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5篇

爲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方案的內容多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檔案頭”形式下發。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梁任公及梁實秋其人。

2、學習細節描寫及加旁註的閱讀方法。

3、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蒐集梁啓超、梁實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寫梁啓超的精彩生動語句,仿照研討一作些旁註。

【教學過程】

一、競猜題匯入

我想給大家出一道競猜題,請根據我對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誰?

1、他給二十世紀文壇留下20xx多萬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達灑脫,亦莊亦諧,旁徵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後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時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審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實秋,20世紀華語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師。

二、合作探究

爲一代大師試着評改文章,給他寫評語,做旁註。可評點精彩描寫,可給作者挑毛病,如語法錯誤

1、四人一組討論交流,語法問題當時解決,題目、文章寫法等問題可寫在黑板上。

2、學生質疑解答:

⑴ 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刪大約);

⑵ 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一次);

⑶ 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後約二十餘年(刪約);

⑷ 不少人對於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產生興趣)

3、質疑用詞寫法:

⑴ 禿頭頂不是在醜化梁啓超嗎?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麼作用?

⑶ 寫我二十多年後渡河,用意何在?

⑷ 熱心腸體現在哪裏?

4、探究明確:

⑴ 禿頭頂如實描寫,無損人物。光芒四射是讚美之詞。

⑵ 十六個字二十多年後作者仍記憶猶新,凸現梁任公才華橫溢。

⑶ 側面烘托梁任公的才華。

⑷ 熱心腸屬古今異義,本文指感情濃烈,照應第8段。

5、評點大師:

作旁註:

⑴ 走進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註:如實描寫人物肖像,氣度不凡,布衣難掩其風采。

⑵ 啓超沒什麼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

旁註:謙遜又自負,風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背誦下來了。

旁註:獨特的方式,個性的動作,表現先生博聞強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張口大笑了。

旁註: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來大學問家能有幾人?

6、表演開場白:

爲梁任公開場白作旁註時,請一位同學上臺表演開場白,用普通話,配上動作、神態。

三、教師小結

本課重點品文品人。品文字課同學們探討了文章寫法並且爲精彩描寫作了旁註。品人作旁註時品味了梁啓超的性格、品質,瞻仰了一代大師的風采。

四、佈置作業

梁任公的肖像描寫與鳳姐出場的肖像描寫異曲同工,展示鳳姐肖像,明確其身材相貌氣質的寫法,任選班上某位同學或老師進行肖像描寫,50字以內。

【教學設計說明】

梁實秋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質樸而雋永,品人品文是教學重點,爲落實《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教案從評改大師的角度切入,即爲大師修改文章、評點文章,極大地引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確認了學生閱讀主體的地位,既使學生不迷信權威,又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深入地探究了文字。佈置作業則採用參照式閱讀方法,目的在於使學生在閱讀中的收穫轉化爲文字表達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分析:

《太陽是大家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課文的主題是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目的透過各國人民之間發生的故事,表現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友愛,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無論是來自哪個國家,擁有怎麼樣的膚色,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讓世界充滿愛和信任。

《太陽是大家的》是一首兒童詩,充滿了童真童趣,作者用兒童的語言表達了太陽是大家的這樣一個自然常識,但是作者更想透過它來表達各國人民是平等的,友愛的,只有在和平的世界環境中才能讓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人民去感受太陽所帶來的溫暖和明媚。

兒童詩具有鮮明的特點,最主要的就是具有飽滿的兒童情感,洋溢着兒童情趣,從而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獲得愉快。 《太陽是大家的》屬於兒童詩中的抒情詩,整首詩並沒有講究刻意的格式和押韻,但是讀起來卻又覺得琅琅上口。

因此,本課教學的重難點並不是知識點上的理解,而是應該讓學生透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從中去感悟,去想象。透過朗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對美的感受,讓學生自己有所感悟,這纔是教學中的重點。並且,三年級的學生本身就對這類形式的文章充滿了好奇,所以要透過朗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採用我是小詩人,我是小主持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會認會寫"彤、陪、霞、趁"四個生字,正確理解讀寫"紅彤彤、晚霞、揚起、浪花、睡夢"五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且背誦課文;

3.透過朗讀感悟到世界各國人民是平等的,只有在和平友好的環境下人們才能感受到太陽的溫暖;

4.讓學生透過想象續寫第二自然段,初步體味兒童詩擬人化的手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理解爲什麼說太陽是大家的,並且從中感悟到世界各國人民是平等,應該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2.感受兒童詩中擬人化的手法,結合自己的想像對第二自然段續寫;

3.透過朗讀感悟到世界各國人民是平等的,只有在和平友好的環境下人們才能感受到太陽的溫暖;

計劃課時:2課時

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課激情

1.播放歌曲種太陽,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上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一首歌。

【播放歌曲種太陽】

師:同學們這首歌叫什麼呀?

生:種太陽

【過渡語】師:不僅歌曲中有太陽,課文裏也有太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太陽是大家的來,咱們齊讀課題。。

【讓學生看板書齊讀課題】

【板書課題,引導讀好題中的重音詞“大家”】

二、初讀課文,疏通全文

【本環節主要利用不同的朗讀方式,讓學生讀通課文,並且進行隨文識字的教學】

1.【過渡語】——-現在就請同學們就自由地讀這篇課文,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的時候請同學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課文讀完兩遍後,圈劃出生字新詞再多讀一遍;

【出示課件——初讀要求】

【本環節透過文中的四幅畫面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初步感知,並且讓學生從中感受不同的畫面,說說自己眼前出現的畫面】

【過渡語】師:看來同學們都讀得差不多了,剛纔老師發現有些同學特別認真,邊讀還邊寫,那麼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大

家課文讀通順了嗎?

2.認讀生字詞

師:同學們都這麼有自信,那麼現在老師就想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讀書情況,老師把課文中生字搬到了大屏幕上,誰來認一認。【出示課件---帶拼音的生字】

師:【指導彤字的讀音】但是當它組成疊詞的時候,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生:變成了第一聲。

師:現在把它放在句子中讀一讀。【讓學生齊讀】

【指名學生讀——開火車讀】

師:看來這些難不倒大家,那麼現在老師要加大難度了,看看這些字去掉拼音你還會讀嗎?

【課件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小組讀】

師:現在老師給這些生字找了朋友,同學們看看還認得它們嗎?看看大家能不能讀準確。

【課件出示詞語——--男女比賽讀】

師:這些詞語中,有哪些字你覺得不太好寫的?

生:霞

【運用你有什麼好辦法的方式進行生字教學,並書寫霞字讓學生跟寫】

【過渡語】師:這些生字詞我們都解決了,現在把他們放在文中你們還認得嗎?

生:認得

師:同學們這麼有自信呀,那我來請四位同學來讀一讀這首詩。其餘的同學可要認真聽了,看看字音讀準了嗎?句子讀順了嗎?

【指名學生朗讀——進行點評】

三 指導精讀 積累感悟

【過渡語】師:老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也想讀一讀,可以嗎? 生:可以

【教師範讀第一自然段】

師:同學們,你們從老師剛纔的朗讀中感受到了美嗎? 生:感受到了

師:是呀,老師讀得時候也從文中感受到了美,朗讀的時候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副美麗的畫面,誰也看到了這幅畫面呢?

【學生髮言交流】

生1:我看到了天上的朵朵白雲;

生2;我看到了紅彤彤的晚霞。

師:多美呀,你們看到的畫面和我看到的是一樣的。那麼,你從文章第一節的哪些詩句體味到的呢?

生1:西邊天上的朵朵白雲,變成了紅彤彤的晚霞; 生2:從東山上升起的太陽,到西山上就要落下。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朗讀,進一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夕陽的美,培養學生欣賞美的健康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課前準備

1.觀察實踐:組織學生在傍晚到柳堤觀察夕陽。

2.教學用具:CAI課件

三、教學設計

(一)導人新課。

1.課前播放有關夕陽的影像資料。

2.一曲動聽的音樂,將我們帶人了美麗的傍晚。課前,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到柳堤欣賞了夕陽,誰能給我們說說你印象最深、覺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陽是什麼樣的?

3.學生談見聞和感受。

4.進入新課,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透過檢查學生課前實踐觀察時收集到的資訊並進行交流,以學定教,自然匯入課題,不僅激發了他們觀察生活的興趣,還把語文和生活結合起來,非常自然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讓學生對課文所描述的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檢查複習。

1.遊戲:摘雲朵

2.合作複習

3.開火車讀生字

4.看錄像,聽範讀

5.讀自己最喜歡的課文段落。

[設計意圖:把每一個生字的字音讀準,這是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第一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在遊戲中進行復習鞏固,孩子們學得開心,調動了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範讀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學生透過細看錄像中的景象,靜聽課文的範讀,能清晰地掌握每個自然段所描繪的情景,爲他們的自主學習提供柺杖。]

(三)有感情地朗讀,激活畫面。

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1.老師也非常喜歡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聽老師讀,待會兒請同學們給我評評?

2.師生評價。

3.輕聲讀讀這段中你最喜歡的一個句子,聲音輕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還能想像到些什麼?

4.指導朗讀。

A:太陽已經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師:讀這句時,你好像看到了什麼?這時太陽的樣子像什麼?

師:這時的光已經不再刺眼,我們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陽,你看到的和課文裏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樣的呢!真會想象。

師:全班同學一齊讀讀這句話。

B:連綿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陽的餘暉,顯得十分壯麗。

(1)連綿起伏的山是什麼樣的?小手比畫比畫。

(2)大夥評評,到底誰比畫的是連綿起伏的山?爲什麼?

(3)(手勢表示)對,一個接着一個,一起一落,這就是連綿起伏。

師:我們廣西也是山水之鄉,你在哪兒也見過連綿起伏的山呢?(放課件:廣西連綿起伏的山)

師:一齊讀讀這句話1

5.美美地把這一段課文讀讀。

【設計意圖: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情感外顯的特殊形式。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們不但要讓孩子們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重視在學習過程中觀察、聯想、發現和創造等多種能力的培養,更要引導他們讀得有滋有味,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的感情,並用自己的語言、想象、朗讀把這種語言文字的感情表達出來。]

自學第三、四自然段。

1.引讀:太陽慢慢地往下沉

2.那麼美的景色,這麼美的課文,你還有別的方法把課文讀得更生動,學得更有趣嗎?

3.學生反饋。

4.創造方法,合作學習。

5.展示成果。

句式聯繫:

太陽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圓圓的臉漲紅了,把身邊的雲染成了、、

火紅的天空十分壯美。被染成五顏六色的雲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科學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發現,並大膽地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發表自己的觀點,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

品味第五自然段。

1.(放課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不僅夕陽紅了,爺爺奶奶的臉也紅了,他們的心更紅了呢!(板書:更紅)我們祝願他們的生活也像夕陽一樣美好、幸福1

2.如果你就是課文裏的這個小朋友,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麼?

3.迴歸課題,有感情地朗讀課題:《夕陽真美》

【設計意圖:水到渠成,不露痕跡地表白,摒棄了以往歸納、昇華中心的生硬,不失時機地把握住學生情感昇華的一瞬間,無形之間滲透德育,教學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夕陽給我們帶來了美麗,夕陽更給我們帶來了快樂,我們讚美夕陽,把課文連起來讀一讀1

2.自讀全文。

【設計意圖:這麼美的課文,只有多讀,才能真正領悟到文中之意,體會到文中之情,學生才能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五)迴歸板書,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1.(迴歸板書,總結全文)日落任從容,餘暉照曉叢。山河多壯麗,人老心更紅。

2.美麗的夕陽,曾令無數人陶醉,進而爲它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讓我們走近夕陽,更多地瞭解它吧!同學們上上網,網上的資料可多了,有你喜歡的資料,可以動手抄寫下來。

3.若有時間,課堂交流展示,若無時間,課後交流。

[設計意圖:在新課標中,教會學生學會積累,這是一個新興的技能。把收集、處理資訊的指導不失時機地放進課堂,避免了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尷尬。】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學會9個生字、詞。

2學習課文,瞭解山溝裏的孩子起早貪還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3瞭解課文內容,理清段落結構。

4能抓住重點理解課文最後兩段的意思,並體會金鑰匙、理想的燦爛的黎明的含義。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在杜重理解重點詞語,體會山溝裏的孩子起早貪黑去上學的情景,感悟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本課生字,掌握籠罩、啓程等詞。

2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

3學習課文,瞭解山溝裏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導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你們平時是怎麼上學的?想了解山溝裏的孩子,他們是怎麼上學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溝裏的孩子》一課,去看看山裏的孩子他們是怎麼上學的。

二初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用喜歡的識字方法認識它

2指名讀課文,檢測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仔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那兩個方面的內容?

2學生分段,理清結構。

3說說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老師小結。

四學習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認真地將課文瀏覽一遍。

2說說:山溝裏的孩子是怎麼上學的?

3找出文中描寫山溝裏的孩子不怕困難的句子讀一讀。小組討論、交流:山溝裏的孩子上學有什麼困難?他們是怎樣面對的?

4指導朗讀,學生怎麼感悟就怎麼讀。

5學生自學課文第二部分。(六、七段)

小組討論,課堂交流金鑰匙、理想的燦爛的黎明

討論感悟後,有感情地朗讀。

激發學生想想:看看省略號省略了什麼?你能用一段話補充一下嗎?

1師小結。

五齊讀課文,全面感受課文內容。

六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再讀課文,深入感受課文內容。

2完成語文天地中的

3會寫本課生字。

導學過程:

一直接導課。

二再讀課文,聯繫自己,深入感受內容

1齊讀課文。

2想想山溝裏的孩子是怎樣上學,聯繫自己,談談你此刻的想法。

3找出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讀給你的同桌聽,並在班上展示。

三完成語文天地中的

1讀句子,在文中找出對應的句子。

2讀一讀兩組句子,抄一抄,積累精彩句子。

四指導學生寫本課生字。

1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說說那個字較難寫或易寫錯?

2重點指導罩、慧、貌、勤的寫法。

五佈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時間長

山溝裏的孩子

(上學)

路不好走

(勇敢、樂觀)

不十分安全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感情,小學語文5年下《回顧·拓展二》教學設計。

2.積累讀書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一)交流對課文內容的感受

1.匯入:同學們,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幾篇寫我們同齡人生活的課文,我們深深被感染了。課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讀起來非常親切。說說課文中的哪些事讓你感到特別親切,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學生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從課文得到怎樣的啓示

1.導語:作者怎樣做到讓文章這樣親切感人,打動我們呢?

2.學生髮言。

3.歸納: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實地寫下來,不說假話,比如,《祖父的園子》裏,把“我”的頑皮,乾的傻事都一一寫下來,這樣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讓我們覺得寫的就是我們同齡人的真實生活,所以纔打動了我們,感染了我們。

(2)作者觀察細緻,把細節描寫得很生動,比如《童年·冬陽·駱駝隊》中對“我”模仿駱駝磨牙動作的描寫。由於作者描寫細緻,所以更能表現童年的天真無邪。

(三)交流讀書方法

1.導語: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讀好這樣的課文呢?

2.學生髮言。

3.歸納:有感情地朗讀首先要讀正確、讀通順;其次要深入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讀的時候腦海中要呈現出課文描寫的場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將會怎麼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讀出來。

二、日積月累

1.藉助手頭學習資料,提早預習,理解句子大意及出處,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5年下《回顧·拓展二》教學設計》。

2.自由誦讀,初步理解句子含義,有不理解的可與小組同學合作探討。

3.指名讀,注意句子的節奏、韻律。

4.交流句子含義。第一句:君子處世,就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齡大的人才有理想,一個沒有遠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歲數也是虛度光陰。第三句:不要虛擲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後悔也無濟於事。第四句: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一轉眼就告別少年時光了,但要掌握一門學問卻是很難的,所以請珍惜時間,不要浪費光陰。第五句:追尋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長的,我將不斷地追尋、探索。第六句:不積累半步一步行程,就無法到達千里遠的地方;不彙集涓細的水流,就無法形成江河大海。

5.說說從這些句子中受到怎樣的啓示,準備把哪些話語送給誰,爲什麼。

6.練習背誦。指名背誦,要求讀出感情。

7.交流課外收集的的類似勵志、勸學的名言警句。

8.齊讀日積月累中的語句,並默記心頭。

三、課外書屋

1.師:今天首先給大家介紹大家十分熟悉的偉大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有聽說過這本書嗎?

2.學生互動介紹該書內容簡介以及其他與之相關兩部作品──《在人間》與《我的大學》。大致瞭解高爾基其人其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師生根據自己已有的閱讀經驗推薦其他名人、偉人傳記,並介紹其主要內容,將書目板書於黑板上,供學生閱讀時參考。

4.教師小結,結束本課時教學。