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的:

1.認識13個生字,做到會認、讀熟,鼓勵學生看上下文隨文識字。

2.掌握10個生字的音、形、義,能自主分析字形,並能在田字格內規範書寫。

3.熟讀課文,透過討論問題“爲什麼大家說馬莎長大了?”懂得長大的標誌不在外表“像”,而是要“懂事”——關心他人,承擔責任。

教具準備:錄音機,實物投影儀,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生齊背《我長大了一歲》。

教師:長大了一歲,多高興呀!有一個叫馬莎的小朋友也想快快長大。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是《馬莎長大了》(板題。齊讀。“莎”字註上拼音)“莎”是一個新的生字朋友。大家一起拼拼音節,認認字。

 二、識字,初讀課文:

1.自己試着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2.聽讀識字。

師:大家聽着錄音,用心記你不認識的生字的名字(放錄音)

你打敗了哪幾只“生字攔路虎”?請大聲喊出它們的名字。(將掃描的課文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學生交流:我認識了第幾段第幾行的什麼字)

誰還有不認識的字?大膽找出來。(學生反饋不認識的字)哪位同學提出的問題,就由他來請一位同學當小老師教他,(課堂營造生生互動的氛圍。如果遇到未在生字表內的生字,如:卷、像、鞋等,教師可發問:你是怎麼知道它的名字的?如有學生提出是根據上下文猜出來的,可對這種方法表揚鼓勵)

3.出示詞語(課件顯示。從課文中將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摘出來,生字設定成紅色,帶拼音,兩個多音字“發”“覺”設定成藍色,如下:穿上 頭髮 有一次 掃地 乾淨 回家 倒水 懂事 但是 全家 覺得)

全班齊讀,遇到穿彩色衣服的生字,用心記一記(當學生讀到兩個多音字時,教師提醒一下,這兩個字另外的名字叫什麼。) (詞語接龍:男、女生輪流讀。)

4.出示13個生字(課件顯示。將每個生字放在一粒種子中,學生每讀對一個字,種子就破土而出,長成小芽芽。) 師:這幾個生字非常調皮,它們鑽到了小種子裏,小朋友讀對了,種子就會變成小芽芽。你覺得哪個生字最難記,就勇敢地站起來讀。(全班活動)

(遊戲:生字卡片開火車。)導語:小司機,快坐好,生字卡片開火車,嗚——(火車頭到哪一行,哪一行開火車讀。)

三、讀通課文,讀熟課文

1.誰想讀第一自然段?怎樣才能長大呢?馬莎想了好多辦法。咱們趕緊看看吧!(將第一幅圖板畫在黑板上)

2.圖文結合,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馬莎想了哪些方法?(學生交流圖意。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她穿上**的高跟鞋,又學姑姑的樣子,把頭髮捲成卷兒……”引導學生讀這句話,教師重點指導好“捲成卷兒”這個詞。) 看到這樣打扮的馬莎,大人們是怎麼說的?(指導朗讀時,考慮到學生不能模仿大人的語氣,因此教師有必要做一下示範並加上動作)。隨之請1~2名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繼續範讀,然後再個別讀,全班讀。) (交流體會:咱班小朋友對馬莎說點什麼?在討論中使學生感悟,成長的關鍵不是外表“像”) 馬莎又去幹什麼了?(同時出示第二、三幅圖)

3.圖文結合,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交流圖意)誰能看圖說一說?(隨着學生交流的次序,引導學生自己小聲讀讀找出相應的段,然後組織彙報展示。將兩段活動分別打在投影儀上,根據學生讀書的次序,相機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指導學生讀好“就學着**的樣子把地掃乾淨了。”做到通順、不漏字、不添字。另外,還要指導朗讀**的話,教師可這樣引導:“哪個小朋友能像媽媽那樣,讀讀**的話?”讀完後,請學生評一評,發揮以評促讀的作用。第四自然段中爸爸說的話,學生容易加上“好像是”。在讀之前,教師提醒學生看準每個字去讀,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組織男女生比賽,徵求同學們的意見,女生或男生想讀誰說的話,就讀一讀。將**的話和爸爸的話,分別出示在屏幕上。引導學生注意:爸爸、媽媽誇小馬莎的話一樣嗎?哪兒不一樣?爲什麼他們說的話不一樣呢?在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成長的關鍵是要懂事——關心他人,承擔責任。)

爸爸說馬莎長大了,大人們也是這麼想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4.指名讀最後一個自然段。組織交流:爲什麼大家說馬莎長大了?

四、拓展活動:

馬莎以後自己會怎麼做?(採取多種形式可以說,可以演……)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以形傳神”的描寫方法。

2、感悟偉大音樂家的人格魅力,培養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一、導語

講課之前,先請教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能稱之爲“巨人”?

(①身材高大異乎常人的人②童話裏指比一般人高大、而往往有神力的人物③比喻有巨大影響和貢獻的人物。)

音樂家貝多芬身材矮小粗壯。“病魔奪走了他短暫的生命。他爲什麼能稱之爲“巨人”?(音樂上的傑出貢獻)

僅僅因爲如此嗎?學完這篇課文,相信你會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

二、初識名人

課前大家廣泛蒐集了貝多芬的資料,我也給大家準備了幾個小題目,誰來回答。

同學們對貝多芬有了這麼多的瞭解,想不想感受一下他的《命運交響曲》?聽完後,告訴我你的感受。

聽《命運交響曲》片段,交流感受。

生1:感覺很震撼,很有氣勢,彷彿是激烈的敲門聲。

生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部宏偉的充滿哲理和英雄史詩般的鉅作,貝多芬創作了6年時間。此時的他已在無聲的世界裏孤獨地掙扎了二十餘年,爲了創作,他用一枝小木杆,一端插在鋼琴箱裏,一端咬在牙齒中間,在作曲時用來感受音符的律動。靠是什麼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爲人類釀製出玉液瓊漿呢?讓我們一起走近名人。

三、走近名人

1、佈置大家預習了課文,誰先來讀一下生字?齊讀。結合課文說一下詞意。

2、課文從客人來訪談起,請你概括其中寫了哪幾件事?

(客人蔘觀貝多芬工作室──客人與貝多芬會面──貝多芬回憶最後一次指揮的情形)

四、解讀名人

1、作家何爲寫人物傳記非常善於塑造生動的人物,他從哪些方面描寫貝多芬?(肖像、語言、神態)

2、我們先來剖析肖像描寫部分,誰來讀?

3、請你按照“從中,我讀出了一個的貝多芬。”這一句式,說說你的理解。

學生讀外貌描寫部分,交流。

① 外貌:(雙肩、眼睛、嘴)—堅忍無比

② 比較閱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片斷,比較寫法的異同。

(相同:觀察角度相同,着眼點相同

不同:課文抓住典型特徵,語言簡練,着力表現貝多芬堅忍無比的生的意志;選文描寫全面細緻,突出了貝多芬相貌平庸甚至醜陋,與下文寫貝多芬不朽的貢獻、偉大的人格相對比。)兩段描寫各有千秋,都服務於作者的寫作目的,都能以形傳神課文尤其如此。

③ 寫法:以形傳神

仿寫練習:抓住某位同學的一個面部特點寫一、二句話、交流。

4、內心(語言)

古語說:言爲心聲,透過貝多芬的語言,我們走進他的心靈。揣摩貝多芬的語言,說說你的理解。我從《貝多芬傳》裏摘錄了幾句話,希望能給你一點提示。

⑴ 一株樹:苦悶、絕望熱愛自然

⑵ 火山:堅強與厄運抗爭、獻身音樂

⑶ 心裏的音樂:用生命創作

⑷ “永恆”:超越自我音樂相伴(用苦痛換來歡樂)

5、概括貝多芬給你的總體印象:獨立堅強,嚴肅善良、熱愛自然、酷愛音樂、不屈服於厄運。課後閱讀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和以貝多芬爲原型創作的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你會受到心靈的震撼與洗禮。

五、感悟名人

1、作者爲什麼稱貝多芬爲“音樂巨人”?

信念、巨人、貝多芬

2、拓展延伸:

貝多芬不屈的信念深深震撼了我們,然而,以頑強的意志搏擊神聖風浪險灘的又何止貝多芬一人?

請你說出直麪人生苦難的傑出人物有哪些?

(他們,都是信念的巨人)

3、貝多芬用不屈的信念和卓越的才華爲世界音樂史譜寫了輝煌的樂章,戰勝痛苦的歡樂征服了所有的聽衆,下面請你聆聽貝多芬音樂演奏會片斷,同時開啟課本第二頁的彩圖,凝視他的雙眼,聯繫自身實際,邊聽邊寫下你的感受,語言力求精煉。

交流

4、結語: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有悽風苦雨、激流險灘,但只要我們用信念做槳,意志做帆,堅信人生的航船定將“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燕子過海》第一課時教學設計之一。

設計理念

教學的本質是“複雜的會話”,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與文字、老師、同學及環境的對話過程。本設計試圖變傳統語文教學片面強調教師、課文的單因素爲強調教師、學生、課本、環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語文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使課文的教育性、審美性在學生完全自覺的情形下產生。

教學目標

1閉莆氈究10個生字的音、形,並能正確朗讀課文。

2備形蜓嘧庸海的辛苦和艱難,對燕子產生喜愛、敬佩之情。

課前準備

1庇胮owerpoint製成的有關燕子的各種圖片、文學作品、生活習性介紹等內容的多媒體課件一。

2庇肁uthorware製成的有關大海及表現燕子過海辛苦、艱難的多媒體課件二。

教學過程

課前

播放課件一。

評點課前休息時間內播放課件一,讓學生在輕鬆、隨意的瀏覽過程中,捕捉有關燕子的背景知識,醞釀對燕子的喜愛之情,爲下面的學習做認識、態度、情感上的鋪墊。

一、談話揭題(略)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倍鏈視鎩

2卑涯閎銜最難記住的一個詞語在本子上寫二遍。

3繃廢啊#ㄑ∽匝生預習作業)

指名板演,其餘學生練習,並由出題者批改。

4倍量撾摹#ㄑ生自由選擇段落朗讀)

評點有效的預習過程應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因此預習應具有開放性,學生預習時設計的字詞練習,既是對學生自主預習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體現教學是師生間、生生間互動的過程。

三、整體感知課文

聽課文錄音,交流:你覺得燕子過海____________。(辛苦、艱難)(板書)

四、學習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過海的艱辛。

1毖嘧庸海爲什麼那樣辛苦、艱難呢?讀課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毖生自學,小組交流。

3毖生自由發言,集體交流。

板塊一:誦讀“海有多大,天邊水,水邊天,望也望不到邊。”

(1)體會並讀出海的大。

(2)領悟透過對大海的描寫,

反映燕子過海的艱辛。

板塊二:誦讀“他們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1)領悟並讀出句中蘊涵着的燕子過海時氣候之複雜、路程之遙遠、時間之漫長的艱辛。

(2)藉助個人經驗及課件二,想像燕子過海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帶着想像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困難繼續誦讀句子。

評點誦讀是達成“對話”的一種途徑。因此,這裏安排了板塊式而非線性教學,同時十分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課文上有的,引導學生讀深讀透,讀出自己的理解;課文上沒有的,鼓勵學生調動原有經驗大膽想像,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過海是那樣辛苦、艱難”。

(二)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

1蹦閽敢庾約閡渤晌一隻堅強、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飛呀飛嗎?

師: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小燕子依依不捨地向我們告別,勇敢地起飛了。(學生表演)(演示課件二)2北硌葜校師生對話,老師追問燕子飛越海上時的感受,並及時鼓勵。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請你們來告訴老師:海上沒有休息的地方,你們害怕嗎?”

3北硌鶯螅交流體會:現在你們對小燕子除了喜愛,還多了些什麼呢?

4比夢頤腔匙啪磁逯情,一起來讀課文第一、二段。

評點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本環節透過教師動情的語言,學生真實的表演,感人的音樂、畫面等情境的創設,把課本上的平面、一維的語言變成一種“立體的交響”,從而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其中隱含的生命價值。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九寨溝的神奇、迷人,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秀美,感悟課文語言文字的美,並能運用自己的語言對九寨溝的美景進行介紹。

2、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標用互聯網自主查尋收集資料,拓寬視野;利用網絡進行拓展性學習。

教學重點:

品讀詞句,誦讀課文,感受九寨溝的美。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形式讚美九寨溝,培養學生髮現美、創造美、表達美的能力。

學法:主要運用以讀爲本,問題引領,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此模式把引導學生鑽研文字作爲閱讀教學的根本,把問題引領作爲學生鑽研文字的中介,把合作探究作爲學生鑽研文字,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主要途徑。

教法:我主要採用疑讀法、品讀法和點撥法。

教學流程

我主要採用疑讀法、品讀法和點撥法,將教學過程具體化爲:

(讀九寨)----(品九寨)----(誦九寨)---(贊九寨)---(尋九寨)五個板塊。這種基於語文學習自身特點和兒童認知規律,構建的板塊式設計爲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時間和空間,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有利於學生整體感悟,逐步達成三維教學目標。

走進九寨溝(讀九寨)

(問題引領,激活思維。)

開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視頻朗誦引領孩子們走進九寨溝,走入文字。:九寨溝是人間天堂。九寨溝五彩斑斕的海子,絢麗多彩的山林、變幻莫測的深秋讓人流連忘返。今天,我們要同作者一起走進迷人的九寨溝。

透過剛纔的視頻欣賞你最想欣賞的九寨溝的什麼景點?

根據學生回答篩選出的問題,我確定本課時主要探究一個問題:品讀課文2、3、4段,然後選擇自己最喜歡景色欣賞學習。

欣賞九寨溝(品九寨)

自讀自悟,品味仙境

學生帶着問題,運用讀、找、思、品、誦的方法精讀課文2-4段,品味九寨溝的海子、山林和深秋不同的美,感悟九寨溝的神韻。這時學生的學習是自主的,或靜思默想,想象文字所表現的精美畫面;或激情朗讀,抒發對九寨溝的喜愛與讚美之情;或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感悟作者觀察之細緻,用詞之準確、精妙。

回味九寨溝(誦九寨)

指導背誦,感悟迷人

1、師生交流,爲小組學習引路。先指名彙報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這段所描寫的美景,教師相機作激勵性和指導性評價。

2、讀九寨。練習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四段。根據學生喜歡的不同段落,把全班分爲三組,每組中確定兩名學生參賽選手,一名確定爲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另一名不確定,比賽時由老師現場指名。組長可以組織本組同學對選手進行指導和幫助,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組織比賽時,按賽前激勵比賽評價提升的順序進行,在朗讀評價中隨機用多媒體展示九寨溝畫面,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然後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看板書、想畫面,背課文第二、四段就水到渠成了。【說明】在學生充分品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多向合作交流,解決提出的問題。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是讓學生熟讀精思,透過語言文字,把握文章主旨,全面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合作是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

讚美九寨溝(贊九寨)

練習配解說詞,做廣告語。

誰能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九寨溝的美景,可以當導遊,可以感情朗讀,深情誦讀,可以寫讚美語、廣告詞

1.小組分別給自己喜歡的風景圖配解說詞,寫廣告語,並認真修改解說詞和廣告語。然後選兩名寫作能力欠佳的學生作爲參賽選手,組長可以組織本組同學對選手進行指導和幫助,提高他們做導遊和廣告的水平。

2、師生、生生之間多向交流。此時的交流是靈活機動的,主要是解決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中生成的新問題。

搜尋九寨溝(尋九寨)

九寨溝還有更多更美的景點,大家願不願繼續欣賞九寨溝呢?(願意)

願意的話就請同學們課後利用網絡,搜尋一些有關九寨溝的資料。進一步認識九寨溝。

板書設計:

迷人的九寨溝

海子圖山林圖深秋圖

晶晶亮亮瑰麗多姿魔術師

歎爲觀止絢麗多彩變幻莫測

美如人間仙境

我對農村新課改的冷思考

縱觀新課改走過的歷程,我不否定新課改取得的成績,但是我總是覺得我們都在用放大鏡看課改的收穫。我以一個農村教師的身份以對教育改革實事求是的態度說一說農村課改現狀,以引起各級教育決策者的高度重視。共同研究現實的教育,把新課改在農村實實在在地開展好。

一、現狀和不足:

1、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成爲農村學校推進課改的"瓶頸"。當前農村學校嚴重缺少新學科急需的專任教師。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新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藝術課、科學課、地方課程,並且規定小學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這些新課程是教學中的新領域,沒有經過系統學習過的老師僅靠道聽途說找些資料參考參考是不能完全勝任的。不說別的,就說英語老師,現有的英語教師都是轉崗培訓出來的,這些半路出家的英語教師能給孩子作好英語啓蒙嗎?

2、農村辦學條件簡陋是阻礙農村推進課改的客觀不利因素。鄉村學校由於地方財政教育投入不足,經費緊張使許多課程改革配套的設備、設施、圖書、音像、教學具不能到位,不能正常開展課改實驗,課程改革不是嘴上文章,需要物質保證,缺少必要的物質條件的支撐,新課程改革實施肯定是紙上談兵,達不到應有的深度和廣度;缺少了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就難以實現根本性的轉變。

3、課堂教學重形式輕內涵。聽了幾次城市小學新課改的觀摩課,多媒體課件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獎牌紅星激勵是大家慣用的手段,學生四人或六人圍坐一組,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活動,花樣層出不窮。而執教者對教材的重點都把握不清,看着學生遊離了主題而不知引導;有的課堂忙於獎勵學生"合作星"、"智慧星"、"巧手星"等,教師跑上跑下很是辛苦,學生桌上也是星光燦爛,有的學生到處貼滿了獎牌和獎星。難道我們的課堂非得要這些閃爍的星牌嗎?語言激勵行不行?

難道我們平常教學都是這樣嗎?而廣大農村學校連一臺電腦都沒有,如何上出電教特色課來?現在我們應該研究實實在在的東西:平常課如何上出課改味來。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4、對課改工作只聽見一片頌揚之詞,缺少冷靜客觀的理性思考。有的課改檢查走馬觀花,看看檔案資料,聽聽校領導彙報,再觀摩一兩節花樣多點子新的課改表演課,就作出評價:ⅹⅹ學校課改工作有實效,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積累了寶貴的課改工作經驗而一線老師的呼聲有幾個領導聽過,新課標在農村實施的難度有誰理解並給予支援?

二、思考與建議;

1、加大課改培訓的力度,爲新課程實驗提供優質的人力資源。首先要加大農村中小學校長培訓的力度,對那些培訓後工作作風仍沒有改變的堅決撤換。校長培訓是課改的關鍵,那麼教師的全員培訓則是學校課改推進的重點,因爲教師走出去的機會畢竟是少數,要加強以校爲本的培訓力度,並讓參加省市級的教學骨幹進行二級培訓,培訓要立足現實,以身邊事身邊人身邊課爲研究對象,切實提高教與研的水平,少談些主義和模式,多些實踐與思考。

另外在培訓教師的同時,也要做好家長培訓工作。學生在學校學習方式的轉變本來就很不容易,如果家庭教育觀念濤聲依舊,學校與家庭在教育上各執一詞,讓學生無所適從,不知該聽誰的是好。家庭與學校的教育觀念都得到更新,這樣推進課程改革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各級政府要切實保證教育經費的按時足額發放。這樣的話提了多少年,但有些地方總是不能把教育放在千秋偉業的高度來對待,仍長期拖欠教育經費,當然地方也有地方的難處,現在大部分地區教育的人、財、物都移交縣級政府負責,縣政府在財力不濟的情況下要負責這麼大一攤子實在不易,連教師國標工資這碗飯都裝不滿,還哪來那麼多錢去改變落後的教育條件。而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科研部門沒有基層學校的財權,對基層學校來說既不許亂收費,又得不到政*財政撥款的支援,農村的教育該走向何方?

3、課改調研要面向農村,教材編寫要面向農村。各級調查組要不打招呼地深入農村(特別是村小學)弄清課改實驗現狀,獲取課改真實資料,多聽一聽一線教師對課改的理解、認識和困惑,把農村的課程改革難題提到理論高度來研究。建議各級教科所和教研室都要到基層農村學校定點,幫助農村學校搞好課程改革,同時蒐集第一手鮮活的實驗材料,作出科學的分析和決策,把成功經驗加以推廣。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狩獵、喧囂、靜謐、弱肉強食、驚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詞語。

2、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

3、品味文中美詞佳句,並分析其作用。

情感目標

感受作者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並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教學流程】

創景匯入──字詞教學──語言品味──速讀概括──課堂小結──閱讀練習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狩獵、喧囂、靜謐、弱肉強食、驚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詞語。

2、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

3、品味文中美詞佳句,並分析其作用。

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品味課文語言。

教學過程

一、課文匯入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裏在草間提着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你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作者簡介:法布爾與《昆蟲記》。

1823年,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一戶農民家中。童年時代他就迷上了花草蟲鳥。他不足19歲就立志研究昆蟲。後來靠自學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博士學位。爲了進一步研究昆蟲,1880年他用積攢的錢購買了一處坐落在荒地上的老舊民宅,他高興地給這個宅子取名爲荒石園。年復一年,他在荒石園潛心研究昆蟲,把研究成果屑進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

二、字詞教學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字詞:

1、給加粗字注音:

喧囂( ) 劫掠( ) 靜謐( )

狩獵( ) 酷愛( ) 吮吸( )

氣氛( ) 滿載而歸( ) 喑啞( )

篡奪( ) 擾亂( ) 更勝一籌( )

篝火( ) 螽斯( ) 窸窣作響( )

萵苣( )

2、解釋並造句:

弱肉強食 龐然大物 驚惶失措 津津有味

三、語言品味

學生再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

1、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爲什麼?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爲什麼?

明確:這是一篇介紹蟈蟈的科普說明文,它的語言不像一般的說明文那樣平實,而是靈活生動,不拘一格,即有對昆蟲形象的描繪,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表現對蟈蟈的喜愛之情,語言顯得生動感人。

四、速讀概括

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明確:蟈蟈的外形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2、作者怎樣不斷變化對綠色蟈蟈的稱呼的,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有什麼效果?

明確:狂熱的狩獵者、籠裏的囚犯,蟬的屠夫。作者不斷變化稱呼,表現了對蟈蟈的喜愛,也使文章更加生動,描寫更加生動形象。

3、作者是怎樣引出蟈蟈的呢?

明確:課文第一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裏,自己還沒有忘記觀察昆蟲。我獨自一人說明作者對他熱愛的事業的執著。第二段由蟬的哀號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這是富於匠心的寫作思路。

4、作者是如何知道蟈蟈喜歡吃什麼食物的?

明確:實驗和觀察。

5、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歸納本文的寫作特色。

寫作特色:文藝筆調,即有對蟈蟈的形象描寫,又有個人情感的流露。生動傳神的語言。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文章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比較說明方法的運用,突出了蟈蟈的生活習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運用語言。

2、課外拓展,檢測反饋。

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嚴謹求真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並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語言運用:聽寫生字生詞。

2、投影練習。

3、評講練習卷。

二、課外拓展

《三級講練》P62第二題。

三、課堂小結

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自裏行間洋溢着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蟈蟈的鳴唱給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爾則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爲人類奉獻了智慧之果。

四、練筆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板書設計】

綠色蟈蟈

法布爾

(科學小品文)

色 特徵: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擬人

蟈 生動

蟈 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爲食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材簡介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是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冊中的一篇選學課文。內容比較簡單。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駱駝畫得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讚的故事。從而教育學生要愛動腦筋,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二、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的創新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畫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難點:用雖然但是因爲所以來評價三位徒弟的畫,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匯入課文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誰能講一講大家都熟悉的《曹衝稱象》的故事。指名講故事,要求講得清楚、簡潔。

說說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或者說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了什麼啓發?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1、這是一篇選學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反饋交流

3、用課件出示填空,來幫助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隨題讀文,重點研讀小徒弟的畫

1、畫師要考徒弟什麼?讀出相應的段落。(板書:畫多)

2、畫師考得結果怎樣?哪一句是寫結果的?

3、屏幕顯示:畫師看了他倆的畫,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當他拿起小徒弟的畫時,禁不住點頭稱讚。

4、讀一讀,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三個徒弟各畫了什麼?爲什麼畫師不滿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而對小徒弟的畫卻點頭稱讚?)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這些問題自己去找一找。

5、根據問題研讀課文

(1)、大徒弟畫了什麼?要讀出多要強調哪些字詞?指名讀(板書;很多)

(2)、二徒弟畫了什麼?從哪裏看出多?(板書:許多)

(3)、三徒弟畫了什麼?讀一讀畫的內容(板書:兩隻)

小徒弟畫得多嗎?從哪裏看出很少?(幾條、一隻、另一隻)

6、比較三幅畫,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師:這三幅畫,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更多,爲什麼畫師對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反而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畫師卻點頭稱讚?你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嗎?(四人小組討論,後交流)

畫師是怎麼評畫的呢?老師故意把畫師的話隱去,請你們當小畫師用雖然但是因爲所以來評評小徒弟的畫,把畫師的話補充完整。

7、畫師是怎麼評價的?(顯示畫師的話)

⑴讀一讀畫師的話

⑵理解若隱若現

⑶小徒弟的畫中,哪隻駱駝是若隱若現的?

8、聽了畫師的話,你們明白畫師爲什麼稱讚小徒弟的畫了嗎?

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沒有?你從哪個字看出來?

10、什麼叫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麼?用原來說話

11、小徒弟是怎樣表現出駱駝多的?(板書:以少代多)

12、完整地讀課文。把你悟到的東西透過朗讀把它表現出來。

(四)、拓展內容

引言: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再來學一篇。

1、引言:宋代的趙佶皇帝喜歡以詩做畫。比較有名的還有這一篇。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詩句。課件出示:

下面四幅圖,哪一幅最適合深山藏古寺的畫面,爲什麼?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畫着一座寺廟.(深山有古寺)

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無古寺)

第三幅:一座深山後露出寺廟的一個角(深山露古寺)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彎彎曲曲的石階上,一個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

2、說說你收集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

你有沒有聽到過類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沒有想到別人沒想到的事?

(五)、總結道理:

創新的頭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要想擁有創新的頭腦,我們應該怎麼做?(平時多動腦筋,多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六、板書設計:

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大徒弟

很多

二徒弟

許多

小徒弟

兩隻

以少代多

(妙)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⑴學習並掌握下列詞語:緘默

窺探

狩獵

顧忌

滑翔

目空一切。

⑵瞭解有關大雁的科學知識。

⑶瞭解作家作品。

2、能力目標:訓練語言表達閱讀體驗與個性觀點的能力,提高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與總結學習心得的能力也在個別環節得到培養。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樂學、愛學語文的熱情,尊重、愛護學生富於個性的學習體驗與發現,使他們在團隊的協作中互動學習,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活潑而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中不斷完善自我,在同學的鼓勵與老師的讚美中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

大家聽說過電影《木乃伊歸來》嗎?那真是一部令人聞之即不寒而慄的電影,不禁讓我們聯想到“恐怖”……(陰森、黑暗、骰髏等)這些詞語。現在當我們看到《大雁歸來》這個題目時,不知大家會想到些什麼詞語?(春天、陽光、溫暖、親情、南方、自然、和諧……)

看來同學們都深受此文的感染,都對它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麼誰能介紹一下本文的主要內容呢?

二、整體感知

1、明確文章的主要內容:春天,大雁歸來的活動。

2、不知同學們在讀後有否與老師一樣的感受:獲得了不少有關大雁的知識?

(大雁飛行的.路線很直;雁隊的數字以六爲單位;孤雁通常鳴聲淒涼;雁是羣體生活的鳥類;等等)

明確本文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三、精彩賞析

1、語言形象優美:

⑴作者是一個著名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對他而言,發現許多不爲人知的關於大雁的祕密並非難事,真正難的是當他發現這許多之後如何與讀者分享,怎樣使讀者喜歡看他的作品,你認爲他還要在他的文章裏添加些什麼?

學生髮言:

對大雁的熱愛;

語言十分優美。

這兩點恰是本文難能可貴之處。這兩位同學真是慧眼識真珠玉,就讓一起先賞析文章語言之美。

⑵學生結合文中優美的語句暢談對本文語言特點的感受

⑶學生總結:

A、大量運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動,可讀性強;

B、多處運用對比的寫法,突出大雁的特徵;

C、詞彙豐富多彩。

⑷仿寫句:

選一句你喜歡的句子,仿照它另寫一句。或者,仿寫老師從文中提煉的句子,來小試牛刀。

例:一隻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羣大雁衝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⑸學生精彩仿寫句選:

一股刺骨的寒風說明不了冬天,但當漫天的凜冽的風夾雜着雪花時,冬天就來了。

一棵樹的葉子落光說明不了冬天,但當一片樹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風的折磨時,冬天就來了。

一片落葉的飄零說明不了秋天,但當一層層葉子沐浴在金黃的大地的懷抱時,秋天就來了。

一隻鳴蟬的死亡說明不了秋天,但當一片麥田更換了十月的新衣時,秋天就來了。

(教師給予表揚:剛纔幾位同學的仿寫句可以用《敬畏自然》裏的“精巧絕倫”來形容。)

2、“愛”融化在字裏行間:

⑴爲了觀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麼做的?

他半夜三更偷偷“潛伏”在沼澤裏,只爲了聆聽大雁的集會;

幾乎年年都統計光臨農場的大雁的數據,並作科學的考察;

長期觀察大雁的生活習性;

⑵同學們所造的好句都源於豐富的心靈與用心的學習,那麼作者呢?他又何以將大雁寫得如此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而又是什麼推動他爲大雁付出那麼多呢?

明確:是愛。他在字裏行間處處流露着對大雁的深情。

這種感情尤其體現在文中的一些語句語段中,如:

“我們的大雁”“我們剛到的客人”“這些孤雁是傷心的單身”……

⑶階段小結:學生對上半節課的教學內容加以總結概括,明確本文是集知識性、形象性與抒情性於一體。

四、質疑暢談

1、學生針對文章能提出一些疑問:

說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規是什麼意思?

“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着野性的詩歌”是指什麼?

2、學生也提交了些獨立的閱讀思考的成果:

作者用了許多擬人手法描寫大雁,也是有感而發——對大雁的喜愛之情。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雁羣就像人羣似的,有集會,有辯論,講親情,講友誼。

大雁身上有許多珍貴的品質:團結,勇敢,善良,溫和,大方,這些從文中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來。

五、拓展延伸

結合研討與練習一,談談人們究竟“失去”了什麼東西?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探究活動中,逐步理解一個整體,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自制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讀一讀下列分數

2、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分數是怎麼產生的呢??

二、分數的產生

1、板書課題

師:課前我們一起聊到了分數,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分數。

師:你知道古人是怎樣表示分數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理解分數的意義

1.理解一個整體

(1)、你能舉例生活中的四分之一嗎?

師:那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好好想想

(2)、彙報交流

教師進行規範: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條圓的1/4。

突出整體:

師:誰能用分數表示被塗上顏色的小喵咪?

生:把8個小喵咪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

師:說得不錯。只要把這4個蘋果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1/4。

(3)小結:

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這樣的一份,得到了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

2、理解單位“1”。

(1)深化理解一個整體

學生自主創作:

師:現在,老師爲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選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們的1/4。開始吧。

交流彙報:

師:你用幾根小棒表示1/4?你把幾根小棒看作一個整體?你能說說這個1/4的含義嗎?(多說幾個)

師:一根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兩根也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三根、四根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也就是說把什麼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可以用1/4進行表示呢?——一個整體

學生說4根小棒、8根小棒,師: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

(2)揭示單位“1”。

師:說的真好。在數學中,通常把一個整體叫做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一份可以用1/4來表示。(板書單位1)

(2)、彙報交流

師: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數?

生:把4個蘋果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2份就是2/4。

(3)比較:

師:在剛纔同學們動手塗一塗,寫一寫的時候,老師發現,有些同學找到了,這幾個分數。

4. 揭示分數的意義。

(1)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師:我們透過動手分一分,塗一塗等方法已經認識了很多的分數。

黑板上的三個分數,你能說說它的含義嗎?

生: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單位1的幾份之幾。

師:已經會用單位1來說了,真好。誰也願意來試一試呢?

小結:像同學們所理解的,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板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分數的意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2)理解分數單位

師:分數和整數一樣,也有計數單位。像這樣表示其中一份的數我們叫做分數單位。

生:分數單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數

師:也就是說一個分數的分母是幾,這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就是——幾分之一

四、練習鞏固。

1、說出下列題中的單位‘1’。

2、學生彙報交流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一的習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月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謎?

教學難點:

利用資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祕與奧祕,同時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激趣匯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2課(引讀課題《月球之謎》),同學們,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瞭解了月球的哪些知識?

二、自主探究,讀文感悟

(一) 感悟月球的奇異

1、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想到月亮上看一看嗎?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來到1969年7月16日。

(出示課件演示師敘述)

讓我們跟隨阿姆斯特朗的目光,向月球望去,你看到了什麼?

2、請大家找一找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介紹了月球的景色?

3、哪位宇航員來給我們彙報彙報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月球的景色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這是什麼樣的景色呢?板書:奇異。

4、月球上的景色奇異在哪兒呢?你爲什麼覺得奇異?

(出示課件)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麼又灑滿了燦爛的陽光呢?真奇妙啊!你能把這奇異的景色讀一讀嗎?

5、月球上的景色還奇異在哪兒呢?怎麼就覺得奇異了呢?

(出示課件)我們原本以爲月球上有美麗的嫦娥,潔白的玉兔,而今我們發現這裏沒有美麗的嫦娥,潔白的玉兔,只有塵土、岩石和環行山。這裏是多麼荒涼。你能把這荒涼的世界讀出來嗎?

6、師述:在月球上我們能感受到黑夜,又同時能感受陽光,還能感受到那裏沒有一點生機。月球上的一切,真是“十分奇異”!(指着板書引導學生說)你能把這種感受送入朗讀中,用聲音表達出來嗎?有感情的讀一讀,練一練吧。

7`就要和月球說再見了,讓我們拍些照片帶回地球,讓他們也感受月球景色的奇異吧。

邊出示課件邊敘述讓學生再次感受月球的奇異。

8讓我們把這奇異的景色告訴地球上的人們吧。(齊讀)

(二)、感悟月球的未解之謎。

宇航員們把月球上的塵土和岩石帶回了地球作進一步的實驗和研究。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3、4、5、6段,邊讀邊想科學家做了哪些實驗?(全班交流)

1、老師把對塵土的研究還設計了一張表格,我們來比一比,看誰填的又快又好?

(1)生邊讀邊填。

(2)生上前介紹。

a、細菌“一下子”“都”死在了月球塵土裏,你們有什麼疑惑嗎?

評價:爲什麼?……再問一次,這次要把你的疑惑大聲地問出來?

很奇怪,是嗎? 是不是難以理解?

看,細菌在月球塵土裏,一下子都死了,難道……?(引讀)

b、繼續,下面誰來說說第二個實驗怎麼做呢?

指名——好,你能再大聲地清楚地說一遍嗎?

評價:真不錯,說得比第一次好多了。

再請個小科學家來說說。

指名——口齒真清楚。

你們能根據這個實驗中驚人的發現,來說說自己的疑問嗎?

2、看到這一連串實驗結果你們有什麼感受?

課件出示:這一連串的實驗結果是多麼令人費解啊!

指導朗讀。

3、你還想把什麼放進月球塵土裏進行研究?學生大膽想象。

4、科學家對岩石的研究結果是什麼?

誰比她說得更清楚?月球的年齡研究出來了嗎?(強調:估計)

從“估計”我們知道月球的年齡有可能比地球年齡大,也有可能小,還有可能是一樣的。難怪,我們會提出這樣的疑問:難道?……(引讀)

5、面對這一個個月球之謎,你感覺怎麼樣?

課文裏有一個詞語正好表達了這個意思,是哪個詞語呢?(令人費解)

你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來嗎?你用皺起小眉頭來表達“令人費解”;你用搖搖頭來表達;你用加強語氣,讀得重來表達心中的不解;

你能帶着這種令人費解的感受來讀讀這句話嗎?

出示課件:這一連串的實驗結果是多麼令人費解啊!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5、透過對岩石和塵土的研究我們就產生了這麼多的疑問,真了不起。會提問題和充滿豐富的想象力是你們最可愛的地方。你還有什麼疑惑?這麼多疑惑文中用什麼來表示?

出示課件:省略號

三、總結昇華

1、透過剛剛的學習,相信大家對月球一定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感受。引出並板書神祕。

2月球的疑惑可真多,面對這些疑惑,我們該怎麼辦?板書:探索。

3、我們國家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月球的探索。出示課件:嫦娥登月。

4、今天老師還爲這篇課文編了首詩呢。出示課件

四、發散思維,拓展練習

親近月球

1、快樂閱讀:閱讀有關月球的書 籍。如《美麗月球》、《月球探險》等。

2、趣味蒐集:蒐集有關月球的知識,舉辦《月球之謎》新聞發佈會。

3、盡情暢想: 20年過去了,我當上了宇航員。這一次我終於登上月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