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關於音樂之聲的教學設計

篇一:

關於音樂之聲的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根據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徵;

3、體會作品在反覆比照與矛盾衝突中凸顯人物性格的方法。

【學習重點】

1、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2、體會作品中多處進行比照的用意。

【學習過程】

一、匯入

播放《哆來咪》這首歌,讓學生傾聽後隨意地說說這首歌帶給自己怎樣的一種情緒或感覺。以“先聲奪人”的方式建立學生與影片女主角瑪麗亞的初次“連結”,既而引領學生去課本中認識這位快樂活潑的姑娘。

二、簡介影片

根據音樂劇改編而成的電影《音樂之聲》攝製於1965年,它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獲得了1965年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音響獎、最佳改編音樂獎和最佳剪輯獎五項大獎。

《音樂之聲》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在各國民意測驗中經常被評爲最受歡迎的影片。影片節奏明快、細膩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音樂之聲》中善良美麗、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修女瑪麗亞,奧地利迷人的阿爾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陽光,以及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還有反抗納粹統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動了全世界觀衆的心。

三、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節選的部分講述了怎樣的情形。

2、課文中的情節發生在怎樣的不同場景中?它們各自具有怎樣的特徵?你認爲這樣兩相比照有什麼意味?

四、朗讀課文,把握人物性格特徵

1、學生分角色上臺表演朗讀課文。

要求“演員們”模擬修女們和瑪麗亞的動作、表情和說話語調,體會動與靜、活潑與古板、率性天真和壓抑收斂之間的對比,以及在對比中呈現出來的矛盾衝突與美感趣味。深化對不同人物性格的體會和把握。學習一些舞臺表演技巧。

2、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樣評價瑪麗亞的?她們喜歡她嗎?你從何得知?

從文中找到修女們的評價是很容易的,而她們對瑪麗亞的態度則分爲兩類:以院長嬤嬤爲首的衆多修女對瑪麗亞是似“恨”實愛,而貝爾塔的態度則較爲嚴厲。不過她們的觀點是一致的:都認爲瑪麗亞不適合留在修道院。

五、探討性閱讀

1、瑪麗亞是一名見習修女,你認爲她合格嗎?如果你是院長嬤嬤,能執掌瑪麗亞的去留大權,你會讓她留下嗎?

應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從遵守規矩方面來看,她不算一個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質淳良友善,內心充滿愛意,就這一點來說,她也可以說是一個好修女。院長留她,可以助她修身養性;不留她,是不勉強她的個性發展。應該說怎樣做都是有道理的。

2、課文中存在哪些衝突?把它們找出來,說說作者這樣設計有什麼好處。

品味課文中隨處可見的衝突是一件饒有趣味的事。劇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間裏儘可能多地集中矛盾衝突和變化,將人物性格展示其中。課文中體現得最爲明顯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規戒律”的修女與無拘無束、無視“清規戒律”的瑪麗亞的衝突。在衝突中我們對雙方的原則、觀點、性格都有了更深的瞭解。此外,還有:

⑴ 景色的比照:阿爾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裏,一是純自然景觀,一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願的人文景觀,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瑪麗亞和修女們之間必然產生的矛盾衝突。

⑵ 語言節奏的比照:羣口雜唱《瑪麗亞》一段節奏很快、很緊湊,把衆修女七嘴八舌數落瑪麗亞的情態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一段問答節奏很慢,似乎在我們眼前活畫出幾位修女在尋找措辭的樣子。語言節奏富於變化,使人讀來興味盎然。

⑶ 同類人物不同語言和態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長嬤嬤比照貝爾塔,身份同屬修女而性

格、修養迥異。作者描繪羣像而絕不千人一面。

⑷ 同一人物前後神態、動作的比照:瑪麗亞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樣子比照瑪麗亞在修道院裏發現衆人嚴肅的目光之後小心翼翼的樣子。

在頻繁的對比衝突中,情節豐富了、形式更多樣更活潑了,劇本的主題也更好地顯露出來。

3、讀完本課,我們彷彿看到瑪麗亞就站在我們面前,活靈活現的。作品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作品既爲我們正面展示了瑪麗亞的舉止、語言,又透過衆修女的評價從側面對瑪麗亞的形象加以豐富,所以我們感覺到瑪麗亞其人如在眼前。

4、介紹故事梗慨,請學生設想特拉普上校一家逃離奧地利以後的情形。請注意,設想應以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徵爲依據。

故事梗概:

女主角瑪麗亞是一個性格開朗、熱情奔放、愛唱歌、愛跳舞的見習修女。她熱愛大自然的清新、寧靜、美麗。她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門,在蒼翠的羣山之間像雲雀一樣歌唱,在清澈的溪水邊和潺潺的流水合唱。因爲她不拘的天性,被認爲不適合成爲一名真正的修女而離開了修道院。

她來到前奧地利帝國退役軍官特拉普上校的家裏做家庭教師。特拉普上校是一個脾氣古怪的鰥夫,他愛他的孩子但卻不懂得教育孩子,他的七個孩子因爲感受不到父親的愛而變得異常頑劣,曾氣走了11位家庭教師。瑪麗亞本人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愛孩子、理解孩子,待他們以誠懇和真誠,很快贏得了孩子們由衷的喜愛。她教孩子們唱歌,帶孩子們去郊遊,歌聲與笑聲灑滿了田野和山谷。瑪麗亞的到來給死寂的家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瑪麗亞和特拉普上校相愛了,他們建立了和諧幸福的家庭。

與此同時,戰爭的陰影籠罩了奧地利。爲了不當亡國奴,他們一家不得不離開家園,奔向自由的地方。

篇二:

教學目標:

1、 能專心聆聽亞洲部分國家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間音樂,瞭解有關音樂作品的風格。

2、 能對有關音樂作品的情緒、風格進行簡單的評述,並能哼唱一兩首作品的音樂主題。

3、 能自信、大膽地參與各種音樂表現活動。

教學重點:亞洲部分國家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的欣賞。

教學方法:情境匯入法、聯想欣賞法、引導表現法。

教具準備: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 用組織搶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列舉我國五種民族樂器。列舉我國五種傳統樂器。列舉我國五首優秀民歌。

2、 設定情境:組成“音樂文化交流團”赴亞洲各國交流傳統音樂文化。

3、 展示亞洲地圖,確定“訪問”方向。(學生在對祖國傳統音樂文化自豪之餘產生對亞洲各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

二、感受與表現

(一)東亞音樂欣賞

1、 在去東亞的“旅途”上,播放歌曲《櫻花》讓學生感受日本音樂的特點。

2、 播放日本傳統器樂曲《五木搖籃曲》。

3、 提問: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4、 提問:這首樂曲使用的樂器與中國哪些民族樂器相似?(展示課件)

5、 引導學生嘗試用一種中國民族樂器來演奏旋律或樂曲。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踏上”旅途,學生輕鬆的得到審美感受。對於農村學生來說演奏一首樂曲有些難度,只要能奏出一些旋律來就足以得到表揚,因此第5步我儘量親切地鼓勵更多學生來嘗試,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

(二)東南亞音樂欣賞

1、“坐輪船”去印尼,播放印尼歌曲《鸚鵡》。

2、組織學生討論印尼音樂的風格和特點。

3、鼓勵學生哼唱歌曲的主旋律。

(學生在哼唱歌曲主旋律的過程中,體驗和感受歌曲的音樂風格。)

(三)南亞音樂欣賞

1、“乘飛機”去巴基斯坦,“空姐”介紹著名的巴基斯坦歌曲《美麗的國土》。

2、播放歌曲。

3、引導學生學唱歌曲。

4、提問:能不能說出一兩首讚美和歌唱我們祖國的歌曲。

5、坐上飛機再去上印度,欣賞《拉格》

6、西塔爾樂器及《拉格》曲式結構介紹

(四)西亞音樂欣賞

1、“坐上駱駝”邁向沙特阿拉伯,播發沙特阿拉伯舞蹈音樂《阿拉伯舞曲》。

2、鼓勵學生隨音樂律動。

3、學生隨樂曲律動,體會阿拉伯人民的生活情趣。

4、“駱駝”走向土耳其播放土耳其歌曲《厄爾嘎茲》。

5、和全體學生一起隨歌曲旋律歌唱。

(學生在聽賞各國音樂之後,能大膽、自信地參與各種表現活動。)

三、討論與評述

引導學生就本課聽賞的音樂作品談談它們在音樂情緒、風格、表現形式、主題等方面有什麼異同?

用表格的方式展示答案,並肯定學生得出的結論。(展示課件)

四、整合與拓展

請學生課後按照自己的愛好選擇一個國家,蒐集該國的風土人情及圖片,下次課交流共享。(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三:

一、編寫意圖

本單元是七年級上冊的最後一個單元,這個單元中的內容限定在中外影視音樂上。既有影視主題歌、插曲,也有器樂音樂。從選材的角度看,有較大的難度。這不僅是因爲可供選擇的材料比較豐富、多樣,人們的`喜好程度與掌握材料的範圍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着對這部分內容的認識。我們力求從音樂與影視這兩種姊妹藝術的結合點出發,將音樂與影視不同的結合方式呈現給學生,同時也力求突出音樂自身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由於影視音樂的特殊性,它的畫面被美術編輯作爲整體設計的一部分移植了進來,有較好的視覺效果。

二、教學安排

本單元可以安排爲2~3課時。第一課時可安排“唱歌”,第二課時爲“欣賞”和一些參與性音樂活動,第三課時可安排欣賞和情景劇表演等。在教學中應結合音樂體驗引導學生總結影視音樂的不同類別(如主題歌、插曲、情節音樂、背景音樂等),並能夠理解影視音樂的作用。

本節課爲這一單元的第一課,《雪絨花》的藍本是一首古老的奧地利民歌。透過對“雪絨花”的讚美,象徵着人民渴望幸福、安寧的生活。這首歌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男主人公在家中被孩子們甜美的歌聲驚呆了而唱;第二次是全家出逃時慌稱去音樂節上演唱,抒發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內容】:本課主要以欣賞電影《音樂之聲》部分優秀歌曲爲主,其中重點學習歌曲《雪絨花》,使學生對電影歌曲及音樂產生興趣,同時希望透過歌曲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本歌曲爲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採用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旋律樸實感人,格調優雅恬靜,讚頌祖國和祝願祖國之情貫穿全曲。

【學生分析】:初一上學期的學生處於小學升中學的過渡階段,對音樂有着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小學音樂教育主要以遊唱和律動爲主,初中的音樂受種種因素的限制,遊戲和律動相對小學要有所減少。而學生在演唱歌曲的情緒上比較喜好走雄壯路線,對於抒情歌曲的情感處理把握的不太好,而且對出現在小節中部的休止符處理不太到位。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截取了大量電影歌曲片段,這樣更有利於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音樂的主題思想。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3/4的強弱關係、劃拍方法,知道電影音樂的相關知識。

2.能力目標:學唱《雪絨花》,能以對祖國滿懷深情的歌聲演唱歌曲。學習用二聲部演唱,各聲部注意相互配合,聲音要求和諧統一

3.情感目標:透過欣賞影片《音樂之聲》中《雪絨花》兩次出現片段,體會人物表情、情感方面的變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重點難點】: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爲重點。

2、體驗二聲部的學習,進而能更深入的感知音樂爲難點。

【教具】: 電子琴或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組織上課

二、匯入:

現在開始上課, 大家最近都看了哪些電影?你對哪一部電影的印象最深刻?回憶看過的電影,並不由自主的說出幾部電影的名字,可以讓學生單個回答,也可七嘴八舌進行議論。用談話式匯入,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示課件,播放課件中的電影片段《DO RE ME》選自《音樂之聲》電影,引

出今天的主題《音樂之聲——雪絨花》。

三、簡介電影:

1.簡介電影《音樂之聲》的獲獎狀況。

教師:音樂劇《音樂之聲》是作曲家理查羅德傑斯與劇作家奧斯卡哈默斯坦於1959年合作完成的。1959年改編成同名電影,同年該影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

2.簡介影片《音樂之聲》故事情節

教師:20世紀30年代,奧地利薩爾茨堡一個教堂的修女瑪利亞性格活潑,會彈吉他、喜歡唱歌。後來,瑪利亞到特拉普特上校家擔任家庭教師,上校用軍隊管理方式管理七個失去母愛的孩子,瑪利亞卻用愛心與音樂和幾個孩子相處得很好。在上校離家期間瑪利亞和孩子們排練了合唱。孩子們用甜美和諧的歌聲迎接上校回家,歌聲深深的打動了上校,在家庭聚會上,上校也情不自禁的演唱了《雪絨花》。

四、新課:

播放《音樂之聲》中第一個片段的《雪絨花》

教師:在播放前,老師這裏有三個問題。

1.這首歌是幾拍子?強弱關係怎樣?

2.演唱者演唱整首歌曲運用了哪幾種演唱形式?

3.歌曲唱了些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希望同學們可以帶着問題來認真觀看這一片段。

五、學唱歌曲:

回答問題一:

簡單介紹3/4圖示拍的打法,課件中展示出雪絨花的歌譜,劃拍跟琴輕聲唱詞。唱不好的地方重點練習。

回答問題二:

教師:片段中演唱者採用了獨唱和重唱的方式來演唱這一歌曲,誰還知道還有那些演唱方式?

學生:合唱

學生:齊唱

簡單介紹重唱與合唱的相同處與不同處教師:那我們現在就來爲剛纔的《雪絨花》配上二聲部的旋律,老師先演唱

一遍,同學們仔細聽,第二遍同學們跟着音頻和老師一起唱(注意分析難點與正音)

教師:現在大家已經學會了二聲部的旋律,接下來老師要請右邊的同學演唱

第一聲部,左邊的同學演唱第二聲部,我們組成一個小合唱,感受合唱的魅力

六、情感分析

教師補充:交換聲部再演唱一遍,這一遍我們要注意把三拍子的強弱關係明顯的表現出來,當時上校是怎樣的心情(激動 、開心、欣喜),我們要懷着同樣的心情來演唱這首歌曲

回答問題三:

在回答第三個問題前,老師要先向同學們介紹接下來的劇情

不久,德國納粹分子佔領了薩爾茨堡,並強迫上校爲他們的軍隊服務。上校爲了不背叛祖國,決定舉家逃亡。在音樂節上,他們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絨花》當

這首象徵着祖國幸福、生活安寧的歌曲迴盪在劇場時,聽衆非常激動。他們懷着對祖國必勝的信心,一齊高唱起來,歌聲使敵人膽戰心驚(播放電影片段)

師生共同分析:這首歌曲前後兩次出現的地點、對象、內涵有什麼不同

教師:同一首歌曲在影片中出現了兩次,不同的地點、對象,表達了不同的內涵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首歌曲在不同的場景下起到了什麼重要作用?(老師引導,同學思考後回答)

教師:當然,電影音樂的作用遠不止這些,在以後的課堂我們再去更多的學習和了解它。

七、課堂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透過賞、合唱,齊唱三個方面對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雪絨花》進行了學習,相信這首來《雪絨花》已經深刻的印入了我們班每一個同學的腦海,《音樂之聲》的插曲除了課前同學們欣賞的《哆來咪》,我們今天學習的《雪絨花》之外,還有很多,老師這兒還有一首,我們一起來聽聽。(播放《孤獨的牧羊人》)這是一首很好聽、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後我們會學到,今天的課就到這裏,下課。

教學反思】:“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詠歌之,詠歌之不足,舞之,蹈之。”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爐。只有在歌詠或舞蹈者本人對音樂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產生了濃烈的情感,才能對音樂進行精彩的表現和創造。本課充分營造情景:教師充滿深情的故事講述和故事片插曲《雪絨花》演唱片斷的欣賞,將同學們帶進一個神聖的殿堂――有關於美的音樂的,有關於愛國的,有關於人間摯愛與真情的??學生體驗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他們的情感得到了一次盪滌。由此,他們產生了濃烈的學習願望,在賞、唱的教學環節中,他們盡情展示着對音樂的理解,表現着美的情感。音樂之美,情感之美,在課堂上得到體驗和昇華!

標籤:教學 音樂 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