小溪流在歌唱中力量發生了變化,除了力量有變化,還有沒有其他變化?(從課文中找一找,說一說)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指名第四小組回答。)

生:歌聲特點發生了變化,聲音越來越大。

生:小溪流是“哼哼唱唱”;小河是“沙沙地歌唱”;大江是“低聲吟唱”;海洋是“強烈地向着四方歌唱”。

師:很好!從力量表現和歌聲特點上我們發現小溪流在歌唱中……

(話未說完,學生齊答:逐漸成長壯大)

師:小溪流在成長過程中是一帆風順的嗎?如果不是,他遇到了哪些困難?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指名第五小組回答)

《小溪流的歌》教學設計3

教材說明

兒童文學作家嚴文井的童話《小溪流的歌》用擬人的方法,歌頌了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奮鬥不息的精神。文章按照隔行分段的方法,文章的開頭、主體和結尾部分都很明晰。

教學設計思路

在教學中,小組合作,透過品讀充滿了想象和幻想的童話故事的方式,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感知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感知童話語言形象生動的特點,進而悟出本文的主題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生字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覆的誦讀中瞭解小溪流成長的過程。體會“小溪流”、“枯樹樁”、“烏鴉”、“泥沙”的各自特點以及他們的象徵意義。

情感目標:學習小溪流奮鬥不息的積極進取精神。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學重難點

1.在反覆的誦讀中瞭解小溪流成長的過程。體會“小溪流”、“枯樹樁”、“烏鴉”、“泥沙”的各自特點以及他們的象徵意義。

2.學習小溪流奮鬥不息的積極進取精神。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教學時間 2~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曾經有一首歌曲叫《泉水叮咚》。歌中唱道:“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響。”“泉水啊泉水你到哪裏去?”它要流到小溪裏去,要流到大海里去。當代著名作家嚴文進筆下的小溪流也“唱着歌兒,彈着琴絃,流向遠方”,今天,就讓我們來欣賞這首——《小溪流的歌》。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先由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象,小溪流是怎樣一步步成長壯大奔向大海的。課文篇幅較長,教師要明確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

1.小組合作或自己查字典解決預習時遇到的難懂的字詞。

2.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的特徵的詞語,再看看各有哪些詞語體現了這一特徵,在下面畫上橫線。

3.揣摩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及各個勸阻者的形象特點,把握各角色的語氣語調,爲分角色朗讀做準備。

三、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

1.小溪流唱着歌兒流進小河,流進大江,流進大海,那麼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各有什麼特點?請用課文中一個詞語來描述,文中還有哪些詞語體現了這一特點?

引導學生抓住“快活的”“不知疲倦的”“十分強壯”“無邊無際”……等詞語理解課文。

2.四個勸阻者都有什麼特點?

與小溪流的奔流不息相對照,抓住“發牢騷”“嘆氣”“懶懶地跟着”“恐嚇”……等詞語理解。

3.小溪流唱着歌兒向前奔流,我們彷彿能聽到小溪流悅耳的歌聲,那麼小溪流的歌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除了它的歌聲發生變化標誌着它在長大,還有哪些變化可以表示它在成長?

五、分角色朗讀,進一步感悟藝術形象。

1.指定學生分角色朗讀。

2.指導學生評價朗讀,提出評改意見。

六、深入探究,領悟文章主題。

1.課文爲什麼以“小溪流的歌”爲題,而不以“小河的歌”“大江的歌”“大海的歌”爲題?

小河、大江、大海分別是小溪流成長中的各個階段,小溪流是起點,小溪流的歌是整個水的生命之歌。他們都樂觀向上、倔強、堅定、勇往直前,都爲人類造福,都唱着同一首歌。以其他幾個爲題不足以涵蓋水之歌的全部。

2.課文中“枯樹樁”、“烏鴉”和“泥沙”各有什麼特點?分別可比喻社會生活中什麼樣的人?他們與“小溪流”有什麼樣的關係?

課文中的“枯樹樁”,屬於社會生活中衰朽沒落的事物,他們即將走完生命的歷程,對於未來沒有信心,只有牢騷。“烏鴉”屬於社會生活中沒有上進心,不思進取了人,他們考慮的只是有沒有“好玩意”。“泥沙”是跟時代或潮流前進了一段後,認爲“已經走得差不多了”,半途停頓起來,甘願掉隊的人。他們反面表現了小溪流堅持前進,堅持成長的可貴。

3.“小溪流的歌”是一首什麼樣的歌?

“小溪流的歌”是一首快樂的歌,勇往直前的歌,積極進取的歌,永不懈怠的歌……

標籤:小溪流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